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戏 第一课时课件(共16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 社戏 第一课时课件(共16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5 20:18:24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鲁迅
新知导入
同学们,请回忆我们以前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文章?这些文章分别出自哪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都出自《朝花夕拾》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
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文章
——《社戏》。
新知讲解
小说常识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的分类: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
新知讲解
关于社戏
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点我视频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重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曲折有致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难点)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重点)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
2.感知小说的主要内容,梳理小说结构。
本课目标
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或默读课文,
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
(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写了“我”在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和小伙伴们一起夜航去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
3.你觉得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根据这个线索如何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看社戏。
标题“社戏”内容上点明了小说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结构上是小说行文的线索。


一、 随母归省, 盼看社戏
(1—4)
二、月夜行船, 去看社戏
(4—30)
三、戏后余波, 怀念社戏
(31—40)
看社戏的波折(5—9)
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0—13)
赵庄看社戏(14—21)
月夜归航(22—30)
4.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详略如何?
随母归省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看社戏前的波折
月夜出航/月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下归航(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


5.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看社戏是主要内容,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则略写。
1.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小说。这篇课文的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等。
(2)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
“年规戏”。
(3)中国戏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老生指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生指扮演年轻男子,小旦指扮演年轻女子,老旦指扮演老年女子,武净指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小丑指扮演滑稽人物。
课堂练习
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赤膊 行辈(xíng) 撺掇
B.凫水(hú) 依稀 潺潺(chán) 疏郎
C.蕴藻(zǎo) 皎洁 旺相(xiàng) 舟楫
D.踱步(dù) 家眷 忌惮(dàn) 底细
课堂练习
C
(解析:A项“行”应读作“háng”;B项“凫”应读作“fú”,“郎”应写作“朗”;D项“踱”应读作“duó”。)
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解析】D项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D《社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学法指导:
1.自读课文,发挥想象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
2.要会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还要有自己的见解。
3.要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并学习一些表达方式。
【课前导学】
一、预习任务
1.关于本文作者、写作背景及小说常识。
2.读文时注意字的正音,圈出与今天写法不同的词。
3.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件趣事?
4.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找出来,看看你喜欢谁。运用“我最想和文中的 (人物)交朋友,因为他 (评价人物品质)”的句式说一句话。
5.理清文章的结构。
二、新知认知
1.文体知识——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体制可以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2.“社戏”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就是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全集》,“社”原指__________,在绍兴,“社”是______,“社戏”就是_________。根据课文可知,“迅哥儿”看戏的地点在_____镇_____村,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段看社戏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棹着( ) 归省( ) 行辈( ) 撺掇( )
凫水( )  潺潺( ) 弥散( ) 蕴藻( )
漂渺( ) 旺相( )  惮( )  撮( )
2.文章思路是“ 社戏”—“ 社戏”—“ 社戏。
3.全文40自然段,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对应段落内容。
(1)5—9:______________
(2)10-13:
(3)14-21:
(4)22-30: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或默读课文,
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小说主要写了“我”在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和小伙伴们一起夜航去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
3.你觉得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根据这个线索如何划分课文结构。(学生文中标记)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围绕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详略如何?为什么要有详写和略写?
二、课堂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_______。这篇课文的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____》等。
(2)社,在绍兴指一种______________。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__________”。
(3)中国戏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老生指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生指扮演________,小旦指扮演____________,老旦指扮演老年女子,武净指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小丑指扮演__________。
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赤膊 行辈(xíng) 撺掇
B.凫水(hú) 依稀 潺潺(chán) 疏郎
C.蕴藻(zǎo) 皎洁 旺相(xiàng) 舟楫
D.踱步(dù) 家眷 忌惮(dàn) 底细
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社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学法指导:
1.自读课文,发挥想象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
2.要会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还要有自己的见解。
3.要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并学习一些表达方式。
【课前导学】
一、预习任务
1.关于本文作者、写作背景及小说常识。
2.读文时注意字的正音,圈出与今天写法不同的词。
3.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件趣事?
4.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找出来,看看你喜欢谁。运用“我最想和文中的 (人物)交朋友,因为他 (评价人物品质)”的句式说一句话。
5.理清文章的结构。
二、新知认知
1.文体知识——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体制可以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2.“社戏”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就是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全集》,“社”原指__________,在绍兴,“社”是______,“社戏”就是_________。根据课文可知,“迅哥儿”看戏的地点在_____镇_____村,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段看社戏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棹着( ) 归省( ) 行辈( ) 撺掇( )
凫水( )  潺潺( ) 弥散( ) 蕴藻( )
漂渺( ) 旺相( )  惮( )  撮( )
2.文章思路是“ 社戏”—“ 社戏”—“ 社戏。(盼看 去看 怀念)
3.全文40自然段,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对应段落内容。
(1)5—9:看戏波折______________
(2)10-13:见闻感受
(3)14-21:赵庄看戏
(4)22-30:月夜归航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或默读课文,
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小说主要写了“我”在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和小伙伴们一起夜航去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
3.你觉得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根据这个线索如何划分课文结构。(学生文中标记)
明确:本文的线索是看社戏。标题“社戏”内容上点明了小说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结构上是小说行文的线索。
第一部分(1~4):叙述了“我”随母亲归省和经历的乡村生活,交代了“我”盼望去赵庄看戏。
第二部分(5~30):详细叙写“我”与小伙伴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
第一层(5~13):写“我”看戏前的波折及去赵庄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层(14~21):写“我”在赵庄看戏的过程。
第三层(22~30):写看戏后归航及途中偷豆的趣事。
第三部分(31~40):写看戏后的余波及“我”的怀念之情。
4.本文围绕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详略如何?为什么要有详写和略写?
明确:写了七件事: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六一送豆。
详写: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略写:随母归省、钓虾放牛、六一送豆。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则略写。
二、课堂小结
快乐的童年总是令人难以忘怀。虽然在看社戏前有波折,但这并不影响作者对童年趣事、童年伙伴的回忆!
三、课堂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小说。这篇课文的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3)中国戏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老生指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生指扮演年轻男子,小旦指扮演年轻女子,老旦指扮演老年女子,武净指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小丑指扮演滑稽人物。
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归省(xǐng) 赤膊 行辈(xíng) 撺掇 B.凫水(hú) 依稀 潺潺(chán) 疏郎
C.蕴藻(zǎo) 皎洁 旺相(xiàng) 舟楫 D.踱步(dù) 家眷 忌惮(dàn) 底细
(解析:A项“行”应读作“háng”;B项“凫”应读作“fú”,“郎”应写作“朗”;D项“踱”应读作“duó”。)
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解析】D项的修辞手法是比喻。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1.初读课文,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
2.感知小说的主要内容,梳理小说结构。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回忆我们以前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文章?这些文章分别出自哪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朝花夕拾》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
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文章——《社戏》。
●小说常识:
小说定义: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的分类: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
●关于社戏
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二、预习检查
(1)订正字音
归省(xǐnɡ)   偏僻(pì)     行辈(hánɡ)
掘(jué) 惮(dàn) 絮叨(xù)
怠慢(dài)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潺潺(chán) 踊跃(yǒnɡ) 蕴藻(yùn)
叉港(chà) 懈(xiè)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miǎo) 旺相(xiànɡ)
桕树(jiù) 棹(zhào) 楫(jí)
   
(2)词语释义
乐土:安乐的地方。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辈分。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游泳。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依稀:隐隐约约。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宛转,悠扬:这里是形容笛声的曲折和谐,优美动听。
弥散:弥漫消散。
漂渺:通常写作“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撮: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三、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或默读课文,
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
(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小说的主要内容。
明确:小说主要写了“我”在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和小伙伴们一起夜航去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
3.你觉得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根据这个线索如何划分课文结构。
明确:本文的线索是看社戏。标题“社戏”内容上点明了小说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结构上是小说行文的线索。
第一部分(1~4):叙述了“我”随母亲归省和经历的乡村生活,交代了“我”盼望去赵庄看戏。
第二部分(5~30):详细叙写“我”与小伙伴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
第一层(5~13):写“我”看戏前的波折及去赵庄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层(14~21):写“我”在赵庄看戏的过程。
第三层(22~30):写看戏后归航及途中偷豆的趣事。
第三部分(31~40):写看戏后的余波及“我”的怀念之情。
4.本文围绕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详略如何?为什么要有详写和略写?
明确:写了七件事: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六一送豆。
详写: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略写:随母归省、钓虾放牛、六一送豆。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则略写。
(二)课堂小结
快乐的童年总是令人难以忘怀。虽然在看社戏前有波折,但这并不影响作者对童年趣事、童年伙伴的回忆!
(三)课堂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小说。这篇课文的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3)中国戏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老生指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生指扮演年轻男子,小旦指扮演年轻女子,老旦指扮演老年女子,武净指扮演以武打为主的角色,小丑指扮演滑稽人物。
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归省(xǐng) 赤膊 行辈(xíng) 撺掇
B.凫水(hú) 依稀 潺潺(chán) 疏郎
C.蕴藻(zǎo) 皎洁 旺相(xiàng) 舟楫
D.踱步(dù) 家眷 忌惮(dàn) 底细
(解析:A项“行”应读作“háng”;B项“凫”应读作“fú”,“郎”应写作“朗”;D项“踱”应读作“duó”。)
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解析】D项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