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1.(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瑶民(yáo) 军阀(fá) 缴租(jiǎo)
B.苛捐(kē) 欺侮(wǔ) 煮粥(zhōu)
C.盛饭(shénɡ) 峭壁(qiào) 骨碌(lū)
D.点缀(zhuì) 疲倦(juàn) 倾斜(qīnɡ)
2.(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悬涯峭壁 野马奔驰 酣然入梦
B.不可捉摸 刺入饥骨 苛捐杂税
C.勇敢无畏 大显身手 歪风邪气
D.大义凛然 寒风凛洌 扶危济困
3.(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十分希望)
B.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闲谈)
C.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指繁重的捐税)
D.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比喻声音细微亲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C.通过学习《最后一课》,使我明白了母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D.《最后一课》由于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艺术手法,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5.(2017·益阳)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说: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说: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
①雪是像冰淇淋一样 ②雪是像沙子一样 ③雪是像盐一样 ④雪是纯白的东西 ⑤雪是冷冷的东西 ⑥雪是粗粗的东西
A.④③⑤①⑥② B.③④①⑤②⑥
C.④③⑥①⑤② D.③④①⑥②⑤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道州小溪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垂阴相荫 荫:荫庇、遮蔽
B. 乃疏凿芜秽 秽:肮脏
C.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合:汇合,汇入
D. 遂命之曰“右溪” 命:命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淡妆浓抹总相宜
B.植松与桂 亭亭净植
C.此溪若在山野 若啸呼状
D.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不能名其一处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为溪在州右
B.乃疏凿芜秽 乃不知有汉
C.植松与桂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而置州已来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B.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
C.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在溪水旁徘徊,我感到惆怅的样子!
D.刻铭石上,彰示来者: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5. 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描写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表明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练习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⑾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①段中的“奇观”在文中具体是指
答: .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答: .
。
3、选文③——⑥节是对红军战士的 描写,它表现了红军战士们的精神。
答: .
。
4、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 .
。
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老山界难走,“难”在哪里?
答: .
。
三、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了“游在津沽”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天津市旅游业在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老城津韵”“杨柳古镇”“溥仪旧居”“津卫摇篮”“大沽烟云”等八条独具津门文化特色的游览线路,吸引了海内外的大量游客。
【材料二】 天津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海河风光游”“游览‘五大道’”“全景式乡村游”“滨海旅游黄金100天”等特色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天津的旅游形象。
【材料三】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消费1 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7%。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这一数字更具震撼性。
【材料四】
天津市近三年入境游客数量和外汇收入统计表
项目 年份 入境游客 (人次) 外汇收入 (美元)
2016年 265万 26亿
2017年 296万 30亿
2018年 326万 33亿
(1)上面四则材料与天津 市近年来旅 游业的发展无关的一则是________。
(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述天津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C 2、C 3、D 4、B 5、A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1、B 2、D 3、D 4、C 5、C
(二)课内阅读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或者红军夜间翻越老山界这一壮丽、宏伟的景象。
2、描述了红军星夜行军和山上夜宿时的情景。
3、语言描写 表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比喻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山势高大、险峻,表现了红军身处险境时不怕困难、镇定乐观的精神。
4、行军难:山势高大、险峻、陡峭;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三、综合性学习
(1)材料三
(2)“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近三年入境游客数量和外汇收入逐年增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