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真题名师解析连载
前 言
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养成的关键,各种类型的考试中阅读所占的分量最大,失分也最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重点培养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现在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小古文的阅读理解将成为小升初的重要考查内容。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内容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考查题型主要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另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除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梳理解题思路,并对照答案对失分点进行反思,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所以,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应乡多做有价值的阅读题,并学会通过做阅读题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属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期,这一阶段的阅读习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资料时慎之又慎。
本系列连载将陆续选取全国知名小学的期中、期末测试题和各种能力竞赛题中的阅读真题进行解析。这些阅读真题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文章难易程度和题目设置上更符合年级训练要求,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有效资料。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做阅读真题,定能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时间控制能力,以及对阅读试题类型更好的把控能力。
学生要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只有“到真题中去”,因为真题经过了一线教学的检验,学生可以通过做真题检验、改正、巩固、提高所学,通过真题来纠错提高。
通过做阅读真题, 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年级训练的目标,于无形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真诚地希望我们这套阅读真题系列连载能为同学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能成为提升同学们阅读能力的好帮手!
第四讲 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新的发现”,阅读训练要素是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本组课文都是围绕自然界的动植物来展开的,有依时次第开放的花钟,有识图的蜜蜂,还有好胜的小虾。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本单元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训练重点。《花钟》以用美丽的花钟开启学生的观察之旅,学习一二段用一句话概括段意的特点。《蜜蜂》一课理清实验的步骤,概括实验步骤,学习文章语言严谨的表达方法,并明白科学实验要严谨。《小虾》要学会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并体会文章中细致生动的描写。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概括。
在阅读的时候,怎样才能把一篇长文章读短,把一本厚书读“薄”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概括。怎样用一句话准确地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呢?
借助关键句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我们需要灵活地找到关键句,仔细研究,是直接引用还是需要修改。
一.走进单元主题阅读: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苏州)
蚂蚁的趣闻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是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拖回巢去。蚂蚁是靠什么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 它招呼同伴就是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相互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地,上和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还能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面留下一种气味,根据这种气味就能回到家。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急忙——( ) 辨别——( ) 猛烈——( )
2.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 )。
A.共同协商 B.相互关心,相互爱护 C.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3.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用“ ”画出关键句。
4.蚂蚁是靠( )来传递信号的
A.触角的相互碰撞 B.眼睛 C.气味
5.短文分别从 、 和 三个方面介绍了蚂蚁的趣闻。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无锡)
爱看树的风
①风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你看,它成天在树丛里绕呀转呀,翻动着一片又一片的树叶,沙沙有声地朗读着一页又一页的书页。
②好学的它,不停地在果园里流连。把桃树、枣树、樱桃树、梨树、李树、栗子树,一叶又一叶,读了一遍又一遍。仔细去品尝那一页又一页的书页间,蕴藏着的看不见却正在成长的甜美果子。
③风往前飞。经过马路时,没忘记把一整排的行道树,也快速地浏览了一回。
④车子急驶而过,扬起几粒尘土,跑进风的眼睛里。风眨了眨眼,合上眼皮休息一下。再睁开眼,已经来到爷爷的庭院。
⑤庭院里的这些树,等待风很久了。似乎是等了一季,又或者是等了一年,也许已等待了像爷爷的年纪那么老那么久远的时间。等到有些书页开始泛黄,有些树叶被小虫咬了破洞,终于等到风来看树了。这些树,一起开出最美丽最香醇的花朵来欢迎久违的风。
⑥风好想永远停留在这里啊,但是它仍然继续往前飞、飞、飞。
⑦因为它知道,前面的森林里,还有一整座的宝库在等着它。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书页”指的是 。
2.文章是围绕哪一个关键句来写的 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3.风去了哪些地方 还会去哪里 请完成下面的路线图。
→ → → .
4.请你借助关键句概括第②、⑤段的段意。
第②段: 。 第⑤段: 。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重庆)
小龙虾
①小龙虾外形美观。它的首端顶梢有一对大约一分米长的触须,长须中还有两个短须。须根两侧凸出的一对眼珠好着极了,触须下是嘴,嘴巴下长着两个七八厘米长的大钳,是用来挖洞及保护自己的锐利武器。小龙虾的中端是腹背部,长着四对钳爪子,那是用来划水的桨和登陆用的足,腹背部被坚硬的盔甲保护着,盔甲上布满了凸点,像天上的繁星。小龙虾的末端由五片扇形鳞甲组成,鳞甲边缘长成锯齿形状。
②小龙虾在陆地上行动之时便是人们捕捉它们的好机会。它待人是先礼后兵。当你要伸手去逮它时,它总是尾扇作凳,竖起两钳,一伸一伸地左右摆动,很像是在向你问好,也像是赔不是,它一直后退着,退了很远才转头溜掉。当你伸手抓它时,它是决斗士,不停地张合摆动着的双钳,触须像雷达一样不停摆动,一旦你被它钳着,保证你喊爹喊娘。无论你怎么叫,怎么甩,直至拧断钳子它也不放松。
③小龙虾的繁殖率很高,河沟里到处都有它的影子。它也是我们这里家庭餐桌上的常客,老少皆宜。
1.第①段写了小龙虾的首端、中端和末端三个部分,其中首端主要写了 、
. 、嘴巴和大钳,从而把小龙虾“ ”这一特点写得很清楚。
2.我能借助关键语句,写出第②段的大意。
. 。
3.读画“___”的句子,如果要给这段文字配一幅插图,你觉得下面哪一幅图与这段文字的描写最匹配 ( )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龙虾全身披着五片扇形鳞甲,用来保护自己
B.人们捕捉小龙虾最好的机会,就是小龙虾在水里的时候
小龙虾在“我们”这里常被作为桌上的菜肴
D.小龙虾的钳爪子是用来挖洞以及保护自己的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重庆)
蚂蚁的队伍
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匆匆忙忙地搬运食物,是谁在指挥它们呢 威尔教授决心解开
这个谜。
一天,他在离蚂蚁窝不远的地方,放上一小勺糖。外出寻找食物的蚂蚁侦察兵看见了,
爬到糖粒上停了一会儿,立刻回窝。很快,一支蚂蚁队伍出发了。
教授发现,侦察兵并没出来,而蚂蚁们正沿着侦察兵走过的路线向前
爬。他在蚂蚁前进的路上横着划了一道沟。蚂蚁们爬到沟边,左试试,右
探探,一只只爬过去,还是找到了那条路。教授又在路上放了一块石头,蚂
蚁们乱作一团。一会儿,它们绕过石头,重新排好队,又很有秩序地前
进了。
那个蚂蚁侦察兵,是靠什么来引导伙伴们前进呢 教授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和试验,终
于解开了这个谜。原来,蚂蚁侦察兵找到食物后,在路上留下一些气味。蚂蚁们顺着这种
气味爬,就成了一支长长的队伍。
1.根据短文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对象 蚂蚁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①在离蚂蚁窝不远的地方,放上一小勺糖。
③又在路上放了一块石头。
实验结论
你认为威尔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
. .
3.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你的观察和思考,仿照短文中画线句提出问题。
.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南京)
有趣的猫(14分)
猫的身上有不少学问。如果你把它抛到空中,无论你怎么扔它,它最后总是平稳地落到地面。原来,猫是靠尾巴来保持身体平衡的。
有趣的不光是猫的尾巴,猫眼也有一种奇异的功能。我们知道,猫眼睛的瞳孔能调节外来光线的强度,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黑夜就变成圆圆的,极微弱的光也能收到眼里。猫眼在夜间还能放出可见光,蓝莹莹的眼睛,活像两只小灯笼。这是人眼望尘莫及的。这种光的释放,为猫捉老鼠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使是漆黑的夜晚,它也能清晰地看到老鼠的踪影,将其擒获。
. 。猫的胡须是和它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猫的胡须除了能显示出那种“虎威”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衡量能否进出鼠洞的一把尺子。( )猫在探鼠洞时 ,胡须左右撞不着洞口,这( )意味着它可以自由入洞,直捣鼠巢;若胡须与洞口两边碰撞,它就索性不进,守洞待鼠。
猫的爪子也非常特别,它可以随意伸缩。猫爪的伸缩,往往取决于对象和猫喜怒哀乐的程度。猫对人的态度,更多的是温顺。( )你不迁怒于它,它( )不会挠你。
随着仿生科学的发展,人们还根据猫身上的优点制造出一些新的仪器,微光夜视仪就是其中一种。
1.猫眼的奇异功能是指 。(1分)
2.猫的 是把尺子,其作用是 。(2分)
3.猫爪的伸缩往往取决于 。(1分)
4.作者从 、 、 和 四个方面来介绍猫的特点。(2分)
5.短文第2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 句。请仿照画线的句子,试着在文中第3自然段横线上补充内容。(3分)
6.第4.5自然段适合填人的关联词分别是:( )和( )。(2分)
A.如果……就…… B.虽然……但是……
C.因为……所以…… D.只要……就……
7.你喜欢猫吗 喜欢它的什么呢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3分)
. .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南通)
植物的“感情”(15分)
①有人说“草木无情”,但是仔细观察,植物似乎也是有感情的。
②含羞草像小姑娘一样怕羞,用手一碰,它就羞答答地闭起了叶片向日葵特别爱太阳,
脸儿总是跟着太阳转。西红柿很喜爱音乐,每天为它播放三个小时乐曲,能促进它迅速生长。
③更奇怪的是,有的植物碰到合不来的伙伴会没精打采。所以,有经验的农民就给它们
安排能够友好相处的邻居。
④大豆和玉米是一对好邻居。大豆能给玉米营养,而玉米根扎得较浅,绝不跟大豆争夺
养料。棉花特别欢迎大蒜在它身边,因为棉花怕蚜虫,而蚜虫又特别怕大蒜分泌出的气味。
⑤黄瓜讨厌西红柿。这两位做邻居,黄瓜会越长越瘦。如果让菜豆角和黄瓜做伴,黄瓜
会变得水灵灵的。娇嫩的花儿脾气就更大了。铃兰花和丁香花“势不两立”,铃兰发出的香
气会使丁香不能呼吸。如果换成勿忘我做铃兰的邻居,它们就像竞赛似的,花儿开得又大又
鲜艳。
⑥植物有“感情”,不是因为它们有产生感情的大脑,而是由于生长的本能。它们有时
为了争夺阳光和土壤中的养料而“打架”,有时别的植物分泌的东西恰恰是自己喜欢的,而
有些植物分泌的却是邻居们的致命毒素至于有的植物听了音乐能促进生长,这是它们吸收
了声音的能量,加快了新陈代谢的结果。
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第③段中“没精打采”这个词写的是植物碰到合不来的伙伴
会 。(2分)
2.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我想到《花钟》里的四字词语 。(1分)
3.短文中介绍了四对能够友好相处的邻居,它们是:大豆和玉米、 、 .
. 、 。(3分)
4.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⑥段的大意。(不超过15个字)(3分)
. .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棉花欢迎大蒜在它身边,因为大蒜会分泌出蚜虫喜欢的气味。 ( )
铃兰花和丁香花、勿忘我“势不两立”。( )
(3)西红柿听音乐能促进迅速生长,是它们吸收了声音的能量,加快了新陈代谢的结果。
( )
6.仿照短文中加点部分的表达,写写你生活中的发现。(3分)
. .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广东 中山)
有趣的蝴蝶
你一定见过许多美丽的彩色蝴蝶吧!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蝴蝶的色彩为什么会那么美丽呢
原来,在蝴蝶的翅膀上有许多粉状的鳞片,形状多种多样。它们的表面还有五颜六色的色素颗粒,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呈现了千变万化的绚丽色彩,使它们身上金光闪闪的花纹灿烂夺目。蝴蝶有远涉重洋的本领。非洲的蝴蝶,每年春暖花开时就向北飞行,四月渡过地中海,飞越阿尔卑斯山,然后抵达法、英等国。
欧洲有一种凤蝶,遇敌害时,它会躺在地上装死,即使你把它抛来抛去,它也毫无反应,待你走后,它又照常飞来飞去。你看蝴蝶多么善于伪装和保护自己。
南美洲的卡里果蝶也是这样。它的后翅上面各有一个色彩和形状都像猫头鹰头部的图形。要是碰到追捕它的鸟类,它就立刻把后翅朝上,鸟儿一见那图形,以为遇到了猫头鹰,就赶紧逃走了。
1.摘抄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然后回答问题。
① 。
②蝴蝶的翅膀,上有许多粉状的鳞片,形状多种多样。
③ 。
④ 。
⑤ 。
从以上可以发现,短文是从 、 、 三个方面写
出蝴蝶的有趣。
2.为什么蝴蝶有美丽的色彩 (不超过30字)
. .
3.作者写蝴蝶远涉重洋时,用了丰富而有变化的动词,请摘录下来。
. .
4.欧洲有一种凤蝶,遇到敌害时,它就会躺在地上装死来保护自己。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会利用特殊的方式保护自己 (回答两种动物)
.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南通)
桂花香
你看,碧绿的繁枝茂叶,映衬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花。它形态可爱,香气醉人,用途广泛。
桂花只有米粒大小,它们相依相偎,竞相开放。细嫩的花柄托着四片淡黄的花瓣,小巧纤细,却尽力向外伸展,露出黄褐色的花蕊,让人感到它是那么娇小,那么玲珑。
桂花虽小,但香气正浓,还带着丝丝甜味。那浓郁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沁入人们的心肺里,令人陶醉,让人舒坦。
桂花可以做成桂花糖、香料、桂花酒、桂花糕等。那桂花糖可以放在粥里,也可以包在元宵里,尝一口,只觉一股甜丝丝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不信,你也试试!
我爱家乡的桂花。
1.从文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抄写下来。(2分)
. .
2.我知道短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桂花,分别是 、 、 。(3分
3.读第二自然段填空。(4分)
我知道桂花只有 ,它有 片 的花瓣,它的花蕊是 的。
我知道桂花的用途很多,可以 、 、 、 等。(4分)
5.第四自然段重点写了 。(2分)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广东 深圳)
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睡觉方法。狗睡觉的时候,总是把一只耳朵紧贴在地面上,几十米远的脚步声也能使它惊醒。马总是站着睡觉,你别担心,它绝不会跌倒。猫头鹰睡觉的时候,两只眼睛一只睁着,一只闭着,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大雁睡觉的时候,总要有一只雁站岗,一有动静,就可以唤起雁群飞走。刺猬睡觉的时候,把身体缩成一团,满身锐利的刺使敌人无法偷袭。
1.短文介绍了 、 、 、 、 这五种动物的睡觉方法。
2.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用“ ”画出关键句。
3.刺猬睡觉时,满身锐利的刺具有 的作用。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睡觉的方法
. .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江苏 镇江)
青蛙的眼睛
有人把青蛙养在笼子里,拿许多苍蝇放在笼子里来喂它。可是奇怪,青蛙一只也不吃,竞活活饿死了。是不是因为苍蝇是死的,青蛙不爱吃呢 不是,只要把死苍蝇拴(shuān)在线上,在青蛙眼前掠过,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的苍蝇一个样。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mǐn)锐(ruì),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dùn)。只要虫子在飞,无论飞得多快,往哪个方向飞,它都能分辨清楚,还能判断什么时侯跳起来准能把虫子逮(dǎi)住。可是虫子( )停住不飞,它( )看不见了。所以拿死苍蝇来喂青蛙,青蛙不知道眼前放着可以吃的东西,只好活活饿死。
1.给文章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
A.不但……而且…… B.虽然……但是…… C.如果……就……
3.养在笼子里的青蛙被饿死,不是因为 ,而是因为 。
4.平时你见过的小动物(昆虫)中,它们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想一想再写下来。
. .
二.科学小品文阅读真题。
说鼠(广东广州)(9分)
①鼠,俗名耗子,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如家鼠、田鼠、香鼠、石鼠、梧鼠、东北山鼠等等,不胜枚举。
②鼠的数量之多,令人咋舌。据专家统计,中国现今约有老鼠30亿只,占世界总数的30%。
③老鼠为害之 烈,世人皆知。它偷吃粮食。在我国,老鼠每年吃掉的粮食相当于一年粮食总产量的10%左右,同我国每年进口的粮食总额几乎相等。它还危害农田和水.利设施,破坏草场,咬坏衣物,传播疾病....怪不得人们要群起而攻之了。
④诚然鼠有百害,但有时亦可化害为利。
⑤有的国家利用老鼠的灵敏嗅觉,经过一番专门驯养,将它们“派”到邮电部门、海关、仓库侦察爆炸物,战绩十分显赫。
⑥我国北部黑河地区,有一种麝鼠,毛皮呈深棕色,防寒能力很强,比狐皮、貂皮还要珍贵;雄鼠脐下有一白核,其味芬芳,比麝香犹有过之而无不及,麝鼠因此而得名。
⑦另外,那短短3寸鼠须制成的毛笔,写字劲挺有力,十分难得,远比黄鼠狼毛制成的狼毫来得珍贵。大书法家王義之在《笔经》中说:“世传张芝、钟繇用鼠须笔,笔锋强劲有锋芒。”据载,苏东坡对鼠须笔有特殊嗜好。倘若果真如此,那老鼠也是能引以为“毫”了。
1.请你写出3个带“鼠”字的成语。(3分)
. 、 、 .
2.老鼠的“多”,主要体现在 多和 多。( 1分)
3.老鼠的危害有哪些 (2分)
. .
4.下列有关老鼠的歇后语中与“群起而攻之”意思相近的是( )。(1分)
A.过街的老鼠一人人喊打 B.出洞的老鼠一东张西望 C.风箱里的老鼠一两头受气
5.下列关于短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老鼠的须可以用来制作毛笔。
B.老鼠灵敏的嗅觉可以用于海关、仓库等侦察爆炸物。
C.老鼠百害而无一利,应该把它们都消灭掉。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题:
(一)阅读下面的门票价格表,完成练习。(海南 三亚)
根据表格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是一张游乐场的门票介绍说明书。( )
2.探险卡和欢乐卡的适用范围是有重复的。( )
3.从这张表上我们得不出这个游乐场对游客年龄的要求。( )
4.小明想让爸爸给他买梦幻卡,因为梦幻卡可以免费坐摩天轮。( )
(二)观察下面的天气预报的图示,回答相关问题。(江苏 南京)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最近天气 ,最高气温是 。
2.学校今天安排了两节户外体育运动课。结合以上信息,你想对老师说:“ .
. 。
3.弟弟所在的幼儿园明天组织郊游,你觉得是否合适 为什么
. 。
五、国学经典阅读真题
(一)(江苏海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9分)
大林寺桃花(7分)
人间四月芳菲尽, 。长恨春归无觅处, 。
1.把诗句补充完整。(2分)
2.《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 ,全诗表达出作者由 到 的感情。(3分)
3.写出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分)
觅: 。 芳菲: 。
(二)(江苏海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9分)
滁州西涧(12分)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朝诗人 。诗中描写的是 季的景物。(2分)
2.给下面的字注音。(2分)
滁( ) 涧( ) 幽( ) 鹂( )
3.“怜”有如下解释:①怜悯,同情;②怜爱,爱惜。在“独怜幽草涧边生”一句中的“怜”应解释为____(填序号), 该词表明了诗人对涧边草的__________之情。(2分)
4.诗的前两句中,“幽草涧边生”是 ____(静动)景,“黄鹂深树鸣”是____(静动)景。(2分)
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分)
. .
6.最后两句中的“ ”字显示出天气变化之迅速;一个“ ”字又显出无人之境的悠闲。(2分)
(三)(江苏 苏州)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6分)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涉:过,渡。 ②遽(jù):立即,匆忙。 ③契(qì):雕刻。
④惑:迷惑,糊涂。
1.“舟止”中的“止”在文中的意思是( )
A.仅仅 B.停下 C.阻拦 D.沉没
2.“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B.这就是我坠下的那把剑。
C.是我把剑从这里丢下去的。 D.我应该从这里下去捞我的剑。
3.读完这篇小古文,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感想,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以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不断变化的事物,这样肯定是不对的。
B.这个人太死脑筋了,完全不知道要随机应变。
C.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用正确的办法解决问题。
D.只要持之以恒,我们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4.小刚觉得有则成语故事和《刻舟求剑》表达的意思相似,它是 ( )
A.郑人买履 B.自相矛盾 C.铁杵成针 D.画蛇添足
答案见下一页
三年级下册阅读真题名师解析(四)答案
一.
(一)
1.急忙——(匆忙) 辨别——(辨认) 猛烈——(激烈)
2.C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
A
找食物 、传递消息和认路
(二)
1.树叶
2.风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
3.果园 马路 庭院 森林
4.第②段:风不停地在果园里流连。第⑤段:庭院里的这些树,等待风很久了。
(三)
1.触须、眼珠 外形美观
2.小龙虾待人先礼后兵。
3.B
4.C
(四)
1.
实验对象 蚂蚁
实验目的 弄清楚谁在指挥蚂蚁队伍搬运食物
实验步骤 ①在离蚂蚁窝不远的地方,放上一小勺糖。
②在路上横着划了一道沟。
③又在路上放了一块石头。
实验结论 蚂蚁侦察兵找到食物后,在路上留下一些气味。蚂蚁们顺着这种气味爬,就成了一支长长的队伍。
我认为威尔教授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人。
3.示例:学校门口的梧桐树这么漂亮,是谁修剪的呢
(五)
1.猫眼在夜间能放出可见光
2.胡须 衡量是否能进入鼠洞
3.对象和猫喜怒哀乐的程度。
4.尾巴、眼睛、胡须和爪子
5.关键句 猫的胡领也特别有趣。
6.AD
7.我喜欢猫的温顺乖巧。它可以陪我玩耍,是个不错的小伙伴。
(六)
1.没有生机,打不起精神
2.争奇斗艳
3.棉花和大蒜 、菜豆角和黄瓜、铃兰花和勿忘我
4.植物因为生长的本能而有“感情”
5.××√
6.示例:清晨,太阳升起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
(七)
①蝴蝶的色彩为什么会那么美丽呢 ③蝴蝶有远涉重洋的本领。 ④你看蝴蝶多么善于伪装和保护自己。 ⑤南美洲的卡里果蝶也是这样。色彩美丽 有远涉重洋的本领 善于伪装和保护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需要梳理文章脉络和主要内容。第1自然段作者提出疑问,引出下文,第2自然段写了蝴蝶肩膀上的鳞片,第3自然段写了蝴蝶远涉重洋的本领,第4.5自然段写的是蝴蝶善于伪装和保护自己。
2.蝴蝶翅膀上有许多形状各异的粉状鳞片,表面有五颜六色的色素颗粒。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写蝴蝶色彩美丽的句子在第2自然段,第1句话写的是蝴蝶的翅膀上有形状多种多样的粉状鳞片,第2句话写的是鳞片表面还有五颜六色的色素颗粒,将这两个要素综合起来就是答案。
3.飞行渡过飞越抵达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第3自然段描写了蝴蝶远涉重洋,从中提取出表现蝴蝶飞行时动作的词语即可。
4.示例:变色龙变色隐藏自己;壁虎逃跑时自断尾巴。
解析:本题考查迁移拓展的能力。本题不但要求我们要细心观察生活,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还要求我们课外要广泛阅读,从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八)
1.我爱家乡的桂花。
2.形态 香气 用途
3.米粒大小 四 淡黄 黄褐色
4.做成桂花糖 做香料 做桂花酒 做桂花糕
5.桂花的用途广泛
(九)
1.狗 马 猫头鹰 大雁 刺猬
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睡觉方法。
防止敌人偷袭
4.示例:蝙蝠是倒挂着睡觉的。
(十)
1.青蛙的眼睛 青蛙的食物
2.C
3.青蛙不爱吃死苍蝇 青蛙看静的东西很迟钝
4.雄蝉鸣叫,不是靠日发声,而是靠腹部发声。
二、
1. 鼠目寸光 胆小如鼠 抱头鼠窜 2. 种类 数量
3. ①偷吃粮食。②它还危害农田和水利设施,破坏草场,咬坏衣物,传播疾病……
4.A 5.C
三、
(一) ××√×
(二)1.炎热 36°C 。
2.老师,今天气温较高,要注意防暑,应避免在户外长时间晒太阳。
3.不合适。因为明天有雷阵雨,不适合外出郊游。
(三)
四、
1.山寺桃花始盛开 不知转入此中来 2.白居易 遗憾 惊喜
3.寻找。(花草)芳香而艳丽。
(二)
1.唐韦应物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2.chú jiàn yōu lí
3.②喜 爱 4.静动 5.春天的傍晚,雨密密地下着,河中的水漫了起来,荒野的渡口无人,只有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在水面。6.急 自
(三)
1.B 2.A 3.D 4.A
【译文】
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一个人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立即用刀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也是非常保贵的肥料。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2.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上面这段话的关键语句是第一句话,它不能帮我们直接概括出这一段的大意,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句话的提示来概括,即“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3.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关键句一般在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还等什么,快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