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社戏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01 社戏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4 21:2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文体知识
定义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
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类别 按篇幅及容量
按表现的内容
按体制
按语言形式
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等
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新课导入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今记得美女蛇的传说,寿镜吾老先生,今天我们随着《社戏》再一次走近鲁迅,去感受儿时的快乐。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文章写于1922年。当时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余年,但由于革命不够彻底,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战乱依旧,民不聊生,社会混乱。目睹此情此景,鲁迅深有感触。在这期间,
背景链接
鲁迅写了不少回忆故乡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可爱的故乡与黑暗的社会的对比,表达自己对光明前景的向往和人与人之间淳朴关系的追求。《社戏》就是其中一篇。
1 社 戏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2.学习小说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在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
什么是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预习检测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又名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等。
惮( ) 踊跃( ) 棹( )
归省( ) 行辈( ) 撺掇( )
凫水( ) 皎洁( ) 旺相( )
絮叨( ) 屹立( ) 宛转( )
◆生难字
dàn
yǒnɡ
zhào
xǐnɡ
hánɡ
cuān duo

jiǎo
xiànɡ
字词学习
xù dɑo

wǎn
撮( ) 桕树( ) 怠慢( )
漂渺( ) 潺潺( ) 弥散( ) 蕴藻( ) 家眷( ) 楫桨( ) 嘱咐( ) 纠葛( ) 欺侮( )
cuō
jiù
dài
miǎo
chán

yùn
juàn

zhǔ
jiū

◆多音字
( )归省
( )省心
( )起哄
( )哄骗
( )哄堂大笑


xǐnɡ
shěnɡ
hònɡ
hǒnɡ
hōnɡ
( )行辈
( )行走

hánɡ
xínɡ
( )吁气
( )呼吁



◆词语集注
絮叨:来回地说。
宽慰:宽解安慰。
怠慢: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朦胧:月光不明,在文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踊跃:跳跃;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宛转:同“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弥散:(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处扩散。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
容坚定不可动摇。
家眷:指妻子儿女等(有时专指妻子)。
皎洁:(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快速阅读全文,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
由此可以把课文分成哪几部分?
1)1-4看戏前(随母亲小住平桥村。)
2)5-30到赵庄看社戏。
3)31-40看社戏后余波。
看社戏
一、整感知,理思路
1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2-3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4-9 看社戏前的波折;
10-13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14-21 去赵庄看社戏;
22-30 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31-40六一公公送豆。


1.通读全文,具体说说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事情?请用4个字分别概括。其详略如何?
二、读课文,理情节
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看社戏是主要内容,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则略写。
三、看社戏,解乡情
1.那一夜的社戏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请找出对此事表示怀念的一句抒情议论句。请说说那夜的戏到底好不好看?
明确:不好看!
① 铁头先生不翻筋斗
② 我最愿意看的蛇精没有出现
③ 我第二爱看的黄布衣跳老虎也没有出现
④ 我最怕的老旦出现了,而且还是以我最讨厌的坐着唱的方式出现
⑤ 看戏时唯一的消遣饮品豆浆也没有喝成!
2.戏并不好看,豆子也很普通,那么,让“我”念念不忘的,是那夜的什么呢?
读相关语段,找寻作者情思。
①看戏波折的经历。
原本没得去,最终又去成了!难忘的是一波三折失而复得的经历!
②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经历。
偷豆的惊险、剥豆的乐趣、吃豆的欢乐!
③善良、天真的伙伴
3.如果可以选,你最想和文中的那位小伙伴做朋友?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双喜:
(1)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考虑周到,善解人意)
(2)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聪明、细心)
(3)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
(顾全大局,聪明细心)
看社戏,解乡情
(第十九段)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善良淳朴友好热情
看社戏,解乡情
(第25段)“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第26段)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淳朴
善良无私
看社戏,解乡情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淳朴宽厚
热情好客
4.在那偏僻、临河的小村庄,不但有童年的玩伴让我怀念,那儿还有什么让我念念不忘?
幽静恬淡的景色。
看文章夏夜行船和月夜归航部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嗅觉
触觉
视觉
听觉
从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想象的角度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与愉悦心情。
(22段)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我”对社戏的留恋之情和社戏最后留给“我”的美好印象。
主旨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一结尾不但暗示了全文的主题,而且也能勾起读者的同感。
“偷豆”的 与


“偷”出了情趣, “偷”出了欢乐!
1、第一位辩手发言时要以“我方认为”开头来阐述己方观点。2、要认真聆听对方的发言,辩论时要有针对性,要有理有据。3、每位辩手发言时间为30秒。
辩论要求
社戏
月夜归航 船头看戏 夏夜行船 戏前波折
看戏中
趣事好友乐土
送豆余波戏后
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看戏前
看戏后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
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戏也。
在你的记忆里,有没有“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呢?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课后作业
  1.模仿月夜行船的景物描写,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着笔,描写一段景物。
  2.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收集一种文化现象的资料,并作好笔记,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