8.3《琵琶行(并序)》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8.3《琵琶行(并序)》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件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4 20:2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每·日·积·累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仍然感人肺腑。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
文体知识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称“歌行体”。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part1:疏通文章内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zhēng)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gǔ)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zhé)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明年:第二年
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为:做。
贾(gǔ)人:商人。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快:畅快。
悯然:忧郁的样子。
漂沦:漂泊沦落。
出官:(京官)外调。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为:创作。
长句:指七言诗。
歌:作歌。
凡:总共。
言:字。
命:命名,题名。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 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 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 嘈嘈如急雨,小弦 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主人:诗人自指。
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掩抑:掩蔽,遏抑。
思:深长的情思。
信手:随手。
续续弹:连续弹奏。
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捻:揉弦的动作。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大弦:指最粗的弦。
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凝绝:凝滞。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
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ma)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钿头银篦 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
啼妆泪红阑干。
迸:溅射。
曲终:乐曲结束。
舫:船。
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钿头银篦: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击节:打拍子。
等闲:随随便便。
颜色故:容貌衰老。
老大:年纪大了。
去来:走了以后。
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chóng)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还(huán)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 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chóng)闻
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重: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叹声。
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暂:忽然,一下子。
更:再。
却坐:退回到原处。
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掩泣:掩面哭泣。
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part2:赏析文章内涵
解读小序:小序有什么作用?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
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解读小序: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记录这样一个女子,而是要记传一个让“天涯沦落人”都会动情的故事。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解读小序:
“浔阳江边闻琵琶”——谁解风物情?
景:
“浔阳江边闻琵琶” ——谁解风物情?
赏析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本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①“枫叶荻花秋瑟瑟”: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枫叶、荻花,等景物意象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突出作者眼中景物萧瑟凄凉的特点,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茫茫”二字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江浸月”则为画面添加了唯美浪漫的氛围,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品味鉴赏
“浔阳江边闻琵琶” ——谁解风物情?
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琵琶女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浔阳江边闻琵琶”——谁解风物情?
“江上聆听琵琶曲”——谁解琵琶声?
景:
曲:
品味鉴赏
“江上聆听琵琶曲”——谁解琵琶声?
找出文中三次描写听琵琶声的句段,并指出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第一次演奏: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方法和作用: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调弦

乐曲
沉思曲
悲愤曲
曲终
孤单凄凉
深情回忆
自伤身世
强烈控诉
倾诉悲情
急切愉快
幽愁暗恨
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
第二次演奏
正面描写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一:大量运用比喻。
二:叠词
三:叙议结合, 妙语点睛。
琵琶女演奏
方法小结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
“悄无言”正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的氛围中难以自拔的真实写照。
“唯见秋月”则写出听众在一曲终了时由音乐落回现实时内心的空阔浩瀚。
诗人创造了一个唯美宁谧的画面,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
以人衬声,以景衬声
白居易描写音乐的技巧归纳:
①运用比喻描写音乐:
以声写声,以形写声
②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
③通过侧面烘托描写音乐。
听者的感受、 环境描写
此外,还使用了对比,动静结合的方
法如诗中有声与无声的对比
品味鉴赏
“江上聆听琵琶曲”——谁解琵琶声?
第三次演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方法和作用: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浔阳江边闻琵琶”——谁解风物情?
“江上聆听琵琶曲”——谁解琵琶声?
“江中听诉身世苦”——谁解青衫泪?
景:
曲:
泪:
品味鉴赏
“江中听诉身世苦”——谁解青衫泪?
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
琵琶女
白居易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姬
才华横溢的诗人
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忧愁暗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去来江口守空船
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年轻时
年老时
起 对比、反衬 作用
曾在帝京——谪居卧病
丝竹声繁——终岁不闻
高朋满座——取酒独倾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昔日时
今朝时
把握诗歌的两条线索:
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
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一个反映民间的变化,一个反映朝政的变化。
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
“浔阳江边闻琵琶”——谁解风物情?
“江上聆听琵琶曲”——谁解琵琶声?
“江中听诉身世苦”——谁解青衫泪?
景:
曲:
泪:

主旨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归纳概括诗歌的主题:
《琵琶行》通过叙述诗人与一位漂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抒发诗人对歌女身世的同情、感伤及对自己被贬谪后的愁苦失意。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江西九江白居易祠对联: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______;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注:枨chéng触,即感触。
空缺处填什么?
迁谪恨
回环诗
(一)顶针回环
赏花 (苏轼)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二)逆读回文
记梦二首(苏轼)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茶团﹐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写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吐碧衫。”意用飞燕吐花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
其一: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一(逆读):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其二(逆读):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三)句段回环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纳兰性德)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