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宇宙和微观世界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京改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四章宇宙和微观世界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京改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24 22: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宇宙和微观世界京改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光是一种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发电的
D.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2.下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气体能够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C.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D.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产生电荷
3.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下列关于科学史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总结出了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伽利略准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D.汤姆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新冠病毒(covid-2019)具有极强的传播与复制能力,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交流,飞沫传播成为其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下面关于飞沫、新冠病毒、原子核、分子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分子、原子核、飞沫
B.分子、飞沫、原子核、新冠病毒
C.分子、原子核、新冠病毒、飞沫
D.飞沫、新冠病毒、分子、原子核
5.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开辟了原子物理学的崭新研究领域。科学家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由卢瑟福提出、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模型与下图所示哪个图最相似(  )
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
6.下列有关信息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能、水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光纤通信是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
C.无线网络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D.核电站是通过核聚变释放出巨大核能
7.下列对能量转化分析错误的是(  )
A.水电站主要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核电站主要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C.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D.燃料燃烧主要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8.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球是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的
B.卢瑟福发现了电子从而证明原子是有结构的且原子可以再分
C.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D.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
9.关于粒子和宇宙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证明原子可以再分
B.气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固体中的分子是不运动的
C.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银河系、地球、分子、质子、原子核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10.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能源的开发利用”、“信息传递”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地热能和电能都属于一次能源
B.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号
C.自然界的总能量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会逐渐减少
D.核电站的核燃料具有的核能是通过核聚变反应得到的
11.下列关于小粒子与大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烟上升,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C.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D.松软的馒头用手一捏,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12.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月球绕地球运动,说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D.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
二、填空题
13.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请将太阳系、地月系、宇宙、银河系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中所示的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应作用的________力;如图所示实验说明气体的内能可以转化为________能.
15.泸州新农村建设公共设施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路灯.每当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同时亮起,这些路灯与控制它的开关之间连接方式是______联的;太阳能是太阳内部______(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反应而来的,它是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6.如图所示,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核______(选填“聚变”或“裂变”)堆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核电站发电过程是核能转化为蒸汽的内能,通过汽轮机转化为______能,再通过______机转化为电能。
17.电磁波家族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在真空中传播时,它们的___________相同(选填“频率”、“波长”或“波速”);核电站是通过核_____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获取核能来发电的;现今医院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时,将贮血管做成真空(低压)的,它是利用___________让血液自动进入管内。在吊水的时候,为防止某些药品输入过快,可将吊瓶位置降低点,原理是液体压强随___________减小而减小。
18.“人造太阳”是让海水中存在大量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核___________(选填“裂”或“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时,很容易引起火灾,这是因为在相同时间内,短路时通过导线的电流非常大,导线会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而急剧升温。
19.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
(1)质量巨大的天体,像太阳一样,其内部一直发生着核______(填“聚变”或“裂变”)反应,并______(填“吸收”或“释放”)大量的能量,当天体的能量即将耗尽时。在自身______(填“重力”或“惯性”)的作用下发生塌缩,就形成了黑洞;
(2)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______(填“年”或“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的高能射线经过计箅机处理而形成的,高能射线的传播速度为______m/s。
20.春暖花开,鸟语花香.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__________;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某同学要将水和硫酸铜溶液装入量筒中做“做液体扩散”实验,已知水的密度小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______________;装好液体的量筒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液体颜色变均匀所用的时间越短,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得越__________.
21.在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中,原子是由带____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和中子构成的。
三、实验题
22.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会看到______杯中的墨水扩散快.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易散开,是因为它们的分子靠得很近,相互之间存在______,才使得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由于分子间距小于1 nm时才能显现分子引力,所以从分子动理论角度来看,气体温度降低,其分子运动速度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压缩其体积分子间隔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将气体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
23.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扩张学说,物理课本上用一个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做演示实验, 该实验将黏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_____ 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这主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_____.(选填“等效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天文学家哈勃发现 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_____________我们而去.(选填“靠近”或“远离”)
24.小华在学习了有关分子的知识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分子这么多又这么小,那么分子之间有没有空隙呢?于是,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你得出什么实验结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中实验基础上,小华又进一步思考:分子间的距离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他又做了下面的实验.
他将水、食用油、熔化的蜡烛、洗发精分别装满四个相同的小玻璃杯,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待它们全部凝固后取出,观察体积的变化,结果发现:只有水结冰后表面向外鼓出来,其余液体降温后,表面都向内凹进.
(2)水结冰后体积变________,说明降温后分子间的距离变________;其余液体降温后体积变________,说明降温后分子间的距离变________.
四、简答题
25.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用放大镜观察素描炭笔的笔迹,观察到微小的颗粒;麦粒碾成面粉,面粉揉成面团……大量类似事实,为我们想象物质的结构模型提供了依据,终于认识到:物体是由大量________构成的.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著名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地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的撞击而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选填“固体”或“液体”)分子的运动.
(2)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请写出两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农历十五这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我们看到月球的运动方向是什么?___说明了什么?_______在农历一个月里晚上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是什么?_______说明了什么?_________
2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
(1)冰箱中放几道菜,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吃会发现 “串味”了;
(2)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处,会出现一层黑色,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28.核电站和一般火力发电站的工作原理有哪些异同(如图所示)?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2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D
6.C
7.D
8.A
9.A
10.B
11.C
12.D
13.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14. 引 机械
15. 并 核聚变 可再生
16. 聚变 机械 发电
17. 波速 裂变 大气压 高度(深度)
18. 聚 热
19. 聚变 释放 重力 光年 3×108
20. 无规则运动 斥力 硫酸铜溶液 快
21. 正 负 质子
22. 热水 引力 变小 变小
23. 小金属粒 类比法 远离
24. 分子间有空隙 大 大 小 小
25. 分子 液体 把固体(花粉)颗粒弄得更细些 升高液体的温度
26. 东升西落 这说明地球在自西向东转不同日期同一时刻月球自西向东运动 29.5天转一圈 这是月球公转的表象.
27.菜放在冰箱内,而菜分子是运动的,相互进入对方,发生“串味”现象;煤长期放在墙角,煤分子是运动的,进入到墙内,所以会使墙角染上黑色.
28.相同点:都是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不同点:①使用的原料不同.核电站使用的是核原料,而火力发电站使用的是化石原料;②获得内能的方式不同.核电站是把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化为内能,火力发电站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