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2《齐桓晋文之事》预习学案(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1.2《齐桓晋文之事》预习学案(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5 19:4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齐桓晋文之事》预习学案
孟子及其事业
《史记·儒林传》: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凌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门,学者独不废也。于宣威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孔子开创了以讲学为职业的风气,所以他的弟子和后继传人,大多也以之为业。其中学术影响煊赫一时则数孟子、荀子二人,两人被誉为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冯友兰认为,孔子在中国的地位等同于苏格拉底在西方的地位,而孟子则是中国的柏拉图。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章。
孟子是邹国人,邹鲁两地相邻,都是儒家学说昌盛的根据地,因此儒家学派多被称为“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庄子·天下篇》),后世也常以“邹鲁之地”形容某地文化昌盛。孔子一生以兴复文王、周公思想为己任,孟子则以继承孔子思想为业。孟子自述为“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诡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子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可见,在孟子看来,其事业便是“正人心,息邪说,距诡行,放淫辞,以承三圣”,游说各国诸侯,是实现个人理想“不得已”的选择。《齐桓晋文之事》描述的便是孟子游说齐宣王时的情景。
孟子理想的政治制度
孟子虽继承孔子学说,但其主张的政治经济制度,虽表面上为“遵先王之法”,实际上确实个人对“先王之法”的理想化、理论化改造成果。
传统的政治观点以贵族为核心,一切政治、经济制度都是为贵族设置;孟子则主张一切为民设置:这是孟子政治哲学的根本所在。根据这种主张,孟子不由得修改孔子的思想。孔子个人非常推崇齐桓公和管仲,曾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同上)这表明了孔子对二人的极高赞赏,孟子主张贵王贱霸,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政治理念,王者的一切行政内容,都是为民,所以受到民众热烈拥护,霸则用武力征服使其服从。孟子主观认同王道,因此才刻意忽略事实,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这是他不便承认的。
由民本思想出发,孟子认为一切制度都是为民所设,乃至于国君,所以坦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这可以说是“君权民授”了。这种民本思想一方面是孟子思想为广为认同,并成为后世儒家政治思想的至高理念,但也由此令诸侯心生厌恶畏惧,以致于加以排斥,孟子不为执政者所用,多半出自此。
课前习题
【字词翻译】
1. 保民:
2. 衅:
3. 觳觫:
4. 若无罪而就死地:
5. 有诸?
6. 褊小:
7. 牛羊何择焉:
8. 庖厨:
9. 戚戚:
10. 抑王兴甲兵:
11. 便嬖:
12. 殆有甚焉:
13. 赴诉:
14. 惛:
15. 尝试:
16. 制民之产:
17. 庠序:
【通假字】
1. 王说:
2. 为长者折枝:
3. 刑於寡妻:
4. 采色:
5. 盖亦反其本矣:
6.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7.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一词多义】
1. 王(无以,则王乎/百姓皆以王为爱):
2. 就(若无罪而就死地/就其不变者观之):
3. 爱(百姓皆以王为爱/爱其子):
4. 刑(刑于寡妻/从而刑之):
5. 度(度,然后知长短/暴虐无度):
6. 辟(辟土地/放辟邪侈):
7. 朝(朝秦楚/朝而往,暮而归):
8. 殆(殆有甚焉/百战不殆):
9. 疾(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不以疾也/寡人有疾):
10. 时(春冬之时/勿夺其时):
【句子翻译】
1.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2.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 王无异于王姓之以王为爱也。
4.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5.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6.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7.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8.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参考答案:
【字词翻译】
安民、养民
古代宰杀牲口取血用来祭祀的一种仪式。
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
走向。
“之乎”的合音。
狭小
区别。
厨房。
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
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
恐怕、可能。
奔走求告。
不明事理,糊涂。
试行。
规定。
古代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通假字】
同“悦”,高兴,愉悦。
同“肢”,肢体。
同“型”,榜样,典范。
同“彩”。
同“盍”,是“何不”的合音。
同“途”。
同“斑”。
【一词多义】
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君王
走向/从,根据
吝啬/疼爱、宠爱
同“型”,此活用为动词,做典范/处罚
丈量/限度
开辟/不正
朝见,此处使动用法,使……朝见/早晨
恐怕,可能/危害
憎恨/迅速/疾病
季节/时节,指适合种植、收获的时节
【句子翻译】
能从(您这里)听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吗?
用安民的办法来推行王道,是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了的。
君王(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这件事感到奇怪。
君王(您)如果怜惜它们没有罪过却走向死亡的境地,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
不做的人和不能做的人外在要怎么区别呢?
难道君王(您)发动军队,让将士深陷险地,与诸侯结缘,这样之后内心会感到愉悦吗?
希望夫子(您)能帮我实现志愿,清晰地指导我。我虽然愚钝,但愿意试行(您的方法)。
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可以在没有能维持长期生活的财产的情况下却长期保有本心。如果是普通百姓,(他们)没有维持长期生活的财产,就不能长期保有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