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力的概念。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并能建立起压强的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Pa)”。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2、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是力的概念的延续——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概念是这一章的核心,也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压强概念的形成是重点。理解压强概念最关键的是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关系,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而压强知识的应用是难点,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力的作用效果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多数物体压在另一物体表面时,形变并不明显,教学中应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这一个点。同时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相关现象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暴露出各种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和互相纠错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能力。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建立压强概念。
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过程建立压强概念并利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沙子、砝码、图钉、木条、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图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2
2、同学们分别将带钉尖的图钉和不带钉尖的图钉摁在木板上,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复习重力、弹力、支持力,引出压力。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板书)
通过下面三个图分析压力与重力的不同之处。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根据图片:雪地上的人,引出压力的作用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分组实验:
第一组:
(1)先将沙子装在一个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将沙面摊平。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在桌面上加0个和1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第二组:
(1)先将沙子装在一个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将沙面摊平。
(2)将沙面摊平后,一次桌腿朝下一次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都加1个和1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
进一步分析实验: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从而得出压强定义:
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板书)
随后得出公式、单位、表达方式等
重点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引入例题: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 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 × 10-2 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根据生活中书包带、刀刃等实物,引发学生讨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