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提优、寒假拔尖)部编版三语下第六单元各类阅读真题(含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等)名师解析连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提优、寒假拔尖)部编版三语下第六单元各类阅读真题(含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等)名师解析连载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5 14:4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类文阅读真题名师解析连载
前 言
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养成的关键,各种类型的考试中阅读所占的分量最大,失分也最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重点培养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现在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小古文的阅读理解将成为小升初的重要考查内容。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内容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考查题型主要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另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除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梳理解题思路,并对照答案对失分点进行反思,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所以,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应乡多做有价值的阅读题,并学会通过做阅读题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属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期,这一阶段的阅读习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资料时慎之又慎。
本系列连载将陆续选取全国知名小学的期中、期末测试题和各种能力竞赛题中的阅读真题进行解析。这些阅读真题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文章难易程度和题目设置上更符合年级训练要求,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有效资料。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做阅读真题,定能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时间控制能力,以及对阅读试题类型更好的把控能力。
学生要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只有“到真题中去”,因为真题经过了一线教学的检验,学生可以通过做真题检验、改正、巩固、提高所学,通过真题来纠错提高。
通过做阅读真题, 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年级训练的目标,于无形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真诚地希望我们这套阅读真题系列连载能为同学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能成为提升同学们阅读能力的好帮手!
第六讲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时光”,阅读训练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童年的水墨画》是张继楼先生的三首儿童诗,分别描绘了乡村孩子们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玩耍的情景,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则更像是一篇令人忍俊不禁的记事作文,作家叶至善写了小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一次演出机会,扮演一只大老虎,但却因为太紧张而演砸锅的一次难忘而有趣的经历。演出前后丰富的心理变化及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是这篇课文的特色。《吹肥皂泡》是冰心先生回忆小时候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时快乐而美好的感受,描写了泡泡美丽而丰富多变的形态,并对泡泡会飞到哪里去展开了美好的遐想。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写的是革命家宋庆龄童年时因为和朋友约好而放弃了去伯伯家做客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宋庆龄守信用的美好品德。
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
一.走进单元主题阅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苏州)
小猴子上当
①小猴子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在衣服.上绣花。于是,小猴子就问戴眼镜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回答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
②有一天,小猴子戴上了妈妈的眼镜,呦!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晕眼花,差点摔了一跤。他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
③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子解释说:“奶奶老了,戴老花镜;妈妈戴的是近视眼镜。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对别人合适的东西,对自己可不一定适合。”小猴子终于明白了。
模模糊糊的反义词是: 。
2.小猴子戴上了妈妈和奶奶的眼镜后感觉怎么样 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对别人合适的东西,对自己可不一定适合。”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南通)
系在风筝线上的……(10分)
①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严寒。我们这些颠跑在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②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在火堆上( )了,再( )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 )在一起,悉心( )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③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一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④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l.把下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填入短文中合适的括号里。(2分)
弯 系 拼 烤
2.短文第②~③段描写了“我们”做风筝、 的情形。其中制作风筝的过程
是: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 。(3分)
3.短文画线句子连用四个“!”表现了风筝的 ,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让我们仿佛看到了 的画面。(3分)
4.如果给短文题目中的“……”加上内容,最合适的是( )。(2分)
A.快乐 B.风筝 C.童年 D.春天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河南 焦作)
沉甸甸的小鱼篓(12分)
我常在故乡的小河里撒网捕鱼。一片旋转的网,就像短短的裙,飘落在河面,溅起无数颗水珠,撩起我无限的喜悦。屏着喘息,拉紧网绳,我将网收起。在沙滩上抖开,抖出一条条银白色的小鱼儿,抖出了小河的生命。多么可爱的小生命,我却把它们引到了一个干涸的世界。
我想来想去,决定把小鱼放了,让它们重新回到河里。河水清清,小鱼儿悠悠地游向深处,那漂亮的尾巴一甩一甩……
妈妈知道了,点点我的脑门儿:“这是傻孩子捕鱼。”
爸爸却摸着我的头,乐呵呵地说:“让小鱼儿又回到河妈妈怀里,一点儿也不傻。”我的小竹篓虽然是空的,却沉甸甸的,盛满了欢乐和爱意。
1.文中的“ 、 、 、 ”都是写“我”捕鱼动作的词。(4分)
2.“多么可爱的小生命,我却把它们引到了一个干涸的世界。”句中“可爱的小生命”指 ,“干涸的世界”指 。(2分)
3.“我”的小竹篓沉甸甸的,是因为里面盛满了 。(2分)
4.根据人物性格,补写人物的语言。(4分)
. .
. .
(四)(漳州市·华安县)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踢毽子(节选)
我们小时候踢毽子,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
鸡毛须是公鸡毛,用母鸡毛做毽子的,必遭人笑话,只有刚学踢毽子的小毛孩子才这么干。鸡毛只能用大尾巴之前那一部分,以够三寸为合格。鸡毛要“活”的,即从活公鸡的身上拔下来的。活鸡毛做的毽子毛茎柔软而有弹性,踢起来飘逸潇洒。死鸡毛做的毽子踢起来就发死发僵。鸡毛里讲究要“金绒帚子白绒哨子”,即从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毛末端乌黑闪金光,下面的绒毛雪白。次一等的是芦花鸡毛。赭石的、土黃的,就更差了。
我们那里养公鸡的人家很多,入了冬,快腌风鸡了,这时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没人看见,摁住一只大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两只足以自豪的毽子。踢毽子是乐事,做毽子也是乐事。一只“金绒帚子白绒哨子”,放在桌上看看,也是挺美的。
1.做一只毽子需要以下过程:先选小钱缝毽子托——再 ,然后—— 。(2分)
2.鸡毛的选择极为讲究。第一必须是 ,其次只能用 ,而且得是 ,最好是“金绒帚子白绒哨子”。(3分)
第3自然段中“噌噌”这个词写出了( ),让我感受到孩子们( )的心情。
(2分)
A.孩子们抓了很多鸡毛 B.孩子们动作很快
C.紧张又兴奋 D.惊恐不安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下列句子。(2分)
踢毽子是乐事,做毽子也是乐事。
. .
(五)(江苏·盐城)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和土豆没啥两样(10分)
每年春节一过,天一转暖,当教师的父亲便会张罗着在家门口的小菜园里种土豆。上了初中后,我也跟着父亲种了一些土豆。
一周后,土豆苗陆续从土里冒出来。为了让自己栽种的土豆全面压倒父亲栽种的土豆,我每天几次三番为它们浇水。父亲注意到后,劝我不要浇水太勤,但我根本听不进父亲的劝说,还以为他这个种土豆的老把式怕输给我,因此照浇不误。
两个多月后,土豆秧开的花败落了……
到了收获的日子,父亲找来镐头,将他栽种的土豆秧刨开。一镐下去,就有七八个像金元宝一样的大土豆被挖了出来。
看着父亲得意的样子,我有点不服气地拿镐头挖我栽种的土豆。
我满心期待地一镐下去,竟然空空如也。难以置信的我把手伸进土豆秧的根部仔细摸索,好半天,才摸出几个鸽子蛋一样的小土豆来。
“怎么会这样呢 我栽的土豆秧长得那么茂盛!”眼前的情况,让我万分失落。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其实土豆和人一样,能量都是有限的,如果把精力集中到表面的枝叶上,就会影响到它在土里结果。人如果不踏踏实实地做事,只做一些表面文章,就会和你栽的这几棵土豆一样,让人失望。”
1.选择题。(2分)
(1)“把式”的意思是( )。 A.技术 B.专精某项技术的人
(2)“几次三番”表示( )。 A.次数多 B.次数少
2.作者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种土豆的,请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用“ ”画出来。(2分)
3.父亲的土豆挖出来之后,父亲的表现是“ ”,“我”的表现是“ ”。(用文中的词语回答)(2分)
4.父亲和“我”种出的土豆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请分别用“ ”和“ ”画出
有关句子。(2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 .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苏州)
李子核(10分)
妈妈买来李子,放在盘子里,打算吃完饭分给孩子们。
瓦尼亚从来没有尝过李子,他不停地围着李子打转转,一会儿去闻闻,一会儿去摸摸。
他很想马上就拿一个来尝尝。
瓦尼亚黑溜溜的眼珠往四周转了一下,看到别人没有注意,他就踮起脚尖,抓起一个李
子,赶快塞进嘴里去。
吃完饭后,妈妈数了一下李子,发现少了一个,就问孩子们:“你们吃过李子吗 ”
大家都说:“没有!”
瓦尼亚的脸红得像个熟透的大番茄,也说:“没有,我没有吃!”妈妈看了看瓦尼亚,
说:“谁吃了李子,这倒不要紧。可是李子有核,谁要是把李子核吞下去,那么过一天就会送
命的。”
瓦尼亚听了妈妈的话,吓得脸色苍白,他摇晃着两只小手,结结巴巴地说:“没有,我把核
扔到窗子外面去了。”
大家都笑了,而瓦尼亚却哭了。
第2自然段中,描写瓦尼亚动作的词有 、 、 ,说明瓦尼亚忍不住想吃李子。(3分)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中把 比作了 。(3分)
3.短文最后一段“大家都笑了”是因为 ,“瓦尼亚却哭了”是因为 。(2分)
4.读了短文,你想对瓦尼亚说什么 (2分)
. 。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苏州)
. .
①我们的希望就是把宝贝蛋训练成一条真正的狗。
②我和小沙分工,我做教练,小沙做陪练员。我 地说:“跳!”小沙就 一
跳,然后让宝贝蛋跟着跳。
③可是,小沙手脚笨重,跳起来不好看,样子古怪,所以宝贝蛋像看西洋景似的,就是不
肯照着学。小沙只能抱着宝贝蛋跳。这下,更糟,小狗误会了。每次我叫“跳”时,它就看
着小沙,等他抱它跳,好像我的命令只是针对小沙,它只是个旁观者。
④我们骂它懒,小狗晃晃脑袋,朝我们作个揖,仿佛在说:“有话好好说,我还小呢!”可
我们一句也听不懂。
⑤后来,我们还教宝贝蛋飞檐走壁。可惜,小沙这个陪练员不争气,想攀上围墙,结果失
败了,摔了个鼻青脸肿。小狗见了这一切,以为我们在向它说明爬墙的危险,所以,一把它带
到墙根,它的四条狗腿就哆嗦个不停。
⑥我们还幻想从培养小狗的毅力着手,在狗食里拌了辣椒酱。可它碰都不碰,情愿绝食。
我们为了做个榜样,勾下头,每人吃了一大口拌了辣椒酱的狗食,嘴巴里火烧火燎,可小狗
却不动心,叫了一声,像是责骂我们是自讨苦吃的傻瓜。
⑦姑父常骂我们,火气很大地说我们身。上沾有一股狗味,还说要把小狗送人。可是,他
终于没那么做。因为小沙自从做了小狗的陪练员,每天又蹦又跳,饭量大了,人也胖了。还因
为宝贝蛋始终像猫,一点都没有变成他讨厌的狗。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全——( ) 喜欢——( )
2.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3.仔细读第②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在短文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4.给短文第④段加上标点。
5.短文的中心句是“ ”,围绕这句话,先写“我”和小沙训练宝贝蛋 ,再写训练它 ,最后训练它的毅力结果宝贝蛋 。
6.姑父没有把宝贝蛋送人的原因是什么
. .
.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泉州市·鲤城区)
碗中的金币(10分)
乔治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庄园主。圣诞节前夕,他觉得应该奖励兢兢业业的管家。于是,他拍着管家杰克的肩膀说:“这里有四大碗粥,我在其中一碗的碗底放了两枚金币,但你需要把碗中的粥全部喝光才能得到金币。亲爱的杰克,看看你的运气怎么样了。”
杰克非常渴望得到金币,但是他不确定究竟哪个碗里放有金币。他犹豫着把第一碗里的粥喝了一部分;忽然觉得金币应该在第二个碗里,于是他又去喝了一半第二碗的粥;但是心里还是不甘心,便把第三碗的粥又喝掉了一部分;最后又改变了主意,第四碗粥又被他艰难地喝了一半。这时候,杰克感到自己的胃里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
结果,他一枚金币也没有得到。
其实,乔治在每碗粥的碗底都放了两枚金币,他只要随便喝掉一碗美味的粥,都会得到梦寐以求的金币。
浅尝辄止常常会使我们失去唾手可得的成功。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4分)
梦寐以求: 。
唾手可得: 。
2.“浅尝辄止”指的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比喻做事不进行深入研究。请用波浪线画出杰克“浅尝辄止”的表现。(2分)
3.杰克为什么一枚金币也没有得到?在你认为最正确的原因后打勾。(2分)
(1)乔治太狡猾了。 ( )
(2)四碗粥杰克都没有喝光。 ( )
(3)杰克不知道哪个碗里有金币。 ( )
(4)杰克做事半途而废,失去了机会。 ( )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 .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扬州)
勤奋的画家
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的油画家和板画家。他十三岁开始作画,非常勤奋、刻苦。泥水匠、马车夫、磨刀人、油漆工、修车工等,在他的笔下都栩栩如生。
当时,有一个青年也经常作画,但画得很草率。他的画总是长时间卖不出去。他看到门采尔的画总是被人们抢购一空,就去找门采尔,请他介绍成功的窍门。门采尔告诉青年画家说:“要有秘诀,那就是多看多画。”
青年画家说:“我画得不少呀!有时一天就可以画好几张,要卖出去一张画往往得等上一年,这是为什么呢?”门采尔笑着说:“这件事好办,你不妨倒过来试试。”青年画家莫名其妙:“倒过来,这是什么意思,先生?”门采尔一本正经:“对呀!倒过来,就是要你用一年的工夫去画一张画,你就能一天把它卖出去了。”青年画家苦笑着说:“一年画一张画,那多慢呀!”门采尔严肃起来:“画画是艰苦的劳动,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青年画家回去后,着实认真地画起来,用一年的时间画一张画。结果, .
.__________________。
1.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窍门”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用联系上下文方法理解“窍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采尔要青年画家“倒过来”,指的是把原来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③自然段有一个关键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这个句子是( )A.“一年画一张画,那多慢呀!”
B.“画画是艰苦的劳动,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C.“我画得不少呀!”
D.“有时一天就可以画好几张,要卖出去一张画往往得等上一年,这是为什么呢?”
4.联系上文,请预测一下故事的结局,用一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扬州)
溪水和石头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的去路。那天然生成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
溪水唱着歌儿,由远而近。
石头 说:“伙计,你还是绕道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
溪水 说:“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宁可粉身碎骨!”说完,挺身向前,后面的伙伴犹如千军万马,前赴后继。
不知过了多久,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溪水依然唱着歌儿,向前流着……
1.请在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写下来。(4分)
近义词:一败涂地——( ) 勇往直前——( )
反义词:单枪匹马——( ) 完好无损——( )
2.理解溪水与石头的对话,想一想它们当时的神态,在文中“ ”处填上适当的内容。(2分)
3.请用“ ”画出描写石头样子的句子。(1分)
4.看着欢乐地向前奔流的溪水,圆溜溜的石头感慨万千,它 ,
说:“ 。”(3分)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分)
A.在溪水的不断冲刷下,石头的棱角变秃、身躯变小。
B.高傲的石头在奔腾的溪水面前,不得不认输。
C.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就能排除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福建 福州)阅读材料,完成练习。(4分)
作家名片
姓名:谢婉莹 性别:女
笔名:冰心 籍贯:福建省福州市
职业:作家
作品:《繁星》《春水》(诗集),《超人》(小说集), 《寄小读者》《樱花赞》(散文集)等。
谢婉莹的笔名是 ,家乡在 。(2分)
2.她的散文集是( )(1分)
A.《超人》 B.《寄小读者》 C.《繁星》
3.本学期我们学过她的文章:( C )。(1分)
A.《童年的水墨画》B.《我不能失信》C.《肥皂泡》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江苏·南京)(2+4=6分)
近年来,一些商家为推销产品,在商品广告宣传上可谓煞费苦心,于是大量的新编“成语广告词”铺天盖地而来。下面就是一些商家的“成语广告词”:
①某胃药广告:无所胃惧( ) ②某淋浴器广 告:随心所浴( )
③某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 ) ④某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
1.请你用“ ”画出这些广告词中的错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2.对于这些“成语广告词”,你的看法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福建·福州)(6分)
★乘坐地铁注意事项:
①当屏蔽门正在开启、关闭,有警告声音提示时,严禁强行上下车!
②严禁向轨道交通区域抛掷杂物、垃圾。
③地铁车厢比站台略高10厘米左右,老年乘客下车时要特别注意脚下。
④乘坐地铁时,拍照不能使用闪光灯,因为有可能会让地铁工作人员误认为是站台发出的信号灯,从而干扰地铁的正常运行。
★小明在地铁车厢里看到的线路图如下: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当屏蔽门正在开启、关闭,有警告声音提示时,不能上下车。(V)
(2)在轨道交通区域,可以抛掷杂物、垃圾。(X)
(3)乘坐地铁时不能拍照,可能会干扰地铁的正常运行。(X)
2.填空。(4分)
(1)地铁车厢比站台高 厘米左右。
(2)小明从纪家庙到角门东,要经过 、 两个站点。
(3)要换乘地铁4号线应该在 站下车。
三、国学经典
(一)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江苏 无锡)
夏侯太初①尝倚②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③,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④皆跌荡不得住。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夏侯太初:夏侯玄,三国时曹魏文学家。 ②倚:靠着。 ③焦然:烧焦的样子。 ④左右:随从。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2分)
(1)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___________。(2)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__________。
2.根据所给意思,找出文中的词句并画出来。(4分)
(1)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响雷击破了夏侯玄所靠的柱子”的词句。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表示“仍旧像刚才那样写字”的词句。
3.读了这则文言文,我觉得夏侯玄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二)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浙江 杭州) (6分)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④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⑦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①闵:忧虑,担心。 ②揠(yà):拔。 ③芒芒然:十分疲倦的样子。 ④其人:他家里的人。 ⑤病:疲倦。 ⑥予:我。 ⑦槁:干枯。
1.给下列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1)谓其人曰( ) 。 A.所谓。 B.称谓。 C.对……说,告诉。
(2)其子趋而往视之( )。A.快步走。 B.慢慢走。 C.正常走。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文给人的启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
B.实现愿望只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C.要做一个勤劳的人,要帮助别人快速成长。
(三)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江苏·盐城) (6分)
.____________.
一猴死,见冥王①,求转人身。王曰:“既②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③拔一根,猴不胜④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选自《笑林》
【注释】①冥王:阎王。 ②既:既然。 ③方:才。 ④胜:能够忍受。
1.请从文中选一个四字词语做短文的标题,并写在上面的横线上。(2分
2.结合上下文和注释,我们可以知道“猴不胜痛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3.这则笑话挖苦的是( )(2分
A.怕痛的人 B.非常吝啬的人
C.私心太重,想法太多的人 D.不愿吃苦的人
答案见下一页
阅读真题名师解析(六)答案
一、
(一)
1.清清楚楚
小猴子戴上了妈妈的眼镜,呦!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晕眼花,差点摔了一跤。
3.示例:高跟鞋只有大人才能穿,小孩穿不了。
(二)
1.烤 弯 拼 系
2.放风筝 做好骨架 系缠放线
3.数量多 激动 无数个风筝一起在天上飞
4.C
(三)
1.屏着 、拉紧 、收起 、抖开
2.小鱼 沙滩
3.欢乐和爱意
4.如果小竹篓里装进一条条银白色的小鱼儿,妈妈可能会说:“孩子你真棒!”爸爸可能会说:“河妈妈一定会想它们的。”
(四)
1.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 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
2.公鸡毛 大尾巴之前的那一部分且要够三寸 活公鸡的毛
3.B C
4.从踢毽子中获得了游戏的快乐,从做毽子中获得了劳动的快乐。
(五)
1.BA
2.春节一过 一周后 两个多月后 到了收获的日子
3.得意 有点不服气
4.一镐下去,就有七八个像金元宝一样的大土豆被挖了出来。
才摸出几个鸽子蛋一样的小土豆来
5.人如果不踏踏实实地做事,只做一些表面文章,结果往往会让人失望。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像土豆一样,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
(六)
1.打转转 、闻闻、摸摸
2.瓦尼亚的红脸 大番茄
3.大家知道是瓦尼亚吃的李子 自己说谎被发现了,羞愧不已
4.示例:吃了李子应该及时承认,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七)
1.危险 讨厌
2.小狗宝贝蛋
3.大声 地 猛地
4.我们骂它懒,小狗晃晃脑袋,朝我们作个揖,仿佛在说:“有话好好说,我还小呢!”可
我们一句也听不懂。
5.我们的希望就是把宝贝蛋训练成一条真正的狗 跳 飞檐走壁 毅力 始终像猫一样乖巧
6.因为小沙自从做了小狗的陪练员,每天又蹦又跳,饭量大了,人也胖了。还因为宝贝蛋始终像猫,一点都没有变成他讨厌的狗。
(八)
1.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形容非常容易得到。
2.他犹豫着把第一碗里的粥喝了一部分;忽然觉得金币应该在第二个碗里,于是他又去喝了一半第二碗的粥;但是心里还是不甘心,便把第三碗的粥又喝掉了一部分;最后又改变了主意,第四碗粥又被他艰难地喝了一半。
3.(4)√
4. 浅尝辄止常常会使我们失去唾手可得的成功。
(九)
1.(1)秘诀 (2)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
2.卖画用的时间 画画用的时间
3.B
4.示例:不到一天就卖出去了。
(十)
1. 落花流水 前赴后继 千军万马 粉身碎骨
2.傲慢地 坚定地
3.那天然生成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
4.恍然大悟 我应该向溪水学习,不怕困难、认准目标、勇往直前。
5.C
二、
(一)
1.冰心 福建省福州市 2.B 3.C
(二)
1.① (畏) ②(欲) ③(其) ④(鸣)
2.示例:我不赞同使用这些“成语广告词”。这样的广告词不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会误导青少年,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三)
(1)√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结合乘坐地铁注意事项第①点进行分析,可判断此题说法是正确的。
(2)×解析:结合乘坐地铁注意事项第②点进行分析,可判断此题说法是错误的。
(3)√解析:结合乘坐地铁注意事项第④点进行分析,可判断此题说法是正确的。
2.(1)10 (2)草桥 角门西 (3)角门西
三、
1.(1)曾经。 (2)都。 2.(1)霹雳破所倚柱 (2)书亦如故 3.沉着冷静
【译文】
夏侯玄曾经靠着柱子写字,当时大雨滂沱,响雷击破了夏侯玄所靠的柱子,连衣服都被烧焦了,然而他泰然自若,仍旧像刚才那样写字。其余宾客和随从都跌跌撞撞,站立不稳。
(二)
1.(1)C (2)A 2.他的儿子(听说后)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的情况),然而禾苗都枯萎了。 3.C
【译文】
宋国有个人忧虑他的禾苗长不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然后对他的家里人说:“今天太累了 ! 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说后)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的情况),然而禾苗都枯萎了。
(三)
1.一毛不拔 2.猴子不能忍受疼痛,嗷嗷直叫 3.B
【译文】
一只猴子死后见到了阎王,向阎王要求投胎做人。阎王说:“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将毛全部拔掉。”于是阎王就叫夜叉给猴子拔毛。刚刚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不能忍受疼痛,嗷嗷直叫。阎王笑道:“看你,连一根毛都舍不得拔,怎么做人呢?”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懂的句子,你会怎么办?
联系上下文理解法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法
查资料理解法……
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还等什么,快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