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小题;共36分)
1. 保持氧气化学质的最小微粒是
A. 氧原子 B. 氧分子 C. 氧元素 D. 无法确定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钠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 质子数为
C. 最外层电子数为 D. 核外有 个电子层
4. 高铁上装有烟雾传感器,主体是放有镅( )的电离室,这种镅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和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B. C. D.
5. 铯原子钟 年误差不超过 秒,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铯原子的中子数是 B. 铯原子的质子数是
C. 铯元素符号为 D. 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 碘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具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而生活中的碘盐、碘酒所含的碘 对人体无害。碘 和碘 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核电荷数均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碘是一种金属元素
B. 碘 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
C. 碘 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
D. 碘 和碘 核内的中子数不同
7.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主要原因是
A. 电子的能量不同 B. 电子的大小不同
C. 电子的数量不同 D. 电子的质量不同
8. 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 表示核内有 个质子和 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 和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B. 属于同种元素
C.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9. 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酒精挥发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氧气和液氧都能助燃 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C. 体温计中的水银柱热胀冷缩 汞原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10. 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个氢原子: B. 个氮分子:
C. 氧化铁: D. 碳酸钾:
11. 在学习完“分子和原子”等相关知识后,张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 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组成
12. 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 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 铜原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原子变大或变小
C. 搜救犬通过闻气味找到搜寻的目标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构成物质的元素不同
13.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都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B. 原子核都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不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不同
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4.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 ——氧离子 B. —— 个氢元素
C. ——四氧化三铁 D. —— 个氮气分子
15. 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B. C. D.
16.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依照此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的全部是原子结构
B. 示意图②的核电荷数
C. 示意图④若表示的是离子结构,则它的最外层电子数
D. 示意图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所以它是稀有气体元素
17.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 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
D. 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18. 在压强为 时,将 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 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 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 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二、非选择题(共11小题;共90分)
19. 如图为地壳中元素含量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写出前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
(2)地壳中的元素(除“其他”外)属于金属的有 种,属于非金属的有 种。
20. 将零散的化学知识整理归纳,得出一般的规律,是学好化学的可取方法之一。下列是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归纳,试补充完整:
(1)原子中的 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关系密切。
(3)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4)物质是由 等粒子构成的。
21. 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氧气 。
(2)四氧化三铁 。
(3)五氧化二磷 。
(4)高锰酸钾 。
(5)氮元素 。
22. (1)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核聚变燃料——“”,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 原子核里有两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2)某元素的阳离子 核外有 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则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 。
23. 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铝元素 ;
(2)三个氯原子 ;
(3) 、 ;
(4) ;
(5) ;
(6) 个镁离子 。
24.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 的数值为 。
② “”指的是 。
③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个电子,形成 (填离子符号)。
(2)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 在 、 和 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
② 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③ 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
25.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 周期的原子结构简图和 号元素铷(元素符号为 )的原子结构简图:
(1)在第二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 。
(2)第二、三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
(3)第三周期元素中,核外电子排布与 相同的离子符号 (写一个);
(4)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写出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26. 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是: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若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则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有下列三种微粒,用编号填空。
.
.
.
(1)属于阳离子的是 。
(2)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的是 。
(3)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4)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7. 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 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 。
(3)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为化合反应的原因是 。
28. 应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墙内开花而墙外可闻到花香: 。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3)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体不易压缩: 。
29. 下图中 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是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A
【解析】A、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说法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此项错误。
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此项错误。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故此项错误。
3. A
【解析】A、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 ,该元素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最外层电子数是 ,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核外有 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4. A
5. A
【解析】A. 是该原子的质子数而不是中子数,故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根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则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故正确;
C.元素符号的写法是“一大二小”,故元素符号为 ,故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正确。
6. D
【解析】碘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碘 的核电 荷数是 ,因此核外有 个电子;碘 的核 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
7. A
【解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主要原因是电子的能量不同,在原子核外能量低的电子排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而能量较高的电子排在离核较远的区域,故A项正确。
8. A
【解析】A 项,由题意比较 和 可知:其中子个数分别是 和 ,故不正确;B项,由题意比较 和 可知:其质子数都是 ,即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正确;C 项,由题意比较 和 可知;其质子数都是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相同,正确;D 项由题意比较 和 可知:其质子数都是 ,即质子数相同,正确。
9. C
【解析】A、酒精挥发,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体温计中的水银柱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因为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10. D
11. D
【解析】A、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正确;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D。
12. C
13. B
【解析】氢原子中不含中子,B错误。故选B。
14. B
【解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个电荷时, 要省略; 可表示氧离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可表示 个氢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C、 从右向左读,读作四氧化三铁,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可表示 个氮气分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故选:B.
15. D
16. B
【解析】A、由于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可知①不属于原子;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 ;
C、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情况是最外层有 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个电子而成为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示意图④若表示的是离子结构,则它的最外层电子数 ;
D、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或 ),而①表示的是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不是稀有气体元素。
17. A
【解析】A、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C、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氧分子的浓度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18. D
第二部分
19. (1) 、 、 、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的顺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等。
(2) ;
【解析】地壳中的元素(除“其他”外)属于金属的有铝、铁、钙、钠、钾、镁六种,属于非金属的有氧、硅、氢三种。
20. (1) 核内质子数(或质子数)
【解析】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2) 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3) 原子
【解析】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原子。
(4) 分子、原子、离子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
21. (1)
【解析】氧气的化学式为 。
(2)
【解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 。
(3)
【解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 。
(4)
【解析】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 。
(5)
【解析】氮元素的符号为 。
22. (1)
【解析】由题意 原子核里有两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则中子数 。
(2)
【解析】某元素的阳离子 是 原子失去 个电子得到的, 核外有 个电子,则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原子中: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则其核内质子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则其核内中子数为 。则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 。
23. (1)
【解析】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2)
【解析】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 个氯原子,就可表示为:;
(3) 氧元素、一个氧原子
【解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可知, 可表示氧元素、一个氧原子;
(4) 两个氮原子
【解析】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 表示两个氮原子;
(5) 三个亚铁离子
【解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个电荷时,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表示三个亚铁离子;
(6)
【解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个电荷时,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个镁离子可表示为 。
24. (1) ①
【解析】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 。
②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
【解析】“”指的是钠原子的质子数为 。
③
【解析】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其符号为:。
(2) ①
【解析】 是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不同,故在 、 和 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 。
② 分子种类
【解析】由 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
③ 夏天的衣服比冬天干的快
【解析】夏天的衣服比冬天干的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5. (1) 电子层数都是 层;
【解析】同一周期的元素其电子层数一定相同,第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都是 层;
(2) 逐渐递增(或从 到 逐渐递增);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同一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的规律
(3)
【解析】氩原子核外有 电子,氯原子得 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核外有 个电子,其离子符号为:
(4) ;
【解析】根据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铷的核外有 个电子层故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铷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故化合价为 价,氧的化合价为 价,故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26. (1)
【解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2)
【解析】 最外层电子数是 ,大于 ,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3)
【解析】 中 ;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 和 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4)
【解析】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是: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若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则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则 的半径比 的半径大,最小得出是 ,所以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7. (1)
(2) 氧原子和氮原子
(3) 两种分子反应生成另一种分子
28. (1) 分子不断运动
(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小
29. (1)
(2) 非金属
(3) 得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