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4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4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5 17: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13.装在套子里的人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诗歌中的“老掌柜”有什么特点?让你想到了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哪个形象?
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的剧作家。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题材登上世纪文学高峰的人。主要作品:《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万卡》《苦恼》;长篇小说《欧根·奥涅金》; 戏剧《樱桃园》《伊万诺夫》等享誉世界。
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题解
套子是一种比喻说法,就是规矩,是指限制人的思想、行动的各种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生活环境,它对人的要求是“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写作背景
19世纪末,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这篇小说写于1898年,作者写作本文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沙皇政府鹰犬的丑恶本质。
初读课文
序幕:(1-5自然段) 介绍别里科夫有形和无形的套子。
开端:(6-7自然段) 结识华连卡。
发展:(8-17自然段) 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
高潮:(18-36自然段) 与柯瓦连科争吵,摔下楼梯。
结局:(37-40自然段) 婚事失败、病死。
字音识记
胆怯(qiè) 祈祷(dǎo)
辖制(xiá) 憎恶(zēnɡ)
讥诮(qiào) 消遣(qiǎn)
谗言(chán) 搓手(cuō)
契诃夫(hē) 怂恿(sǒng)(yǒnɡ)
字形辨认
jí(即)使 jì(既)然
胆 qiè(怯) qū(祛)除
zāo(糟)粕 cáo(嘈)杂
纯 cuì(粹) cuì(淬)火
āi(唉)声叹气 āi(哀)鸿遍野
近义词辨析
(1)辖制·挟制
辨析:“辖制”指管束,控制;“挟制”指倚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使服从。
【即时小练】
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被人辖制。但是,我们不能让人家抓住把柄,处处受人挟制。
回报·汇报
辨析:“回报”多指报答,酬报;“汇报”指综合材料向上级或群众报告。
【即时小练】
在他的汇报材料中,反复提到要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社会和人民。
不止·不只
辨析:“不止”指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指不但,不仅。
【即时小练】
①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
②这个水库建成后,不只可供灌溉、防洪,而且可用来发电。
安然无恙·相安无事
辨析:两者都表示平安,但使用的对象不同。“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伤害。“相安无事”,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用在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中。
【即时小练】
①据香港大公网报道,今年5月英国一名少女梦游时从距离地面七米的卧室的窗口跌落,不过她安然无恙。
②自王昭君出塞后的六十多年内,汉、匈相安无事,长城内外出现了“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的祥和景象。
告示·告白
辨析:“告示”指①布告;②旧时指标语。“告白”指①(机关、团体或个人)对公众的声明或启事;②说明,表白。
【即时小练】
村头黑板上贴出了告示,目的是把收入与支出的情况告白于全村人
难看·难堪
辨析:“难看”指丑陋、不好看,或不光荣、不体面。“难堪”指难以忍受,或难为情。
【即时小练】
赵发财见黄盈面色有些难看,不知是因为话题内容令她难堪,还是因为临场应变让她措手不及。
熟语积累
(1)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逾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2)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3)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4)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5)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6)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7)心慌意乱:形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
(8)六神不安:形容人心绪慌乱,或心神不安宁。
合作探究
自杀?他杀?
别里科夫之死既属于他杀的范畴,又属于自杀的范畴。一方面,从别里科夫日常穿着与习惯,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思想是极为保守的,仅仅是看到华连卡兄妹骑自行车,他便无法接受,而华连卡并无恶意的笑就足以让他想不开,以至郁郁而死,因此,思想的保守和顽固,是促使别里科夫自杀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正是这种极端保守顽固的思想杀死了他。另一方面,别里科夫的死亦属他杀。华连卡的一笑是别里科夫致死的直接原因,但从根本上说,原因却是沙皇统治者采取的高压政策,可悲的是,别里科夫本人甘当统治者的鹰犬,心灵僵化死亡,这才是杀害别里科夫的罪魁祸首。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做出最终裁定:可怜的沙俄人民应当奋起推翻沙皇的残酷统治,从根本上解除人们思想保守之源,而保守的人更应该张开开放之眼,明眼看世,摒弃一切腐朽的旧制度,让思想重现生机。
归纳概括
1.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
⑴别里科夫代表了生活在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害怕变革,苟且偷安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的可恶、可憎、可悲可怜的知识分子形象
小结
孤僻胆怯、因循守旧、敌视新生、维护专制的猥陋、卑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朽的势力,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别理科夫性格的二重性: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又是牺牲品;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士,又是不堪一击的可怜虫。他的可恶之处:性格上的顽固保守、躲避现实、害怕变革和人格上的卑劣。他的可怜之处: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整天六神无主、战战兢兢、为了维护专制制度而丧失了自我。他既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总之,他不但不知自己的"奴隶"身份,而且想极力地让"全城的人"都生活在"做稳奴隶的时代"。
重难探究
1.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
答:因为别里科夫老是憎恶现实,“歌颂过去”,所以他教古代语言,这样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同时又保护了自己。因此,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就跟他晴天穿的雨鞋、撑的雨伞一样,也是一个套子,好使他与世隔绝。
2.柯瓦连科姐弟俩是怎样的人物?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①柯瓦连科和华连卡是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他们是有正常的人类情感的人,是敢于和“套中人”斗争的人,是进步力量的代表。②柯瓦连科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与旧思想的斗争,华连卡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对“套中人”的嘲弄,两人代表了新生力量,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时反衬“套中人”。
3.别里科夫的有形的“套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无形的“套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有形的“套子”: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无形的“套子”: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现实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4.别里科夫的死因是什么?
答:他的死因有以下几种可能:①因为“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生活对他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他悲痛、伤心过度而死。②这样的事情大跌他“正人君子”的面子,平时就战战兢兢地活着的别里科夫,怕众人耻笑,怕上级鄙视,怕……“漫画事件”只是使他“难堪”,而这件事却使他“无地自容”,他因此恐惧而死。③他“满心害怕和憎恶”地活在人群里,整日充满恐惧,“通宵做噩梦”;他想挣脱孤僻的“套子”结婚,结果未婚妻的弟弟推他,未婚妻华连卡笑他,可以说,此时他已经对社会、对生活感到无比绝望了,最终死去。
5.别里科夫只是中学里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他既不是校长,又不是市长,为什么能够辖制全城“足足十五年”呢
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
6、小说结尾部分说,华连卡的笑声结束了别里科夫预想中的婚事,也结束了他的人间生活,华连卡的笑声为什么会对别里科夫有如此大的影响?
契诃夫在这里用了夸张和讽刺的写法。别里科夫最怕出乱子,怕人取笑,宁可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眼下就要跟华连卡结婚,自己却闹出这么个乱子,被人如此取笑,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超乎寻常的打击,因此一病不起。
7.“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谦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我们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谦虚在这里是谨慎不张狂的意思,别里科夫死了,大家很开心,但人们故意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情,使之不外露。之所以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一是因为长期受别里科夫的“辖制”,人们已经习惯于谨慎的生活,二是别里科夫生活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远不是高兴的时候。
8、小说结尾,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这就揭示了别里科夫的社会时代的典型意义。
传统观点认为,小说中的别里科夫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沙皇反动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但也有人认为,别里科夫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分析。
观点一:小说以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下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这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契诃夫通过对别里科夫外表的描绘、思想状态的揭示及其在具体事件中表现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像别里科夫一样的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的灵魂。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个文学形象的塑造,无情地鞭挞了那种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专制统治的奴才性格,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在崩溃瓦解前的垂死挣扎。
观点二:别里科夫是生活在众人中的一个扭曲者的形象。他被人奚落,甚至嘲弄,漫画事件足以说明这一点。他的不幸恰恰是那个社会的悲哀,那些人的笑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健康的笑,就连“促狭鬼”类的年轻人都已失去了同情与关爱,更能说明沙皇专制统治的罪恶,所以我们不应将那群人与别里科夫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别里科夫是沙皇统治阶级的忠实卫道士的结论。别里科夫连自己的尊严都不保,哪里还是沙皇统治阶级的忠实卫道士?沙皇统治阶级不会以这么一个无用的别里科夫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别里科夫是不折不扣的牺牲品。作品体现了契诃夫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物”的思想。
主旨归纳
小说通过对思想上顽固保守,害怕变革,拒绝、憎恶一切新事物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既可恨又可悲的小人物别里科夫的描写,反映了沙皇统治下黑暗的社会现实,揭露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和对民众的专制,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探究小说讽刺手法的运用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
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柯瓦连卡与别里科夫的比较,守旧思想和新思想的对比,虚伪阴险和光明磊落的对比。
别里科夫临死前,柯瓦连卡“推”,别里科夫“摔”,华连卡“笑”,别里科夫“死”,这充分表明像别里科夫式的人物终将被送进坟墓,沙皇统治必将灭亡。
写法赏析
(1)幽默讽刺的手法。
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这些都反映了人物的迂腐可笑。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陋的灵魂。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感悟,有所得。
(2)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夸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夸张人物形象的特征,像别里科夫这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二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些夸张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别里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对人们的压制,也是种种专制压迫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