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100g98%的浓硫酸加入400g水稀释能得到19.6%的稀硫酸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C、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少量泥土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
C.搅拌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D.在相同温度下,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3.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矿泉水 C.泥沙水 D.油水
4.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词句进行解释,错误的是
A.点石成金——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可以发生改变
B.用洗洁精可除去油污——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用铜和黄铜相互刻画,铜上留有更深的划痕——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点燃氢气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C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为20
B.t1°C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
C.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C升至t2°C,所得溶液都变为不饱和
D.t2°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B.℃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C.将℃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C两种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9.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浑浊的液体过滤后仍然浑浊: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C.粗盐提纯的产率偏低:溶解粗盐的水量可能过少
D.用启普发生器制取 CO2,关闭活塞后固液无法分离:稀盐酸可能已反应完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在氧气流中灼烧
B.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在空气中点燃,看火焰颜色
C.检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鉴别固体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12.早在二十世纪初,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制纯碱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侯氏制碱法,生产出Na2CO3的同时得到副产品NH4C1,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实验测得Na2CO3和NH4C1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H4C1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
B.t1℃时,100g的Na2CO3饱和溶液中含溶质20g
C.t2℃时,Na2CO3和NH4C1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时Na2CO3和NH4C1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Na2CO3晶体析出的多
二、简答题
13.生活离不开化学,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旅途中皮肤意外擦伤后感染,常备碘酒。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白糖固体放在口中会有清凉感觉,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用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_____。
(4)铵态氮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的原因_____。
三、推断题
14.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的b物质,得到b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15.柠檬酸亚铁是重要的含铁试剂,兴趣小组制取柠檬酸亚铁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
(1)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
(2)操作1的名称为 __________ ;
(3)反应3中会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 _________ ;
(4)柠檬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C6H6O7,柠檬酸亚铁中铁元素和碳元素质量比为 ________ ;
(5)若选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则用1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g/cm3)配制该稀硫酸,需加水 ________ g。
四、实验题
16.在农业上,KNO3 常用于配制无土栽培的营养液。
(1)试计算:
①KNO3 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②K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2)以下是某校实验小组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100g16%硝酸钾溶液请回答:
①需要水的体积为 ___________ mL;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____(填 10、50 或 100)mL 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_____ 。
A.硝酸钾固体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B.烧杯内有水
C.用量筒取水的体积时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
D.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
③将上述溶液稀释成 8%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
(3)如图所示,将水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关于烧杯中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溶质质量不变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增加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17.以下是初中化学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下图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B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③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如按下图进行称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大于”、“小于”或“不能确定”)11%。
④取100g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11%的NaC1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5%的NaCl溶液,需加水______g。
(2)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化学反应能否产生电能时做了如下实验。
①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______。
②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③图3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______(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④(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______(选“更活泼”或“更不活泼”)的金属。
五、计算题
18.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2.2g.试回答:
(1)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19..求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消耗的H2SO4溶液质量;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D 6.D 7.D 8.D 9.A 10.C 11.B 12.C
13.C2H5OH 白糖固体溶解吸热 洗涤剂有乳化作用 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使用会生成氨气,肥效降低;
14.75 a>b>c
15.Fe + H2SO4 = Fe SO4 + H2↑ 过滤 CO2 7 : 9 1290
16.
(1) 7∶24
13.9%
(2) 84
100 搅拌,加速溶解 ABC 100
(3)C
17.
(1) BDC 加速溶解 小于 100
(2) 有气泡冒出 没有 锌 更活泼
18.
(1)8.8
(2)80.0%
(3)由题可知,反应中消耗盐酸146g,设盐酸中溶质质量为y,则
y=14.6g
故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14.6g,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9.
(1)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x=32.5%
答: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2)解:设反应消耗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
y=50g
答: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