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下列安全标识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2. “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未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 纸张被水浸湿后,导致其着火点降低
D. 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着火点
3. 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4.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是因为会提供充足的氧气
B.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
C. 扑灭森林火灾铲除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是因为清除了可燃物
D. 在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材来引燃煤,是因为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
5. 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 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6.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炉具清洁剂清洗家中的排油烟机,利用的是清洁剂的乳化作用
B. 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C. 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上放一盆水
D. 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7. 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 降低着火点 B. 清除可燃物 C. 隔氧又降温 D. 产生二氧化碳
8. 年 月 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B. 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9. 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A. B. C. D.
10. 物质在空气中发生自燃、缓慢氧化、燃烧,它们的共同点是:①产生热量、②都属于氧化反应、③都发光。对以上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11. 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A. B.
C. D.
12. 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 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13. 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
14.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 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15. 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 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 片刻,熄灭酒精灯后, 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实验过程②的 中无明显现象
C. 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 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 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48分)
16. 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7. 检査你家和学校的防火安全情况,找出不安全因素并提岀解决措施。
防火安全检查内容: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8. 年 月 日深圳光明批发市场发生重大火灾.原因是电焊工违规操作,电火花引燃了市场内的纺织品、塑料制品酿成火灾。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来年地,市场内的纺织品、塑料制品属于 。
(2)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灭火的原理是 。
(3)如果你遇到类似的火情,应一边自救,一边拨打火警电话.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火警电话是 (均填序号)。
A. 用湿手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
C. 站原地等待消防队员营救 D.
19. 请回答下面问题;
(1)请回答下面问题;
① 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危险品标志,油罐车上应贴的标志是 (填序号)。
A. B. C. D.
② 油罐车起火燃烧有三个必要条件:其中汽油为可燃物,还需要有 和 。
(2)从灭火的原理分析,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其原理是 。
(3)调查表明,火灾伤人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当油罐车起火燃烧爆炸时,应使用的灭火器是 。
20. 按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步骤如下:
①通入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 、 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 中无明显现象, 中红磷燃烧。
(1)步骤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②中,对比 、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步骤①和②中,对比装置 (填“”或“”)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1. 【 怀柔一模 】日常生活中安全问题责任重大。
(1)炒菜时,油锅突然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
(2)家用燃气灶使用时出现爆燃、黄火等现象时,发生了不完全燃烧,为使燃气完全燃烧需调节进风量,是为了 。
(3)下列日常生活中为确保人身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燃气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B.霉变的大豆、花生等食物因含大量黄曲霉素而不能食用。
C.家用电器失火,用水浇灭。
22. 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 、 。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 的措施。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A选项: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A错误;
B选项: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B错误;
C选项: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C错误;
D选项: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D正确;故选D。
2. D
【解析】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D。
3. A
【解析】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要有可燃物,这与打火机中的⑤有关;要跟氧气接触,这与打火机中的③有关;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与打火机中的①有关。
4. B
5. A
【解析】A、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使油熄灭;故对;
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极易引燃液化气而发生火灾;故错;
C、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错;
D、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错;
故选A。
6. B
【解析】A选项、炉具清洁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去除油污,故错误;
B选项、聚乙烯塑料袋常用加热的方法封口,这种封口方法利用的是塑料的热塑性,故正确;
C选项、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因此为了避免煤气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的做法是错误的;故错误;
D选项、图书档案属于贵重物品,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错误;
答案B
7. C
8. C
9. B
【解析】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熄灭,其他均是隔绝氧气而熄灭
10. A
【解析】缓慢氧化是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反应过程中无发光现象,故选A。
11. A
【解析】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为了防止燃烧和爆炸,应贴上禁止烟火的标志。
A、图为禁止烟火标志,所以正确。
B、图为废旧塑料回收标志,所以错误。
C、图为节约用水标志,所以错误。
D、图为剧毒品标志,所以错误。
故选A。
12. D
【解析】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水不能扑灭油着火,反而引起油滴的飞溅,导致火势的蔓延,故A错误;
B、室内起火不能开门窗,会加快气体流通,加剧火势,故B错误;
C、燃气容易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静电,电火花,发生爆炸,故C错误;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且远离着火区域,故D正确。
故选:D。
13. B
【解析】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短路等事故,故说法错误;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隔绝空气灭火,故说法正确;
C、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故方法错误;
D、煤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而不能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防止产生电火花,故说法错误
14. C
【解析】A、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错误;
B、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极易引燃液化气而发生火灾或爆炸;故错误;
C、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使油熄灭;故正确;
D、高楼发生火灾时,线路容易被烧毁或断电,乘电梯易发生触电,停电电梯便会停在楼层中间;电梯厢高温时变形容易失控甚至变形卡住,电梯运作时会使电梯竖井失去防烟功能,从而产生烟囱效应,使其成为拔烟助火的垂直通道,既会威胁人员的安全,又助长了烟火的扩散与蔓延等.所以,在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错误。
故选:C。
15. A
【解析】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错误;
B.实验过程②的 中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会发生燃烧,故正确;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 一段时间,将空气排净,再点燃酒精灯,才能验证氮气不支持燃烧,故正确;
D.步骤①中 通 ,不燃烧;步骤②中 通 ,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正确。
故选A。
第二部分
16. (1)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解析】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 没有与氧气接触
【解析】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3) 通入氧气
【解析】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故填:通入氧气;
(4)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7. 査找家庭和学校的煤气开关、电器线路、开关、插座等情况,做好记录,将结果反馈给家长和教师。
18. (1) 可燃物
【解析】从物质燃烧的条件来看,市场内的纺织品、塑料制品属于可燃物。
故填:可燃物。
(2)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能使温度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故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 A, D
【解析】如果你遇到类似的火情,应一边自救,一边拨打火警电话.正确的自救方法是用湿手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火警电话是 。
故填:A;D。
19. (1) ① C
【解析】油罐车运送的是汽油或柴油等,是具有可燃性的液体,属于易燃品。应该贴的标志是易燃液体,故选C。
②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油罐车起火燃烧有三个必要条件:其中汽油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其原理是水汽化时吸热,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 干粉灭火器
【解析】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气体吹出干粉来灭火,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当油罐车起火燃烧爆炸时,应使用的灭火器是干粉灭火器。
20. (1)
【解析】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实验过程②中,对比 、 中的实验现象,立即改通 , 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 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3)
【解析】步骤①中 通 ,不燃烧;步骤②中 通 ,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1. (1) 隔绝氧气
(2) 增大氧气量
(3) AB
22. (1)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解析】根据题意,红磷的着火点是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 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解析】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故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 用导管向水下的白磷通入氧气
【解析】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通入氧气。
(4)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解析】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