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物理 第九章 压强 本章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40分)
1. 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发现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压扁铁桶的力是
A. 铁桶的重力 B. 地面对铁桶的支持力
C. 铁桶对地面的压力 D. 大气压力
2. 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 ,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手受到的压力,施力物体是桌子,受力物体是手
B. 是手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手
C. 是手受到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桌子,受力物体是手
D. 是桌子受到的压力,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
3. 年,帕斯卡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密闭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二楼的阳台上在细管里倒水,结果只用几杯水就把木桶撑裂了。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A. 水的体积 B. 水的深度 C. 木桶的容积 D. 木桶的底面积
4. 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 大气压使铁桶变扁
C. 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 铁桶变扁与压力无关
5. 沈清同学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此时大气压强等于 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B. 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增大
C. 若把此装置从 层楼的 层乘电梯带到顶层,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增大
D. 若换用密度比水银小的液体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持液柱的高度会增大
6.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逃生锤的锤头很尖
B.
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
C.
盲道上有凸起
D.
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7. 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图线 、 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若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实心立方体,已知乙的边长是甲的边长的 倍。将这两个立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 ,则它们的关系是
A. B. C. D. 无法确定
8. 大气压强的值约为 ,则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 B. C. D.
9. , 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 ,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A. , B. ,
C. , D. ,
10. 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 ,把它们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 的物体 ,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体 刚好浸没在液体中( 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甲、乙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长度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 ,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 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液体质量之比为
B. 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
C. 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
D. 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 时,液体的深度为
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16分)
11. 小亮在研究“压强与压力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压强 与压力 之间的关系式: 。
12. 大气压与海拔有关,在海拔 以内,大约每升高 ,大气压降低 ,某地的海拔约 ,粗略估算该地的大气压是 。(大气压取 )
13. 由于空气也要受到 ,且具有 ,所以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要产生 作用,我们把它称为大气压强。
14. 如图所示,一把太阳伞固定在地面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发生变形。这是由于伞上方的空气流速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方,伞面被向 (选填“上”或“下”)“吸”。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24分)
15. 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 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
A.直接从 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 (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
(3)玲玲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将探头适当 (选填“上移”或“下移”)。
(4)红红用丁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多选)。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 ;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 ;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 ;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 ;
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题中字母和 表示)。
16. 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选用若干实心长方体和正方体以不同方式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实验,并分别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和物体在沙中的下陷深度记录在下面三张表中。甲同学将同一长方体平放、侧放、竖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数据见表一);乙同学将三块不同的正方体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数据见表二);丙同学将同一长方体分别叠放在三块正方体上方,然后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见表三)。
(1)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知道压力产生形变效果是否显著的。
(2)三位同学分析自己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得出的结论是:
甲: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不显著。
乙:受力面积增大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相同,所以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无关。
丙:无论压力是否变大,只要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就越不显著。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是 ,乙同学的结论是 ,丙同学的结论是 。(均选填“错误的”、“不完整的”或“正确的”)
(3)乙、丙同学在观察了表二、表三中的实验序号 与 (或 与 ,或 与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后,可得出的结论是: 。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三张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当 ,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就越显著。
四、作图题(共1小题;共13分)
17. 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均为 点)。
(1)弹簧所受竖直向下的拉力是 ,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弹簧受的拉力;
(2)用 的力向上提起一桶水
(3)用 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左推木箱;
(4)用与地面成 角的 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
五、计算题(共2小题;共26分)
18. 如图所示,柱形容器 和均匀圆柱体 置于水平地面上, 中盛有体积为 的水, 受到的重力为 牛, 的底面积为 。
(1)求 中水的质量 。
(2)求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3)现沿水平方向在圆柱体 上截去一定的厚度, 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容器 中水的深度之比 为 ,且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等于水对容器 底部的压强,求 的密度 。
19. 如图所示,在一个两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的下端附一塑料薄片(重力不计),竖直压入水面下 的地方,不使水进入管中,求:
(1)该薄片受到水向上的压强;
(2)如果向管中慢慢注入煤油,当煤油柱的高度为多少时,塑料片恰好下落。(, 取 )
六、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共13分)
20. 请你仔细观察图中赛车后面的“片状物”,如图 所示,难道它想飞起来吗 它的简化模型如图 所示,和机翼模型图 比较一下思考并回答:
(1)赛车后面安装这个“片状物”应装成图 的形状;
(2)请你简要说明其原理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再浇上冷水,由于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使得铁桶内的气压减小,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 C
3. B
4. B
【解析】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赶出部分空气,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桶内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水,桶内气压减小,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铁桶变扁。
5. D
【解析】读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高度为 ,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A选项错误。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但不能改变大气压的大小,故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故B选项错误。若把此装置从 层楼的 层乘电梯带到顶层,由于气压跟海拔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大气压变小,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也就变小,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小,故C选项错误。大气压能支持的液柱的高度为 ,由于大气压不变,若换用密度比水银小的液体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持的液柱高度会增大,故D选项正确。
6. B
【解析】逃生锤的锤头很尖、盲道上有凸起、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A、C、D错误;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增大了 受力面积,根据 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车轮对地面的压强越小,B正确。
7. C
【解析】由图可知,当体积为 时, 的质量为 , 的质量为 ,因为 ,所以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又因为乙的边长是甲的边长的 倍,所以 。
8. B
9. B
【解析】()若按(甲)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若按(乙)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故 ;
()由 ,,,可得,,则边长之比为 ,则面积之比为 ,
因为 ,
所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 。
故选B。
10. C
第二部分
11.
12. ;
【解析】在海拔 以内,每升高 ,大气压降低 ,海拔 的某地气压降低 ,其气压:。
13. 重力作用;流动性;压强
14. 大于;上
【解析】大风吹过,伞面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伞面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伞面被向上“吸”。
第三部分
15. (1) B
【解析】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 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题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将胶管取下再重新安装,使 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相等(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 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选B。
(2) 增大;上窄下宽
【解析】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知,液体密度相同,丙中橡皮膜所处深度较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较大,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3) 上移
【解析】研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密度增大的同时,液体深度也增大了,玲玲的操作中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不变;为控制深度相同,正确操作是将探头适当上移。
(4) BD;
【解析】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 ,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 。则左、右两侧液体产生的压强相同,即 ;。
16. (1) 物体在沙中下陷的程度
(2) 正确的;错误的;错误的
(3) 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
(4) 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时
第四部分
17. (1)
(2)
(3)
(4)
第五部分
18. (1) 千克
【解析】。
(2)
【解析】。
(3)
【解析】,
,,
,
。
19. (1)
【解析】该薄片受到水向上的压强:
;
(2)
【解析】当煤油对塑料片向下的压强等于水对塑料片向上的压强时,塑料片刚好下落,则煤油对薄皮的压强:,根据 可得,煤油柱的高度:。
第六部分
20. (1)
【解析】赛车后面的“片状物”应装成图 的形状;
观察机翼模型图 可知,机翼上凸下平,空气流过飞机机翼模型,在相等的时间内,上方空气流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机翼下方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力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图 下凸上平,空气流过时,在相等的时间内,下方空气流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上方流速小压强大,会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差,赛车的速度很快,故为避免它飞起来,应该应装成图 的形状;
(2)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由()的分析可知其原理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