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知识点分类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知识点分类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27 15: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分类练习
【知识点1】:常见的感觉和感觉器官
1. 下列感受器中,不能称为感觉器官的是 ( )
A.眼 B.鼻 C.耳 D.感觉神经末梢
2. 感觉的形成是在( )
A. 大脑 B. 感觉器官 C. 感受器 D. 神经末梢
3. 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冷水,你把左手浸入甲盆,右手浸入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 )
A. 两手都感觉温
B. 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C. 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
D. 两手都感觉冷
【知识点2】:鼻和嗅觉
4. 煤气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安全,在煤气中添加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目的是一旦发生煤气泄漏,人们会利用_______________(填“嗅觉”或“味觉”)及时排除危险。
5.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小科领到了还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味的免费新课本,开心不已。那么,嗅觉的产生是在 ( )
A. 鼻 B. 嗅觉感受器 C. 大脑皮层 D. 嗅觉神经
6. 古人说:“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 )
A. 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B. 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
C. 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D. 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知识点3】:舌和味觉
7.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人们在享用美食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感觉为(  )
A. 热觉、味觉、痛觉
B. 听觉、触觉、冷觉
C. 视觉、嗅觉、味觉
D. 触觉、听觉、味觉
8. 吃棒冰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 )
A. 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 舌的味觉引起的
C. 舌的痛觉引起的
D. 多种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9. 小明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店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
A. 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 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 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 其他饭菜的味道没有火锅的浓
10. 非常爱喝酒的人不适合品酒师的职业,这是因为(  )
A. 刺激多了,味觉敏感程度降低了
B. 非常爱喝酒的人易喝醉酒而耽误工作
C. 非常爱喝酒的人贪杯而浪费酒
D. 以上都不合理
【知识点4】:声音的产生
11. 如图,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A. 扬声器播音泡沫粒跳动 B. 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C. 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 大钟发声球被弹起
12.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空气的振动所产生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3. 有一种叫做“鱼洗”的铜制容器,如图所示,“鱼洗”内盛水,当用手搓动两侧的“耳朵”,能看到水珠在水面上跳动,同时还能听到“滋滋”的声音,当手停止搓动后,仍能看见这 种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 根本原因是 ( )
A. “鱼洗”仍在振动
B. 声音仍在传播,故带动水的运动
C. “鱼洗”周围的空气仍在振动
D. 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误”
【知识点5】:声音的传播
1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米秒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5. 将手表放在枕头下,人耳贴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走时的“滴答”声,这一现象说明(  )
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C. 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6.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17. 将一只闹钟放在一个玻璃罩中,如图所示,当闹铃正常闹铃时,人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如将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那么闹钟响铃时,人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均填“能”或“不能”)。
【知识点6】:耳的结构
18. 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
A. 外耳道内 B. 耳蜗内 C. 鼓膜内 D. 鼓室内
19. 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后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 鼓室和半规管 B. 前庭和耳蜗 C. 半规管和耳蜗 D. 前庭和半规管
20. 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 B.静止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
21. 细菌进入中耳会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其原因是(  )
A. 听神经受到损伤
B. 听觉感受器受到损伤
C. 大脑受到损伤
D.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
22. 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 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知识点7】:听觉的形成
23. 人的听觉形成于( )
A. 耳蜗 B. 听觉感受器 C. 听神经 D. 脑部听觉中枢
24. 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  )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④①②③⑤ D. ④③①②⑤
25. 对某一声音,人的右耳中听到的声音比左耳强,则可判断(  )
A. 声源在人的左方
B. 右耳先听到声音
C. 两耳感受到振动的步调相同
D. 两耳同时听到声音
【知识点8】:声音的特性
26. 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    ,②    ,③    。
27. 如图所示,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小明表演了“威风锣鼓”节目,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是为了改变鼓声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声速
28. 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我班的小丽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9. 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30. 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图中的哪一幅( ) A. B. C. D.
31.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主要是依据声音三大特征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频率 D. 音色
【知识点9】:噪声污染
32. 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  )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33.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 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34.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知识点10】:光源和光速
35. 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有(   )
A. 太阳 B. 燃烧的蜡烛 C. 发光的萤火虫 D. 猫头鹰的眼睛
36. 光在 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__________ km/s,在其他透明介质如水、玻璃等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个速度。
【知识点11】:光的直线传播
37. 下列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 )
A. 水中倒影 B. 平面镜成像 C. 杯中笔弯折 D. 手影游戏
38. 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应该是 ( ) A. 逐渐变长 B. 逐渐变短 C. 先变长,再变短 D. 先变短,再变长
39.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选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知识点12】: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
40. 太阳光通过玻璃后呈现红色,则玻璃是_______颜色。一面旗子能反射全部黄光,则旗子是______颜色,一张纸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反射,则纸是_______颜色,一块布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吸收,则布的颜色是_______颜色。
41. 这本书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42. 下列科学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
A. 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 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
C. 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43.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当舞台追光灯的绿光照在穿红上衣、白裙子的女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的她( )
A. 全身呈绿色
B.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 上衣呈白色
D. 上衣呈黑色,裙子呈绿色
【知识点13】:不可见光
44. 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的是(   )
A. 红外线消毒柜给碗筷消毒
B. 响尾蛇捕食猎物
C. 验钞机验钞
D. 电视、空调的遥控器
45. 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
A.夜视仪 B.遥控器 C.验钞机 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知识点14】:光的反射及光的反射定律
46. 光使世界绚丽奇妙,以下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海市蜃楼 C. 水中倒影 D. 雨后彩虹
47.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在实验中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4)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____。
48.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图。
(1)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2)画出反射光线。
49.一条光线和平面镜之间的夹角是60°时,入射角是______,反射角是______.当入射角增加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50.如图所示,甲、乙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并发生反射,则甲、乙两条光线的反射角分别是( ) A. 90°、60° B. 90°、30° C. 0°、60° D. 0°、30°
【知识点1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1.课堂上,有时光滑黑板表面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52. 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前者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后者不遵循反射定律
B. 两者都遵循反射定律
C. 放电影时,屏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D. 不是平行光射向镜面,就不遵循反射定律
53. 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知识点16】: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54.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
A. 缩小的实像 B. 等大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等大的虚像
55.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B.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C. 物体越面镜,像越大
D. 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56. 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
B.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C. 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D.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57.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 变大 6m B. 变大 5m C. 不变 6m D. 不变 8m
58. 夜晚当过江大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桥下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 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m;若江水再上涨0.5 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m.
59. 平面镜成像作图:
甲 乙
(1)在图甲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2)如图乙所示,S是发光点,A是某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请画出这条反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知识点17】: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60. 小明要制作如右图所示的简易潜望镜,他需要下列器材中的(  )
A.凸面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61. 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右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
A. 6:00 B. 5:45 C. 6:15 D. 6:30
62. 物体与平面镜平行放置,物体距平面镜1m,物体的高度为1.5m,平面镜的高度为0.5m。则像的高度为    m。若物体以0.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靠近,则经过2s,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为    m。若物体以0.2m/s的速度平行于镜面运动,则像相对物体的运动速度为    m/s。
【知识点18】: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63. 如图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 )
A. 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B. 花瓶在镜中成的像 C. 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 D. 亭子在水中成的像
64. 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分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    入射角,折射角    入射角(以上两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先到达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    (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此原理来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65.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侧面.请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和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的折射光线.
66. 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折射 C. 光的反射 D. 光路可逆
【知识点19】:光的折射的应用
67. 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 B. “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 “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 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
68. 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她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的光路是( )
A B. C. D.
69. 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如图,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知识点20】:透镜的分类和特点
70. 如图所示,把一块厚玻璃砖放在钢笔前面,笔杆好像错位了,这种现象是 ______ 引起的,此时观察者大致在玻璃砖的 ______ (填“A”“B”或“C”)处.
71. 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 b C.c D.d
72. 冰遇火融化,但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却能“削冰取火”:他们将冰磨成一种冰镜,然后使太阳光射过这枚冰镜后,会聚于干草上的一点,以此点燃干草取火。这种冰镜应磨削成 ( )
A. 凸面镜 B. 凸透镜 C. 凹面镜 D. 凹透镜
73. 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知识点21】: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74. 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1) (2) (3)
75. 如图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 。
【知识点22】:凸透镜成像规律
76. 如图所示,小刚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实验.他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烛焰中心、 ______ 中心和光屏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上述问题解决后,小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并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5 cm,则该像是倒立、 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77.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8.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79.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如果用的凸透镜破损了一部分,此时( )
A. 无法成像 B. 只能成部分的像 C. 只能成虚像 D. 还能成像,但成像亮度暗些
80.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
【知识点2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81. 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凹面镜
82.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其焦距为f.给小明拍照时,小明到镜头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  )
A. u<f B. 2f>u>f C. u>2f D. u=f
【知识点24】:人的眼球与折光系统
83. 如图是人眼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折光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房水、[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到达[_____]__________形成物像。
(2) 从暗室走到阳光下,[____]________会变__________,这种变化是由[____]_______内的平滑肌收缩引起的。
84. 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业,而且还会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导致眼中某结构曲度增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近视眼。这一结构是(  )
A. 角膜 B. 虹膜 C. 晶状体 D. 睫状肌
85. 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课桌上的书,一会儿看前面的黑板,一会儿又注视着老师的举止,可这些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A. 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B.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C.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D. 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86. 在盲点上引不起视觉的原因是 ( )
A. 没有视神经 B. 没有感光细胞 C. 感光细胞过于集中 D. 感光细胞分布过少
87. 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
A. 虹膜和角膜 B. 角膜和巩膜 C. 角膜和虹膜 D. 巩膜和虹膜
【知识点25】:近视眼和远视眼
88. 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填“A”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89. 眼睛让我们看见多彩世界。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 )
长时间使用电脑 B. 躺在沙发上看 C. 看书一小时后远眺窗外 D. 用手揉进入异物的眼睛
90.如图是一位同学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所患眼疾及矫正视力应佩戴的眼镜类型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参考答案
1、D 2、A 3、C 4、嗅觉 5、C 6、C 7、C 8、D 9、C 10、A 11、C 12、B 13、A
14、C 15、B 16、(1)振动;(2)大于;(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能;能;能;不能
18、B 19、D 20、A 21、D 22、B 23、D 24、B 25、B 26、响度;音调;频率 27、C 28、C 29、A 30、B 31、D 32、B 33、C 34、D 35、D 36、同种均匀介质;3×105;小于
37、D 38、D 39、A;变大 40、红,黄,白,黑 41、C 42、D. 43、D 44、 C 45、C 46、C
47、(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发生;(3)靠近;(4)光路是可逆的。
48、(1)(2) 49、30°;30°;80°. 50、D 51、A 52、B
53、B 54、D 55、C 56、B 57、C 58、12 23
59、(1) (2) 60、B 61、B 62、1.5;1.2;0 63、C
64、等于;大于;折射光线。
65、66、B 67、C 68、C 69、D 70、 光的折射 ,C 71、B 72、B 73、A
74、(1)(2) (3) 75、会聚 焦距
76、凸透镜 放大 77、A 78、A 79、D 80、(1)大(2) ④ 81、 A 82、C
83、(1)1;角膜;2;晶状体;9;玻璃体;7;视网膜;(2)3;瞳孔;小;4;虹膜 84、C 85、B 86、B
87、D 88、远视眼;A 89、C 9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