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数学思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1页例4及练习十八第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应用化归思想学习数学的优势;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学会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4.让学生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炼“化难为易”的思考方法,并会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探究卡。 学生:探究卡、直尺、白纸。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师:老师遇上了一个难题,老师买了一箱苹果,苹果非常的多搬不动。 师:猜猜看我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 生1:找别人帮忙 师:可惜家人当天不在家 生2:可以拿东西分开,一些一些的往上搬 师:咱俩真有默契,握握手(与生2握手)。 一、由课前交流情境延伸,导入课题 师:我们刚才是怎么解决搬苹果的难题的? 生1:把苹果分为几份,然后一次一次的往上搬。 师:语言能够再简洁一点吗? 生2:化多为少 师:你的语言真简洁!其实化多为少、化难为易这种思考问题的思考方法不仅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遇到数学难题时,它也是一种很好的思考方法,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种方法一起走进数学思考的殿堂。 二、出示例题,引导探究 师:害怕难题吗? 生:不怕 师:很有信心,只要有信心任何难题都是可以攻克的。瞧: 出示例题1 师:谁能声音洪亮的给大家读一下题? 生:…… 师:那101个点能连成多少条不同的线段呢?知道答案或方法的请举手…… 师:同学们四周看看,放下手。通过大家的举手情况,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题的确很难,你感觉它难在哪? 生:101个点太多 师:哦!又是这种太多的难题,那你打算怎么办? 生:化多为少 师:想法不错!你打算从几个点开始试着连? 生:从两个点开始试。 (出示点卡) 师:还真是可以这样试。瞧,这有一张探索卡,看清要求,一连、二填、三发现,在上面试着连一连,填完下面的表格后小组内要多交流、多思考,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开始…… 生小组探究…… 探究过程中发现部分孩子不能有规律的连线,打断探究。 师:同学们先停下来,老师刚才发现这个小组连得特别快, 我们请他们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吗? 生…… 师:你的意思是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连, 现在我们以四个点为例。你能到前面跟大家说一下你们 是怎么连得吗? 生说师课件演示…… 师:现在你会连了吗?(生点头)那继续研究…… 生继续探究…… 全班交流,汇报成果 师:哪个小组能说一下你们连和填的答案 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师:连对的小组请举手(生全举),好样的,全连对了,放下手。刚才老师还发现有的小组把后面3个空也给填上了,上面没有点可以连,你怎么填的?(有规律)你找到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拿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 学生汇报: 组1:我们小组刚才发现 “当点数是2的时候,线段数是1,; 当点数是3的时候,线段数是3; 当点数是4的时候,线段数是6; 当点数是5的时候,线段数是10; …… 点数依次增加1,线段数依次增加2,3,4,5……” 如表格: 点数23456789线段数1361015212836差2345678
师小结: 这个组的同学通过研究发现了数上的规律,非常好,你们发现了吗?其他组有其他发现吗? 组2:我们小组发现前一个的点数加线段数等于下一个的线段数…… 师小结:很好,这个小组通过研究也发现了数上的变化规律,别的小组还有其他发现吗? 组3:我们小组发现,如果点数确定了,就可以从1一直加到点数减1,就可以算出线段数有多少;线段数=1+2+3+……+“点数减1” 师小结:他们小组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公式,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点数是3的时候,1+2=3;点数是4的时候,1+2+3=6;点数是……,还真是这么回事儿,那继续下去,如果有7个点,会有多少条线段呢?10个点呢?20个点呢? 师:你明白了吗?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或教师提出问题,1+2中的2表示什么?1+2+3表示什么? 汇报生做出回答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与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边说边演示: 一个点可以连?2个点?3个点?原来已经连好一条了,还要再连几条?哪2条(新的点和原来的两个点连),第4个点出来时,还能再连几条,线段数?第5个点出来时,线段数?第101个点出现时,原来有多少个点?(100)那第101个点还可以跟谁相连?所以线段数(从1一直加到100)。n个点呢?(从1一直加到n-1) 师:其他小组还有别的发现吗? 组4:我们发现的方法和他们差不多,不过是从点数减1开始加,一直加到1. 师小结:同学们太厉害了,现在你还感觉这个题难吗? (课件再次出现例1) 生:不难了,用1+2+……100 师:结果?(5050)看来大家还掌握了简算的方法 ,非常棒。 四、运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小结:难题很轻松的就被我们解决了,回忆刚才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怎样一步步的把这个难题攻克的? 生:先从点少的举例,然后慢慢的发现规律,再来解决问题 师小结:总结的真好,其实这种化难为易,从简单情况举例,找出规律(板书)再来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不仅能帮我们解决点连线的问题,很多的数学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要不我们试一个? 出示例题2 师:请同学们在刚才发的白纸上记录下你们小组思考的过程和结论。开始吧…… 生探究…… 汇报: 生1:除第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外,其余的每一个三角形只需要2根小棒就可以,所以列式是3+2×999=2001。 生2:先摆好一根小棒,然后每摆2根就会出现一个三角形,1000个三角形就用1000×2,再加上先摆好的那1根就是2001根。 生3:摆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小棒,两个三角形能节省1根就用3×2-1根小棒,三个三角形能节省2根,就用3×3-2根小棒,四个三角形能节省3根小棒,就用3×4-3根小棒,以此类推,摆1000个三角形共能节省999根,就用3×1000-999根。(增添该项学生预设) 师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苏老师能想到的方法你们全想到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动态演示过程吧(课件边演示教师做适当点拨) 师:同学们太棒了,研究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么多的方法你是怎么研究出来的呢? 生1:根据规律得出来的 生2:化多为少、化难为易,先从简单情况举例、找出规律就能找出方法了。 师小结:看来大家对这种化难为易,从简单情况举例,找出规律再来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运用的已经得心应手了,估计再难的题也难不住大家了,要不咱再挑战一个难点的? 生齐答:好! 出示例题3 师:刚才每个同学都有一张挑战题卡,开始吧…… 生探究…… 生汇报(图内角和2):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2,五边形可以分成三个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3,六边形可以分成四个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4,所以20边形的内角和就是180×18. 师:她的方法大家听明白了吗? 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要用180×18,而不是×20呢? 生答:因为四边形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 五边形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分的三角形 的个数比边数少2,20边形共能分成18个 三角形,所以用180×18. 师:现在明白了吗?(明白了), 那n边形的内角和你会求吗? 生:180乘n-2的差 五、全课小结,提炼升华 师小结:老师真是由衷的佩服你们,本来以为很难的题,你们很轻松就解决了。课上到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1:这节课学会了化多为少、化难为易的思考方法,以后做一些难的题就很简单了。 生2:可以先根据简单情况举例,找出规律,就能解决很难的题。这让我们感觉难题也非常简单。 师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人人都掌握了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我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最后老师把古代大思想家老子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天下难事作于易,天下大事作于细”。祝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难事、成大事。 探究例1前注意对攻克难题的肯定,避免学生产生惧怕心理,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奠定积极向上的基础。 试讲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孩子并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线,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因此增添学生展示四点连线环节的设计,让探究活动更为高效的进行下去。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直观演示,会把直观策略的作用扩大,学生的思路会更清晰,与此同时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也就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再次回归例题,注意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同时给予学生轻松解决难题的情感刺激,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此环节注意生生互评和质疑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直观策略,通过动态效果的展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注意生生之间的质疑和互动,既有利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也有利于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将20边形的内角和扩展到n边形的内角和对学生而言是水到渠成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