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共18分)
1. 下列实验或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A.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
震荡后塑料瓶变瘪
C.
倒入 ,气球上浮
D.
倒入 的纸袋下沉
2.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纺纱织布 C. 烧制瓷器 D. 冶炼生铁
3. 下列关于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检验 可用澄清石灰水
B. 在标准状况下 密度比空气小
C. 可以用来灭火
D.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4. 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5. 某班同学在对 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 的功,又可以体现 的过的是
A. 可以使人窒息 B. 可以作气体肥料
C. 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D. 固体 可用于人工降雨
6. 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 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
B.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 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D. 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7.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
B. 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 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
D. 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
8. 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 灭火 B. 人工降雨 C. 火箭燃料 D. 气体肥料
9.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可由甲烷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
B. 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 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
D. 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0分)
10. 一个大烧杯中放有红、蓝两个气球。
(1)若红色气球中充满空气,蓝色气球中充满 ,当向大烧杯中倒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时,出现的现象是 。
(2)若红、蓝两色气球中各充有一种未知气体,当向大烧杯内倒入一种无色气体时,发现红色气球浮起,蓝色气球未浮起,则倒入的气体为 (填“二氧化碳”或“空气”,下同),红色气球中充的气体为 。
11. 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三个软质塑料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水,立即拧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
(1)振荡 瓶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明观察到 瓶比 瓶变瘪得更明显,原因是 。
12. 某人带领猎犬举着火把进入人迹罕至的山洞里,不久猎犬死亡,当人蹲下察看时,火把熄灭,人也感到头晕气喘,于是赶紧站起逃出。根据此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猎犬死亡的原因是
(2)猎犬死亡前,火把不熄灭,人也无明显反应,蹲下时火把熄灭,人也感到不适,其原因是
13. 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 的性质。
(1) 中的现象是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中紫色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 用粮食发酵制酒的过程是:先将粮食中的淀粉变成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1)写出葡萄糖发酵制酒精的化学方程式。
(2) 年 月某酒厂发生严重事故:工人下到酒窖中清洗酒精发酵池内残渣时,连续有三人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请你分析发生该事故的原因。
(3)如果要避免此类事故发生,下酒窖时应采取什么措施(写 条)
15. 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试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试验。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16. 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 。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度比空气的大;往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一定量水,振荡后发现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往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下沉,充分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 B
【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制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冶炼生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3. B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B、在标准状况下 密度比空气大;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来灭火;
D、实验室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故选:B。
4. A
【解析】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故说法错误;
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故说法正确;
③氧气虽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
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故说法正确;
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也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气体,因此两者的发生装置可以相同;两者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故说法正确。
故选A。
5. C
【解析】A、 可以使人窒息主要体现了 的过。A不符合题意;
B、 可以作气体肥料主要体现了 的功。B不符合题意;
C、 的量过多时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主要体现了 的过,促进植物光合作用 主要体现了 的功。故C符合题意;
D、固体 可用于人工降雨是体现了 的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C
【解析】 与 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的过多排放不会导致酸雨的产生;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C。
7. C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干冰升华会吸热,可用作制冷剂;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无关,酸雨是空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过多造成的。
8. C
【解析】A选项: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A正确;
B选项: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正确;
C选项: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火箭燃料,故C错误;
D选项: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用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有利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提高产量,故D正确;
故选C。
9. A
【解析】能够让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干冰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降低周围环境温度,使环境中的水蒸气凝结。
第二部分
10. (1) 红色气球浮起,蓝色气球不上浮
【解析】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当向大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时,充有空气的红色气球会上浮。
(2) 二氧化碳;空气
【解析】当向大烧杯中倒入气体时,红色气球浮起而蓝色气球未浮起,说明所倒入气体的密度比红色气球内所充气体的密度大。
11. (1) 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瓶子变瘪
【解析】二氧化碳与饱和石灰水反应,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2)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或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比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多
【解析】又因为二氧化碳与饱和石灰水反应后气体量减少,同时二氧化碳也会溶解一部分于水中,因此瓶子变瘪,
12. (1) 山洞内二氧化碳浓度较大,而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洞底 浓度高
13. (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 (1)
(2) 酒窖中有较浓的 气体,它由酒发酵生成,因为 的密度比空气大,沉在酒窖底部,人走下酒窖因为缺氧窒息而死。
(3) 在人下到酒窖中之前,用排风机吹出酒窖内的 ,然后人走下酒窖,保证安全。(还可用点燃的蜡烛绑在竹杆上,伸到酒窖内试验,如果燃烧正常,说明较安全)
15. 紫色纸花变红色
①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或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②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解析】实验(Ⅰ)证明酸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根据各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主要验证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Ⅱ)、(Ⅲ)、(Ⅳ)分别做了实验。碳酸是一种易分解、不稳定的酸,因此将变红色的纸花加热后又变为紫色。
16.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析】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填: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