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电荷与电流
一、选择题
1.关于电路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路中,电源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B.电路通常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
C.用一个开关控制两灯同时亮,同时灭,两灯一定要串联
D.通电铜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与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2.如图是科学老师做的“静电章鱼”实验,他分别用毛皮摩擦一根塑料管和塑料丝,然后将摩擦后的塑料丝向上抛起,迅速将塑料管放在其底下形成静电章鱼。关于上述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塑料管是绝缘体
B.本实验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图中的塑料丝和塑料管带不同种电荷
D.塑料丝带电是因为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
3.将塑料包装带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下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
A. B.
C. D.
4.学习电荷的知识后小明得到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带正电的玻璃棒吸引轻质小球,小球一定带负电
B.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片张开,金属片带正电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
D.物体不显电性是因为物体内部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
5.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若丙带正电荷,则甲( )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正电荷
D.可能带负电荷
6.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心形”造型的同一个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气球(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7.央视网“智力快车”节目介绍中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静电,有爱好者发现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针对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与空气摩擦一定获得电子 B.蜜蜂与空气摩擦一定失去电子
C.蜜蜂与空气摩擦空气不会带电 D.蜜蜂与空气摩擦创造了电荷
8.如图所示是某品牌足浴盆的电路图(局部),足浴盆中的电热丝R和电动机既能独立工作,也能同时工作。S为温控开关,当温度低于某设定值时,开关自动闭合;当温度高于某设定值时,开关自动断开。为使足浴盆按要求工作,则图中“1”、“2”、“3”接线柱连入的局部电路是( )
B.
C. D.
9.近两年,共享汽车逐渐出现在黄岩大街小巷。如图所示是停车点的充电桩正在给汽车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该汽车相当于电路中的( )
A.电源 B.用电器 C.导线 D.开关
10.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近一个轻质小球时,出现了如图所示情况。则该轻质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
A.带负电 B.不带电 C.带正电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被甲材料摩擦过的乙棒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会相互排斥,则乙棒带___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是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__电,是因为橡胶棒里的原子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________(填强或弱)
13.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盐水电池。观察电压表的接线和指针偏转可知:锌片是盐水电池的___极,电池的电压为____V。盐水中,正电荷不断地在铜片聚集,负电荷不断地在锌片聚集,盐水中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
14.图甲是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其工作过程如图乙所示。受污染的空气被吸入后,颗粒物进入电离区带上正电荷,然后在集尘器上被带负电的金属网捕获。带电颗粒物被金属网捕获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
15.甲、乙两个带电的气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个点上,静止时呈现如图所示情形。这两个气球带的是________(同/不同)种电荷,其中甲球对乙球的力记为,乙球对甲球的力记为,可以判断_________(填>或<或=)
三、简答题
16.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接触金属体时常会发生放电现象而缩回。图甲为手指、门把手上的电荷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缩手反射模式图。
(1)手指触碰到门把手发生放电,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人___________门把手。(选填“→”或“←”)
(2)手指触碰后会立即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3)若图乙中仅d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手受到放电刺激时,人的表现为___________。
17.根据图示的实物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1)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
(3)开关在不同的电路中的作用不相同:在串联电路中控制所有用电器;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中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中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
(4)只有导体内自由电荷定向运动才能形成电流,自由电荷定向运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详解】
A.在电路中,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一般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故B正确;
C.开关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干路中都能控制所有用电器;所以当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的发光和熄灭时,两盏电灯之间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故C错误;
D.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A.通常情况下塑料不导电,则塑料管为绝缘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抛起的塑料丝在空中张开不落下,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塑料丝和塑料管带同种电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D.摩擦起电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塑料丝就是摩擦起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
A.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与细丝带摩擦,使整个塑料细丝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后,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异种电荷,它们应相互吸引,图B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它们应相互排斥,图B也没有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故B不能完成,故B符合题意;
C.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C能完成,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干燥的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故D能完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
A.带正电的玻璃棒吸引轻质小球,小球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缺少电子,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金属箔片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来,使金属箔片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夺得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带负电,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原子中带正电荷的质子与带负电荷的电子数目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
由图知乙、丙相互排斥,说明乙、丙一定带同种电荷,已知丙带正电,则乙一定也带正电;图中甲、乙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甲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故选D。
6.A
【详解】
如图,两次用带有不同电荷的带电棒靠近心型的铝箔气球,均发生了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气球不可能两次带不同电荷,因此,气球一定不带电。故选A。
7.A
【分析】
根据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解答。
【详解】
由题知,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且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蜜蜂带负电;蜜蜂带负电的原因是: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空气中的一些电子转移到蜜蜂身上,蜜蜂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空气因失去电子带正电。
故选A。
8.C
【详解】
①足浴盆中的电热丝R和电动机既能独立工作,也能同时工作,二者不相互影响,因此电动机和电热丝并联;
②既然电动机和电热丝都能单独工作,那么肯定每个支路上各有一个开关与它们串联,如下图所示:
故选C。
9.B
【分析】
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组成,分析题意,然后答题。
【详解】
在给汽车充电的过程中,电能转化为电池的化学能,在电路中汽车消耗电能,则汽车相当于用电器。
故选B。
10.A
【详解】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时,它们相互排斥,说明这个小球一定和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则该小球带负电荷。
故选A。
11.负 得到
【详解】
[1][2]橡胶棒和毛皮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荷;乙棒与橡胶棒相互排斥,说明乙棒带负电,是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造成的。
12.负 强
【解析】
【详解】
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当某种物质失去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少,带正电,当某种物质得到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多,带负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则说明橡胶棒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毛皮强。
13.负 0.6 从锌片流向铜片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因为锌片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相连,因此锌片为盐水电池的负极;电压表的量程为0 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0.6V;电流的方向是从铜片流经电压表流向锌片,而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所以铜片与电压表之间的导线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电压表流向铜片,而盐水中的电流的方向是由负极到正极,所以盐水中电流的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
14.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详解】
颗粒物所带电荷与集尘器带电金属网所带电荷电性相反,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颗粒物被电网捕获。
15.同 =
【详解】
[1]两个气球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知,两个气球都带电,并且带的是同种电荷。
[2]甲球对乙球的力F1与乙球对甲球的力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6.← c 能感受到电刺激,但无法立即缩手
【分析】
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
【详解】
(1)人体带负电,门把手带正电,当人体接触门把手时负电荷向正电荷移动,但是由于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移动的方向,所以表现为与负电荷移动相反的方向,电流方向由门把手传向人体,即填←。
(2)手指触碰后会立即缩回,这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属于简单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c神经中枢。
(3)d为传出神经,由于神经中枢没有受到损害,所以人体能够感受到痛觉,但是由于传出神经受损,所以效应器无法执行,人体不会立即缩手。
【点睛】
熟记反射弧的组成是解题关键。
17.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L1与L2并联,S1为干路开关,S2只控制L2。两条支路分开画:第一条,电源正极出来经过S1,再经过L1回负极;第二条,开关S1出来经过S2,再经过L2回负极。如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