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地球上的水
——复习课
第三章
水循环
第一节
水循环
第一节
1、水循环的概念和环节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水汽输送
蒸发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蒸发
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共有环节:蒸发和降水
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
参与陆地内循环的水量最少。
陆地内循环对水资源的更新有一定作用。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洋面积广阔,海洋上空水汽充足,因而参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多。
海上内循环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裸田
砂田
砂石覆盖层增加地表粗糙度,可以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
读”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图,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在同一深度,砂田的土壤含水量总是大于裸田。
砂田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下渗、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宁夏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砂田可以起到增加下渗、抑制蒸发、削减地表径流、蓄水保墒的作用。砂田是干旱地区一种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方法。
总结: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人类活动 影响环节 影响
跨流域调水 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
降水 缓解旱情等
植树造林 蒸腾、_____、 径流 涵养水源,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
修建水库 _____、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时间)分配不均,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水库周边地下水位升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城市路面硬化 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地表径流
人工降雨
下渗
蒸发
联系传输作用
水循环是联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纽带。
平衡更新作用
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迁移交换作用
水循环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转换。
地表塑造作用
水循环是重塑地表形态的重要力量。水循环通过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有削高填平的作用。海洋中的泥沙和无机盐类主要是河流从陆地上带来的。
调节影响作用
水循环能够调节全球的水热状况,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拓展延伸: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下渗的因素:
(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河流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The Nature of Seawater
热量收支
热量收入
太阳辐射
热量支出
海水蒸发
一、海水的温度
垂直分布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但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分布规律
0
10
20
30
温度/℃
1
2
3
4
5
6
深度/km
太平洋西经170°低纬度
某个观测点水文随深度变化的曲线
水平分布
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空间)
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时间)
分布规律
60°
30
20
10
0
-10
大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
温度/℃
40°
20°
0°
20°
40°
60°
S
N
影响因素
海水
温度
纬度
季节
深度
海陆分布
洋流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越少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追逐更适宜的温度
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海水温度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雪龙”号是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船和极地破冰船。
图为“雪龙”号正在破冰前行。
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影响因素
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
外海或大洋
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
1
二、海水的盐度
世界盐度分布规律
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低纬度热带地区,蒸发量大,降水量也大,因此盐度并不是最高。
高纬度地区,蒸发量小,盐度较低
副热带地区,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因此盐度最高
影响因素
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
近岸地区
海水盐度受到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
相对封闭的海域海水盐度受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
2
影响因素
海水
盐度
降水量
河水注入
蒸发量
洋流
海域封闭程度
中国四大盐场
长芦盐场——中国最大的盐场:沿岸为淤泥质海滩,滩涂宽阔;全年雨季短且降水集中;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海盐生产。
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地处平原海岸,夏季风的背风坡, 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蒸发强烈,利于海盐生产。
长芦盐场
淮北盐场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长芦盐场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这里海滩宽广平坦,雨日较少,日照充足,适合晒盐、制盐。
海水盐度与海水养殖
对海水养殖而言,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
例如,暴雨会引发养殖场的海水盐度降低,如应对不当,会造成养殖的鱼虾等大量死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也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例如,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将海水淡化,以缓解当地的缺水状况;此外,人们也直接用海水冲厕,将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
海水淡化与海水利用
海水淡化
曹妃甸工业区地处渤海中心地带,淡水资源短缺。目前,曹妃甸建有多个海水淡化工厂,在满足当地对淡水需求的同时也为周边城市提供淡化海水。
活动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盐度不到1%,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红海地区:终年高温少雨。波罗的海地区:全年温和多雨
红海地区气候干旱,入海河流少,海水盐度高。
波罗的海地区气候湿润,入海河流众多,海水盐度低。
红海、波罗的海南北两侧仅有狭窄的海峡与外海连通,海水交换慢。
归纳红海、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征。
1
结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气候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2
分析红海、波罗的海与外海连通状况对盐度的影响。
3
分别总结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4
红海盐度高的原因:气候干旱,入海河流少,仅有狭窄的海峡与外海连通。
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气候湿润,入海河流多。
温度
盐度
深度(压力)
影响因素
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三、海水的密度
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垂直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有时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
与图3.9对比,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与温度的分布规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思
考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第三节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一、海浪
1.概念: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2.成因: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
3.特点: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4.海浪的表现形式
海啸
风暴潮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称为海啸。
在强风作用下,近岸地区海平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多发生在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
5.海浪的影响
(1)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2)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3)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则应避开大的海浪。
二、潮汐
1.概念: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2.成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3.变化规律:一天中,两次海水涨落。
农历初一和十五,涨潮最高。
潮汐形成的成因
1、月球的引力以及太阳引力是地球上海平面变化的原因。月亮吸引海洋里的水所以地球面对月亮那一边的水上涨,从而形成了水的隆起。
2、在新月时,地球、月球和太阳成一直线,太阳增强了对月亮的引力,海平面比平常要高,这叫做大潮。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形成一个直角的时候,太阳减弱了对月亮的引力,此时潮水变低,这叫做小潮。
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盐场生产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OA
潮间带采集养殖
OB
潮水涨落与历史战争
OC
潮汐能源发电
OD
港口建设和航运
潮间带是指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
5.海浪的影响
潮汐对人类的影响
A、利用潮间带采集和养殖
人们利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以吸收养分。
诺曼底登陆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
就是在综合考虑天气、海况等因素后,利用潮汐规律,把登陆时间选择在潮汐现象最为明显的月圆之夜
B
02
B、潮水涨落与历史战争
C、利用潮汐发电
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人们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
三、洋流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按海水温度与周围温度的差异分类
陆地
陆地
海洋
0°
30°N
60°N
暖流
寒流
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
2、洋流的分类
1
2
3
判断半球
判断流向
判断性质
10°C
15°C
20°C
20°C
15°C
10°C
根据温度变化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10°C
15°C
20°C
20°C
15°C
10°C
结合温度变化及流向判断洋流的性质
寒流
寒、暖流的判断
沿岸
气候
OA
海洋
生物
OB
海洋
航行
OC
海洋
污染
OD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欧洲西部温暖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深受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景观与西澳大利亚寒流密切相关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B、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Effects of ocean currents on marine life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如纽芬兰渔场、欧洲北海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在秘鲁附近海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上升补偿流)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
B、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世界渔场
分布示意图
C、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和时间,加快航速,逆洋流航行则相反。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对航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高纬度的洋流会把来自极地地区的冰川带去中低纬度地区,威胁航海安全。
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和时间,加快航速,逆洋流航行则相反。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对航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高纬度的洋流会把来自极地地区的冰川带去中低纬度地区,威胁航海安全。
D、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福岛核泄漏事件
有利影响: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不利影响: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