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美国 教案 2021-2022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6美国 教案 2021-2022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24 22: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
第六节 美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结合地图说出美国的领土构成,并说明其地理位置特点。
(2)能够在地图上说出美国本土农业带(区)的名称、位置,理解农业带的成因。
(3)通过对经济统计资料的分析,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4)利用数字、图标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5)能够举例说明美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通过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美国本土农业带(区)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2)美国本土农业带(区)的名称、位置及成因。
(3)美国的种族构成与多元文化。
(4)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教学难点
明确美国本土农业带(区)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理解主要农业带的成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美国国旗——星条旗图片,讲解: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由本土48个州和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两个海外州组成。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由乔治·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
提问:美国国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一共有50颗白色五角星,星区以外还有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同学们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二)互动授课
1.移民国家与多元文化
展示世界地图,学生找到美国,观察美国的位置。
(1)找出北回归线、40°N线和北极圈,看看它们分别穿过美国领土的哪一部分。
学生:北回归线穿过美国的夏威夷群岛,40°N线穿过美国本土中部,北极圈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州。
(2)描述美国本土的地理位置。
学生:美国本土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主要位于北温带;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接壤,南与墨西哥接壤。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本土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西濒临大洋,对外贸易十分便利,而且利于接受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有利于农业发展;因大洋阻隔,使得美国远离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播放短视频《美国》,学生欣赏美国风景的同时,观察视频中人物的肤色。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的居民中,即有很多白种人,也有很多黑种人和黄种人,这说明了什么?
展示教材图8-6-2和图8-6-3,学生读图,结合教材明确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原住居民。
补充讲解:移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家乡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的人,只有当一个国家的主体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才可以称之为移民国家。美国的居民大多是欧洲移民的后裔,非洲黑种人的后裔,以及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移民,所以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结合图文资料简要介绍华人对美国的贡献,以及美国的文化和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与移民的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思考”,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在这个交流越来越便捷的地球村里,我们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来自各个国家的文化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面对美国文化的渗透,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能盲目追随,应吸纳有益的元素,同时要保持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
2.现代化的农业
展示“美国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1)找出美国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和地形区。
学生:主要的山脉有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等;主要的河流有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它们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湖水大致从西向东流,经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主要地形区除了几大山脉外,还有位于西部的大高原、中部的大平原与中央平原、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太平洋沿岸平原等。
(2)说说美国地形的特点。
学生(教师补充):美国的地形明显地分为西部高大山地、东部低缓高地和中部广阔平原三部分,各部分呈南北纵向分布。西部以高大的山地、高原为主,科迪勒拉山系高度大、宽度广,包括了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约占了美国本土面积的1/3;东部为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宽度和高度均不大;中部为宽广的平原,从五大湖一直延伸到墨西哥湾,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一半。
展示“美国本土农业带(区)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美国本土农业带(区)的分布情况。
(3)分析美国本土各个农业带(区)的形成原因。
学生: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
展示材料:在美国,乳畜带内养殖的奶牛约占全国奶牛总量的1/3,生产的牛奶、乳制品占全国总量的1/2。玉米带内生产的玉米占全国总量的3/4,生产的大豆占全国60%,这里还利用玉米作为饲料,饲养着全国2/3的生猪和1/4的肉用牛。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农业区域化生产的优点是什么?
学生:可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广泛使用高新技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等。
展示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和材料: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5)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生产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节约劳动力等。
总结美国农业的生产特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专业化。美国本土农业实现了农业区域化生产,形成了多个专业化的农业带(区)。
3.引领美国制造业的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阅读教材,明确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制造业具有技术先进、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劳动生产率高等特点。
展示教材图8-6-5,引导学生找到美国主要的工业城市,观察工业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组成情况,结合教材,总结美国本土工业的分布特点:美国东北部是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转移,这两个地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
(1)简要分析美国本土工业分布特点的形成条件。
学生(教师补充):美国本土东北部城市密集,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广阔;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提供便利的水运和水源;区域内煤铁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南部石油资源丰富;密西西比河提供水源、水运便利;靠近墨西哥湾,海运便利。西部靠近太平洋,有优良港湾;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内容,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2)高新技术包括哪些领域?
学生:高新技术包括航空航天、通信设备、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3)美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分布在哪里?说说这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
学生:美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位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这里温暖湿润,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
补充: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科技产业所占的经济总额不断上升,促进了美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我们应该贯彻落实科技发展与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材第94页“活动”。
五、布置作业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