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恐龙灭亡之谜
大约一直到七千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六千五百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恐龙灭亡之谜,科学家仍在探索。
年终总结报告模板
这里输入演示者的名称
LOGO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被压扁的沙子》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明确课文说明的内容;
2.小组协作,理清课文论证的思路;
3.师生互动,品析课文严谨的语言;
4.总结感悟,培养探究科学的情感。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代表作有《新疆域》《基地》等。
作者名片
这两篇文章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孟庆任译。有改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写成这两篇文章。
背景链接
一、读一读
致密 扩散 排斥
陨石 熔化 追溯
zhì
kuò
chì
yǔn
rónɡ
sù
应急:
致密:
排斥:
扩散:
陨石:
熔化:
追溯:
应付迫切的需要。
原意是逆流而上。现常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二、记一记
细致精密。
使别的人或事物离开自己这方面。
扩大分散出去。
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加热固体变为液体。
一、初读——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是“被压扁的沙子”,那么课文的说明对象是就是沙子吗?
恐龙灭绝的原因
快速浏览1-4段,勾画相关语句。关于恐龙的灭绝,文章提出来哪两种观点?
二、跳读——筛选信息
小行星或彗星撞击
恐龙灭亡原因之一
撞击说
撞击说
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
恐龙灭亡原因之二
火山爆发期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仔细阅读5-17段,圈点勾画找出文中关键语句,针对恐龙究是如何灭绝的,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他的观点根据又是什么?
三、研读——探究论证思路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
而应该是撞击。”(17段)
证据1:“斯石英之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11段)“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12段)
证据2:“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13段)
证据3:“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15段)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也许”表示推测,说明现在的结论只是大胆的推测,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
四、品读——赏析语言
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不能删。删去后就不能强调只是一部分科学家持这种观点,就不能突出作者在下文的说明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
能否把这句话中“所有”删去?为什么?
3.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十分罕见,但在历史上真实地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3.即非常纯的沙子。
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将含有杂质的一般沙子排除在外,表述科学严谨。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是对上文的补充说明,运用反问句,进一步证明上文所讲的道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幽默风趣和思维的活跃。
阅读全文,思考并讨论: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五、比读——明确意图
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1.逻辑严密,推理透彻。
文中的推理论证体现了超强的逻辑性,如作者在论证“恐龙灭绝是由外星撞击所致”这一观点时,先说明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斯石英,接着用证据证明斯石英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只能来自外星撞击,而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因此得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的结论。推理过程层层深入,严密透彻。
艺术特色
2.语言幽默。
如“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一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
被压扁的沙子
提出问题
分析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撞击造成恐龙灭绝
斯石英的形成
“撞击说”的成立
撞击说
火山说
逻辑严密
说理充分
结构梳理
《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主旨概括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浩瀚的宇宙,复杂的地球,有待我们解答的谜题数不尽数,这不但需要我们具备渊博的科学知识,更加需要我们具备创新的思维方式。但愿这篇短文,能有助你打开科学幻想的大门,引领你走进无比奇妙的科学世界,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伽利略(意大利)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英国)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
——歌德(德国)
名人名言
拓展迁移
未解之谜
外星人之谜
金字塔之谜
宇宙产生之谜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恐龙的分类、发展及灭亡历程。
根据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你对恐龙灭绝原因的一些看法。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