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 2020年6月23日9时1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至此,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将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地为人们提供实时定位服务。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示意图和地球二分二至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文昌有阳光直射现象
B.西昌位于中纬度、北半球和东半球
C.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W)
D.春分、秋分日,太原最晚迎来日出
2. 关于卫星发射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正由B点向C点移动
B.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均是昼短夜长
C.流经黄冈市的长江进入了汛期
D.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
(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如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大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四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C.②大洲濒临三大洋
D.③大洲与④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4.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B.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5.(2019七上·渭源月考)下图为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年平均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B.全球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南北纬30°附近的年平均气温一样
D.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北极地区
(2)关于全球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B.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
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
(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 读下图世界古老文明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古老文明区的共同特征是( )
A.全部位于亚洲 B.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C.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 D.终年高温炎热
7. 图中甲半岛的居民主要是(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二、解答题
8.(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如图示意北半球五地气候资料及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E地为 气候,该气候特征是 。
(2)与D地相比,C地年降水量较 (多/少),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A,B,C,D,E五地中,全年高温多雨的是 地,该气候的自然景观是 (①②)。
(4)图中所示的B、C两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反映出亚洲的气候具有 气候显著的特点,此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请在B、C两气候图中任选一幅,写出其字母及气候类型的名称,并描述气候特征 。
9.(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但又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图,回答问题。
(1)据图,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 (地形类型)地区。
(2)据图,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南或北)半球的 (中低或中高)纬度。
(3)“地球在呻吟”,这幅漫画揭示的是____
①人口增长过快,淡水紧缺②人口增长过慢,劳动力短缺
③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严重④人口增长过慢,社会负担加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图中,A、B、C、D地区为世界人口 (稠密或稀疏)区,A地区主要是 色人种,而C地区主要是 色人种。
(5)图中,①②③④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少的原因不同,其中,①地区人口较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③地区人口较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读图可知,文昌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正确;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西昌位于低纬度,东半球、北半球。故B不正确;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E),故C不正确;春分、秋分日,最早看到日出的是太原。所以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2.读图,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6月23日卫星发射,地球公转到A附近,正在由A向B移动,此时我国是夏季,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均是昼长夜短;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流经黄冈市的长江进入了汛期;夏至日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故ABD不正确,C正确。根据题意选C。
【答案】3.B
4.B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①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故A错误。四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故B正确。②大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故C错误。③大洲与④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故D错误。故答案为:B。
4.喜马拉雅山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受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的影响,山脉还在不断升高,故答案为:B。
5.【答案】(1)B
(2)C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全球年平均气温从南向北先升高再降低,故A错误 ;
B、全球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故B正确;
C、南北纬30°附近的年平均气温不一样,30°S比30°N气温要低,故C错误;
D. 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南极地区,故D错误。
(2)读图可知,A、赤道地区降水量多,两极地区降水量少,但不是随纬度的变化而递减,故A错误;
B、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多,故B错误;
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故C正确;
D、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故D错误。
故答案为:(1)B;(2)C;
【点评】(1)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答案】6.C
7.A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1)聚落形成的条件包括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聚落通常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2)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南部,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西部和北部,以及欧洲东部和南部。
6.由图可以看出,图中古老文明区的共同特征是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这些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尼罗河流域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气候干旱,我国的黄河流域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故答案为:C。
7.由图可知,图中甲半岛是位于亚洲西部的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该半岛的居民多以阿拉伯人为主,信仰的宗教多以伊斯兰教为主,主要是白色人种,故答案为:A。
8.【答案】(1)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多;海陆因素
(3)A;①
(4)季风;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B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温和)少雨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E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读图可知,D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C地距海近,降水较多,所以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3)读五个地方的降水柱状图可知,A地各月降水都很多,全年高温多雨。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热带雨林景观,故答案为:①。
(4)读图可知,B地势亚热带季风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反映出亚洲的气候都具有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B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C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9.【答案】(1)平原
(2)北;中低
(3)B
(4)稠密;黄;白
(5)地处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干旱的荒漠),不适合人类的生存;地处高原,地势高峻,空气稀薄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分布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由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3)图中漫画反映的地球上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地球上淡水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故答案为:B。
(4)图中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西部、D经美洲东部地区为世界人口稠密区,其中A亚洲东部主要是黄色人种,C欧洲西部则是白色人种为主,是白色人种的故乡。
(5)①②③④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疏的原因不同,其中①撒哈拉地区是由于气候极其干旱导致;③青藏高原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人口稀少。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1 / 1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 2020年6月23日9时1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至此,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将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地为人们提供实时定位服务。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示意图和地球二分二至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文昌有阳光直射现象
B.西昌位于中纬度、北半球和东半球
C.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W)
D.春分、秋分日,太原最晚迎来日出
2. 关于卫星发射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正由B点向C点移动
B.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均是昼短夜长
C.流经黄冈市的长江进入了汛期
D.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
【答案】1.A
2.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读图可知,文昌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正确;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西昌位于低纬度,东半球、北半球。故B不正确;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E),故C不正确;春分、秋分日,最早看到日出的是太原。所以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2.读图,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6月23日卫星发射,地球公转到A附近,正在由A向B移动,此时我国是夏季,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均是昼长夜短;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流经黄冈市的长江进入了汛期;夏至日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故ABD不正确,C正确。根据题意选C。
(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如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大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四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C.②大洲濒临三大洋
D.③大洲与④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4.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B.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答案】3.B
4.B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①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故A错误。四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故B正确。②大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故C错误。③大洲与④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故D错误。故答案为:B。
4.喜马拉雅山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受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的影响,山脉还在不断升高,故答案为:B。
5.(2019七上·渭源月考)下图为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年平均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B.全球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南北纬30°附近的年平均气温一样
D.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北极地区
(2)关于全球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B.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
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
【答案】(1)B
(2)C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全球年平均气温从南向北先升高再降低,故A错误 ;
B、全球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故B正确;
C、南北纬30°附近的年平均气温不一样,30°S比30°N气温要低,故C错误;
D. 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南极地区,故D错误。
(2)读图可知,A、赤道地区降水量多,两极地区降水量少,但不是随纬度的变化而递减,故A错误;
B、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多,故B错误;
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故C正确;
D、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故D错误。
故答案为:(1)B;(2)C;
【点评】(1)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 读下图世界古老文明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古老文明区的共同特征是( )
A.全部位于亚洲 B.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C.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 D.终年高温炎热
7. 图中甲半岛的居民主要是(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答案】6.C
7.A
【知识点】不同的人种;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1)聚落形成的条件包括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聚落通常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2)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南部,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西部和北部,以及欧洲东部和南部。
6.由图可以看出,图中古老文明区的共同特征是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这些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尼罗河流域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气候干旱,我国的黄河流域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故答案为:C。
7.由图可知,图中甲半岛是位于亚洲西部的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该半岛的居民多以阿拉伯人为主,信仰的宗教多以伊斯兰教为主,主要是白色人种,故答案为:A。
二、解答题
8.(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如图示意北半球五地气候资料及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E地为 气候,该气候特征是 。
(2)与D地相比,C地年降水量较 (多/少),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A,B,C,D,E五地中,全年高温多雨的是 地,该气候的自然景观是 (①②)。
(4)图中所示的B、C两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反映出亚洲的气候具有 气候显著的特点,此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请在B、C两气候图中任选一幅,写出其字母及气候类型的名称,并描述气候特征 。
【答案】(1)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多;海陆因素
(3)A;①
(4)季风;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B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温和)少雨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E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读图可知,D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C地距海近,降水较多,所以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3)读五个地方的降水柱状图可知,A地各月降水都很多,全年高温多雨。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热带雨林景观,故答案为:①。
(4)读图可知,B地势亚热带季风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反映出亚洲的气候都具有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B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C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9.(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但又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图,回答问题。
(1)据图,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 (地形类型)地区。
(2)据图,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南或北)半球的 (中低或中高)纬度。
(3)“地球在呻吟”,这幅漫画揭示的是____
①人口增长过快,淡水紧缺②人口增长过慢,劳动力短缺
③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严重④人口增长过慢,社会负担加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图中,A、B、C、D地区为世界人口 (稠密或稀疏)区,A地区主要是 色人种,而C地区主要是 色人种。
(5)图中,①②③④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少的原因不同,其中,①地区人口较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③地区人口较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平原
(2)北;中低
(3)B
(4)稠密;黄;白
(5)地处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干旱的荒漠),不适合人类的生存;地处高原,地势高峻,空气稀薄
【知识点】世界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不同的人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分布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由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3)图中漫画反映的地球上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地球上淡水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故答案为:B。
(4)图中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西部、D经美洲东部地区为世界人口稠密区,其中A亚洲东部主要是黄色人种,C欧洲西部则是白色人种为主,是白色人种的故乡。
(5)①②③④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疏的原因不同,其中①撒哈拉地区是由于气候极其干旱导致;③青藏高原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人口稀少。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