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5 17:00:2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时光荏苒,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光彩已然暗淡了。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古迹窥其一角。下列古迹中,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
A. B.
C. D.
2.(2020九上·射阳开学考)2019年4月15日,法国 重要活动场所巴黎圣母院失火。值得欣慰的是巴黎圣母院祭坛、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等珍贵文物幸免于难。文中空格处应为(  )
A. 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3.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严格禁止竞争 D.自耕农为主体
4.(2018·海南)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  )
A.成年男性公民 B.妇女、外邦人
C.城邦上层贵族 D.五百人会议成员
5.(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下面年代尺中括号里应为(  )
A.征服意大利半岛
B.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D.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6.(2020九上·河源月考)“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7.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由此可见(  )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农业和工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农业工人失去了人身自由
D.租地农场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8.(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布克哈克指出:“文化一旦摆脱中世纪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在没有帮助的情形下找到理解这个物质的和精神的世界的途径。它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这个“向导”是:(  )
A.资产阶级的文化 B.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无产阶级的文化 D.封建文化
9.(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有人研究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中总结道:“上帝送给人们两件礼物,去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这“两件礼物”指的是(  )
A.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C.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 D.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
10.(2020九上·南昌月考)下表的内容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史实 结论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②巴黎公社成立 第一个成功的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国际歌》的创作 是为了纪念第一国际的成立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2016·达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有着许多共同点.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都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在部分地区的“新秩序”
B.都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长久地维持了世界和平
C.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
D.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表现出“弱国无外交”
12.(2019·安徽)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13.(2019·武冈模拟)成都电视台准备开拍一部反映历史上“三角贸易”的电视剧,其中有一场景是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请你帮导演准备道具,他们的船只满载的物品应该是(  )
A.美洲土著居民 B.黑人
C.廉价的工业品 D.黄金、白银和烟草
14.(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有史家指出“19世纪后半期,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反映了(  )
A.资本家追逐利润的贪婪性 B.科学革命取得巨大成就
C.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D.企业开始重视科学技术
15.(2020九上·桐城月考)19世纪,近代科学文化走向繁荣。下列关联不正确的是(  )
A.伏尔泰——《战争与和平》 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物种起源》 D.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二、综合题
16.(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
改正:
(2)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改正:
(3)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改正:
(4)二战中,《开罗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改正:
17.(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
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材料二: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三:日本在19世纪中叶感受到西方侵略中国的巨大威胁,他自身仅仅受到西方的最初挑战,就主动做出强烈的反应,这就是明治维新的结构性变革,但日本并不想抛弃自己的传统,搞全盘西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日本领导人在现代化中)他们处心积虑要保存自己的民族遗产,加强国家以皇朝对人民的控制,因而小心翼翼地保护日本传统的大量成分,使之不致受到新文明的触染。人为地采用好战的现代化的强硬外壳来保护大量中世纪传统文化,在这其中不少东西具有原始性,孕育着火山爆发的深重危险。
——摘编自胡适《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运动文化冲突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2)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3)材料三“西方的最初挑战”具体是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政治上是如何做到在“结构性变革”的同时“不抛弃自己的传统”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评析胡适的观点。
18.(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20世纪初以来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已经殆尽,却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经历了一个从中立到参战的根本性的转变过程。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美国一贯主张的“欧洲均势”被打破,二是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和挑战。美国的参战,不仅改变了战争总体力量的对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A、B处的历史事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指出图中C国在一战前后社会性质的变化,这一变化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材料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美国参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当今世界格局仍存在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当今世界依然不太平。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教训?
19.(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历史发展中的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抓住机遇化解危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篇)
材料一:
图1 旧制度的危机: 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图2 攻占巴士底狱 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三样革命性进展一电、汽车和飞机一改变 了世界。 ——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改革篇)
材料二: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史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1929 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而……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合作篇)
材料四: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日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部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海报上的文字写着“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
材料五: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应对人 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为抨击“旧制度”,法国掀起了什么思想运动?图2事件标志着哪一革命的开始?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2)由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的相同困境。19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改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由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是指什么?这种“更积极的回应”有何特点?
(4)由材料指出盟国最终获胜的关键是什么?二战中盟国的哪一军事行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综合以上探究,概括各国摆脱危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请就国家在应对突发危机时应担负的责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故B正确。
A是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故排除A项;
C是中国的建筑,使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成果,故排除C项;
D是古罗马的圆形大剧场,是在欧洲,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两河流域文明。难度适中,本题重了解图片所反映的人类文明,掌握两河流域的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即可作答。
2.【答案】C
【考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A.道教,不符合史实;
B.佛教,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巴黎圣母院祭坛、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字架是基督教的圣物,耶稣创立基督教,因此这里应该是基督教,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伊斯兰教,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3.【答案】B
【考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可以看出中世纪庄园经济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达与题干的“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严格禁止竞争、自耕农为主体与题干信息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欧洲庄园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西欧庄园的特点,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4.【答案】A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雅典男性成年公民,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正确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既看到其进步性,也要看到其局限性。
5.【答案】D
【考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故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罗马帝国的发展历史即可作答。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帝国,需要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
6.【答案】C
【考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 A.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创造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
C.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领域的问题,经济繁荣、国家富庶与题干中的要求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D.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与题干主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贡献。
7.【答案】D
【考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据“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及所学知识可知,由此可见,租地农场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租地农场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考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文化摆脱中世纪空想的桎梏”指的是文艺复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反对教会,“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向导”,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B正确;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但“古代文明”指的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A错误;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发展无产阶级的文化、封建文化不符合阶级要求。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关键词“中世纪”“古代文明的身上”,掌握希腊、罗马文化对欧洲中世纪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考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去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故B符合题意;
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文艺复兴做了思想铺垫,新航路开辟积累了原始资本即可作答。
10.【答案】B
【考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正确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因为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然是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故①③说法正确,故B符合题意;
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而非成功建立政权;鲍狄埃为纪念巴黎公社革命精神,在蒙马特尔区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国际歌》歌词。故②④说法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知识。
11.【答案】B
【考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但它不可能解决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持世界和平.所以B明显错误,其它表述都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认识.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12.【答案】B
【考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B选项符合题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A选项排除。
社会主义工业化强调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C选项排除。
农业集体化强调的是建立集体农庄,为工业化积累资金,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3.【答案】D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时他们的船只满载的物品是黄金、白银和烟草。奴隶贩子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贸易”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贸易的行程、每条航线上的贸易对象、影响等基础知识。
14.【答案】C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可知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密切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故C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资本家的贪婪性,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科学革命的成就,排除B;
材料无法反映是19世纪后半期才开始重视科学技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即可作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开始的时间、主要成就、特征、影响。
15.【答案】A
【考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A符合题意,排除;
牛顿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B不符合题意,排除;
达尔文的主要贡献是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C不符合题意,排除;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16.【答案】(1)错误。改正:将“分封制”改为“种姓制度”
(2)错误。改正:将“沙皇”改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正确。
(4)错误。改正:将《开罗宣言》改为《联合国家宣言》
【考点】种姓制度;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分封制是中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制度,故本题说法错误。将“分封制”改为“种姓制度”。
(2)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翻沙皇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故本题说法错误,将“沙皇”改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本题说法正确。
(4)二战中,《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开罗宣言》是1943年,开罗会议上发表的宣言,故本题说法错误。将《开罗宣言》改为《联合国家宣言》。
故答案为:(1)错误。改正:将“分封制”改为“种姓制度”。
(2)错误。改正:将“沙皇”改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正确。
(4)错误。改正:将《开罗宣言》改为《联合国家宣言》。
【点评】本题考查种姓制度、十月革命、拉美独立运动、《联合国家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本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7.【答案】(1)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后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答出性质或意义任何一点即可得分)政治上,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①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②农民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赎买土地(或答出农奴制改革的实质)
(3)黑船事件(培里叩关);文化上,实行文明开化,但又倡导武士道精神,使武士道精神成为社会精神支柱。
(4)评价:材料二认为日本现代化存在局限性是正确的。明治维新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
【考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知识。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从资产阶级革命来看,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政治原因是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在同法国争夺殖民地过程中打败了法国;经济原因是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2)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材料中“人民挺起腰杄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的依据是农奴在法律是自由人。材料中“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的依据是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虽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3)本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1853年7月14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士兵登陆日本,要求日本开埠通商,史称佩里叩关。佩里叩关标志日本结束了闭关锁国,面临民族危机。明治维新期间,日本“脱亚入欧”,全方位学习西方,做到了在“结构性变革”,但是日本并不抛弃传统,如:文化上实行文明开化,但又倡导武士道精神,使武士道精神成为社会精神支柱。
(4)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首先表态胡适认为日本现代化存在局限性是正确的。论证环节,明治维新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但又加强国家以皇朝对人民的控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一再挑起事端,侵略他国,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
故答案为:(1)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后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答出性质或意义任何一点即可得分)政治上,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①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②农民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赎买土地(或答出农奴制改革的实质)
(3)黑船事件(培里叩关);文化上,实行文明开化,但又倡导武士道精神,使武士道精神成为社会精神支柱。
(4)评价:材料二认为日本现代化存在局限性是正确的。明治维新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归纳、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即可。
18.【答案】(1)A处:成为一战的导火线;B处:成为一战的转折点。变化:由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使中国人民首先是知识分子收到极大的鼓舞。
(2)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之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
(3)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进一步协调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反对战争、爱好和平;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各国之间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政治上的平等对话,经济文化上的密切交流,合作共赢等。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知识。A处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B处发生了凡尔登战役。从战略上来看,凡尔登战役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德国与同盟国一方开始由攻转守,协约国与同盟国开始势均力敌。C处发生了十月革命,俄国由资本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使中国人民首先是知识分子收到极大的鼓舞,推动我国以俄为师,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本题考查凡尔登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之间非正义的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
(3)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制造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进一步协调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教训。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结合当前世界发展状况表态,比如:反对战争、爱好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政治经济上的交流对话,合作共赢等。
故答案为:(1)A处:成为一战的导火线;B处:成为一战的转折点。变化:由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使中国人民首先是知识分子收到极大的鼓舞。
(2)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之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
(3)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进一步协调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反对战争、爱好和平;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各国之间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政治上的平等对话,经济文化上的密切交流,合作共赢等。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凡尔登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等知识。难度较大,该题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识读图片所表达的历史知识,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归纳分析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9.【答案】(1)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或通过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2)面临外国入侵或民族危机。明治维新。
(3)实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团结、协作、联合。诺曼底登陆。
(5)因素:进行革命;推行改革;团结协作:思想解放;科技创新等。(任写一点即可)
认识: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面对全球危机时要有大国担当,要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抨击旧制度,法国掀起了启蒙运动;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19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这次科技革命的中心在美国和德国,依据所学可知,这次科技革命开展的政治前提是通过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2)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知识。依据材料二“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和所学的19世纪40年代,英国入侵中国可知,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的相同困境是面临着民族危机;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天皇进行维新运动,摆脱了民族危机。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4)本题考查诺曼底登陆的知识。依据材料四“联合作战协定”“团结,我们就能获胜”可得出盟国最终获胜的关键是团结、协作、联合;依据所学可知,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5)本题考查经济危机后,各国摆脱危机的措施。依据材料中信息和所学可知,各国摆脱危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进行革命、推行改革、团结协作、思想解放以及科技创新等;就国家在应对突发危机时应担负的责任可以得出认识是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面对全球危机时要有大国担当,要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等。
故答案为:(1)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或通过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2)面临外国入侵或民族危机。明治维新。
(3)实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团结、协作、联合。诺曼底登陆。
(5)因素:进行革命;推行改革;团结协作:思想解放;科技创新等。(任写一点即可) 认识: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面对全球危机时要有大国担当,要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 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诺曼底登陆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法国大革命、 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诺曼底登陆的相关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能够分析归纳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时光荏苒,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光彩已然暗淡了。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古迹窥其一角。下列古迹中,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考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故B正确。
A是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故排除A项;
C是中国的建筑,使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成果,故排除C项;
D是古罗马的圆形大剧场,是在欧洲,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两河流域文明。难度适中,本题重了解图片所反映的人类文明,掌握两河流域的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即可作答。
2.(2020九上·射阳开学考)2019年4月15日,法国 重要活动场所巴黎圣母院失火。值得欣慰的是巴黎圣母院祭坛、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等珍贵文物幸免于难。文中空格处应为(  )
A. 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C
【考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A.道教,不符合史实;
B.佛教,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巴黎圣母院祭坛、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字架是基督教的圣物,耶稣创立基督教,因此这里应该是基督教,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伊斯兰教,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3.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严格禁止竞争 D.自耕农为主体
【答案】B
【考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可以看出中世纪庄园经济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达与题干的“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严格禁止竞争、自耕农为主体与题干信息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欧洲庄园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西欧庄园的特点,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4.(2018·海南)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  )
A.成年男性公民 B.妇女、外邦人
C.城邦上层贵族 D.五百人会议成员
【答案】A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雅典男性成年公民,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正确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既看到其进步性,也要看到其局限性。
5.(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下面年代尺中括号里应为(  )
A.征服意大利半岛
B.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D.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答案】D
【考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故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罗马帝国的发展历史即可作答。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帝国,需要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
6.(2020九上·河源月考)“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答案】C
【考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 A.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创造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
C.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领域的问题,经济繁荣、国家富庶与题干中的要求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D.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与题干主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贡献。
7.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由此可见(  )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农业和工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农业工人失去了人身自由
D.租地农场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D
【考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据“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及所学知识可知,由此可见,租地农场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租地农场的相关史实。
8.(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布克哈克指出:“文化一旦摆脱中世纪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在没有帮助的情形下找到理解这个物质的和精神的世界的途径。它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这个“向导”是:(  )
A.资产阶级的文化 B.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无产阶级的文化 D.封建文化
【答案】B
【考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文化摆脱中世纪空想的桎梏”指的是文艺复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反对教会,“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向导”,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B正确;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但“古代文明”指的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A错误;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发展无产阶级的文化、封建文化不符合阶级要求。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关键词“中世纪”“古代文明的身上”,掌握希腊、罗马文化对欧洲中世纪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有人研究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中总结道:“上帝送给人们两件礼物,去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这“两件礼物”指的是(  )
A.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C.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 D.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
【答案】B
【考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去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故B符合题意;
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文艺复兴做了思想铺垫,新航路开辟积累了原始资本即可作答。
10.(2020九上·南昌月考)下表的内容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史实 结论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②巴黎公社成立 第一个成功的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③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国际歌》的创作 是为了纪念第一国际的成立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考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正确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因为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然是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故①③说法正确,故B符合题意;
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而非成功建立政权;鲍狄埃为纪念巴黎公社革命精神,在蒙马特尔区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国际歌》歌词。故②④说法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知识。
11.(2016·达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有着许多共同点.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都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在部分地区的“新秩序”
B.都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长久地维持了世界和平
C.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
D.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表现出“弱国无外交”
【答案】B
【考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但它不可能解决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持世界和平.所以B明显错误,其它表述都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认识.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12.(2019·安徽)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考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B选项符合题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A选项排除。
社会主义工业化强调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C选项排除。
农业集体化强调的是建立集体农庄,为工业化积累资金,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3.(2019·武冈模拟)成都电视台准备开拍一部反映历史上“三角贸易”的电视剧,其中有一场景是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请你帮导演准备道具,他们的船只满载的物品应该是(  )
A.美洲土著居民 B.黑人
C.廉价的工业品 D.黄金、白银和烟草
【答案】D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欧洲殖民者从美洲返航时他们的船只满载的物品是黄金、白银和烟草。奴隶贩子带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贸易”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贸易的行程、每条航线上的贸易对象、影响等基础知识。
14.(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有史家指出“19世纪后半期,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反映了(  )
A.资本家追逐利润的贪婪性 B.科学革命取得巨大成就
C.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D.企业开始重视科学技术
【答案】C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可知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密切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故C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资本家的贪婪性,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科学革命的成就,排除B;
材料无法反映是19世纪后半期才开始重视科学技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即可作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开始的时间、主要成就、特征、影响。
15.(2020九上·桐城月考)19世纪,近代科学文化走向繁荣。下列关联不正确的是(  )
A.伏尔泰——《战争与和平》 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物种起源》 D.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答案】A
【考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A符合题意,排除;
牛顿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B不符合题意,排除;
达尔文的主要贡献是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C不符合题意,排除;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二、综合题
16.(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
改正:
(2)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改正:
(3)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改正:
(4)二战中,《开罗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改正:
【答案】(1)错误。改正:将“分封制”改为“种姓制度”
(2)错误。改正:将“沙皇”改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正确。
(4)错误。改正:将《开罗宣言》改为《联合国家宣言》
【考点】种姓制度;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分封制是中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地方制度,故本题说法错误。将“分封制”改为“种姓制度”。
(2)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翻沙皇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故本题说法错误,将“沙皇”改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本题说法正确。
(4)二战中,《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开罗宣言》是1943年,开罗会议上发表的宣言,故本题说法错误。将《开罗宣言》改为《联合国家宣言》。
故答案为:(1)错误。改正:将“分封制”改为“种姓制度”。
(2)错误。改正:将“沙皇”改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正确。
(4)错误。改正:将《开罗宣言》改为《联合国家宣言》。
【点评】本题考查种姓制度、十月革命、拉美独立运动、《联合国家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本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7.(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
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材料二: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三:日本在19世纪中叶感受到西方侵略中国的巨大威胁,他自身仅仅受到西方的最初挑战,就主动做出强烈的反应,这就是明治维新的结构性变革,但日本并不想抛弃自己的传统,搞全盘西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日本领导人在现代化中)他们处心积虑要保存自己的民族遗产,加强国家以皇朝对人民的控制,因而小心翼翼地保护日本传统的大量成分,使之不致受到新文明的触染。人为地采用好战的现代化的强硬外壳来保护大量中世纪传统文化,在这其中不少东西具有原始性,孕育着火山爆发的深重危险。
——摘编自胡适《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运动文化冲突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2)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3)材料三“西方的最初挑战”具体是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政治上是如何做到在“结构性变革”的同时“不抛弃自己的传统”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评析胡适的观点。
【答案】(1)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后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答出性质或意义任何一点即可得分)政治上,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①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②农民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赎买土地(或答出农奴制改革的实质)
(3)黑船事件(培里叩关);文化上,实行文明开化,但又倡导武士道精神,使武士道精神成为社会精神支柱。
(4)评价:材料二认为日本现代化存在局限性是正确的。明治维新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
【考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知识。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从资产阶级革命来看,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政治原因是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在同法国争夺殖民地过程中打败了法国;经济原因是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2)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材料中“人民挺起腰杄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的依据是农奴在法律是自由人。材料中“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的依据是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虽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3)本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1853年7月14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士兵登陆日本,要求日本开埠通商,史称佩里叩关。佩里叩关标志日本结束了闭关锁国,面临民族危机。明治维新期间,日本“脱亚入欧”,全方位学习西方,做到了在“结构性变革”,但是日本并不抛弃传统,如:文化上实行文明开化,但又倡导武士道精神,使武士道精神成为社会精神支柱。
(4)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首先表态胡适认为日本现代化存在局限性是正确的。论证环节,明治维新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但又加强国家以皇朝对人民的控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一再挑起事端,侵略他国,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
故答案为:(1)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后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答出性质或意义任何一点即可得分)政治上,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①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②农民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赎买土地(或答出农奴制改革的实质)
(3)黑船事件(培里叩关);文化上,实行文明开化,但又倡导武士道精神,使武士道精神成为社会精神支柱。
(4)评价:材料二认为日本现代化存在局限性是正确的。明治维新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归纳、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即可。
18.(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20世纪初以来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已经殆尽,却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经历了一个从中立到参战的根本性的转变过程。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美国一贯主张的“欧洲均势”被打破,二是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和挑战。美国的参战,不仅改变了战争总体力量的对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A、B处的历史事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指出图中C国在一战前后社会性质的变化,这一变化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材料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美国参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当今世界格局仍存在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当今世界依然不太平。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教训?
【答案】(1)A处:成为一战的导火线;B处:成为一战的转折点。变化:由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使中国人民首先是知识分子收到极大的鼓舞。
(2)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之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
(3)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进一步协调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反对战争、爱好和平;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各国之间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政治上的平等对话,经济文化上的密切交流,合作共赢等。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知识。A处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B处发生了凡尔登战役。从战略上来看,凡尔登战役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德国与同盟国一方开始由攻转守,协约国与同盟国开始势均力敌。C处发生了十月革命,俄国由资本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使中国人民首先是知识分子收到极大的鼓舞,推动我国以俄为师,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本题考查凡尔登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之间非正义的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
(3)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制造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进一步协调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教训。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结合当前世界发展状况表态,比如:反对战争、爱好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政治经济上的交流对话,合作共赢等。
故答案为:(1)A处:成为一战的导火线;B处:成为一战的转折点。变化:由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使中国人民首先是知识分子收到极大的鼓舞。
(2)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之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
(3)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进一步协调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反对战争、爱好和平;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各国之间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政治上的平等对话,经济文化上的密切交流,合作共赢等。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凡尔登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等知识。难度较大,该题主要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识读图片所表达的历史知识,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归纳分析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9.(2021九下·宣城开学考)历史发展中的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抓住机遇化解危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篇)
材料一:
图1 旧制度的危机: 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图2 攻占巴士底狱 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三样革命性进展一电、汽车和飞机一改变 了世界。 ——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改革篇)
材料二: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美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
——史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1929 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而……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合作篇)
材料四: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日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部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海报上的文字写着“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
材料五: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应对人 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为抨击“旧制度”,法国掀起了什么思想运动?图2事件标志着哪一革命的开始?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2)由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的相同困境。19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改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由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是指什么?这种“更积极的回应”有何特点?
(4)由材料指出盟国最终获胜的关键是什么?二战中盟国的哪一军事行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综合以上探究,概括各国摆脱危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请就国家在应对突发危机时应担负的责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或通过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2)面临外国入侵或民族危机。明治维新。
(3)实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团结、协作、联合。诺曼底登陆。
(5)因素:进行革命;推行改革;团结协作:思想解放;科技创新等。(任写一点即可)
认识: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面对全球危机时要有大国担当,要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抨击旧制度,法国掀起了启蒙运动;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19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这次科技革命的中心在美国和德国,依据所学可知,这次科技革命开展的政治前提是通过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2)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知识。依据材料二“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和所学的19世纪40年代,英国入侵中国可知,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面临的相同困境是面临着民族危机;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天皇进行维新运动,摆脱了民族危机。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4)本题考查诺曼底登陆的知识。依据材料四“联合作战协定”“团结,我们就能获胜”可得出盟国最终获胜的关键是团结、协作、联合;依据所学可知,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5)本题考查经济危机后,各国摆脱危机的措施。依据材料中信息和所学可知,各国摆脱危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进行革命、推行改革、团结协作、思想解放以及科技创新等;就国家在应对突发危机时应担负的责任可以得出认识是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面对全球危机时要有大国担当,要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等。
故答案为:(1)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或通过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2)面临外国入侵或民族危机。明治维新。
(3)实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团结、协作、联合。诺曼底登陆。
(5)因素:进行革命;推行改革;团结协作:思想解放;科技创新等。(任写一点即可) 认识: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面对全球危机时要有大国担当,要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 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诺曼底登陆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法国大革命、 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诺曼底登陆的相关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能够分析归纳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