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原始社会后期
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交换出现——商业贸易发展
2. 古代中国的商业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
(2)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出现许多大商人。如范蠡、子贡、吕不韦等。
(3)秦汉朝,商业初步发展。
促进因素:统一局面的形成;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
阻碍因素:市坊分区制度的实行
(4)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纸币。
(5)元明清时期: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手工业的发展。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③形成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④钱庄、票号等机构出现,⑤商帮形成(如晋商、徽商、闽商、潮商和宁绍商人)
3. 古代世界的商业
(1)古埃及,市场交换普遍。对外贸易由国家控制,国王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
(2)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如雅典就是贸易中心。
(3)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如丝绸之路西起汉朝长安,东达欧洲罗马。
(4)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中国丝绸等物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5)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4. 古代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1)两汉,中国的丝绸等运往中亚和欧洲,欧洲和西域各国的物品输往中国。
(2)唐宋时期,海上贸易兴盛。中国出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3)古代中国,朝贡贸易是主要方式。明清时期,严格规定朝贡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5. 商业贸易的作用:
(1)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对中国:中国通过对外贸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和玻璃等。
(3)对世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大洲,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
二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 货币
(1)中国商代时,用贝作为货币。后来,金、银、铜、铁等金属货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2)前8一前7世纪,小亚西亚出现金属铸币。
(3)货币出现前,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货币出现后,逐渐具有了三大功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财富象征。
(4)商业的功能:互补余缺——逐利增财。
2. 信贷
世界信贷
(1)前22一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2)前16一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如要有证人,履行担保,受到法律保护。
(3)前4世纪,古希腊开始兴起货币经营业,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4)15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5)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国出现新业务,先后成为国际信贷的中心。
中国信贷 (1)春秋时期,实物借贷比较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
(2)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汇票)。
(3)宋代,交子、会子、官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汇兑业务。
(4)明朝中期,钱铺等机构盛行。
(5)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庄票。
3. 契约
(1)约前3000年,古埃及契约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
(2)前26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经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3)中国,商周时期产生契约;汉代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4.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出现的意义:
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便利了商品交换,扩展了商业活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