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家园—地球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9 小题,共 3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2分)
1.用下列比例尺绘制地图,反映地理事物最简略的是( )
A.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B.1:10000000
C.一百万分之一 D.
2.如图中的四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B.
C. D.
3.小明在野外采集到一块有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的岩石如图所示,该块岩石最有可能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大理岩
4.如图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下列关于本初子午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5.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是一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的赤道和两极半径仅差0.33%,近似球形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共由七大板块组成
D.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两种现象
6.读下面四幅经纬网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则比例尺最大的是丙
B.若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则图幅范围是甲>乙
C.①、②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且1地位于2地的正北方向
D.②地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7.下列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身,再看到桅杆 B.地球仪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
C.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D.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8.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可以作为地球形状的证据之一,图中的模拟实验是用来解释其原因,其中将篮球模拟( )
A.桅杆 B.船身 C.海面 D.码头
9.下列自然灾害是由板块碰撞或张裂引起的是( )
A.台风 B.沙尘暴 C.地震 D.寒潮
10.为了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人们会通过制作模型或模拟实验进行研究。下列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A.用力拉纸板使纸断裂 B.向内推书使书隆起
C.地球仪 D.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
11.地图相关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绘制中国地图比浙江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B.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
C.在经纬网定向法中,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
D.地球仪的制作中,倾斜的铁丝代表地轴,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12.2019年8月8日,中国台湾省宜兰海域发生6.4级地震。关于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台湾省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D.地震发生时,教室里的同学应该快速跑到操场或躲到课桌下面
13.下列经线中,按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14.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该岩石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15.徐志摩在诗《想飞》中写道:“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绘了从太空鸟瞰地球的情景。如果诗人凌空看,看到的地球形状是( )
A.梨形 B.椭圆形 C.方形 D.球形
16.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绘制中国地图比浙江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B.绘制浙江省地图,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
C.绘制绍兴市地图时,图的内容较浙江省地图更为简略
D.绘制元培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
17.如图,下列能够证明大陆漂移说观点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5月27日11时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并进行了珠峰高程测量。珠峰仍然以每年约4.4毫米的速度缓慢升高,所以要经常测量其高度。珠峰升高是由于( )
A.板块的张裂 B.板块的碰撞 C.冰雪的堆积 D.泥沙的沉积
19.岩石由于形成环境不同,造成它们的结构和构造有明显的差别。深成岩位于地下深处,岩浆冷凝速度慢,岩石多为全晶质、矿物结晶颗粒也比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浅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细粒结构和斑状结构;而喷出岩由于冷凝速度快,矿物来不及结晶,常形成隐晶质和玻璃质的岩石。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则下列对其形成过程的推测,合理的有( )
①岩浆冷却得较快 ②岩浆冷却得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0.图是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一张溶洞照片。
(1)形成溶洞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__(选填“流水”或“风力”)。
(2)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柱等景观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是Ca(HCO3)2CaCO3↓+CO3↑+H2O其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1.读经纬网图,完成问题。
(1)写出③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___
(2)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填序号,以下均同)
(3)①②③中,___所在的纬线最长。
22.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陆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⑤麦哲伦航海;⑥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⑦铅笔在球面和平面上运动的现象不同。请判断其中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___________。
23.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学说认为,全球板块漂浮在___________上缓慢移动。
(2)喜马拉雅山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板块的碰撞挤压;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___________(选填“俯冲”“挤压”“碰撞”或“张裂”)。
24.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所表示的板块名 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2)基本被大洋覆盖的板块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用板块知识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它位于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 板块的交界处。
25.下面为“某岛屿的示意图”,该岛约有280万人口,岛上主峰蓝山峰海拔为2256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下列关于图中主蜂的地理坐标描述确的是(______)
A. B.
C. D.
(2)已知纽约的地理坐标为,,请问该岛在纽约的___________方向。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3)图中“▲”和“o”分别是地图三要素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A.符号 注记 B.符号 符号 C.注记 符号 D.注记 注记
26.根据如图所示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___________(填字母)是软流层,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是指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如图2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___________。
27.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28.如图是我省某丘陵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地高度,较高的是______地。
(2)某同学欲攀登B高地,有CB、DB两条登山路线,其中坡度较缓的是______路线。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9.根据右图经纬网所示内容,回答问题。
D点的地理位置用经纬度表示是_____________。以上4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BC 和 AD实际距离的长短关系是_______。(用>、<、=表示),已知地球的两级半径为6357千米,则AD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千米(答案保留整数)。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仪上,连接 的线叫做经线,也称 线。
(2)所有经线的形状特征是 ,并且经线的长度特征是经线指示 方向。
(3)为了区别地球仪上的各条经线,人们为经线标注了度数,标注的度数称为 _。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决定,通过英国伦敦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为 0°经线,也叫 线。 0°经线往西到 180°为 经,用字母“ ___”表示; 0° 经线往东到 180° 为 经,用字母”表示。
(4)东经 180° 和西经 180° 同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____经线。
31.如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⑤地的经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东西半球或者南北半球的划分标准判断:①~⑤地中同属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同属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
(3)若AB两架飞机同时从③处以直线方向分别飞向④、⑤两处,且两飞机飞行时的速度相同,则先达到目的地的是飞机__________(填“A”或“B”)。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最简略。比较四个比例尺的大小,要化成统一的数字式:
A、1:10000000
B、1:10000000
C、1:1000000
D、1:100000000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由此得知比例尺最小的是D选项1:100000000,故选D。
2.A
【详解】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界线,所以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西经20°以东到东经160°是东半球。由此判断a位于北半球、东半球;b位于南半球、东半球;c位于北半球、西半球;d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故选A。
【点睛】
该题考查半球的划分。
3.A
【详解】
岩浆岩由于形成的环境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结构和构造。了解结构和构造可以了解岩浆岩的形成环境。如喷出岩由于冷却快,来不及结晶,形成玻璃质,称为玻璃质结构。其中一些气体尚未逸散,形成气孔构造,因此小明在野外采集到一块有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的岩石,该块岩石最有可能是岩浆岩,A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所以本初子午线是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故选B。
5.B
【详解】
A、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A错误。
B、地球的赤道和两极半径仅差0.33%,近似球形,故B正确。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共由六大板块组成,故C错误。
D、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属于地球内力造成的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丙图所跨的经纬度范围最小,因此表示的面积最小,根据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可知,丙的比例尺最大,故A正确。
B.四幅图所跨的经纬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甲>乙>丁>丙,根据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可判断,范围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丁>丙,故B正确。
C.读图可知,①地与②地经度相同,①地的纬度是20°N,②地的纬度是10°N,因此可判断,①地位于②地的正北方向,故C正确。
D.②地经纬度为东经60°、北纬10°,位于东半球、低纬度,故D错误。
故选D。
7.D
【详解】
A、从远方驶来的帆船应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故A说法错误。
B、地球仪是地球的理想化模型,故B说法错误。
C、哥伦布未完成环球旅行,麦哲伦完成环球旅行,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故C说法错误。
D、 理论上如果是平的就可以看到无穷远处,因为直线外一点可以与直线上任一点联成直线。而站的高,看的远却说明站的越高与地球某点相切处越远,因为最远处与视线垂直的直线与视线以及站立所处的直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无数个三角形告诉我们,相切点与站立点是两个角,而另一交叉点基本指向球心,地球表面是个圆弧,所以地球是圆的,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方法,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铅笔在篮球上的运动实验”是探究地球是个球体设计的实验。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可以作为地球形状的证据之一,图中的模拟实验是用来解释其原因,这一现象活动中“铅笔头”相当于船身,铅笔的“笔身”相当于桅杆,“篮球”相当于海面,C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寒潮、台风、沙尘暴等属于气象灾害,是由地球外部动力引发的;地震是由板块碰撞或张裂引起,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用力拉板使纸断裂,这是模拟在两侧的拉力的作用下地壳的变形,是模拟实验,A错误。
B.向内推书使书隆起,这是模拟挤压力下地壳的变形,是模拟实验,B错误。
C.学习地理知识时,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利用地球仪可以很形象的描述地球的地貌特征,采用的是模型法,故C符合题意。
D.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这是模拟地球上远去的帆船的情形,是模拟实验,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
A、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中国的面积比浙江的范围大,因此其比例尺小,内容简略,故A错误。
B、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B错误。
C、经纬网定向法中,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故C正确。
D、地球仪的制作中,倾斜的铁丝代表地轴,地轴与水平面的夹角是66.5°,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A、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故A正确。
B、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的陆地和海洋地震带,故B错误。
C、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故C正确。
D、地震发生时,教室里的同学应该快速跑到操场或躲到课桌下面,故D正确。
故选B。
13.B
【详解】
经线是指示南北方向的半圆,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以上四组经线中,A、C、D三个选项的四条经线是自东向西排列,B选项是自西向东排列,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经线的方向。
14.A
【详解】
A、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根据题意分析此景观在沙漠中,气候干燥,所以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故正确。
B、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根据题意分析此景观在沙漠中,气候干燥,所以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故不符合题意。
C、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根据题意分析此景观在沙漠中,气候干燥,所以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故不符合题意。
D、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海浪作用一般在石质海岸分布明显)。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根据题意分析此景观在沙漠中,气候干燥,没有海浪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详解】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B
【详解】
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A.中国的面积比浙江的范围大,因此其比例尺小,内容简略,故A错误。
B.浙江省比中国的范围小,因此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更为详细,故B正确。
C.绍兴市比浙江省范围小,其比例尺大,内容更详细,故C错误。
D.元培中学本部范围最小,因此地图比例尺最大,表示的内容最详细,故D错误。
故选B。
17.A
【详解】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主要证据:
海岸线,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如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
南美洲和非洲的赤道附近均分布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受太阳直射点的影响,不能证明大陆漂移说观点。
故①③④能证明大陆漂移说观点,故选A。
18.B
【详解】
板块之间的碰撞会形成山脉,所以珠峰以每年约4.4毫米的速度缓慢升高是因为板块之间的碰撞。
故选B。
19.D
【详解】
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根据岩石的特征可以判断该岩石为侵入型岩浆岩,岩浆冷却较慢,在地下形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流水 分解反应
【详解】
(1)形成溶洞的主要外力是流水,故填流水 。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1.55°N,160°E ① ②
【详解】
(1)图中经度向东逐渐增加,属于东经;纬度向北逐渐增加,属于北纬。因此③的经纬度为:55°N,160°E。
(2)60°到90°为高纬度地区,因此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①。
(3)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随着纬度的升高,逐渐变短,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因此②所在的纬线最长。
22.②③⑦
【详解】
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⑤麦哲伦航海。⑥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这些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等,而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仅能证明月球为球体,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也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⑦铅笔在球面和平面上运动的现象不同,只能证明地球不是个平面,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其中不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是②③⑦。
23.软流层 亚欧 印度洋 张裂
【详解】
(1)板块学说认为,全球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缓慢移动。
(2)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张裂拉伸形成裂谷和海洋。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的张裂形成的。
24.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① 亚欧 太平洋
【详解】
(1)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平洋板块、②为亚欧板块、③为印度洋板块、④为非洲板块、⑤美洲板块、⑥为南极洲板块。
(2)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3)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5.C B C
【详解】
(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阅读地图,图中主峰的经纬度约是,故选C。
(2)阅读地图,该岛位于经纬度18°N,77°W附近,纽约的经纬度是,,从纬度看该岛(18°N)位于纽约(40°N)以南,从经度看该岛(77°W)位于纽约(74°W)以西,所以该岛位于纽约西南,故B正确。
(3)“▲”山峰旁边的数字2256米,是对山峰高度的文字说明,是注记;“o”表示居民区的符号,故选C。
26.C AB1 丙
【详解】
(1)如图1所示,C是软流层,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岩石圈是指AB1。
(2)如图2所示,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乙东半球、南半球;
丙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丁西半球、南半球;
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丙 。
27.地壳 地幔 地核
【详解】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
28.B DB
【详解】
(1)图中A地海拔在300米以上,B地海拔在350米以上,因此较高的是B地。
(2)某同学欲攀登B高地,有CB、DB两条登山路线,其中坡度较缓的是DB路线,因为CB线等高线密集,坡度陡,DB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9. 150°W,10°S A =(BC=AD) 2215---2220皆可
【解析】
【分析】
经纬图的读法和比例尺判断。
【详解】
先横着看,属于纬度,先找到0度纬线,再根据南北方向,上北下南,其次斜着看,中间为180度经线,判断经纬度,所以A(150°W,10°N),B(150°E,10°N),C(150°E,10°S),D(150°W,10°S)。故只有A满足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BC和AD的距离都为10°N到10°S,故距离一致。地球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而地球属于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所以中间的两段距离最长,约占1/3,故答案合理即可。
【点睛】
经纬图的读法和比例尺判断。
30.(1)南北两极;子午 (2)半圆;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南北
(3)经度;格林尼治;本初子午;西; W ;东; E (4) 180°
【解析】
【详解】
(1)在地球仪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
(2)所有经线的形状特征是半圆,并且经线的长度特征是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为了区别地球仪上的各条经线,人们为经线标注了度数,这个度数称为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
(4)东经180°和西经180°同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
31.(1)140°W 20°N (2)④⑤ 、①② (3)B
【详解】
(1)右图可知⑤地刚好在140°W与20°N的交点上,所以其经纬度为140°W 20°N。
(2)20°W~160°E是属于东半球的,不在这个范围内的都属于西半球,右图可知:④⑤属于西半球;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上北下南,右图可知:①②属于南半球。
(3)由图上知道,③处到④处的距离比到⑤处要远,飞机的速度相同,路程越大,需要的时间越多,故先到达目的地的飞机是B。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