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知识单提纲 —2022高中统编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知识单提纲 —2022高中统编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5 13: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背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2.阶段与路线: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许多亚非移民。
(4)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3.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
(1)劳工迁移。
①时间:20世纪50—70年代。
②概况: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2)精英迁移。
①时间: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②原因: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③特点:在跨国公司尤为明显,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发挥重要作用。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形成原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原因。
2.地区: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3.保护措施——国际社会的努力:
(1)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2)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3)1966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4)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4.现状: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任重道远。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背景:
(1)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出现了移民社会。
(2)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不同文化交汇、借鉴与认同。
2.代表国家与地区:
(1)美国:移民文化。
①形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国,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②影响: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2)新加坡:移民社会。
形成原因 ①新加坡是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②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主要是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印度裔移民
表现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