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宁国市第一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宁国市第一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5 17:00:28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宁国市第一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下边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关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学习卡片,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
A.统一时间 B.著名人物 C.文明代表 D.文明类型
2.(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封君封臣制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促进本国封建制社会的形成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政策 D.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3.(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四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拜占庭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阿拉伯帝国 ④罗马帝国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4.(2020九上·江门期末)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5.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  )
A.黄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6.(2020九上·北京月考)以下符合文艺复兴时期流行思潮的语句是(  )
A.国家和君权是上帝的创造物 B.上帝的伟大是人不能企及的
C.上帝随意创造和毁灭一切 D.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7.(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可能做到的事情有(  )
①与苏格拉底辩论
②随同父母去参加公民大会
③欣赏雕塑《掷铁饼者》
④参观万神庙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8.(2020·河池模拟)“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这一事件”是指(  )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制宪议会制定《人权宣言》
C.罗伯斯庇尔被处死 D.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9.(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10.(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有关古代希腊、罗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B.布匿战争是巴比伦与迦太基之间的战争
C.雅典曾是希腊重要的城邦
D.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11.(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古希腊神话影响广泛
②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
③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罗马语
④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0九上·长丰期末)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为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主要反映了(  )
A.封建地主的地位得到提升 B.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D.庄园制度的形成
13.(2019九上·东莞期中)《共产党宣言》认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材料中现存的“社会制度”是指(  )
A.封建专制制度 B.农奴制
C.资本主义制度 D.黑人奴隶制
14.(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资本主义萌芽
C.宗教改革 D.文人、学者的推动
15.(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
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殖民活动的野蛮性
二、辨析题
16.(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1789年8月,法国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改正:
(2)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改正:
(3)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改正:
(4)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编成的《十二铜表法》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改正:
三、综合题
17.(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图片与欧洲历史上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宣传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片十四五世纪欧洲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最先开始的是哪两个国家?
(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对欧洲资本主义有何影响?
18.(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本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材料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中共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三项因素。
(2)材料二中,轮船主要使用什么动力机?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我国为什么要强调“建设生态文明”。
19.(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一场关于文明交流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今,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印度河——恒河”产生的古代文明的名称。
(2)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属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贡献的成果。根据所学,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政治改革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4)依据材料三概括,习近平提出了怎样的亚洲发展方案?利用史实证明此经验的正确性。(至少两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的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属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不是海洋文明,D符合题意;
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难度适中,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两河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即可作答。
2.【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查理马特改革”,又名“采邑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是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改革制度,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故B符合题意;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只符合大化改新,故A不符合题意;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政策只符合西欧封君封臣制,故C不符合题意;
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只符合日本大化改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封君封臣制的比较。难度适中,掌握大化改新和封君封臣的实质是解答试题的关键,明确大化改新与封君封臣都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形成方可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拜占庭帝国的兴亡;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世界历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它也曾地跨亚欧非三洲。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四大帝国形成的时间即可作答。本题重在多基础知识的记忆。
4.【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A. 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不符合题意;
B. 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不符合史实;
C. 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不符合题意;
D.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主”指的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所以这枚校徽体现了基督教对中世纪文化教育的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思考。
5.【答案】C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情况。亚洲文明古国自东向西依次是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它们分别发源于黄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及西亚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属于非洲,故正确答案选C。
6.【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它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符合人文主义的要求,D项符合题意;
A项属于封建和神学思想,不属于人文主义内涵,不符合题意;
B项“上帝的伟大是人不能企及的”,属于神学思想,与文艺复兴提倡的人文主义背道而驰,不符合题意;
C项“上帝随意创造和毁灭一切”,属于神学思想,与文艺复兴提倡的人文主义背道而驰。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文艺复兴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发对以神为中心,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7.【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因此与苏格拉底辩论是有可能做到的,故①符合题意;《掷铁饼者》是希腊著名的雕塑,因此欣赏雕塑《掷铁饼者》可能做到,故③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公民大会是本邦成年男子才能参加的,未成人不能参加,故②不符合题意,故AB不符合题意;
万神庙是罗马建筑不是希腊建筑,故④不会可能做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古希腊的文化。难度适中,掌握雅典的民主政治、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代表即可作答。本题重在考查细节知识,熟练掌握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前提。
8.【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王权的堡垒--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有关知识。题干中“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重要的答题提示。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王权的堡垒——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9.【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民生问题”,人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是土地。结合课本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处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工业。由此可知俄国和日本两国都涉及土地问题,解决民生问题。D正确;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没有涉及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归纳二者的共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类试题近年考查较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对相似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解答试题。
10.【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布匿战争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战争,故B符合题意;
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其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A不符合题意;
雅典曾是希腊重要的城邦。故C不符合题意;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罗马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雅典的民主政治及罗马帝国的形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古希腊影响广泛,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①②④符合题意,A正确;
③哲学是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不是来源于罗马语,错误,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难度适中,掌握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学和雕塑,建筑艺术,哲学和法学,历法等方面,需要注意细节问题。
12.【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A. 封建地主的地位得到提升 ,不符合题意;
B. 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关键词“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租地农场主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庄园制度的形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样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13.【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据题干“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结合所学可知,“社会制度”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
ABD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现存的“社会制度”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资本主义制度是题干材料中现存的“社会制度”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与意义。
14.【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的意大利,14、15世纪到16世纪末的欧洲,在经济领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符合题意;
AC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萌芽。难度适中,掌握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应运而生即可作答。理解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源是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及资本主义萌芽。
15.【答案】D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西班牙、搜刮黄金、丧失了上亿的人口”可知,当时,西班牙是殖民帝国,搜刮黄金、贩卖人口,这体现了殖民活动的残暴性、原始性,D项正确;
三角贸易给非洲造成巨大的损失,排除A项;
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知识。难度适中,本题重在考查对材料的理解,通过材料中的数据,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1)错误;改正:把“《独立宣言》”改为“《人权宣言》”
(2)正确
(3)错误;改正:把“英国”改为“西班牙、葡萄牙”
(4)错误;改正:把《十二铜表法》改为《罗马民法大全》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会议通过了多项法令,非常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本问错误;把“《独立宣言》”改为“《人权宣言》”。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各州代表在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本问正确。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人民反抗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统治,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本问错误;把“英国”改为“西班牙、葡萄牙”。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先后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把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本问错误;把《十二铜表法》改为《罗马民法大全》。
故答案为:(1)错误;改正:把“《独立宣言》”改为“《人权宣言》”。
(2)正确。
(3)错误;改正:把“英国”改为“西班牙、葡萄牙”。
(4)错误;改正:把《十二铜表法》改为《罗马民法大全》。
【点评】本题考查《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拉美独立运动、《罗马民法大全》的知识。难度适中,本题重在基础知识的考查,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方可作答。
17.【答案】(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
(3)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是文艺复兴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与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关;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宣传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2)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知识。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到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新航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3)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材料二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
(3)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悉课本插图,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8.【答案】(1)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2)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
(3)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依据材料信息“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本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知,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三项因素是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2)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轮船主要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
(3)本题考查“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依据材料信息“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可知,我国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是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故答案为:(1)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2)蒸汽机;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
(3)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归纳材料,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9.【答案】(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2)《一千零一夜》或阿拉伯数字;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方案: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或人类命运共同体)。史实:改革开放、中国近年来积极参入世界性活动等相关史实均可。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大化改新;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两河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根据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 印度河一恒河、 黄河一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一恒河。
(2) 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角色,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根据材料二“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今,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646年,日本统治者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因此政治改革是指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国家过渡到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根据材料三“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可知,习近平认为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敞开大门(或对外开放)。根据“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高封团、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他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亚洲发展方案。史实:改革开放、中国近年来积极参入世界性活动等相关史实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2)《一千零一夜》或阿拉伯数字;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方案: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或人类命运共同体)。史实:改革开放、中国近年来积极参入世界性活动等相关史实均可。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大化改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归纳总结材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 / 1安徽省宁国市第一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下边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关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学习卡片,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
A.统一时间 B.著名人物 C.文明代表 D.文明类型
【答案】D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的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属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不是海洋文明,D符合题意;
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难度适中,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两河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即可作答。
2.(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封君封臣制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促进本国封建制社会的形成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政策 D.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查理马特改革”,又名“采邑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是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改革制度,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故B符合题意;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只符合大化改新,故A不符合题意;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政策只符合西欧封君封臣制,故C不符合题意;
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只符合日本大化改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封君封臣制的比较。难度适中,掌握大化改新和封君封臣的实质是解答试题的关键,明确大化改新与封君封臣都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形成方可作答。
3.(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四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拜占庭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阿拉伯帝国 ④罗马帝国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答案】C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拜占庭帝国的兴亡;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世界历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它也曾地跨亚欧非三洲。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四大帝国形成的时间即可作答。本题重在多基础知识的记忆。
4.(2020九上·江门期末)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A. 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不符合题意;
B. 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不符合史实;
C. 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不符合题意;
D.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主”指的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所以这枚校徽体现了基督教对中世纪文化教育的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思考。
5.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  )
A.黄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答案】C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情况。亚洲文明古国自东向西依次是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它们分别发源于黄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及西亚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属于非洲,故正确答案选C。
6.(2020九上·北京月考)以下符合文艺复兴时期流行思潮的语句是(  )
A.国家和君权是上帝的创造物 B.上帝的伟大是人不能企及的
C.上帝随意创造和毁灭一切 D.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它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符合人文主义的要求,D项符合题意;
A项属于封建和神学思想,不属于人文主义内涵,不符合题意;
B项“上帝的伟大是人不能企及的”,属于神学思想,与文艺复兴提倡的人文主义背道而驰,不符合题意;
C项“上帝随意创造和毁灭一切”,属于神学思想,与文艺复兴提倡的人文主义背道而驰。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文艺复兴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发对以神为中心,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7.(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古代希腊,可能做到的事情有(  )
①与苏格拉底辩论
②随同父母去参加公民大会
③欣赏雕塑《掷铁饼者》
④参观万神庙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因此与苏格拉底辩论是有可能做到的,故①符合题意;《掷铁饼者》是希腊著名的雕塑,因此欣赏雕塑《掷铁饼者》可能做到,故③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公民大会是本邦成年男子才能参加的,未成人不能参加,故②不符合题意,故AB不符合题意;
万神庙是罗马建筑不是希腊建筑,故④不会可能做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古希腊的文化。难度适中,掌握雅典的民主政治、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代表即可作答。本题重在考查细节知识,熟练掌握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前提。
8.(2020·河池模拟)“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这一事件”是指(  )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制宪议会制定《人权宣言》
C.罗伯斯庇尔被处死 D.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王权的堡垒--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有关知识。题干中“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重要的答题提示。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王权的堡垒——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9.(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民生问题”,人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是土地。结合课本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处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工业。由此可知俄国和日本两国都涉及土地问题,解决民生问题。D正确;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没有涉及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归纳二者的共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类试题近年考查较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对相似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解答试题。
10.(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有关古代希腊、罗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B.布匿战争是巴比伦与迦太基之间的战争
C.雅典曾是希腊重要的城邦
D.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布匿战争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战争,故B符合题意;
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其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A不符合题意;
雅典曾是希腊重要的城邦。故C不符合题意;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罗马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雅典的民主政治及罗马帝国的形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古希腊神话影响广泛
②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
③西方的“哲学”一词来自古罗马语
④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古希腊影响广泛,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①②④符合题意,A正确;
③哲学是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不是来源于罗马语,错误,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难度适中,掌握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学和雕塑,建筑艺术,哲学和法学,历法等方面,需要注意细节问题。
12.(2020九上·长丰期末)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为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主要反映了(  )
A.封建地主的地位得到提升 B.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D.庄园制度的形成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A. 封建地主的地位得到提升 ,不符合题意;
B. 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关键词“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租地农场主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庄园制度的形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样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13.(2019九上·东莞期中)《共产党宣言》认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材料中现存的“社会制度”是指(  )
A.封建专制制度 B.农奴制
C.资本主义制度 D.黑人奴隶制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据题干“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结合所学可知,“社会制度”是指资本主义制度。《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
ABD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现存的“社会制度”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资本主义制度是题干材料中现存的“社会制度”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与意义。
14.(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资本主义萌芽
C.宗教改革 D.文人、学者的推动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的意大利,14、15世纪到16世纪末的欧洲,在经济领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符合题意;
AC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萌芽。难度适中,掌握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应运而生即可作答。理解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源是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及资本主义萌芽。
15.(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
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殖民活动的野蛮性
【答案】D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西班牙、搜刮黄金、丧失了上亿的人口”可知,当时,西班牙是殖民帝国,搜刮黄金、贩卖人口,这体现了殖民活动的残暴性、原始性,D项正确;
三角贸易给非洲造成巨大的损失,排除A项;
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知识。难度适中,本题重在考查对材料的理解,通过材料中的数据,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辨析题
16.(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1789年8月,法国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改正:
(2)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改正:
(3)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改正:
(4)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编成的《十二铜表法》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改正:
【答案】(1)错误;改正:把“《独立宣言》”改为“《人权宣言》”
(2)正确
(3)错误;改正:把“英国”改为“西班牙、葡萄牙”
(4)错误;改正:把《十二铜表法》改为《罗马民法大全》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会议通过了多项法令,非常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本问错误;把“《独立宣言》”改为“《人权宣言》”。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各州代表在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本问正确。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人民反抗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统治,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本问错误;把“英国”改为“西班牙、葡萄牙”。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先后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把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本问错误;把《十二铜表法》改为《罗马民法大全》。
故答案为:(1)错误;改正:把“《独立宣言》”改为“《人权宣言》”。
(2)正确。
(3)错误;改正:把“英国”改为“西班牙、葡萄牙”。
(4)错误;改正:把《十二铜表法》改为《罗马民法大全》。
【点评】本题考查《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拉美独立运动、《罗马民法大全》的知识。难度适中,本题重在基础知识的考查,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方可作答。
三、综合题
17.(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图片与欧洲历史上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宣传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片十四五世纪欧洲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最先开始的是哪两个国家?
(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对欧洲资本主义有何影响?
【答案】(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
(3)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是文艺复兴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与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关;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宣传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2)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知识。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到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新航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3)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材料二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故答案为:(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
(3)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悉课本插图,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8.(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本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材料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中共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三项因素。
(2)材料二中,轮船主要使用什么动力机?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我国为什么要强调“建设生态文明”。
【答案】(1)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2)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
(3)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依据材料信息“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本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知,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三项因素是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2)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轮船主要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
(3)本题考查“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依据材料信息“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可知,我国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是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故答案为:(1)市场、资金和劳动力。
(2)蒸汽机;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
(3)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归纳材料,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9.(2021九下·宁国开学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一场关于文明交流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今,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印度河——恒河”产生的古代文明的名称。
(2)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属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贡献的成果。根据所学,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政治改革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4)依据材料三概括,习近平提出了怎样的亚洲发展方案?利用史实证明此经验的正确性。(至少两例)
【答案】(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2)《一千零一夜》或阿拉伯数字;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方案: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或人类命运共同体)。史实:改革开放、中国近年来积极参入世界性活动等相关史实均可。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大化改新;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两河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根据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 印度河一恒河、 黄河一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一恒河。
(2) 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角色,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根据材料二“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今,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646年,日本统治者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因此政治改革是指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国家过渡到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本题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根据材料三“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可知,习近平认为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敞开大门(或对外开放)。根据“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高封团、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他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亚洲发展方案。史实:改革开放、中国近年来积极参入世界性活动等相关史实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2)《一千零一夜》或阿拉伯数字;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方案: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或人类命运共同体)。史实:改革开放、中国近年来积极参入世界性活动等相关史实均可。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大化改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归纳总结材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