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Ca3(PO4)2属于( )
A.氮肥 B.钾肥 C.磷肥 D.复合肥
2. 下列实验中可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
A.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C.向稀硫酸中加入酚酞溶液 D.将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
3. 下列各组离子在pH=2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Ba2+、Cl﹣、SO42﹣ B.K+、Cu2+、NO3﹣
C.Ca2+、Na+、HCO3﹣ D.K+、NH4+、NO3﹣
4. 下列物质中,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KNO3
B. NaCl
C. CuSO4
D. Mg(OH)2
5. 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NaCl KNO3
B. CuSO4 NaOH
C. AgNO3 HCl
D. NaOH H2SO4
6. 聪明的小红同学在烧水时发现壶中有许多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想用下列物质除去水垢,你认为可行的是( )
A.用热的稀碱溶液浸泡后冲洗 B.用洗涤剂溶液浸泡后冲洗
C.用食盐水浸泡后冲洗 D.用食醋浸泡后冲洗
7. 下列四种化肥样品中,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
A. 硫酸钾
B. 磷矿粉
C. 氯化铵
D. 硝酸钾
8. 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氯化钠和碳酸钙 B.氢氧化钠和硝酸钾
C.硫酸和硫酸钠 D.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9.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D.B点以后溶液的pH=7
10. 下列离子组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11. 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CuSO4、Ca(OH)2、Na2CO3 B.BaCl2、Ag NO3、Na2 SO4
C.Na2CO3、KOH、 H2SO4 D.KNO3、Na2SO4、HCl
12. 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 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C. 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
D. 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
13. 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 )
A. 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
B. 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 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滴加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4. 物质的除杂与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Cu(Fe) 用磁铁吸引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B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C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放入红热的木炭
D CaCO3(CaO)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烘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 请根据要求从①二氧化碳②熟石灰③碳酸钠④钛合金⑤稀盐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的是__________。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___。
(4)蔬菜大棚中可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___。
(5)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____。
16. 如图所示A、B、C、D、E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C是铁锈的主要成分,E的固体溶于水放热。图中"一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D的化学式为_____。
(2)A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7.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固体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
(3)要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只需对上述流程中的哪一步进行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D中无色酚酞试液均变________________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
(2)B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种(酚酞除外)。
(3)F中沉淀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充分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试分析,G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检验可能存在的物质,应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9. 人体的汗液有咸味.某同学猜测汗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钠,为此她准备做探究实验.她想到两种提取汗液的方法,方法一: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取足量汗液转移到烧杯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方法二:用出汗的手在盛有自来水的容器中清洗,再将清洗后的自来水部分转移到烧杯中.其中方法一是正确的.在老师指导下,她用正确的方法提取汗液,进行以下实验:
(1)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人硝酸钡溶液,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汗液中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硫酸和硫酸盐.
(2)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人硝酸银溶液,发现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由此可推测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3)将适量的提取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出现类似食盐的小颗粒. 你认为她能否仅凭上述三步实验得出“这些小颗粒就是氯化钠”? .
20. “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 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 ,说明有O2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 生成。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化学性质。
[工业制备]
(3)稳定剂的作用是 ;稳定剂中MgCl2和Na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浊液中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 。
(5)操作Ⅱ中洗涤晶体的试剂最好选用 (填字母)。
A.饱和NaCl溶液 B水 C异丙醇 D稀盐酸
(6)根据下表数据,你认为上述制备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
温度范围/℃
5~10
10~15
15~20
20~25
活性氧含量/%
13.94
14.02
15.05
14.46
“鱼浮灵”的产率/%
85.49
85.78
88.38
83.01
注:活性氧含量是指产品中能转化为O2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组成测定]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 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①“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
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CO2和O2。
(7)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其目的是 。
(8)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值 (填“偏大”或“偏小”)。
(9)装置B的作用是 (填序号)
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10)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 %;属于 (填“一等品”或“合格品”);x:y= 。
四.计算题
21.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22. “氯碱工业”是我国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的主要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xNaCl+2H2O=xNaOH+H2↑+Cl2↑。在20℃时,取136g饱和NaCl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产生氯气(Cl2)的质量为7.1g。已知:20℃时,NaC1的溶解度为36g。
请分析并计算回答:
(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上述反应中x= 。
(2)通过计算,上述过程中同时产生H2的质量为 g。
(3)计算电解后剩余溶液中NaC1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