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 城市化的演进
1. 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开启。
(1)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2)185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3)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4.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
表现: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步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补充:(1)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交通优越,便利……
(2)近代城市生活的变迁趋向:物质生活近代化,丰富多彩,政治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民主、平等、自由、科学观念深入百姓生活。
5. 建国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二 居住条件的改善
1. 建筑技术的革新,表现在:(1)1854年,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2)19世纪70年代,比列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3)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 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
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3. 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功能日益广泛。
三 公共设施的完备
1. 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表现:
(1)钢铁管道促进水网的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
(2)煤气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力为城市居民提供照明。
(3)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4)19世纪末,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问世;柏林开始把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之中。
(5)20世纪初,电车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近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发展很不平衡。
表现: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不断完善。
P63.思考点
城市管网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照明设备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电报电话等通信设备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地铁电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总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 环境污染严重,如工业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污染等。
2. 私人汽车普及,交通拥堵严重。
3. 贫富分化,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生活设施落后。
4. 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1.了解古代水路、陆路交通发展的概况(课本67—68页)
2.灵渠和京杭大运河的影响(学案补充)
3.结合课本70页复习:工业革命对交通的影响
4.交通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1.结合课本复习现代陆海空交通的发展概况
2.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
①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权保障。
②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③政府制定政策扶持交通运输发展。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
⑤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
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1)积极: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加快社会生活节奏,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加快了社会的信息传递和运转效率;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2)消极: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加重;进一步引发能源危机。
4.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