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板桥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京市板桥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0 20: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板桥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纤细∕纤绳 创伤∕重创敌军 孤寂/呱呱而泣
B.伺机∕伺候 当归∕长歌当哭 干练∕外强中干
C.长堤∕提防 勉强∕差强人意 狭隘∕溢美之词
D.栈桥∕饯别 盘桓∕残垣断壁 陨落∕殒身不恤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杯盘狼藉 穿流不息 鸿雁传书 水泄不通
B、一时半刻 白头偕老 雍容典雅 世态炎凉
C、背道而驰 变幻无端 旁征博引 金榜提名
D、能屈能伸 阴谋诡计 辩别是非 蝇头微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沉重
B.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 恨:怨恨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望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同“辨”,分别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的是( )
A.而后今将图南 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C.绝云气,负青天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5.以下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我腾跃而上 ②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③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④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⑤渔父莞尔而笑 ⑥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③⑥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6.与“奚以知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 信: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饵: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论:判罪
8.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3分)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3分)

(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4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1.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①
(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2.名句名篇默写(9分)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 。 (王实甫《长亭送别》)
(4))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孤 石
汽笛响起来的时候,朱庆已经把刨床开动了。刨刀缓缓地在又宽又长的钢板上行进,犁出一卷卷薄薄的钢屑,星星点点的暗红色火花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把整个钢板的平面刨一次,需要差不多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去喝茶、看报、找人聊天。
偌大的一个车间,只安装着几台大型刨床,他的师傅黄子正就站在不远处,双眼瞪着刨刀。几十年就是这样一个生命形态。其余的人,或捧着一张过时的报纸,或呆望着屋顶白天也亮着的日光灯,俨然一群泥塑。
朱庆觉得很岑寂,很孤独。
这种感觉并不是他进了工厂后才有的。
他一生下地,就被丢在外婆家。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大西北找矿,只有春节才风尘仆仆赶回来,住上十几天。他孤寂的心刚刚盈满暖意,爸爸妈妈又走了。
他自小就不爱多说话,也许是由于说话的机会太少。外婆不会唱民谣,不会讲故事,只是在吃饭时不停地说:“你吃饱了没有?再吃一碗吧。”后来,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他到工厂当了一名刨工。
朱庆转过身子,望着窗外。
窗外有一块小小的园地,正中立着一坨一米来高的山石,上面覆盖着一层紫褐色的苔衣,石根周围簇着草叶,很像一幅立体的图画。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蔚的峰峦,想到碧林深处的楼台亭廓,想到砍柴人的带点野味的歌谣,想到轰然直下的瀑布。他觉得这孤石是活生生的,它懂得他,他也懂得它,正像李白所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他决定找几个伙伴来,把它抬回去,立在车间外,这样他和它就可以日日相伴了。
他给山石浇水、植苔,在山石周围培置小草,拾来断砖围出一块园地。山石上渐渐地生出紫褐的苔斑,石缝里冒出小小的草叶。
师傅看见他弄得工装上满是泥水,目光里闪出许多的迷茫,叹了口气,说:“到底是个孩子。”
在刨刀运行的那四十分钟里,朱庆再不感到难熬了,他可以和山石无声地对话。他把这件事写在信上,寄给远方的爸爸妈妈,他想他们一定能够理解这一份寂寞和孤独。
好容易盼来了一封信,信上说那是沙积石,属于软石的范畴。然后又叮嘱他不要玩物丧志,要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
朱庆读信时的那种失望,沉得像铅块,压得他的胸口格外难受。他们一辈子找矿,和各种各样的石头打交道,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他们无法想像儿子的这一发现所带来的惊喜。唉,人总是容易变成一种职业的符号。
有一天,山石突然消失了!
师傅对他说:“厂长说这块石头很好看,就叫人搬到厂部会议室去了。”
朱庆跳起来,恶狠狠地说:“那是我的石头!”
师傅拍拍他的肩,说:“你真不懂事。”
他溜到厂部大楼,一口气蹿上五楼,找到那间大会议室。镂花木架子上,搁着一个浅红的紫砂盆,盆子里立着他的孤零零的山石,可怜巴巴的样子。他的眼睛里突然涌出了泪水。
下楼的时候,他碰到了西装革履满面矜色的厂长。
他突然大声说:“你偷了我的石头!”厂长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咚咚地走远了。
刨刀不知撞到什么硬处,“咔啦”一声脆响,刀子断了。他听见师傅在吼:“朱庆,你的魂丢了?”是的,他的魂丢了。
第二天,他向厂部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13.小说中画线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眼中的山石,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14.师傅黄子正说的“你真不懂事”一句话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小说中的朱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16.本文题为“孤石”,请探究“孤石”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4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敬畏经典(仲呈祥)
敬畏经典、珍视经典,是践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题中之义。唯有文化上真正自觉,才能做到充分自信;而唯有自觉自信,才能走向文化自强。那种随意解构、颠覆的做法,只会营造出一种有悖于“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不良的精神“民生”氛围。
譬如,戏曲《赵氏孤儿》是中外闻名的经典。西方人之所以早就关注它,乃是看重它承载着中华文明历来倡导的、以剧中人物程婴和公孙杵臼为代表的“大忠”战胜以屠岸贾为代表的“大奸”的道德观。此乃这部经典作品之魂。但现在据此改编的同名话剧和电影却偏偏横移搬用西方时髦的“人性深度”理论,说按照“现代人性观念”,原作讴歌的“大忠”是“小市民的愚忠”,于是以“创新”为招牌横加“解构”乃至“颠覆”。再如,“吴越之争”的经典传说早已深入民心,勾践卧薪尝胆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艺术典型,西施作为献身报国的伟大女性的艺术典型,范蠡作为反抗以强凌弱的知识分子的智慧典型,从精神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但有一部描写“西施归越”的戏曲作品,改编者按“人性复杂”索骥,以一连串动作把活在人民心中的美的艺术典型的勾践、范蠡和西施“颠覆”成了坏男人和坏女人。此种经典改编殃及精神“民生”,令人忧虑。敬畏经典,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高度自觉、充分自信的文明标志。经典作品中传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诸如“天人合一”、“兼容和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为邦本”、“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等理念、主张,不仅为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着强大的精神资源,也堪为21世纪面临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人类开出救治的文化良方。西方哲学家罗素就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当然,经典作品也不拒绝真正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改编经典,应视作传承和传播经典的一种有效途径。任何改编,总要注入改编者对经典的解读阐释,融入他们所吸收的所处时代的新鲜思维成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循着经受了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经典作品所昭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顺势深化、丰富、发展,而要防止和反对逆势解构、拆卸、颠覆。逆势解构、拆卸、颠覆,往往是为了制造受众视听感官的刺激感和迎合所谓时尚趣味。殊不知,当一个民族视听感官的刺激感过度强化之时,便是这个民族的精神美感与反思能力弱化之时,这是民族文化建设的悲哀而非幸事。我们决不能乐此不疲、麻木盲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大厦,是靠历代经典作家、艺术家及其经典作品为根根栋梁支柱搭建起来的,倘容忍将这些栋梁支柱一根一根被囫囵吞枣地用西方观念加以解构、拆卸、颠覆,那么,这巍巍大厦将坍塌下来,中华民族就将失去自立于世界民族的文化艺术之根!我们切切不要一边天天呼唤经典,一边又不珍视经典,更不要把伪经典捧上天!
(选自2011年3月10日《文汇报》,有删改)
17.随意“解构”乃至“颠覆”经典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18.从文中看,经典作品有着怎样的价值? (6分)

19.作者对正确对待经典持怎样的态度?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

作文(70分)20.请以“整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答案
语言文字应用: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7.B(饵:诱捕)
8.B(排除②③⑥,②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③是徐文长才思敏捷, ⑥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
9.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
10.(1)如果要聘我为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自由进出。(3分,每句1分)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3分,每句1分)
(3)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4分,每句1分)
附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于是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他所见到的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可悲啊!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筵席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气韵刚健飘逸,那件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超拔飘逸,富有情趣。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以手摩擦,都会发出响声;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他的书法比他的文章更奇异。”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不奇异的人。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才没有什么是顺利的啊。可悲呀!
11、(1)答案:(1)采用拟人手法(1分),情景交融(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傍晚浮云落日映照金陵古城的景象(1分),抒发了作者的沧桑凄凉之感(1分)。
(2)答案: “一片伤心”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1分);但是这六幅图通过老木寒云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画”出了伤心之情(1分)。
答案:两首诗都借六朝旧事(1分)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1分)。
13(4分)①运用比喻、排比、联想(或心理描写),(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②描绘山石形态,形象地表达对山石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14.(4分)①凸显两代人在观点和处理问题方式上的矛盾关系;②为下文写朱庆找厂长理论和辞职作铺垫。(各2分) 15.(6分)①热爱生活,勇于改变现状;②沉默寡言,内心情感丰富;③孤独寂寞,渴望得到理解与关爱;④果敢而执拗,坚守自己的精神领地。(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6.(4分)①以物喻人,借“孤石”形象地表现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寄寓作者对朱庆们生存境遇的关注;②小中见大,借助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提出青年成长过程中被社会普遍忽视的情感需求问题。③针砭积弊,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社会在价值判断上存在的错位现象。④引发思考,通过对不同层面人们不同处事方式的叙写,表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隔膜。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17.营造不良的精神“民生”氛围(或“殃及精神‘民生’ ”);弱化民族的精神美感与反思能力;坍塌(倾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大厦。
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第三层答“中华民族就将失去……文化艺术之根”一类意思给1分。
19.敬畏、珍视经典;正确解读阐释经典,并融入所处时代的新鲜思维成果;深化、丰富、发展经典作品所昭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
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第一层只答“敬畏经典”或“珍视经典”给1分,第二层只答“正确解读阐释经典”或“融入新鲜思维成果”给1分。答“忠实原作传承的优秀精神传统”一类意思给1分,答“传承和传播经典”一类意思给1分。一字未改,完全摘抄的答案不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