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学习目标】
能说出一些古代、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2、能举出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3、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4、能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学习重点】
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学习难点】
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
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的形状有不同的认识,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现在人呢?
古代中国人:认为 。
公元前6世纪之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
的设想;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推断 。1519-1521年, 率领船队正式了 。
现代人类:认为 。
【能力提升】(课本图3-4)这是卫星拍摄过来的地球照片,同学们能告诉我照片上显示的地球上不同颜色的区域分别代表什么吗?
蓝色—( ); 黄(棕)色—( );白色 —( )?
2、地球的大小
跳出地球,运用现代科技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 、 略鼓的椭球体。(结合图3-5)赤道半径是 千米,两极半径是 千米,相差 千米,即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圆的。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千米。
3、证明地球是圆(球体)的现象和方法
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结合“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活动(P83)
“铅笔头”相当于 ,铅笔的“笔身”相当于 ,“篮球”相当于 。
(1)铅笔在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长度 (有或没有)变化。
(2)铅笔在篮球表面从最高点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 (笔尖或笔尾)先消失,这与海岸上远去的帆船 (桅杆或船身)先消失的情况相似,这说明地球的是 的。
(3)若驶来的帆船,其 比 先消失。
【文本拓展】
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路线图
麦哲伦环球航海说明地球形状是 。
下图为月全食过程示意图,从图左下方到右上方的变化过程中可以发现,月球进入地球阴影,阳光被地球挡住,图中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面上呈 形状,据此可推断地球形状为 。
站的高,看到的大地的范围越 。
说明地球形状是 。
总结: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方法
(1)走不到边的天涯海角; (2)麦哲伦环球航海;
(3)月食(亚里士多德); (4)登高而望远;
(5)哥伦布环球航行; (6)地平线是弧形的;
(7)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8)不同地方日出的时刻不同;
(9)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驶来帆船的桅杆比船身先出现;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可分为 、 、 ,其厚度由外向内越来越 。
(2)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了 ,它的下层为 。
【文本拓展】
各圈层的特点1、地壳:指地表到莫霍界面,以硅、铝成分为主,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铁、镁成分相对增多。2、地幔: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随深度的增加,铁镁成分增加。根据地震波的特性,以地下1000千米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处于高温熔融状态,据推测它是岩浆可能的发源地之一。3、地核:在古登堡界面以下,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性,以地下5000千米为界,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为液体,内核是固体,以铁、镍为主。从软流层以上,全部是由岩石组成,故称岩石圈,即: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能力提升】
1、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 )
A.地球外面有大气层
B.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C.过去的测量有误
D.地球本身就是个球体
毛泽东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此地是( )
A.赤道 B.井冈山 C.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 D.延安
3、下列自然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有( )
A.太阳、月亮等星球呈球形
B.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
C.海面上远去的船只,桅杆最后消失
D.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
1、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为什么在太空中看起来是圆的?你的看法是?
2、在地球上你始终朝着同一方向前进,能走
到“天涯海角”吗?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是:(至少写3点)
【布置作业】作业本《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