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4.2.3 乘加、乘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4.2.3 乘加、乘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25 10:3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看图列乘法算式
3×3 = 9 2×4 = 8 5×4 = 20
口算(摘果子)。
2×4 = 3×4 = 1×4 = 4×42= 1×3 =
2×2 = 2×5 = 3×3= 4×4 = 3×2 =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其中三匹小木马上有3人。一匹小木马上2人)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1)坐旋转木马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2=11(个) 3+3+3+3-1=11(个)
乘加算式:3×3+2=11(个) 乘减算式:3×4-1=11(个)
(2)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3×5-2=13(个)
3×4+1=13(个)
2、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看动画片吗?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算一算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四、总结全课,分享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计算乘加、乘减时,按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在忘记口诀时,通过联相相邻口诀来计算得数,如4×4可以通过4×3+4得到。
五、【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一共做了多少人?
3+3+3+2 3×3+2=11(个)
9
3+3+3+3-1 4×3-1=11(个)
12
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