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台阶 导学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台阶 导学精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4 17:44:5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台阶
李森祥,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作品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1.生难字词。
(1)字音
凹凼(āo dàng)  涎水(xián)   搁(gē)    唿嗒(hū dɑ)
揩(kāi) 烟瘾(yǐn) 筹划(chóu) 黏性(nián)
蹿(cuān) 尴尬(gān gà) 撬(qiào) 庄稼茬(chá)
(2)词义
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低眉顺眼:驯良顺从。在文中指忠厚老实,安守本分。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通过写父亲为了自己家人提升生活和地位一辈子尽心尽力,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表现父亲想过上受人尊敬的理想生活,歌颂和父亲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1.结合语境,前后勾连。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句的含义。
2.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可以先解释关键词的含义,再运用替换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3.把握中心,整体领悟。对于文中的点睛之笔,要结合文章主旨,把握深层含义。
4.辨析修辞,思考意图。例如比喻要注意揣摩其比喻义。哲理句子写出深层含义。
学法指导一:
寻找线索七法
①以标题为线索;
②以人物为线索;
③以事件为线索;
④以物品为线索;
⑤以地点为线索;
⑥以时间为线索;
⑦以感情为线索。
学法指导二:
评价人物四法
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进行分析。
②通过人物所做的事件来分析人物品质。
③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或评价。
④结合文章的社会历史背景来分析。
一、单选题
1.选择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凹凼(dàng) 门槛(kǎn) 涎水(yán) 摔跤(jiāo)
B. 泥浆(jiāng) 着落(zháo) 淌汗(tǎng) 烟瘾(yǐn)
C. 旺盛(shèng) 黏性(nián) 尴尬(gān) 胯骨(kuà)
D. 醒悟(xǐng) 晌午(shǎng) 嘎叽(gā) 扁担(dan)
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鞭炮cuān 上了高空。(窜) B. 沟里qiàn 着沙子和泥土。(嵌)
C. 我流着一大串xián 水。(涎) D. 这种nián 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黏)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户人家真是祸不单行,他们本来就穷,现在两个孩子又生病住院。
B.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C.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 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巷,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 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C. (父亲)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D. 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自《朝花夕拾》的《狗·猫·鼠》,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C. 《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讲述了一个经历太多困苦和灾难的丑小鸭,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D.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立志做一个能拉上属于自己的车的上等车夫,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二、填空题
6.读课文《台阶》,当父亲坐在新屋的台阶上时,反而觉得不自在的原因是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②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8.品味下列语句,根据括号中的问题,谈出你的感受。
①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
②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A中 “涎”应读“
xián”,B中“着”应读“zhuó”,D中“担”应读“dàn”,作名词时读第四声,作动词时读第一声。
故选C。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答案: A
解析:A.窜——蹿。其余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同音字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用法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3.答案: D
解析:A祸不单行: 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这里使用正确。
B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使用正确。
C低眉顺眼: 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使用正确。
D变化无常: 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一年四季的更替是有规律的,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4.答案: B
解析:A这句话吧那极短的发比作是刚收割过的庄稼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C把父亲踩在青石板上的感觉比作是踩在棉花上的感觉。
D把父亲古铜色的脸比作是一块青石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5.答案: 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成为一个奋斗的失败者,老舍揭示了在那样的社会靠个人奋斗是不会成功的主题。A、B、C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二、填空题
6.答案:长期艰难的生活,特别是经济地位的低下,使他产生了自卑心理,难以一下子解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感到不习惯,不自在
解析:结合全文,理解句子。父亲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旦实现梦想反而有些不适应。
点评: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三、语言表达
7.答案:①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由于喜悦而手足无措的样子。②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父亲因年老而挑水时有些吃力,可是自己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衰老。
解析: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①句中“两手没处放、抄、贴”是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由于喜悦而手足无措的样子。②句中“身子晃一晃”“一把推开我”是动作描写,“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是语言描写,表现父亲因年老而挑水时有些吃力,可是自己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衰老。
点评:作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8.答案:①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 n像人家一样气振,也叫人羡慕。因为全文使用的是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所以只能以形写神。②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可是,父亲一辈子低启颂眼、老实厚道已经成为了习惯,因此高兴的方式也有点与众不同,感觉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解析:①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句话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 n像人家一样气振,也叫人羡慕。因为全文使用的是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所以只能以形写神。②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这句话写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可是,父亲一辈子低启颂眼、老实厚道已经成为了习惯,因此高兴的方式也有点与众不同,感觉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句子的品析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