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纷纷发
中考语文分类专项复习
叙事散文阅读综合考查
(
知识梳理
)
【叙事散文解题步骤】
1、整体阅读: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 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2、细节品味:有的针对某一个词(一般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反复强调的数词或感彩变化的词语);有的是针对一个句子(一般是描写句或点明题旨的抒情议论句);有的针对某一段,有的针对某几段(一般是点明题旨的段落或过渡段)。
3、拓展延伸:这类试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解答程序是:先答出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再答出个人的体验和感悟
(
典型例题
)
【题一】
爱如山路十八弯
她一直比较倔强。倔强,是她用来对付父亲的。她的父亲,是个军人,军人的作风,让他的威严总是多于温和。
小时,她曾试图用她的优秀瓦解父亲脸上的威严,她努力做着好孩子,礼貌懂事。当她把一张一张的奖状捧到父亲跟前时,她难掩内心的激动,脸上有飞扬的得意。然而父亲只是淡淡看一眼,说:“还要继续努力。”
如此的不在意,深深刺痛了她。她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亲亲生的。她跑去问母亲,母亲抚抚她的头说:“怎么会呢?生你的时候,你爸一高兴,从不喝酒的人,喝掉半斤二锅头呢。”
回头看父亲,父亲不动声色地在翻一份报,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个爱她的人。
这以后,她总跟父亲对着干,惹得父亲对她频频发火。她不吭声,倔强地看着父亲,最终,是父亲先叹一口气,转身而去,脚步蹒跚。
高中分文理科时,父亲建议她学文,那是她的特长。她偏偏选了学理。大学填报志愿时,父亲要她填师范专业,照父亲的想法,女孩子做老师,是最理想的了,安静又安全。她偏不,而是填了建筑专业。气得父亲干瞪眼。
大学毕业那年,她有心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工作。如果父亲很温和地劝她留下,她一定会留下。但父亲没有。她一气之下,跑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外地去了。
一个人在外拼搏,很难。举目的陌生,更是让她的心多了几层寒冷。那山重水复的十八湾,那曲曲折折的小山路,时常出现在她的梦中。好在公司看大门的张伯,总对她关怀备至。下雨天他会为她送伞,家里做了好吃的,他会用半旧的饭盒装着,给她带来。她好奇地问张伯:“怎么对我这么好?”张伯笑笑说:“你像我的女儿啊,我也有个你这么大的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呢。”那一刻,她想到父亲,心,突然很疼很疼。
那日,张伯过生日,喊她去他家吃饭。在张伯家,她受到张伯老两口最热情的接待。她陪他们一起包饺子,热热乎乎像一家人。吃饭时,张伯一高兴,喝多了,对她说:“丫头,你有一个好爸爸啊,他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拜托我要好好照顾你,说你性格倔,怕你吃亏呐。什么时候他来看你了,我一定要和他喝两盅。”
她的惊奇无以复加。“你怎么认识我爸?”张伯摇摇头呵呵乐了,说:“也只是电话里认识,还没见过面呢。”她的心顷刻间翻江倒海起来,张伯,是父亲战友的朋友的朋友。
原来,山路十八弯,通向的,是一个叫爱的地方。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一个父亲的爱。
(选自《青年博览》2008年第7期)
1.请分析第一自然段使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文中画横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作用如何
3.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
1.这段话使跟了叙述的表达方式,概括了父亲的特点——威严,引出下文“她”和父亲之间的“斗争·。
2.属于人物的语言描写,通过妈妈的描述,间接揭示了爸爸因我取得的好成绩而高兴的样子,暗示了表面威严的爸爸其实很爱我,只是没有表现出来,为下文爸爸托看大门的张伯照顾我作铺垫。
3.属于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凄美的气氛,烘托了“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4.使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赞扬“威严”的父亲原来是那么爱自己,点明中心“千万重山水,也阻隔不了一个父亲的爱”,照应题目,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题二】
母亲的目光 小 乔
① 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 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 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 “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 “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 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 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 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 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11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5. 第 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2分)
16. 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1)这段把母亲比做 、 、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 。(4分)
(2)“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分)
17. 最后一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18.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爱抚和温暖的。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4分)
【参考答案】
15.(2分)前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1分)后句讲母亲对我的爱抚并未因我的烦怪而停止,只要做得更隐蔽。(1分)
16.(5分) (1)(4分,每空1分) 天空 礁石 河床 执着和深情
(2)(1分)既有失去母亲的哀伤,又有不解母亲深情的懊悔。
17.(3分)你躺在母亲的爱抚里,你是幸福的;(1分)母亲欣赏并爱抚着自己的孩从,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题干提示的思考方向;①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②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③理解并珍惜亲情等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以上三个方面,只要答对一个方面即可得2分,剩下2分根据表达的流畅程度,酌情给分)
【题三】
六个馒头 陈玉婵
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去千岛湖春游。
新来的李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室里马上被大家的喧闹声炸响。同学们纷纷问起一些关于春游要注意的事项和所交的费用等问题。最后,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甲)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来,嘴张了几张却没有声音。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李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
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子拿着饭票在学校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好像做贼似的跑回宿舍。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着什么。女孩子直奔自己的床,迅速地用一个塑料袋把馒头装了进去,女同学的议论声似乎小了一些,女孩子的a眼圈红了。
出发的那天下起了雨,女孩子没有带伞,只好和别的同学挤在一把伞下,为了不因为自己而使同学淋湿,女孩子不住地把伞往同学那边移,等到达目的地千岛湖时,女孩子身上的背包也已湿漉漉的了。大家纷纷冲向饭馆吃饭去了,女孩子一个人呆在招待所里,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可是,由于塑料袋破了一个洞,湿透背包的雨水将馒头泡透了,女孩子就这样一边流泪一边嚼着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
女孩子还没有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来不及藏起湿透了的馒头,只好匆忙地往还没有干的背包里塞。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能给我吃一个馒头吗?”女孩子不好意思摇头也没有点头,班长已经打开她的背包啃起馒头来。其他几个同学也纷纷走过来拿起馒头一边嚼一边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转眼,女孩带来的馒头都被同学们吃完了,女孩子看着空了的背包只有无声地落泪。
第二天,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女孩子偷偷一个人走了出去。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本来可以不来的,干吗非要央求父亲借钱交春游费呢?女孩子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班长找到女孩子,拉起她的手就走,说:我们吃了你带来的馒头,你这几天的饭当然要我们解决呀!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软软的馒头,b眼圈红红的。
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使她不再嚼干涩难咽的馒头,使她可以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吃着炒菜和米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着痕迹的馈赠,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单纯却丰厚的友谊。
回来之后,女孩子变了。(乙)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明媚的笑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去帮助别人。后来,这个女孩不仅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
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她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1.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2.第三段a处和第六段b处黑体词语分别表现了女孩子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a.眼圈红了:b.眼圈红红的:
3.第五段中“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一句表明了同学们怎样的用意?
4.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孩子的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5.这篇文章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参考答案】
【解题指导】此题着眼于考查考生对文章题目以及文章行文线索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与文章中心、线索有密切关联,有时也与文章的写作意图有关,而此题恰恰兼具这些方面的特点。一定要在阅读全文、深刻把握主旨的基础上考虑答题。答题时,力求全面,不只要抓住一点。[解题误区]分析不全面,要点有遗漏。
【参考答案】
1、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②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③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
2.a处:自卑而敏感的她觉得同学们在背后议论自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心里很难过;
b处:领受了同学们善良的帮助,感动、感激。
3.要帮助她,还要呵护她的自尊心。
4.先是自卑怯懦,后来变得自信开朗。同学们真诚的帮助改变了她的性格。
5、略(写出感动的地方以及理由,意思对即可)
【题四】
心灵折旧费
①20元钱,大哥受益一生。
②这是五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之类的东西。
③一天,夕阳沉沉地挂在天边。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皮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低档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根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他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白天的车了。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剩下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汉子十分感动,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名,就匆匆地骑车走了。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嫂子说我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④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就是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
⑤到了中午,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喷头。大概是在中午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大哥厉声说:“对不起个屁!你耽误了我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⑥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一番。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我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懵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 ”大哥说:“你拿20块钱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十元的纸币,递给大哥。然后,汉子又说了一声:“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⑦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⑧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阳光刺痛了他的眼……
⑨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企业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 (选文有改动)
17.(3分)用简明的语言按故事情节填空。
大哥借车给汉子, , , 大哥想要还钱
18.(2分)文中说“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一番”,大哥为什么“得意”
19.(4分)请你说说⑦⑧两段中加点的“甩”和“抢”好在哪里。
20.(2分)文中第⑤段“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1.(3分)你是如何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
【参考答案】
17、(3分)大哥盼还车 汉子还车 大哥要钱、
18、(2分)能挣20元钱。能得到老婆的赞许
19、(4分)写出大哥对嫂子的不满,着急还钱的心情,对要钱的自责,表现大歌在本质上是善良的。
20、(2分)烘托出大哥焦急(或绝望的心情,为下文汉子还车作铺垫。
21、(3分)20元的自行车折旧费使大哥的人品打了折扣,这让他自责,作者借此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