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26 10:39:44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知识点
1.溶液浓度——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
2.计算溶液浓度:
(1)把10g氯化钾溶液蒸干得到2g晶体,求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会利用溶解度求饱和溶液浓度:甲物质在T℃时溶解度为50g,求T℃其饱和溶液浓度。
3.溶液配制:
(1)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和水各多少?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8%的氢氧化钠溶液,操作过程:
Ⅰ: :需氢氧化钠固体 g,需水 g(约 ml);
Ⅱ: :①此环节的操作中,氢氧化钠要盛放在 里再称量,其它大多数物质要在两个托盘各放 ;②此实验中,不能用200ml量筒的原因是: ;③此步操作需要的主要仪器有 、 、 、 ,(若溶质是液体或浓溶液则不能称,只能量,仪器则需 和 )。
Ⅲ: :需要的仪器有 、 (后者的作用是 )。
4.溶液稀释:
[思路]: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没变,以此即可设出X列出等量方程。
(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变为20%的稀硫酸,需加水多少g
(2)成倍数稀释的口算法:
[思路]:加水稀释浓度减半,则应加水使溶液变为原溶液2倍;浓度稀释为原1/5则加水使溶液变为5倍;浓度变为1/10则加水使溶液变为10倍……
例: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10%(稀释2倍)需加水 ,若变为2%(稀释10倍)则需加水 ,若变为1%(稀释20倍)则需加水 。
5.溶液变浓:
[思路]:溶液变浓的方法:一是加入溶质,主导思路是: ;
二是蒸发水,主导思路是: ,以此即可设出X列出等量方程;但应注意所得溶液质量改变了。
(1)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变为10%,需加氢氧化钠或蒸发水各多少g
(2)800g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变为20%,需加入氢氧化钠 ,或蒸发水 。
[小结]:“10%变为20%”的情况,加入溶质的质量=原溶液质量的 ;蒸发掉水的质量=原溶液质量的 。
6.混合问题:
[思路]:第一杯溶质加第二杯溶质等于混合后总溶质的质量,第一杯溶液加第二杯溶液等于混合后总溶液的质量。 。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




/




) 。
7.看标签计算:下图为某瓶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文字说明,试计算此瓶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密度。
(
5%
葡萄糖注射液
净含量:
500ml
含葡萄糖:
25g
) 解: 25g÷5%=500g (小结:溶质÷溶质%=溶液)
=1g/cm3
答:溶液质量是500g,溶液密度是1g/cm3 。
(




/




)
1.小结元素质量分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百分数计算”:①溶液浓度计算也是小学的百分数应用计算,跟求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一样,需找出谁是“整体”、谁是“局部”;计算思路就两种:已知整体求局部用
乘法,已知局部求整体用除法。②化合物与元素关系:化合物包含元素,所以化合物是“整体”,元素是“局
部”,演化出两种计算思路:已知化合物质量乘以元素质量分数可求元素质量,已知元素质量除以元素质量
分数可求化合物质量。③溶液与溶质关系:溶液是“整体”,溶质是“局部”,演化出两种计算思路:已知
溶液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可求溶质质量,已知溶质质量除以溶质质量分数可求溶液质量。
2.方程式与溶液的综合运算,常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前后差求出的减少量作为已知数据进行计算,而通常的减少量为生成的气体或沉淀。如反应生成氧气、氢气、氨气、二氧化碳跑掉后会导致反应后总质量减少;若将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氯化银、氢氧化铜、氢氧化镁等沉淀过滤出去后,也会导致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少。
2.利用化学方程式推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常见的有两种形式:①利用化学方程式推算出反应前溶液中的溶
质,然后溶液总质量即可算出浓度。②利用化学方程式推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除以反
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即可算出浓度。③利用方程式推算溶液浓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方程式求出溶质,
这并不难,求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一般有两种思维角度。一是从溶液组成角度:需利用方程式求出溶质,
再求出反应前溶液中所有的水和反应生成的水,“溶质+水”即是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二是从质量守恒定
律角度求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反应物总质量—放出气体质量—产生沉淀质量。
注意:若反应物中的杂质(如Cu、泥沙)不反应、也不溶解,则不能算作溶液质量。
【教材链接一】教材P43页:练一练
【答案】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分别求出三种碗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依次为:0.59%,2。 4%,9.1%。
【教材链接二】教材P43页:讨论
这种说法不正确。溶解度是36克,表示20。C时在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正好达到他和,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g/(36g+100g)x100%=26.5%.
【教材链接三】教材P43/44页:
例1.(2021·江苏徐州)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用20.3g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能配制上述稀盐酸___________g(结果精确到1g)。
(2)若需收集10瓶(每瓶以125mL计算)二氧化碳气体,同至少需要多少克上述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反应才能制得(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g/L)?(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g)
【教材链接四】教材P44页:
例2.(2021陕西省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三模)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一倍,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向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完全溶解
B.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蒸发掉50克水
C.向100克5%的蔗糖水中加入100克15%的蔗糖水
D.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和40克水
【教材链接五】教材P34/44页:
例3.(2021·湖南岳阳)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操作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4)取10g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需加水______g。
【变式练习1】
1.(2021·山东临沂二模)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爆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2%的半成醋,生产500g4%的优质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 )
A.300g B.400g
C.500g D.600g
【变式练习2】
2.(2021·山东东营)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某兴趣小组打算用如图所示的整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______g。
(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依据是______。
(3)为测定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35g该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H2O逸出):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340.00 338.78 335.64 335.2 335.20 335.20 335.20
请回答:
①反应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g。
②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下列对20%的氯化钠溶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100g该溶液中含溶质20g
C.该溶液相当于100g水中溶有溶质20g
D.该溶液中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5
2.现有50g质量分数为10%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一半的溶剂 B.蒸发掉25g溶剂
C.加入5g食盐 D.加入50g10%NaCl溶液
3.已知:Na2CO3+H2O+CO2=2 NaHCO3。如图表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通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C.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 D.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4.(2021·山东枣庄)如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甲和乙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D.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5.在实验室中,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B.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C.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增大NaOH的溶解度
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0%
6.20℃时,氯化钠(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②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
D.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7.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A.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升温
C.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水 D.加热蒸发酒精溶液
8.在其它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对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处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
9.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10.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入食盐10g B.加入水50g
C.蒸发掉溶剂的一半 D.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溶液
11.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①和溶液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但均小于溶液③
B.溶液③可能是饱和溶液
C.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⑤的溶质质量分数
D.溶液中溶剂质量:①=②=③=④=⑤
12.把 400 克质量分数为 20%的食盐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需加水( )
A.100 克 B.200 克
C.400 克 D.800 克
13.淡化海水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海水中其他离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从而得到淡水。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右侧池中海水的密度不变 B.右侧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淡化膜可用滤纸代替 D.用膜分离技术得到的淡水为硬水
14.要配制0.5%的苯甲酸溶液,下述方法正确的是( )
A.称取0.5 g苯甲酸,溶于100 g水中 B.称取5 g苯甲酸,溶于995 g水中
C.称取50 g苯甲酸,溶于950 g水中 D.称取0.5 g苯甲酸,溶于1000 g水中
15.盐水选种是把种子放在一定浓度的盐水里,利用浮力把好坏种子分开来。20℃时,技术员将一包氯化钠(20℃,S(NaCl)=36g)放入容器中,分三次加入水,充分搅拌,记录情况如下: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水质量 1000g 1000g 1000g
烧杯内NaCl晶体剩余情况 有 无 无
则第三次加水后,烧杯中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的范围是( )
A.10.71%<ω≤19.35% B.12%<ω≤24%
C.10.71%≤ω<21.43% D.12%≤ω<24%
16.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7.黄铜的颜色与黄金相似,在生活中常常误认为黄金。兴趣小组为探究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向10.0g该黄铜中加稀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时,锌有剩余
B.c点时,硫酸没有完全参与反应
C.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44%
D.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29%
18.如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B.这种半透膜可用滤纸代替
C.加压后浓海水中溶剂质量不变
D.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9.现有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的硝酸钾溶液,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加入_______或蒸发_______。
20.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溶解实验。
①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②甲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范围是______(用“=”“>”“<”“≥”“≤”符号表示),B、C、D、E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用“=”“>”“<”“≥”“≤”符号表示)。
②t°C时固体恰好完全溶解,则此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E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1.(1)在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4,则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
(2)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3)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放入于b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 g食盐水,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
(4)小伟对“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课题进行探究。小伟从日常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分析得出:物质溶解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22.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490g,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克?_____;若98%的浓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84g/mL,需要多少毫升的浓硫酸?______
23.(1)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中含有NaCl_______g,水_______g。
(2)100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g/cm3)的质量为______g,其中含溶质H2SO4的质量为_______g,含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24.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g、15g、10g、5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 __________ (填标号,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_____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_____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四个烧杯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 。
25.在一次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配制一杯溶液.在20℃的环境下,墨墨将50g氯化铵固体倒入100g水中,充分振荡后,发现有12.8g氯化铵固体没有溶解.
(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保留到0.1%)
(2)该溶液是氯化铵团体的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三、计算题
26.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镁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已知:H-1 O-16 Mg-24 S-32 )
(1)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_________g;
(2)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九年级化学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知识点
1.溶液浓度——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溶液浓度:
(1)把10g氯化钾溶液蒸干得到2g晶体,求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解:100%==20% 答:氯化钾溶液浓度为20%。[即]:浓度==100%
(2)会利用溶解度求饱和溶液浓度:甲物质在T℃时溶解度为50g,求T℃其饱和溶液浓度。
解:100%==33.3% 答:此温度时该饱和溶液浓度为33.3% 。
[即]:饱和溶液浓度=100%(溶解度代表100g水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3.溶液配制:
(1)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和水各多少?
解: 150g×16%=24g 150g—24g=126g 答:需24g氯化钠和126g水。
[即]:溶液质量×溶质%=溶质质量, 水的质量=溶液总质量—溶质质量。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8%的氢氧化钠溶液,操作过程:
Ⅰ:计算:需氢氧化钠固体4g,需水46g(约46ml);
Ⅱ:称量和量取:①此环节的操作中,氢氧化钠要盛放在小烧杯里再称量,其它大多数物质要在两个托盘各放大小相同的纸片;②此实验中,不能用200ml量筒的原因是:读数误差太大且残留在量筒里的液体过多;③此步操作需要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若溶质是液体或浓溶液则不能称,只能量,仪器则需量筒和胶头滴管)。
Ⅲ:溶解配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后者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4.溶液稀释:
[思路]: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没变,以此即可设出X列出等量方程。
(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变为20%的稀硫酸,需加水多少g
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
50g×98%=(50g+X)×20% X=195g
或法:设需浓硫酸质量为X。
50g×98%=X20% X=245g 水=245g—50g==195g
或法:50g×98%=49g 49g÷20%=245g 水=245g—50g==195g 答:需要水195g。
(2)成倍数稀释的口算法:
[思路]:加水稀释浓度减半,则应加水使溶液变为原溶液2倍;浓度稀释为原1/5则加水使溶液变为5倍;浓度变为1/10则加水使溶液变为10倍……
例: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10%(稀释2倍)需加水100g,若变为2%(稀释10倍)则需加水900g,若变为1%(稀释20倍)则需加水1900g。
5.溶液变浓:
[思路]:溶液变浓的方法:一是加入溶质,主导思路是:原溶质+加入的溶质==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二是蒸发水,主导思路是:蒸发水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没变,以此即可设出X列出等量方程;但应注意所得溶液质量改变了。
(1)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变为10%,需加氢氧化钠或蒸发水各多少g
解:设需要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或蒸发水的质量为y 。
100g×5%+x=(100g+x)×10% x=5.6g
100g×5%=(100g—y)×10% y=50g
答:需要加入5.6g的氢氧化钠或者蒸发50g的水。
(2)800g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变为20%,需加入氢氧化钠100g,,或蒸发水400g。
[小结]:“10%变为20%”的情况,加入溶质的质量=原溶液质量的八分之一;蒸发掉水的质量=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6.混合问题:
[思路]:第一杯溶质加第二杯溶质等于混合后总溶质的质量,第一杯溶液加第二杯溶液等于混合后总溶液的质量。若“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浓度==原两溶液浓度“和的一半”。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5%。
(




/




)解:100%==15% 答:混合后溶液浓度为15% 。
7.看标签计算:下图为某瓶葡萄糖注射液的部分文字说明,试计算此瓶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密度。
(
5%
葡萄糖注射液
净含量:
500ml
含葡萄糖:
25g
) 解: 25g÷5%=500g (小结:溶质÷溶质%=溶液)
=1g/cm3
答:溶液质量是500g,溶液密度是1g/cm3 。
(




/




)
1.小结元素质量分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百分数计算”:①溶液浓度计算也是小学的百分数应用计算,跟求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一样,需找出谁是“整体”、谁是“局部”;计算思路就两种:已知整体求局部用
乘法,已知局部求整体用除法。②化合物与元素关系:化合物包含元素,所以化合物是“整体”,元素是“局
部”,演化出两种计算思路:已知化合物质量乘以元素质量分数可求元素质量,已知元素质量除以元素质量
分数可求化合物质量。③溶液与溶质关系:溶液是“整体”,溶质是“局部”,演化出两种计算思路:已知
溶液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可求溶质质量,已知溶质质量除以溶质质量分数可求溶液质量。
2.方程式与溶液的综合运算,常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前后差求出的减少量作为已知数据进行计算,而通常的减少量为生成的气体或沉淀。如反应生成氧气、氢气、氨气、二氧化碳跑掉后会导致反应后总质量减少;若将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氯化银、氢氧化铜、氢氧化镁等沉淀过滤出去后,也会导致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少。
2.利用化学方程式推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常见的有两种形式:①利用化学方程式推算出反应前溶液中的溶
质,然后溶液总质量即可算出浓度。②利用化学方程式推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除以反
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即可算出浓度。③利用方程式推算溶液浓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方程式求出溶质,
这并不难,求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一般有两种思维角度。一是从溶液组成角度:需利用方程式求出溶质,
再求出反应前溶液中所有的水和反应生成的水,“溶质+水”即是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二是从质量守恒定
律角度求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反应物总质量—放出气体质量—产生沉淀质量。
注意:若反应物中的杂质(如Cu、泥沙)不反应、也不溶解,则不能算作溶液质量。
【教材链接一】教材P43页:练一练
【答案】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分别求出三种碗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依次为:0.59%,2。 4%,9.1%。
【教材链接二】教材P43页:讨论
这种说法不正确。溶解度是36克,表示20。C时在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正好达到他和,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g/(36g+100g)x100%=26.5%.
【教材链接三】教材P43/44页:
例1.(2021·江苏徐州)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用20.3g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能配制上述稀盐酸___________g(结果精确到1g)。
(2)若需收集10瓶(每瓶以125mL计算)二氧化碳气体,同至少需要多少克上述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反应才能制得(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g/L)?(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g)
【答案】(1)50g;(2)27.65g
【解析】(1)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20.3g×37%÷15%=50g;
(2)解:10瓶(每瓶以125mL计算)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为:10×125mL=1250mL=1.25 L,1.25 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 L×2g/L=2.5g。设若需收集10瓶二氧化碳气体,同至少需要1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x=27.65g。
【精准解析】主要考查有关溶液的稀释及溶质质量分数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
【教材链接四】教材P44页:
例2.(2021陕西省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三模)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一倍,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向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完全溶解
B.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蒸发掉50克水
C.向100克5%的蔗糖水中加入100克15%的蔗糖水
D.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和40克水
【答案】C
【解析】A、向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不合题意;B、稀盐酸在蒸发水的过程中,氯化氢气体也会蒸发,所以无法判断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合题意;C、向100克5%的蔗糖水中加入100克15%的蔗糖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D、10g硝酸钾完全溶解于4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所以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和40克水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不合题意。故选C。
【精准解析】主要考查有关溶液的稀释与增浓问题。
【教材链接五】教材P34/44页:
例3.(2021·湖南岳阳)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操作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4)取10g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需加水______g。
【答案】(1)烧杯;(2)②①⑤③④ ;(3)加速溶解 ;(4)20
【解析】(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2)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4)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1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质量为,10g×3%÷1%=30g,故需加水30g-10g=20g。
【精准解析】主要考查有关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配制问题。
【变式练习1】
1.(2021·山东临沂二模)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爆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2%的半成醋,生产500g4%的优质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 )
A.300g B.400g
C.500g D.600g
【答案】C
【解析】解:设2%的半成醋的质量为x×2%=500g×4%;x=1000g。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1000g﹣500g=500g。故选C。
【变式练习2】
2.(2021·山东东营)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某兴趣小组打算用如图所示的整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______g。
(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依据是______。
(3)为测定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35g该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H2O逸出):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340.00 338.78 335.64 335.2 335.20 335.20 335.20
请回答:
①反应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g。
②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1000;(2)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即可分解产生氧气;(3)①4.8;②29.1%
【解析】(1)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a,依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000g;
(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即可分解产生氧气;
(3)①反应生成氧气的总质量=;
②②解:设该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9.1%。
下列对20%的氯化钠溶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100g该溶液中含溶质20g
C.该溶液相当于100g水中溶有溶质20g
D.该溶液中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5
【答案】C
【解析】A、假设取100g20%的该溶液,溶质的质量= 100g × 20% = 20g,溶剂的质量= 100g-20g= 80g,所以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 20g: 80g= 1: 4,故A正确;B、100g该溶液中含溶质= 100g × 20% = 20g, 故B正确;C、该溶液相当于100g溶液中而不是水中溶有溶质20g,故C错;D、由A可知该溶液中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 80g: 100g= 4: 5,故D正确。故选C。
2.现有50g质量分数为10%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一半的溶剂 B.蒸发掉25g溶剂
C.加入5g食盐 D.加入50g10%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50g质量分数为10%食盐溶液含溶质的质量为50g×10%=5g,含溶剂50g-5g=45g。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50g-x)×20%=5g,x=25g,不是一半的溶剂,故A错误;B、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50g-x)×20%=5g,x=25g,故B正确;C、设:需要再溶解食盐的质量为y,(50g+y)×20%=5g+y,y=6.25g,故C错误;D、加入50g10%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故D错误。故选B。
3.已知:Na2CO3+H2O+CO2=2 NaHCO3。如图表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通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C.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 D.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答案】C
【解析】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溶剂水的质量不断减少,因此变量y不能表示溶剂的质量;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碳酸钠的质量不断减少,溶液质量不断增大,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因此变量y不能表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碳不断反应进入溶液中,因此溶液中碳元素质量不断增大,因此变量y可表示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变量y不能表示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故选C。
4.(2021·山东枣庄)如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甲和乙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D.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A、图中阴影部分位于乙物质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的乙的不饱和溶液,错误;B、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则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正确;C、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错误;D、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物质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错误。故选B。
5.在实验室中,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B.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C.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增大NaOH的溶解度
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0%
【答案】B
【解析】A、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潮解,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放在小烧杯中快速称量,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故错误;B、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以免发生事故,故正确;C、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增大NaOH的溶解速率,溶解度不变,故错误;D、俯视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会导致实际量取的水偏少,其他操作正确,则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大于10%,故错误;故选B。
6.20℃时,氯化钠(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②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
D.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答案】C
【解析】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故选项说法错误。B、20℃时,氯化钠(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10g水中最多能溶解能形成氯化钠溶液13.6g,②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2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能形成氯化钠溶液13.6g,溶解的溶质质量为13.6g﹣10g=3.6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③④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7.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A.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升温
C.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水 D.加热蒸发酒精溶液
【答案】A
【解析】A、该曲线图表示随固体质量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在变大,当达到一定值时不再改变,与实验操作结果相符,故A正确;B、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升温,溶解度增加,但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不正确;C、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水,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但不会为0,故C不正确;D、加热蒸发酒精溶液,酒精比水更易挥发,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减小,故D不正确;
故选A。
8.在其它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对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处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①②均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①②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③是②升温后得到的,②、③中溶剂的质量相等,③中溶质质量大,则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比②中的大。
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①=②<③。故选C。
9.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在①→②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②中溶剂质量小,故②溶质质量分数大;②与③都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应该相等,③→④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A说法正确;故选A。
10.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入食盐10g B.加入水50g
C.蒸发掉溶剂的一半 D.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溶液
【答案】D
【解析】A、设需要加入食盐的质量为x,(100g+x)×20%=100g×10%+x,x=12.5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B、加入50g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增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C、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100g-y)×20%=100g×10%,y=50g,原溶剂的质量为:100g-100g×10%=90g,蒸发水的质量不是溶剂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D、加入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了一倍,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故选D。
11.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①和溶液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但均小于溶液③
B.溶液③可能是饱和溶液
C.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⑤的溶质质量分数
D.溶液中溶剂质量: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A、由溶液的形成过程可知,溶液①和溶液②中含有的溶质和溶剂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液③中有多溶解的溶质,溶液①和溶液②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小于溶液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溶液③中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可能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溶液④是饱和溶液,进行过滤后得到的⑤是同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液⑤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没有蒸发溶剂,溶剂质量不变,故溶液中溶剂质量:①=②=③=④=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把 400 克质量分数为 20%的食盐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需加水( )
A.100 克 B.200 克
C.400 克 D.800 克
【答案】C
【解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加水的质量为 X,,X=400g,故选C。
13.淡化海水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海水中其他离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从而得到淡水。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右侧池中海水的密度不变 B.右侧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淡化膜可用滤纸代替 D.用膜分离技术得到的淡水为硬水
【答案】B
【解析】A、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海水中其他离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右侧池中溶剂水不断减少,而氯化钠等盐的质量不变,故密度增大,不符合题意;B、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海水中其他离子不能透过)进入左侧的池子,右侧池溶剂水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符合题意;C、该淡化膜是只能水分子通过,而水分子和海水中的离子都能通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代替淡化膜,不符合题意;D、因为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海水中其他离子不能透过,所以用膜分离技术得到的淡水中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为软水,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要配制0.5%的苯甲酸溶液,下述方法正确的是( )
A.称取0.5 g苯甲酸,溶于100 g水中 B.称取5 g苯甲酸,溶于995 g水中
C.称取50 g苯甲酸,溶于950 g水中 D.称取0.5 g苯甲酸,溶于1000 g水中
【答案】B
【解析】A、将0.5 g苯甲酸溶于100 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选项A不符合题意;B、将5 g苯甲酸溶于995 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选项B符合题意;C、将50 g苯甲酸溶于950 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选项C不符合题意;D、将0.5 g苯甲酸溶于1000 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盐水选种是把种子放在一定浓度的盐水里,利用浮力把好坏种子分开来。20℃时,技术员将一包氯化钠(20℃,S(NaCl)=36g)放入容器中,分三次加入水,充分搅拌,记录情况如下: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水质量 1000g 1000g 1000g
烧杯内NaCl晶体剩余情况 有 无 无
则第三次加水后,烧杯中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的范围是( )
A.10.71%<ω≤19.35% B.12%<ω≤24%
C.10.71%≤ω<21.43% D.12%≤ω<24%
【答案】A
【解析】20℃时,NaCl溶解度为36g;此时1000g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的质量为360g;第一次:加入1000g水,食盐固体有剩余,则NaCl的总质量大于360g;第二次:再加入1000g水,食盐固体没有剩余,则NaCl的总质量小于或等于720g;则第三次加水后,烧杯中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的范围是,即10.71%<ω≤19.35%。故选A。
16.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D
【解析】A、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6%=16g,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100g-16g=84g(合84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造成所量取的水体积偏大,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7.黄铜的颜色与黄金相似,在生活中常常误认为黄金。兴趣小组为探究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向10.0g该黄铜中加稀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时,锌有剩余
B.c点时,硫酸没有完全参与反应
C.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44%
D.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29%
【答案】D
【解析】黄铜是铜锌合金,向该黄铜中滴加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随着稀硫酸的加入,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锌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就是黄铜中铜的质量。A、由图可知,a点时,固体质量还在减少,说明锌未完全反应,锌有剩余,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c点时,稀硫酸过量,硫酸没有完全参与反应,不符合题意;C、剩余固体的质量就是黄铜中铜的质量,即黄铜中铜的质量为5.6g,则黄铜中锌的质量为:10.0g-5.6g=4.4g,故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D、解: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9.8% ,符合题意;故选D。
18.如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B.这种半透膜可用滤纸代替
C.加压后浓海水中溶剂质量不变
D.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A
【解析】A、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则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B、海水中含有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等能透过滤纸,这种半透膜不能用滤纸代替,故B不正确;C、对半透膜上方的海水加压,可以得到淡水,即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下方淡化池,加压后浓海水中溶剂质量减少,故C不正确;D、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下方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D不正确。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9.现有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的硝酸钾溶液,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加入_______或蒸发_______。
【答案】9.5g硝酸钾 50g水
【解析】解:设需要再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x≈9.5g
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y=50g
则可加入9.5g硝酸钾或蒸发50g水。
20.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溶解实验。
①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②甲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范围是______(用“=”“>”“<”“≥”“≤”符号表示),B、C、D、E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用“=”“>”“<”“≥”“≤”符号表示)。
②t°C时固体恰好完全溶解,则此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E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答案】BDE 加水或升温 31.6g/100g水≤S甲20°C <45.8g/100g水 E>B=D≥C 45.8g/100g水 31.4%
【解析】①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DE,因为都含有未溶解的固体,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水或升温。②在20℃时,向50g水中加入31.6g的甲物质,不能完全溶解,加入50g水后能完全溶解,即100g水能够溶解31.6g的甲物质,再加入14.2g的甲物质,不能够完全溶解,此时加了31.6g+14.2g=45.8g甲物质,说明在20℃时甲物质溶解度的范围是31.6g/100g水≤S甲20°C <45.8g/100g水。E中100g水能够完全溶解45.8g甲物质,溶质质量分数最大,BD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中100g水溶解了31.6g甲物质,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故B、C、D、E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E>B=D≥C。③t°C时固体恰好完全溶解,E中100g水能够完全溶解45.8g甲物质,则此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为45.8g/100g水,E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1.(1)在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4,则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
(2)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3)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放入于b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 g食盐水,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
(4)小伟对“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课题进行探究。小伟从日常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分析得出:物质溶解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答案】20% 25g 压强 溶剂种类 溶质种类
【解析】(1)在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4,则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设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x,则x:100g=1:4,x=25g。(2)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3)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放入于b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c g食盐水,ag溶质不一定全部溶解,故溶质的质量应是溶液质量减溶剂的质量,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4)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说明与溶剂的性质有关,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说明与溶质的性质有关;物质溶解性由溶质种类、溶剂种类决定。
22.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490g,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克?_____;若98%的浓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84g/mL,需要多少毫升的浓硫酸?______
【答案】50g、440g 27.2mL
【解析】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
需要水的质量为:490g-50g=440g;
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
23.(1)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中含有NaCl_______g,水_______g。
(2)100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g/cm3)的质量为______g,其中含溶质H2SO4的质量为_______g,含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10 90 184 180.32 3.68
【解析】(1)10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中含有NaCl:100g×10%=10g,水的质量:100g-10g=90g;
(2)100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g/cm3)的质量为:100mL×1.84g/cm3=184g;
其中含溶质H2SO4的质量为:184g×98%=180.32g;含水的质量为:184g-180.32g=3.68g。
24.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g、15g、10g、5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 __________ (填标号,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_____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_____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四个烧杯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 。
【答案】A、B C D A B C D
【解析】在一定温度和溶剂中,有溶质析出的溶液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能力,溶质不会溶解,则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没有固体析出的溶液可能是恰好饱和或不是饱和溶液。(1)A、B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B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C中的溶质质量比D多,而比B的少,可能是恰好溶解,则可能饱和,故C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D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A和B一定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所以A和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且相等,C中溶解的溶质比B烧杯内少,比D烧杯内溶质多,所以C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烧杯大于D烧杯,故四个烧杯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A =B > C>D。
25.在一次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配制一杯溶液.在20℃的环境下,墨墨将50g氯化铵固体倒入100g水中,充分振荡后,发现有12.8g氯化铵固体没有溶解.
(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保留到0.1%)
(2)该溶液是氯化铵团体的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答案】27.1%; 饱和
【解析】(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2)因20℃时100克水中加入50g氯化铵,则有12.8g氯化铵固体没有溶解,有固体剩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三、计算题
26.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镁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已知:H-1 O-16 Mg-24 S-32 )
(1)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_________g;
(2)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0.4;(2)19.6%
【解析】(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
(2)(2)解:设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19.6%
答: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