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分类专项复习10——说明文阅读综合考查【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巩固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中考】语文分类专项复习10——说明文阅读综合考查【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巩固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4 17:4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函谷关纷纷发
中考语文分类专项复习
说明文阅读综合考查
(
知识梳理
)
【知识梳理】
一、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 平实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对象 说明文 语言特点
事理说明文:解说事理 生动说明文
三、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四、常见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引资料 
五、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六、题型及解答技巧
【内容把握】
(1)本文(本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应试技巧:
在文章(段落)的总说部分找中心句。
(2)本文(本段)从哪些方面说明…….
◎应试技巧:
在文章(相应段落)中找分说的几个点。
(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图表、引资料。
◎应试技巧:
巧记:分列作下举,打列引资料
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准确真实地说明了……
  (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加特点);
  (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
  (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8)引资料:具体充实地说明了……
  注意:书写要认真准确、不能混淆“术语”。如:把“举例子”写成“举列子”,把“列数字”写成“例数子”,把“打比方”写成“比喻”……等等。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把这种方法和要说明对象的特征结合起来。
【语言品析】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限制性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应试技巧:
【答题格式】表态、解词+准确说明了谁的什么特点(或什么事理),如果去掉会怎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典型试题:分析下列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关注:形容词或副词、使用打比方和拟人手法的句子
如:乔家大院被专家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应试技巧:
【答题格式】:摆手法(词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谁的什么特点(或什么事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如: 2010年昆明市中考试题:《让海水不再入侵》
第16题:第7段“如何防治海水入侵呢?”一句中:“防治”能否改为“防范”?为什么?
◎应试技巧:
【答题格式】表态、解词(原词的意思或内容和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短语不能删去的理由:
如:2010年北京市中考说明文:
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闪而过,很难获得多少印象。
第16题: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2分)
◎应试技巧:
(1)先把加点的词语分成不同的意义单位
(2)看这些词语与前后文的关系
(3)用格式表述(某些词语不能删去的理由,如果删去以后,其一——就——,其二——就)
【材料连接】
1、印证性材料:
如:2009年北京中考试题
17.阅读第②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从哪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海洋农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试技巧:
把所印证的课文中的内容摆上即可
2、补充性材料:
◎应试技巧:
将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归纳即可。
3、运用性材料:
如:2010年崇文区一模试题:《风能助火也能灭火》
19.运用文中知识,说说下面两则材料中的事例怎样利用了“风能助火也能灭火”的原理。(4分)
◎应试技巧:
A、把印证的内容摆上
B、围绕印证的内容对材料具体分析
三、代词的指代
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应试技巧: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四、段落作用:
◎应试技巧:
考虑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承接上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等。
内容上:激起读者兴趣、使被说明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准确、强调说明内容(中心)等。
(
典型例题
)
【题一】
深海潜水器
①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实现高效作业。
②我国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8米,宽3米,高3.4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潜水器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小鲸鱼,能容纳3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它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二个配重块,同时向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
③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1991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1994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发现了多种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虾类、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在深海地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6200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
④在军事上,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务,还可以直接参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救等任务。
⑤在21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18.结合第②段内容,从说明层次安排和语意表达的角度说出不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放在这一段末尾的两条理由。(4分)
答:
19.阅读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你探究的结论。(4分)
【材料一】
海洋地质专家估计,海底储存着约1350亿吨石油,近14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海底还沉积着极为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铀的储藏量高达40亿吨,是陆地上的2000倍。
【材料二】
21世纪,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国外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我们:“在中国海区,有70%以上的地区存在着危机!”中国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指出:深海基础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深海研究不只是人类了解地球亟待填补的空白,也是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之所系。
结论一:
结论二;
【参考答案】:
18.答案示例:如果把画线的句子放在这一段末尾,其一,就不符合先说明“载人潜水器”的构造组成,后说明其“工作原理”的说明顺序;其二,就使文中的“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缺少了必要的交代。
(共4分。每条2分)
19.答案示例:
结论一: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结论二:我国海洋安全存在着危机,我们必须加快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究,为祖国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安全保障。
(共4分。每个结论2分)
【题二】
①万里黄河之上,有一个大瀑布,这就是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位于陕西宜川与山西吉县的交界处。两岸群山颠连,黄河形同利斧,劈开一条上缓下陡的甬道,从群山之中强行突出。河底有坚硬的岩石,在水流常年不断的冲刷下,形成一道30—50米宽的深槽,状如长长的壶嘴。上游宽阔平缓的河床,正是黄河的壶肚,高耸的昆仑山则是它的壶把。黄河水一路咆哮至秦晋峡谷由300多米骤然收缩为50多米,倾泻在落差50米的石槽中,其形似茶壶注水,得名壶口瀑布。
②壶口瀑布的高度一般在15米至20米之间,虽然在我国众多的瀑布中,高度不算很大,然而,壶口瀑布的水量却是我国瀑布之中最大的。巨量的河水,似银河决口,大海倒悬,万马奔腾似地泻下,那气势,那声响,当是华夏国土上的一大奇观!
③由于四季气候和水量的差异,壶口瀑布风光,随四季而变换。春季之壶口瀑布,上游冰雪开始消融,冰凌不时漂浮而下,汇聚在壶口瀑布的上游宽阔的河道里,继而倾泻跌下,声似炮轰雷鸣,如山崩地裂,琼宫惊倾,激起玉屑冰晶,四处抛洒。而当夏季来临,黄河进入洪汛时期,河水水位急速抬高,反而减低了瀑布的原有落差,从而使壶口瀑布变成了一滩急流。这一现象与一般的瀑布通常在洪季更显得气势磅礴的特性不尽相同,此时去观赏瀑布,则无法见其本色。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每当日出,瀑下烟雾折射成道道彩虹,环跨天穹,色彩缤纷,被人们叫做“壶口秋风”。而当大雨滂沱,或阵阵秋雨之后,壶口瀑布若黄龙腾云驾雾而来,只见风雨烟雾,弥漫天空,天地水三体一色。至于数九寒冬,在那瑰丽的冰瀑面上,涌下清凉的河水,瀑布周围的石壁上,挂满了长短粗细不一的冰棱,配上河中翻滚的碧浪,更显示出一幅北国特有的自然风光。此时之壶口瀑布,变成一匹白练,尤其令人神往。
④壶口瀑布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千秋,但是游人只有在夏秋季节,才能看到最壮观的景象。此时的黄土高原暴雨频繁,黄河水势猛涨,瀑布宽达100多米,方圆数里,水汽遮天,气势磅礴,其声、其势、其景,壮、秀、奇。这是鬼斧神工的造化,这是天地间神奇魔术师的杰作。此情此景,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⑤古时,这里有“旱地行舟”“飞鸟难渡”之说。原来,过去来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壶口,人们都得在岸畔拉纤绕行;至于迎风展翅的飞鸟,因为瀑布呼啸震天,云烟弥漫,惊吓得也不敢飘然而过。由此可见瀑布之惊险、磅礴。
18.结合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游人只有在夏秋季节”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4分)
答:
19.下面这段材料通过壶口瀑布的“八大景观”写出了壶口瀑布四季的景色特征。请你根据上文内容,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4分)
【链接材料】
壶口瀑布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水流有着梦幻般的变化,形成了奇绝壮观的八大景观:“烟从水底升,船在旱地行,未霁彩虹舞,晴空雨濛濛,旱天鸣惊雷,危岩挂冰峰,海立千山飞,十里走蛟龙。”
答:
【参考答案】:
18.4分。答案示例:
如果删去“游人只有在夏秋季节”这几个字,其一,不知道是谁“能看到最壮观的景象”;其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最壮观的景象”。
19.4分。答案示例:
“未霁彩虹舞”这句诗的意思是没有下雨却能看见彩虹飞舞。上文第③段写秋天的时候,每当日出,瀑下烟雾折射成道道彩虹,色彩缤纷。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秋天的壶口瀑布能够看到彩虹的美丽景色。
【题三】
①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属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
②辣椒的功能多样。辣椒能刺激口腔粘膜,引起胃的蠕动,促进唾液分泌,增强食欲,促进消化。辣椒也具有杀菌作用。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辣椒还能暖胃驱寒。《食物本草》中说,辣椒能温暖脾胃。如果遇寒出现呕吐、腹泻、肚子疼等症状,可以适当吃些辣椒。同时,辣椒也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辣椒含有一种成分——辣椒碱,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刺激体内生热系统,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据测算:进食一餐辣味之后,可以消耗大于25%的卡路里热量。
③辣椒为什么会辣呢?最近,科学家解开了这个秘密。这种让吃不惯辣椒的人眼泪直流的灼痛感觉,可能是辣椒保护自己的种子不被哺乳动物吃掉的一种策略。辣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辣椒素的物质,能够刺激皮肤和舌头上感觉痛和热的区域,使大脑产生灼热疼痛的辛辣感觉。科学家研究发现,辣椒果实被小型哺乳动物吃掉,种子经消化排出之后,几乎不能再发芽。而鸟类的消化系统基本不对辣椒种子造成伤害。科学家认为,辣椒之所以辣是出自保护自己的作用。辣椒不想让动物(哺乳动物)把它们的果子吃掉,所以才在辣椒果子里产生了辣椒素,这样吃不了辣的动物就会放弃。而鸟类却丝毫吃不出半点辣味,辣椒素能给它们清爽的感觉,还有止痛的功效。所以鸟类吃起辣椒来像在嚼口香糖,而果实中的辣椒籽则会完整地经过鸟类的肠道排泄出来,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播种。
④辣椒作为一种美食,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印度人称辣椒为“红色牛排”;墨西哥人将辣椒视为国食。在我国,辣椒在许多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调味品,甚至没有它就无法下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辣椒的辣味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机体的神经系统会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增快而加倍“工作”;同时兴奋性的刺激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再吃下去,大脑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于是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内腓肽会促进大脑内另一种物质——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它相当于每个人体内的“奖励系统”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于是享乐主义的大脑让我们吃辣吃上瘾了,以致于闻到浓郁的辣味就有进食的冲动。
18.本文②-④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 ,再说明 ,最后说明 。(3分)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借助文章相关内容,分析下面材料中所写的现象各印证了辣椒所具有的什么功能,并作简要解释。(5分)
材料一:
吃完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象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欲罢不能,越吃越爱吃。近些年来,有人尝试食用辣椒或辣椒制品来减肥。在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多种适合女性食用的辣椒制品。
材料二:
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食物不易保存。科学家发现,生活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居民懂得用吃辣椒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一般来说,生活在炎热地区的居民(如泰国、印度)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更喜欢吃辛辣食物。
答:
【参考答案】:
18.答案:辣椒的功能 辣椒辣的原因(辣椒为什么会辣) 人们喜爱辣椒的原因
评分: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
19.答案示例:
材料一:辣椒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吃辣椒能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因而吃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象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因而辣椒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
材料二:辣椒具有杀菌作用。热带地区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食物不易保存。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
评分:本题共5分。每个材料解说2分(功能选择1分,解说1分),语言表达1分。
【题四】
会哭的人更健康
①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然而,当我们强忍泪水,听凭痛苦和悲伤侵蚀身体时,其实是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
②哭泣自有其奥妙。美国的生化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批志愿者先看情感电影,等他们被感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收进试管。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结果显示,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分大不相同,在“情绪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这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出的一种化学物质,体内有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死。所以,当我们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毒”。?
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心情压抑时,体内还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哭泣时这些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
④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一个外伤病人,哭得越厉害,伤口便愈合得越快。反之,忍住泪水,压抑了泪腺工作,就会延迟伤口愈合。在这一点上,眼泪不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加速伤口愈合的天然药物。?
⑤可见,哭有其生物学意义。哭是对人体的一种安全保护。?
⑥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遭遇严重不幸时大哭一场,是人体对不幸的自然反应。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也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稍微舒畅。不情愿哭或哭不出来,身心可能就会出毛病。被抑制的紧张情绪若不能及时发泄出去,还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风湿、冠心病或者其他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发作。像神经性气喘等疾病,就与隐忍不发关系亲密。而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脑袋涨痛等,都可能与过度抑制情绪有关。还有男人大多没有女人长寿,重要缘由之一就是女人一般比男人爱哭。据考证,女性哭的频度为男人的5倍,女性平均每人每月至少要哭5次,而男人只有1次。看来,经常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绝非危言耸听。? ⑦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实在没必要绷着脸强装出一副硬汉样。记住:会哭的人,才更健康。
18.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哭有其生物学意义”的?(4分)
答:
1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分)?
[链接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调查了一群中老年人,将137人分为健康组和患病组两组。患病组是溃疡病、结肠炎和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心理学家问他们平时在生活中是否爱哭,大多数患病组的中老年人否认流过泪,而健康组恰好相反,并且哭的次数也远远高于患病组哭的次数。据此,心理学家认为,哭与疾病、健康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并且得出了一个结论。
(1)请写出链接材料中心理学家的“结论”。
(2)结合原文第⑥段内容,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
【参考答案】:
18. 答案示例: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能分泌对修复全身各部位伤口起到积极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共4分,每个要点2分)
19.答案示例:⑴哭可以使人们患病的机率降低;⑵哭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哭能降低情绪强度,发泄紧张情绪。(围绕哭、疾病、健康三者之间关系来说)(共4分,每个要点2分)
【题五】
氮动力汽车
①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校园内,一辆试验汽车在缓缓地行驶着,它的尾部释放出缕缕白色烟雾。但是,它一点儿没有给大气带来污染,因为从尾管中排出的除了氮气之外别无其他物质。这辆汽车的轮胎是用氮气充成的。大家知道,氮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用氮气充胎不但可以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而且能够节省不少汽车燃料。采用氮气充胎还能够有效防止胎压不稳,降低爆胎的几率。
  ②这辆试验汽车称为“液氮2000”,它是将液态氮转化成气态氮而获得动力的。这项技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用这项技术甚至可能使汽车靠空气来驱动,因为空气的含氮量为78%。
③“液氮2000”,是靠低温的液态氮被外界空气加热到沸点-320℃以上,转化成气体后所产生的压力作为驱动的。在研制过程中,研究人员遇到的一个难题是,怎样使形状和普通汽车散热器相似的热量交换器的外部不结霜。由于流过热量交换器的液氮温度极低,所以周围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导管外壁上,阻挡了气体的流通。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个聪明的方法,即管道相互套入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液氮在曲折往复的三重互套导管内流动,当到达最外层导管时,它的温度已经上升到使导管外壁保持在水的冰点以上了。
  ④可是,“液氮2000”的性能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它的最高时速是35公里,耗用4.5升液氮仅行程300米。即便如此,它的创造者们还是把它看作是电瓶汽车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说要为人们提供一种和电瓶汽车相匹敌的车种供人们选择。液氮汽车的最大行程是同等重量的电瓶汽车的三倍,并且它不会产生诸如必须处理电瓶废料等问题。
  ⑤“液氮2000”研究小组宣称,它的引擎经过改造后,能够将效率提高到4.5升液氮行使5~6公里,使能耗降至和汽车不相上下。在气候炎热的大城市,这种汽车不仅能够使空气保持清洁,还会提供另一好处,即免费空调。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低温汽车将会使市区的小气候格外凉爽宜人。
18. 结合选文内容回答:氮动力汽车的三点优势是什么?(3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机动车尾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对策。(5分)
【材料】
我国某城市对该市的机动车辆尾气污染作了如下调查:该市目前拥有机动车13万辆,并以年增率15%的速度增加。机动车年排放一氧化碳4.4万吨,相当于该市工业企业一氧化碳排放量的46倍。市区主要交通道路中心点一氧化碳超标2倍以上的达65%,在车流量高峰之际,有的监测点一氧化碳浓度高达每立方米70mg,超标6倍。因此,汽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有资料表明,我国各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物造成空气污染占到50%左右,从用车检测结果来看,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占被检测车的50—60%。
【参考答案】:
18.答案要点:①安全性高 ②节省燃料 ③改善环境
(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19. 答案示例:从“材料”中得知:“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且汽车增长速度较快。对此,建议多使用清洁燃料(如:氮动力汽车),有效控制机动车增长速度,减少污染。
(共5分。“分析危害”2分;“提出对策”2分;“语言表达”1分)
(
巩固训练
)
(一)阅读《萨其马里的硼砂》,完成第18—20题。(共10分)
①传统中华美食,对“油”十分讲究。而现在,这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却越来越人们却谈“油”色变。调查发现,我国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类疾病的产生与人们摄入脂肪不科学有关。脂肪在体内堆积,对健康造成危害,而脂肪的来源,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油脂。  
②一边是美味大餐,却含有大量油脂,影响健康;一边是控制用油,保证健康,但味道欠佳。【甲】这似乎是难求两全的事情。【乙】人们正在寻找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享受美味大餐,又能保证身体健康。
③照顾到个人的饮食习惯,在高脂膳食的同时,可以考虑添加一些高膳食纤维食品。在吃大鱼大肉的同时,要有足够的膳食纤维,二者相互弥补,对人体健康较为有利。在吃油脂含量比较高的菜肴时,应该注意吃一定量的蔬菜,比如吃半盘左右的炒芹菜。运用合理的膳食搭配来降低自身对油脂的摄入,在保证美味的同时,逐渐减少对油脂的依赖,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对很多无法拒绝美食诱惑的人,无疑是个不错的办法。
④人体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一些水溶性的维生素,就像蓄水池一样,当你缺乏的时候,它可以在你身体里存留;当你不需要那么多,或是足量了,它就会排泄出去。但是脂溶性营养素、脂肪这类东西,如果过量地摄入,又不注意运动,它就会在体内堆积,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引发疾病。
⑤不管是通过合理饮食达到膳食结构的平衡,还是通过运动达到人体营养摄入和释放的平衡,平衡是我们健康生活中一个重要概念。均衡合理的膳食搭配,良好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只有这些达到平衡、和谐,我们才能获得强健的体魄。
18.阅读第②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的三个理由。(3分)
答: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我国的两次“营养和健康”调查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油的摄入量直线上升。1982年第一次调查,油的人均日摄入量为20克左右;2002年调查显示,平均数量已上升至42克左右。市场的繁荣,物质的丰富,让全国人民在20年间,食用油摄入量翻了一倍。
以上材料与原文中提到的哪一现象有因果关系?结合原文,试作简要分析。
(1)
【材料二】
实验人员采取灌喂的方式,每天给大白鼠食用高脂膳食,同时,还设计几个不同的剂量组,给大白鼠补充膳食纤维。通过观察,摄入膳食纤维较多的大白鼠组,它们的血脂尤其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大幅度地下降了。
借助文中相关知识,说说这组动物实验在调整人们饮食方式方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
【参考答案】
18.答案要点:
理由一,【甲】句,承接上文“难求两全”的两种表现。
理由二,【乙】句,引出下文“两全其美”的具体内容。
理由三,两句调换后语段的表达重点与原意不符。
评分标准: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19.答案要点:
(1)现象:我国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分析:①这类疾病的产生与人们摄入脂肪不科学有关。(脂肪堆积,危害健康。)
②脂肪的来源,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油脂。
评分标准: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2)在高脂膳食的同时,添加一些高膳食纤维食品,有利于人体健康。
评分标准:共2分。 “高脂膳食”、“高膳食纤维”1分,有利于健康1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其中北京长城不仅是整个长城的缩影,更是整个长城的精华部分。它好像一个横着的英文字母“C”,呈半环状环绕在北京北部、东北和西北三面。从东到西包括6个区段: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全长629公里。
②提到长城,人们往往首先把它和秦始皇联系起来,似乎他建造的长城是最早的,实际上北京地区长城建得更早,公元前283年,燕昭王29年,为抵御匈奴,燕国修筑了燕北长城。先秦燕国、秦汉、北魏和明代,这四个时代北京长城都在持续建设中,特别是在后来明代修建的长城中,经过徐达、戚继光两代名将的重点建设,北京长城建设得最完备。开国功臣徐达大将军主持重修了居庸关、司马台关、古北口关、慕田峪、黄花镇等长城关塞。1569年开始,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15年,护卫京师,他改建长城,呕心沥血,使北京段长城成为万里长城中建筑最坚固的黄金地段。
③北京长城主要分布在京北燕山山脉带和京西太行山脉一带,这些地方高山深谷,断崖险关,这就使得北京长城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位于怀柔的慕田峪长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墙体两面都树起高大垛口,可以两面御敌。密云境内的司马台长城分东西两线伸展蔓延,东线长城建在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上,仅在2.7公里间,从海拔295米骤然升至986米,东线长城犹如一条巨龙从湖水中腾空飞起,直指云端。更为难得的是在千米山峰之巅竟密布15座敌楼。
④明清两代皇城、皇宫、皇陵,都距北京长城不过几十公里,所以北京长城是护卫京城等要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位于延庆县军都山关沟的八达岭,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曾修筑长城。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使其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⑤北京长城的自然景观还特别丰富多彩。慕田峪长城,春天群芳争艳,夏天满目苍翠,秋天五彩缤纷,冬天雪挂枝头。
⑥今天,北京的多处长城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景区,中外游客登上长城,可以尽情欣赏长城雄伟壮观的景象。
18.阅读第②—⑤段,概括说明北京长城都有哪些特征。(4分)
答:
19.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哪些内容分别印证或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的特征。(4分)
【材料】
金山岭长城东起望京楼,西至龙峪口,全长10.5公里。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主持修建,建成了一道城关相连、敌楼相望、重城护卫、射界交叉、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提高了总体防御能力。从修造艺术上来看,它也别具风格,仅敌台的建造形式就有方楼、圆楼、扁楼、拐角楼;箭窗楼也分为三孔楼、四孔楼、五孔楼不等。
在八达岭水关长城西南侧,建有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这座纪念园是八达岭长城一处弥足珍贵的人文景观。园内安放着冰心、茅盾、叶圣陶、夏衍、田汉、吴文藻等9位文化名人的骨灰、遗物和雕塑。其中冰心和吴文藻夫妇之墓在一座与长城相临的小山顶上,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无墓地和墓碑,仅有一座8吨重的汉白玉浮雕头像。长城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了这些文化名人灵魂的栖息地,而这样的人文景观也增加了长城的文化内蕴。
(1) 印证了北京长城具有 的特征。
(2) 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又具有 的特征; 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还具有 的特征。
【参考答案】
18.答案要点:
①建造最早,建设得最完备、(最坚固);②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③是护卫京城等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防御能力强;④自然景观丰富。
(共4分。共4点,每点1分)
19.答案:
(1)金山岭长城的防御体系 作为护卫京城等地最后一道重要防线,防御能力强
(2)金山岭长城一些建筑的建造形式 修造艺术别具风格 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这样的人文景观 文化内蕴丰厚
(共4分。共6空,第1、2空各1分;第3—6空各0.5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19小题。(共8分)
①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空前繁荣,海洋运输业发展迅猛。与之结伴而来的海上溢油污染愈演愈烈,一次又一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由船舶引起的油污染成为关注的焦点。
②海洋油污染发生的次数约占所有海洋污染次数的80%!据有关资料统计,过去40年,全世界大型油轮搁浅漏油事件共有45次,最大的一次是1997年“大西洋皇后号”油轮在新西兰出事,最小的一次也漏油28吨。2003年底发生在西班牙海域的“威望号”油轮断裂事件,导致7.7万桶燃油泄漏,为此,仅西班牙一国为清理“威望号”漏油污染就已耗资10亿美元。这些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③海洋油污染绝大部分来自人类活动,其中以船舶运输、海上油气开采,以及沿岸工业排污为主。由于石油产地与消费地分布不均,因此,世界年产石油的一半以上是通过油轮在海上运输的,这就给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带来了油污染的威胁,特别是油轮相撞、海洋油田泄漏等突发性石油污染,更是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④多达几十万吨的溢油,一旦进入海洋将形成大片油膜,这层油膜将大气与海水隔开,减弱了海面的风浪,妨碍空气中的氧溶解到海水中,使水中的氧减少,同时有相当部分的原油,将被海洋微生物消化分解成无机物,或者由海水中的氧进行氧化分解,这样,海水中的氧被大量消耗,使鱼类和其它生物难以生存。同时,燃油溶解的过程极易产生多种有毒化合物质。致命的是,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一方面毒害海洋生物本身,另一方面通过食物链最终富集在人体内,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最后剩下的油膜凝聚以后的残余物,包括海面漂浮的焦油球以及在沉积物中的残余物,虽然短期内不会对海洋生物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却破坏了海洋环境的自然景观。
⑤目前,我国海上石油运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专家认为,我国海洋溢油的潜在威胁正日益增大。如何将海洋溢油造成的浪费和污染减少到最小,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18.第③段指出“海洋油污染绝大部分来自人类活动”,结合上下文说出三条依据。(3分)
19.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分析“蓬莱漏油事件”对我国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5分)
【材料】
美国康菲石油有限公司与中方合作,开发中国海上最大油田之一——蓬莱油田。今年6月连续发生溢油事故,截至9月中旬,溢油事故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污染。对此,康菲石油公司负责人却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漏油事件对环境影响如何尚未可知。
【参考答案】
18.①海洋运输业迅猛发展,导致海上溢油污染愈演愈烈。②过去40年,大型油轮搁浅漏油事件频发,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③船舶运输、海上油气开采,以及沿岸工业排污等人类生产活动是主要污染源。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9.①大片油膜,既使水中的氧减少,又在分解时大量消耗氧,使鱼类和其它生物难以生存。②燃油溶解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有毒化合物质,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毒害海洋生物,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③油膜凝聚以后的残余物,破坏海洋环境的自然景观。
评分:共5分,每个要点1分,表达2分。
(二)阅读《轻体育——世界体育新潮》,完成第18-19题。(共8分)
轻体育——世界体育新潮
①大家知道,轻音乐能解除疲劳,愉悦心情,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运动锻炼,可否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像轻音乐那样愉悦心情,调节心理,培养乐观精神呢 完全可以。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兴起“轻体育”,这是大众体育不断适应人们需求和不断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②“轻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活体育”,它是大众体育的一种形式。轻体育有自己的特点。除了运动规则和运动技术简单外,其主要特点是使运动锻炼轻松化。运动锻炼者能以愉悦的心情参加自己所喜爱的运动。比如跑步,可以慢跑,也可以边跑边说笑;可以单人跑,也可以全家老少一起跑,还可以在音乐伴奏下跑步。轻体育重视的是让参加者心情舒畅,力所能及。因此,轻体育往往多与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相结合,老年人早晨跳交谊舞就是轻体育的一种形式。
③轻负荷,不追求大运动量,是轻体育的又一特点。传统体育观念,往往注重运动负荷,认为每周要锻炼5次至7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锻炼时要倾注全力,要让身体感到疲劳。体育界还有个口号:“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在发达国家,70年代兴起跑步热,成千上万人跑马拉松。美国的詹姆斯 菲克斯是马拉松运动员,曾获万米跑冠军,然而竟猝死在跑步途中。尽管他因潜在性心脏病发作而死亡,同跑步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毕竟跑步量过大是个诱因。
④体育学者的研究证实,为了增进锻炼者的身心健康,低负荷的锻炼同样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相反,高负荷的锻炼,往往是造成身体伤害的原因。
⑤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医学家认为:精神紧张和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伯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年龄在52岁到70岁的30名中老年人分成两组,这些人都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失眠、暴躁等疾病。试验时第一组15人,服用镇静药,另一组不服任何药物,只是每天进行15分钟轻体育活动。试验结果表明:轻体育比镇静药效果好。
⑥轻体育既可解决缺乏运动问题,又可解决精神紧张问题。让我们像热爱轻音乐那样热爱轻体育吧!
18.本文中介绍的“轻体育”有哪些特点 (3分)
答: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5分)
(1)阅读下面两个案例,分析案例中老人受伤或死亡的原因;给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提出至少一条建议。(2分)
案例一:
天津市北辰区一老人超负荷晨练,突发疾病猝死。专家提醒,老人冬季锻炼应适度。
尚老汉每天坚持晨练。今日,尚老汉冒着严寒,先做了50个仰卧起坐,又做了50个俯卧撑,最后做蹲起运动时摔倒在地,送往医院后证实已经死亡。(来源:天津《渤海早报》)
案例二:
55岁的李女士平时酷爱体育锻炼,每天早晚都要坚持一个小时的急走训练。但有一天她下楼时突然感觉膝关节疼痛,不能伸屈,不能下蹲,持续不能缓解。武汉市中医院骨伤科专家诊断后告诉她,由于过度锻炼她患了骨关节病,需住院治疗。(来源:39健康网)
原因:
建议:
(2)从你观察到的体育锻炼项目中,列举三种属于轻体育的例子。(3分)
答:
【参考答案】
18.使运动锻炼轻松化 轻负荷,不追求大运动量 运动规则和运动技术简单
19.(1)原因:体育锻炼过度 建议:采用轻体育锻炼形式
(2)答案略。答题要求:符合轻体育的三个特点;不能用本试卷选文中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