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
1.溶液判断:
(1)感受溶液定义可知: 物质放入水中形成的 是溶液,某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却能溶于汽油、
酒精形成的混合物也是溶液。如碘酒、碘的汽油溶液,食盐水、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等均是
溶液。
(2)常见的液态纯净物有 、 、 、 等,它们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
(3) 、 、 等难溶性 放入水中形成的浑浊液体叫悬浊液,不是溶液。
⑷各种 、 等难溶性 放入水中形成的浑浊液体叫乳浊液,不是溶液。
2.溶液特征和溶液组成:
(1)感受一下溶液定义:一是:溶质可以是几种,故,溶液都是 ;二是:有些溶液是无色的,而有些溶液有特殊颜色,但都 、 、 。
(2)常见的有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氯化铜、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铜溶液: ,石蕊试液: ,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亚铁溶液: ,氯化铁、硫酸铁溶液和硝酸铁溶液: 。
(3)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它们都可以是 、 、 ;最常用的溶剂是 ,常用的溶剂还有 、 。水可以溶解很多物质,如糖、食盐、硫酸铜、硝酸银;水不能溶解碘,而
和 可将碘溶解形成溶液;油垢可用 溶解形成溶液而除去。
(4)溶质是气体的溶液有:盐酸(溶质是 ),氨水(溶质是 )。
溶质是液体的溶液有:稀硫酸(溶质是 ),白酒(溶质是 )。
溶质是固体的溶液有:生理盐水(溶质是固体 ),氢氧化钠溶液(溶质是固体 )。
(5)溶液的特征:有 性和 性。如:①一杯糖水各部分都一样甜是因为 。②密封放置在恒温箱中的生理盐水时间长了也不会析出氯化钠固体是因为 。
(6)溶液的命名原则是“质+剂”(溶质名在前,溶剂名在后),如:把硝酸铵溶于水后所得的溶液,全称应叫“硝酸铵的水溶液”,碘溶于酒精和汽油所得溶液的全称叫“碘的酒精溶液”、“碘的汽油溶液”,即“非水溶剂”在名称中都是点明的,不是隐含的;但溶剂是 的时候一般不指出来,所以“硝酸铵的水溶液”简称“硝酸铵溶液”,“硫酸铜的水溶液”简称“硫酸铜溶液”。根据下列溶液的名称能判断出溶质和溶剂(溶质在前,溶剂在后):碘酒: 、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 ;稀盐酸: 、 ;稀硫酸: 、 ;医用75%的酒精溶液: 、 ;硝酸银溶液: 、 ;生理盐水: 、 ;葡萄糖注射液: 、 ;澄清石灰水: 、 ;硫酸铜溶液: 、 ;氯化亚铁溶液: 、 。
3.影响溶解的因素:
(1)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而碘易溶于汽油,说明影响溶解的因素有 。
(2)碘难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说明影响溶解的因素有 。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糖在热水中溶得的又快又多,说明影响溶解的因素有 。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糖粉溶得比糖块快,说明影响溶解的因素有 。
(5)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搅拌能加快溶解速率,说明影响溶解的因素有 。
(6)影响溶解的因素: 、 、 、 、 、 ;其中,前四项既能影响溶解的 ,也能影响溶解的 ;而后两项只能影响溶解的 。
(7)生活中为使糖块快速溶解,方法有 、 、 。
4.乳化作用:
(1)过去除油污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非乳化原理,而是溶解形成溶液了。
(2)用洗涤剂和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
。 。
(3)小结:日常生活中,用 、 、 、 除去油垢的洗涤过程大多数是利用乳化原理,并没有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5.溶解中的放热与吸热现象:物质溶解都有放热和吸热现象,只是大多数物质Q放==Q吸。
(1)溶于水能吸收大量热的物质是 ,用它可作人造小冰箱,原因是 。
(2)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 、 、 。
化学式依次为 [CaO] [H2SO4] [NaOH]
(
教
材
挖
掘
/
教
材
拓
展
)
1.溶液的作用:
(1)能加快反应速度,原因是:溶解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匀的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了,反应时能充分的接触。
(2)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人体吸收。⑶在医疗上配制药剂。⑷在农业上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
2.物质溶于水时引起的特性改变:
①使水的沸点升高,从而得到较高温度的水。
②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从而使海水在较低温度下也不易结冰、但会使冰雪在较低温度下就能融化。
③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所得溶液的密度变大,溶得越多,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3.应用:
(1)冰雪路上撒盐是因为氯化钠溶于水时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使冰雪在较低温度下融化,可防止发生事故。
(2)农业上常用浓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原理是浓的氯化钠溶液密度大,倒入其中的种子所受的浮力大,不饱满的种子会浮起来而被除去。
(3)冬天河水冰厚而海水冰薄是因为海水含盐量高,而物质溶于水时能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使海水在较低温度下也不易结冰,或冰层薄。
(4)煮饺子时加氯化钠可使饺子熟的快而透,因为氯化钠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从而得到较高温度的水,所以饺子熟的透而快。
(5)把鸡蛋浸入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现象是蛋会上浮,原因是物质溶于水使所得溶液密度变大,使蛋所受的浮力变大而上浮。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溶解现象:
(1)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有均一性的原因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物质的粒子均匀的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了。
(2)葡萄糖注射液有均一性的微观原因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葡萄糖分子均匀的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
(
方
法
提
炼
/
规
律
总
结
)(3)生理盐水注射液有均一性的微观原因是:在水分子作用下,氯离子和钠离子均匀的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
1.用水可区分的物质有:①溶解性不同的固体物质,如二氧化碳与氧气,碳酸钙与氯化钠,高锰酸钾和碘,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差极大,以后学);②遇水伴有不同热量变化的物质,如硝酸铵与氢氧化钠;③遇水能变色的物质,如白色硫酸铜粉末与碳酸钠粉末。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①溶液间进行的反应,往往是溶质反应了,溶剂水并没有反应,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剂照样是“反应前溶液带进来的水”。但反应后的溶质要根据反应物的“用量和生成物的溶解性”来判断。如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一定有硫酸钠,因氢氧化铜是沉淀而不可能有,但反应物中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其中一个可能有剩余,所以溶质的组成有三种情况:一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为硫酸钠,二是氢氧化钠有剩余则反应后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三是硫酸铜有剩余则反应后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铜。②足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硫酸被完全掉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剂就是稀硫酸带进来的“水”。
【教材链接一】教材P32页:习题3
【答案】不会出现深德现象:因为溶液具有均性和稳定性,如果外界条件不变,长时间放置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教材链接二】教材P32页:习题4
【答案】(1)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的形式均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中间,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后,构成物质的粒子接接机会增多,所以反应速率加快。
(2)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能把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使其随着水漂走,所以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教材链接三】教材P32页:习题5
【答案】升高水的温度、搅拌、把冰糖品体研细都能加快其在水中的溶解,从微观角度分析,加热升温或搅拌加速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的运动,溶质分子扩散速度加快晶体颗粒小,晶休与水接触面积大,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接触机会多,所以溶质分子扩散得快。
【教材链接四】教材P26/27页:
例1.(2021·湖南株洲)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D.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教材链接四】教材P29页:
例2.(2021·湖北宜昌)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搅拌,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教材链接五】教材P30页:
例3.(2021·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二模)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变式练习1】
1.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变式练习2】
1.(2021·辽宁营口)下列物质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泥沙
1.(2021长沙市第十一中学二模)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豆油
C.苏打粉 D.白酒
2.(2021·湖南娄底)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CuSO4 B.MgCl2
C.KMnO4 D.FeCl3
3.(2021·辽宁绥中二模)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C.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D.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4.(2021长沙明德华兴中学一模)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无色透明 B.含有溶质和溶剂
C.都是液体 D.均一、稳定
5.(2021·全国·九年级福建泉州二模)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C.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2022·山东冠县九年级一模)小茜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在A中加入下面的固体和液体后,不会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的是( )
A.氯化钠和水 B.氢氧化钠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镁条和稀盐酸
7.(2021湖南省长沙县实验中学二模)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8.(2021·内蒙古赤峰)向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粘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氢氧化钠 B.氧化钙
C.硝酸铵 D.浓硫酸
9.(2021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一模)下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10.(2021贵阳市第十八中学一模)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溶液都是混合物
B.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在一起就不属于溶液
C.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D.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少
11.(2021江苏·赣榆实验中学一模)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是( )
A.用热的纯碱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肥皂洗去衣服上沾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机修工手上的油污
D.用试管刷清洗试管壁上的残渣
12.(2021·山东山亭·九年级期中)如图装置所示,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a,广口瓶内盛有固体b,如果将a滴加到b上后,气球会逐渐变瘪的是( )
选项 液体a 固体b
A 水 氢氧化钠
B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C 水 硝酸铵
D 水 氯化钠
13.(2019·湖南益阳·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洁精能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锡铅合金的熔点比锡和铅的熔点都高
C.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D.NH4NO3溶于水放热使水的温度升高
14.(2019·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水和生石灰 B.稀盐酸和碳酸钠
C.水和硝酸铵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15.(2021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二模)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碘的化学式为I2)
(1)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2)碘酒: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3)硫酸锌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4)澄清的石灰水: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5)盐酸: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6)足量铁与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17.(2021·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_______。
【答案】⑦ ①⑧⑨ ②④⑥ 均一、稳定
【解析】(1)⑦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①食盐水、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②钡餐((含有不溶于水的硫酸钡))、④血液,⑥泥水均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③牛奶、⑤肥皂水均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填:⑦;①⑧⑨;②④⑥。(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填:均一、稳定。
18.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环境、健康息息相关。
(1)84消毒液、医用口罩、医用酒精在新冠病毒防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①84消毒液的成分为次氯酸钠(NaC1O)、表面活性剂和水等,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②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下列操作中的________。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吸附
③75%的医用酒精可以灭活新冠病毒,其溶质是_______。
(2)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蟠龙河贯穿了枣庄新老市区驻地,沿河流域文化遗存众多,是枣庄境内重要的河流,经薛城区流入微山湖,也是人们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蟠龙河水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将河水净化为生活用水时,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
净化水的操作方法有:①沉降,②过滤,③清毒杀菌,④蒸馏等,其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有效灭菌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19.如图所示,A、B、C、D 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水,现将四种固体:蔗糖、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按顺序分别加入 A、B、C、D 四个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之完全溶解,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温度计中液柱上升最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液柱下降的是_______,液柱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
20.用水鉴别物质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会使学习更轻松。王昊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它们是NaOH、CuSO4、NaCl、CaCO3,老师只提供蒸馏水,王昊同学认真考虑了一会儿,认为分别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成分,他的理由是:
(1)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_____;
(2)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_____;
(3)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可鉴别出____。
21.物质在溶解扩散的过程中,与溶剂的分子发生作用,通常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那么我们是否能直观地观察其中的能量变化呢?让我们来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当学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以后,同学们讨论开了:物质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不同的物质溶解在水中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是否一样?
(建立假设)甲组同学认为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会变化,而乙组同学认为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方案一:(1)取三只烧杯,分别加入5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分别取一药匙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记录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表中。
溶解前水的温度/℃ 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
氯化钠 19 19.5 ______
硝酸铵 19 8 ______
氢氧化钠 19 31 ______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讨论与分析)我们能否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呢?
方案二:
用品:玻璃杯、小木片、蜡烛、火柴、氢氧化钠、硝酸铵化肥、水
设计实验:(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点燃蜡烛,玻璃杯底部用石蜡油粘上小木片,石蜡油凝固后向玻璃杯中倒入50mL水,加入2药匙氢氧化钠固体 ______ ______
探究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______ ______ ______
(解释与结论)氯化钠溶解时,溶液的温度______;硝酸铵溶解时,溶液的温度______,试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______;氢氧化钠溶解时,温度______。所以,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探究实验方案,试着说出它们的优点或不足之处______。
三、实验题
22.家庭小实验:
利用玻璃瓶和一些必要的药品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空白处.
实验内容
振荡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静置 _____ _____ _____ _____九年级化学下册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
1.溶液判断:
(1)感受溶液定义可知: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溶液,某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却能溶于汽油、
酒精形成的混合物也是溶液。如碘酒、碘的汽油溶液,食盐水、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等均是
溶液。
(2)常见的液态纯净物有水、酒精、硫酸、汽油等,它们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
(3)泥浆、石灰浆、面粉等难溶性固体放入水中形成的浑浊液体叫悬浊液,不是溶液。
⑷各种油、奶制品等难溶性液体放入水中形成的浑浊液体叫乳浊液,不是溶液。
2.溶液特征和溶液组成:
(1)感受一下溶液定义:一是:溶质可以是几种,故,溶液都是混合物;二是:有些溶液是无色的,而有些溶液有特殊颜色,但都均一、稳定、透明。
(2)常见的有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红色,氯化铜、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铜溶液:蓝色,石蕊试液:紫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亚铁溶液:浅绿色,氯化铁、硫酸铁溶液和硝酸铁溶液:黄色。
(3)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它们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水可以溶解很多物质,如糖、食盐、硫酸铜、硝酸银;水不能溶解碘,而酒精和汽油可将碘溶解形成溶液;油垢可用汽油溶解形成溶液而除去。
(4)溶质是气体的溶液有:盐酸(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氨水(溶质是氨气)。
溶质是液体的溶液有:稀硫酸(溶质是硫酸),白酒(溶质是酒精)。
溶质是固体的溶液有:生理盐水(溶质是固体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是固体氢氧化钠)。
(5)溶液的特征: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如:①一杯糖水各部分都一样甜是因为溶液有均一性,即溶液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②密封放置在恒温箱中的生理盐水时间长了也不会析出氯化钠固体是因为溶液有稳定性,当温度和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质不会析出来。
(6)溶液的命名原则是“质+剂”(溶质名在前,溶剂名在后),如:把硝酸铵溶于水后所得的溶液,全称应叫“硝酸铵的水溶液”,碘溶于酒精和汽油所得溶液的全称叫“碘的酒精溶液”、“碘的汽油溶液”,即“非水溶剂”在名称中都是点明的,不是隐含的;但溶剂是水的时候一般不指出来,所以“硝酸铵的水溶液”简称“硝酸铵溶液”,“硫酸铜的水溶液”简称“硫酸铜溶液”。根据下列溶液的名称能判断出溶质和溶剂(溶质在前,溶剂在后):碘酒:碘、酒精;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白磷、二硫化碳;稀盐酸:氯化氢气体、水;稀硫酸:硫酸、水;医用75%的酒精溶液:酒精、水;硝酸银溶液:硝酸银、水;生理盐水:氯化钠、水;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水;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水;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水;氯化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水。
3.影响溶解的因素:
(1)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而碘易溶于汽油,说明影响溶解的因素有溶质的性质。
(2)碘难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说明影响溶解的因素有溶剂的性质。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糖在热水中溶得的又快又多,说明影响溶解的因素有温度。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糖粉溶得比糖块快,说明影响溶解的因素有固体颗粒大小。
(5)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搅拌能加快溶解速率,说明影响溶解的因素有搅拌。
(6)影响溶解的因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溶剂用量、温度、固体颗粒大小、搅拌;其中,前四项既能影响溶解的速率,也能影响溶解的量;而后两项只能影响溶解的速率。
(7)生活中为使糖块快速溶解,方法有将糖块研碎、用热水溶解、搅拌。
4.乳化作用:
(1)过去除油污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非乳化原理,而是溶解形成溶液了。
(2)用洗涤剂和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同。洗涤剂有乳化功能,能把大油珠分散成小油珠而随水流走。汽油溶解油污后随汽油挥发而除去油污。
(3)小结:日常生活中,用洗衣粉、肥皂、洗发精、洗涤剂除去油垢的洗涤过程大多数是利用乳化原理,并没有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5.溶解中的放热与吸热现象:物质溶解都有放热和吸热现象,只是大多数物质Q放==Q吸。
(1)溶于水能吸收大量热的物质是硝酸铵,用它可作人造小冰箱,原因是硝酸铵溶于水时能吸收大量热而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
(2)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生石灰、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
化学式依次为 [CaO] [H2SO4] [NaOH]
(
教
材
挖
掘
/
教
材
拓
展
)
1.溶液的作用:
(1)能加快反应速度,原因是:溶解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匀的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了,反应时能充分的接触。
(2)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人体吸收。⑶在医疗上配制药剂。⑷在农业上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
2.物质溶于水时引起的特性改变:
①使水的沸点升高,从而得到较高温度的水。
②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从而使海水在较低温度下也不易结冰、但会使冰雪在较低温度下就能融化。
③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所得溶液的密度变大,溶得越多,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3.应用:
(1)冰雪路上撒盐是因为氯化钠溶于水时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使冰雪在较低温度下融化,可防止发生事故。
(2)农业上常用浓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原理是浓的氯化钠溶液密度大,倒入其中的种子所受的浮力大,不饱满的种子会浮起来而被除去。
(3)冬天河水冰厚而海水冰薄是因为海水含盐量高,而物质溶于水时能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使海水在较低温度下也不易结冰,或冰层薄。
(4)煮饺子时加氯化钠可使饺子熟的快而透,因为氯化钠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从而得到较高温度的水,所以饺子熟的透而快。
(5)把鸡蛋浸入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现象是蛋会上浮,原因是物质溶于水使所得溶液密度变大,使蛋所受的浮力变大而上浮。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溶解现象:
(1)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有均一性的原因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物质的粒子均匀的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了。
(2)葡萄糖注射液有均一性的微观原因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葡萄糖分子均匀的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
(
方
法
提
炼
/
规
律
总
结
)(3)生理盐水注射液有均一性的微观原因是:在水分子作用下,氯离子和钠离子均匀的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
1.用水可区分的物质有:①溶解性不同的固体物质,如二氧化碳与氧气,碳酸钙与氯化钠,高锰酸钾和碘,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差极大,以后学);②遇水伴有不同热量变化的物质,如硝酸铵与氢氧化钠;③遇水能变色的物质,如白色硫酸铜粉末与碳酸钠粉末。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①溶液间进行的反应,往往是溶质反应了,溶剂水并没有反应,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剂照样是“反应前溶液带进来的水”。但反应后的溶质要根据反应物的“用量和生成物的溶解性”来判断。如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一定有硫酸钠,因氢氧化铜是沉淀而不可能有,但反应物中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其中一个可能有剩余,所以溶质的组成有三种情况:一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为硫酸钠,二是氢氧化钠有剩余则反应后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三是硫酸铜有剩余则反应后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铜。②足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硫酸被完全掉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剂就是稀硫酸带进来的“水”。
【教材链接一】教材P32页:习题3
【答案】不会出现深德现象:因为溶液具有均性和稳定性,如果外界条件不变,长时间放置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教材链接二】教材P32页:习题4
【答案】(1)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的形式均地分散在溶剂分子中间,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后,构成物质的粒子接接机会增多,所以反应速率加快。
(2)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能把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使其随着水漂走,所以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教材链接三】教材P32页:习题5
【答案】升高水的温度、搅拌、把冰糖品体研细都能加快其在水中的溶解,从微观角度分析,加热升温或搅拌加速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的运动,溶质分子扩散速度加快晶体颗粒小,晶休与水接触面积大,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接触机会多,所以溶质分子扩散得快。
【教材链接四】教材P26/27页:
例1.(2021·湖南株洲)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D.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答案】A
【解析】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因此溶液一定是混合物,选项A正确;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选项B不正确;C、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如医院里的生理盐水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溶质,但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就含有葡萄糖和氯化钠两种溶质,选项C不正确;D、溶液是稳定的,只要条件不改变,溶液的组成就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析出固体,选项D不正确。故选A。
【精准解析】主要考查有关溶质,溶剂,溶液的性质。
【教材链接四】教材P29页:
例2.(2021·湖北宜昌)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搅拌,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符合题意;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故选A。
【精准解析】主要考查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教材链接五】教材P30页:
例3.(2021·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二模)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答案】A
【解析】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选项错误;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选项错误;D、盛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故选A。
【精准解析】主要考查了有关溶液和乳化的区别。
【变式练习1】
1.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答案】D
【解析】A、对比实验①和②,没有控制水和汽油的量相等,选项A不正确;B、对比实验①和③,同样没有控制水的量相等,选项B不正确;C、对比实验②和④,没有控制碘和高锰酸钾的量相等,选项C不正确;D、对比实验③和④,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选项D正确。故选D。
【变式练习2】
1.(2021·辽宁营口)下列物质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泥沙
【答案】A
【解析】A、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此选项正确;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此选项错误;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此选项错误;D、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此选项错误。故选A。
1.(2021长沙市第十一中学二模)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豆油
C.苏打粉 D.白酒
【答案】B
【解析】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正确;C、苏打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白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故选B。
2.(2021·湖南娄底)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CuSO4 B.MgCl2
C.KMnO4 D.FeCl3
【答案】B
【解析】A、CuSO4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蓝色,故选项错误;B、MgCl2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能形成无色溶液,故选项正确;C、KMnO4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紫红色,故选项错误;D、FeCl3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显黄色,故选项错误。故选B。
3.(2021·辽宁绥中二模)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C.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D.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答案】D
【解析】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B错;C、氯化钠难溶于植物油混合后形成悬浊液,故C错;D、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性质相同,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40%,故D正确。故选D。
4.(2021长沙明德华兴中学一模)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无色透明 B.含有溶质和溶剂
C.都是液体 D.均一、稳定
【答案】D
【解析】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错误;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含有溶质和溶剂不是溶液的基本特征;故选项错误;C、溶液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气态,故选项错误;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故选项正确。故选D。
5.(2021·全国·九年级福建泉州二模)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C.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A、溶液不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B、溶液中可含多种溶质,如雪碧中就含有多种溶质。错误。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得到溶液。错误。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故选D。
6.(2022·山东冠县九年级一模)小茜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在A中加入下面的固体和液体后,不会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的是( )
A.氯化钠和水 B.氢氧化钠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镁条和稀盐酸
【答案】A
【解析】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压强不变,不会产生喷泉,故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会产生喷泉,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氧气,压强增大,会产生喷泉,故不符合题意;D、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同时会放出热量,压强增大,会产生喷泉,故不符合题意。
7.(2021湖南省长沙县实验中学二模)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答案】A
【解析】A、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慢,用冰水溶解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快,用热水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糖碾成粉末增加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度,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D、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溶解时用筷子搅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8.(2021·内蒙古赤峰)向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粘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氢氧化钠 B.氧化钙
C.硝酸铵 D.浓硫酸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不能够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此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B、氧化钙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不能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此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溶于水时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的水变成冰,而使两者冻结在一起,此选项说法符合题意;D、浓硫酸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不能使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此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9.(2021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一模)下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答案】B
【解析】A、由题中信息可知,碘易溶于汽油,所以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C、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如:氯化钠在水中易溶,在花生油中很难溶。选B。
10.(2021贵阳市第十八中学一模)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溶液都是混合物
B.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在一起就不属于溶液
C.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D.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少
【答案】A
【解析】A、根据溶液的定义可知,任何溶液都是混合物,故A正确;B、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在一起仍然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误;C、微粒之间有间隙,故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故C错误;D、溶液具有均一性,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是味觉适应了,而不是糖水少,故D错误。故选A。
11.(2021江苏·赣榆实验中学一模)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是( )
A.用热的纯碱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肥皂洗去衣服上沾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机修工手上的油污
D.用试管刷清洗试管壁上的残渣
【答案】B
【解析】A、因碱性条件下能加快油污的水解,则热的纯碱溶液中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即容易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故A错误;B、肥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用它清洗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故B正确;C、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C错误; D、用试管刷清洗试管壁上的残渣,利用了机械外力,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错误。故选B。
12.(2021·山东山亭·九年级期中)如图装置所示,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a,广口瓶内盛有固体b,如果将a滴加到b上后,气球会逐渐变瘪的是( )
选项 液体a 固体b
A 水 氢氧化钠
B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C 水 硝酸铵
D 水 氯化钠
【答案】C
【解析】如果将a滴加到b上后,气球会逐渐变瘪,说明外界压强大于装置内压强,二者混合消耗装置内气体、反应吸热或溶解吸热。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气球变大,故A错误;B、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中产生氧气,气球变大,故B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气球变瘪,故C正确;D、氯化钠溶于水几乎没有热量变化,故D错误。故选C。
13.(2019·湖南益阳·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洁精能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锡铅合金的熔点比锡和铅的熔点都高
C.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D.NH4NO3溶于水放热使水的温度升高
【答案】A
【解析】A、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故正确。B、锡铅合金是一种合金,其熔点比组成它的锡、铅的熔点都要低,这也是合金的特点,故错误;C、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汽油、酒精等都可作溶剂,故错误;D、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故错误;故选A。
14.(2019·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水和生石灰 B.稀盐酸和碳酸钠
C.水和硝酸铵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答案】C
【解析】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试管中温度降低,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正确。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故选C。
15.(2021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二模)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D
【解析】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选项错误;B、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因为碘能溶于酒精,选项错误;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既不是溶解作用,也不是乳化作用,选项错误;D、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选项正确。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碘的化学式为I2)
(1)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2)碘酒: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3)硫酸锌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4)澄清的石灰水: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5)盐酸: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6)足量铁与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
【答案】(1)NaCl ; H2O ;(2) I2; C2H5OH2H6O ;(3)ZnSO4 ;H2O ;(4) Ca(OH)2; H2O;(5) HCl; H2O ;(6)FeCl2 ; H2O
【解析】(1)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2)碘酒的溶质为碘,化学式为:I2;溶剂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3)硫酸锌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锌,化学式为:ZnSO4,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4)澄清的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5)盐酸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6)
足量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质为氯化亚铁,化学式为:FeCl2,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
17.(2021·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_______。
【答案】⑦ ①⑧⑨ ②④⑥ 均一、稳定
【解析】(1)⑦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①食盐水、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②钡餐((含有不溶于水的硫酸钡))、④血液,⑥泥水均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③牛奶、⑤肥皂水均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填:⑦;①⑧⑨;②④⑥。(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填:均一、稳定。
18.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环境、健康息息相关。
(1)84消毒液、医用口罩、医用酒精在新冠病毒防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①84消毒液的成分为次氯酸钠(NaC1O)、表面活性剂和水等,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②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下列操作中的________。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吸附
③75%的医用酒精可以灭活新冠病毒,其溶质是_______。
(2)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蟠龙河贯穿了枣庄新老市区驻地,沿河流域文化遗存众多,是枣庄境内重要的河流,经薛城区流入微山湖,也是人们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蟠龙河水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将河水净化为生活用水时,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
净化水的操作方法有:①沉降,②过滤,③清毒杀菌,④蒸馏等,其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有效灭菌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答案】+1 B 酒精 混合物 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 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④
【解析】(1)①根据化合价规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②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过滤;故选B;③75%的医用酒精是酒精的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2)蟠龙河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难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将河水净化为生活用水时,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净化水的操作方法有:①沉降,②过滤,③清毒杀菌,④蒸馏等,其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有效灭菌的是蒸馏。
19.如图所示,A、B、C、D 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水,现将四种固体:蔗糖、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按顺序分别加入 A、B、C、D 四个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之完全溶解,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温度计中液柱上升最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液柱下降的是_______,液柱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
【答案】B C AD
【解析】蔗糖和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因此温度计中液柱上升最高的是B,液柱下降的是 C,液柱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D。
故填:B;C;AD。
20.用水鉴别物质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会使学习更轻松。王昊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它们是NaOH、CuSO4、NaCl、CaCO3,老师只提供蒸馏水,王昊同学认真考虑了一会儿,认为分别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成分,他的理由是:
(1)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_____;
(2)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_____;
(3)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可鉴别出____。
【答案】CaCO3(或碳酸钙) CuSO4(或硫酸铜) 升高 NaOH(或氢氧化钠)[或不变 NaCl(或氯化钠)]
【解析】(1)四种白色固体NaOH、CuSO4、NaCl、CaCO3中难溶于水的是碳酸钙,因此根据是否溶于水,可鉴别出CaCO3;(2)硫酸铜的水溶液呈现蓝色,因此根据溶于水时形成蓝色溶液,可鉴别出CuSO4;(3)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氯化钠溶于水无现象,因此将溶于水时形成无色溶液的两种物质分为一组,根据溶液温度升高(或不变),可鉴别出 NaOH(或 NaCl)。
21.物质在溶解扩散的过程中,与溶剂的分子发生作用,通常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那么我们是否能直观地观察其中的能量变化呢?让我们来进行下面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当学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以后,同学们讨论开了:物质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否会发生变化?不同的物质溶解在水中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是否一样?
(建立假设)甲组同学认为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会变化,而乙组同学认为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方案一:(1)取三只烧杯,分别加入5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分别取一药匙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记录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表中。
溶解前水的温度/℃ 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
氯化钠 19 19.5 ______
硝酸铵 19 8 ______
氢氧化钠 19 31 ______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讨论与分析)我们能否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呢?
方案二:
用品:玻璃杯、小木片、蜡烛、火柴、氢氧化钠、硝酸铵化肥、水
设计实验:(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点燃蜡烛,玻璃杯底部用石蜡油粘上小木片,石蜡油凝固后向玻璃杯中倒入50mL水,加入2药匙氢氧化钠固体 ______ ______
探究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______ ______ ______
(解释与结论)氯化钠溶解时,溶液的温度______;硝酸铵溶解时,溶液的温度______,试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______;氢氧化钠溶解时,温度______。所以,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探究实验方案,试着说出它们的优点或不足之处______。
【答案】升高0.5 降低11 升高12 小木片脱落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在小木片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向玻璃杯中倒入50mL水,加入2药匙硝酸铵化肥 小木片与玻璃杯粘在一起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 基本不变 降低 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时吸收的热量大于它们与水分子结合成水合离子时放出的热量 升高 方案一中用到了温度计,能准确测量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方案二用生活中的物品做实验,但只有物质溶解温度变化较大时,才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该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合理即可)
【解析】想直观地观察物质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可借助于温度计来实现,即方案一;对比记录溶解前后液体的温度,可知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的温度变化。或借助于生活物品看溶解不同物质是否会在玻璃杯与小木片之间产生分离或粘连现象,即方案二:实验步骤仿照“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步骤填写即可;根据石蜡是否熔化,小木片是否脱落来推测物品的吸热与放热情况;
[解释与结论]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会伴随扩散过程吸热和水合过程放热的现象,溶质不同,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氯化钠溶解时,扩散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热量大约相同,溶液温度不变;硝酸铵溶解时,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时,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三、实验题
22.家庭小实验:
利用玻璃瓶和一些必要的药品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空白处.
实验内容
振荡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静置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答案】食盐溶于水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泥土分散到水中 植物油溶于汽油中 稳定的存在 植物油上浮到水面 泥土沉淀到底部 稳定的存在
【详解】
食盐易溶于水,故振荡后食盐溶于水,静置一端时间后溶液稳定的存在;植物油不溶于水,故振荡后植物油分散在水中,静置后植物油浮在水面上;泥土不溶于水,故振荡后泥土分散到水中,静置一段时间后泥土沉淀到试管底部;植物油易溶于汽油,故振荡后植物油溶于汽油中,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稳定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