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知识单提纲 —2022高中统编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知识单提纲 —2022高中统编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5 13: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教育:
(1)形式:官学与私学成为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2)概况。
①官学:汉朝的太学、西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
②私学:
春秋时期 私学产生
唐朝 私学进一步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宋代 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
(3)作用:官学和私学在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传承的依托;支撑了科举考试。
2.近代大学教育:
概况。
世界 法国 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
德国 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和研究结合在一起
美国 大学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中国 ①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
②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③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3.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
(1)新中国成立初期:①收回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②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③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④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恢复。
(4)改革开放后:①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②20世纪90年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③各类教育加速发展。
4.作用:
(1)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印刷书的诞生
1.发展历程:
时间 概况
约公元前 30世纪 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一般认为是书籍的雏形
春秋战国 乃至秦汉
时期 中国早期的书籍——简策和帛书
东汉 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大大促进文化的传播
唐朝 出现雕版印刷品
北宋 毕昇发明了用胶泥制的活字,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
约15世纪 中叶 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印刷书
2.意义:
(1)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
(2)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
(3)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图书馆的成长
1.世界:
(1)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
(2)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19世纪下半叶,在英、美等国家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面向所有人开放。
2.中国:
(1)中国古代有官藏和私家藏书之分。
(2)明朝建造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
(3)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故宫博物院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2)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
(3)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成为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4.作用:
(1)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2)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3)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_21?????????è?????(www.21cnjy.com)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