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6 08:1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学段一 文本前置学习
第10课 老人与海(节选)
搏斗历程 攻击者及其数量 搏击工具 结果
第一次 (1) 鱼叉 杀死;大鱼被咬掉约四十磅肉;他的手受伤
第二次 两条 铲鼻鲨 刀 (2)
一、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1.《老人与海(节选)》讲述了老人圣地亚哥为了把捕获的一条大马林鱼带回家,在离岸很远的海流中与鲨鱼顽强搏斗的历程。请依据文本内容,填写下表。
一条灰鲭鲨(尖齿鲨)
杀死;大鱼被咬掉四分之一;他的手流血
第三次 (3) 刀 杀死;刀刃被折断;他骨子里累了
第四次 两条 铲鼻鲨 短棍 (4)
第五次 (5) 短棍 舵柄 被打散;大鱼只剩下残骸;自己被击垮,累
一条铲鼻鲨
伤得不轻;大鱼的一半身子被毁了;他的手感到活生生的疼痛
鲨群
2.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具有浓厚象征性的硬汉的典型形象,请阅读课文,分析这一形象的特点。
二、分析人物,体会主题
答案 作为“硬汉形象”的最典型代表,圣地亚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他具有一般硬汉所具有的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圣地亚哥在接连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困境中,毫不气馁,再度出海。在远海上为制服大马林鱼,与之周旋了几天几夜;归途中又与蚕食自己劳动果实的凶猛鲨鱼展开了殊死搏斗……
②超时空的主体情境,赋予了圣地亚哥豪迈的人格力量。海明威笔下的许多硬汉总是活动于具体的时空里,而圣地亚哥不同,他始终是孤零零地漂泊于浩瀚无际的大海上,先后与大马林鱼和鲨鱼展开搏斗。在这种时空中,老人与大海及鱼的关系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性的意义;老人与鱼的较量成了一曲人与自然、命运相抗争的颂歌,因而,老人的失败转化成寓言意义上的胜利,老人也由此获得了豪迈的人格力量。
3.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老人的性格似乎比较矛盾,因为他经常会自我否定,找出这些自我否定的句子,并进行解析。
答案 (1)①也许杀了这条鱼是一桩罪过。
②我还有半条鱼,他想。也许我走运,能把前半条带回去呢。我总该有点儿运气吧。不会的。他说,你出海太远了,你的好运气都给毁了。
③这下事情就要过去了,他想。不过,它们可能还会来袭击我。一个人在黑暗中手无寸铁,怎么对付它们呢?
这时候,他浑身僵硬、酸痛,在夜晚的寒气里,身上的伤口和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让他感到疼痛。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
④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他回到船尾,发现舵柄的一头尽管参差不齐,还是能塞进舵孔,让他凑合着掌舵。
(2)老人认为自己给打败了,是因为他的大马林鱼仅剩一副骨架,他的身体、精神疲惫到了极点,他甚至后悔捕到这条鱼。这些看似消极的心理描写,并没有削弱对老人形象的塑造。海明威在谈论这部小说的创作意图时曾说:“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如果我能将他们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他们将意味许多东西。”可见,作者要求笔下的人物要有一个特性——真实。
老人是作者笔下最典型的“硬汉形象”,他面对险恶形势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在精神上压倒敌人。在与鲨鱼搏斗时,老人有短暂的犹豫甚至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这样,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4.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 鲨鱼是大自然的象征,是不幸、厄运、困境和挑战,具有巨大的力量;而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弱小的,却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永不屈服,永不言败。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就是人类与自然、与困难的抗争,表现了人类的进取精神。
5.海明威的作品,得力于他多年新闻记者的功底,简明、清新、干净,人称“电报式风格”。试从结构、叙述、描写、意蕴等方面加以分析。
三、赏析表达,品味语言
答案 (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2)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在塑造圣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作者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海明威善于从视觉、触觉等感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含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人听见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响,把渔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在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
(4)意蕴含蓄凝练。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让读者去如实地获取印象,而不挤到描写对象与读者之间去碍事,他要让描写对象和读者直接进行沟通,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场景描写如此震撼人心的原因之一。
6.作者在塑造圣地亚哥这一形象时,笔力主要集中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再现这一场景的?
答案 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独白的手法。作者善于从视觉、触觉等感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在简单、迅速的动作描写中塑造人物。
7.阅读老人与鲨鱼五次搏斗的内心独白,填写表格,回答问题。
(1)补写出老人每次与鲨鱼搏斗前后的内心独白。
老人内心独白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 ①搏斗前:他有坚强的决心,但不抱什么希望。“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
②搏斗后:“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别想啦,老家伙……顺着这条航线走吧,事到临头再对付吧。”
第二次 ①搏斗前:
②搏斗后:
第三次 搏斗后:
第四次 搏斗后:“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
第五次 ①搏斗前:“……我总该有点儿运气吧。不会的。他说,你出海太远了,你的好运气都给毁了”“别犯傻了……兴许你还能交上好大的运气呢。”
②搏斗后:“是什么把你给打垮了呢”“没有什么把我打垮……因为我出海太远了。”
高度紧张,“‘呀!’他大声叫起来”。
对杀死的鲨鱼道歉,“真希望这是一场梦”。
感到疲倦,“老家伙,你累了……你从骨子里累了”。
(2)老人的内心独白主要有哪两种形式?这些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
答案 形式:一种是无声的多种想法,一种是有声的自言自语。
作用:①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一定作用。
a.展示人物心理、信念。文中几次出现“不抱希望才愚蠢呢”“我真希望这是一场梦”类似的话,通过这些心理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老人的心像大海一样明朗澎湃,他坚信“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种信念支撑着他顽强不屈、无所畏惧地与命运抗争,这也是他不被强敌压倒的决胜因素。
b.展示人物的信心、意志、品质。老人独自在海上,不断地提醒自己与鲨鱼做斗争,不断地鼓励自己,给自己以信心,镇定、从容地一次次击退鲨鱼。“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倔老头儿,誓不服输。
c.展示人物的心态、心胸。“你出海太远了,你的好运气都给毁了”“别犯傻了”“还是清醒着点儿,掌好舵吧。兴许你还能交上好大的运气呢”,他的消极心态和积极心态总是在斗争,最后总是积极心态占上风,文中这种情况多次出现,足可见其“硬汉”精神。
②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另外对揭示小说主题起一定作用。
a.对老人的心理描写贯穿文章始终,这是一条线索,可以把海上所发生的事连接起来。
b.揭示小说主题: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通过内心独白,可以看出老人与鲨鱼斗争的艰难,更好地表现他的“硬汉”性格。
8.分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特点和效果。
(1)这条鲨鱼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当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渐渐下沉,扩散到一英里深的海水里的时候,它就从深处游了上来。鲨鱼莽莽撞撞地一下子冲过来,划破了蓝色的水面,豁然出现在太阳底下。
答案 这段描写鲨鱼刚出现时的情景,语言平实自然,主要借助一系列动词,把鲨鱼来势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2)两条鲨鱼一齐紧逼而来,他一看见离他最近的一条张开嘴,咬住了大鱼银色的体侧,就高高举起棍子,重重地落下去,打在鲨鱼宽阔的脑袋顶上。棍子敲上去的时候,他觉得像是打在坚韧的橡胶上,但他也感到了坚硬的骨头。趁鲨鱼从大鱼身上往下溜的时候,他又狠狠地打在鲨鱼的鼻尖上。
答案 这段文字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多用动词,鲜明生动,给人以惊惧、紧张感,但这种感情不直露,而是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含在自然的行文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开枪自杀,海明威走完了辉煌的一生。约翰·肯尼迪总统称他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附 助读资源
代表作有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乞力马扎罗的雪》《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2)作者轶事
①站着写作的文坛硬汉
海明威非常勤奋,每天早晨六点半,他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十二点半。为了便于修改,他喜欢用铅笔写作。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有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
②读自己的讣闻
海明威一生中,曾经经历过两次飞机事故,两次事故他都幸存下来。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奇迹。当时,美联社、《纽约每日镜报》、《纽约先驱论坛报》等世界各地的通讯社和报纸都纷纷报道了海明威的“死讯”。大难不死的海明威把各种各样的讣闻仔细地存入剪贴簿里,当作难得的阅读材料。这些东西给他受伤后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和谈资。据说他给自己定下的治疗方案是:香槟、讣闻和药丸。
(3)作者评价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威拉德·索普在他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对海明威给予了崇高的评价:“海明威是当代最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
《纽约时报》评论说:“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
2.《老人与海》简介
(1)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一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他以此为素材写了《老人与海》这篇小说。
(2)故事梗概
古巴的一位老渔夫圣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打到鱼了。头40天还有个叫马诺林的孩子和他在一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老头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不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是常常梦见狮子。
第85天一大早,孩子为老人准备了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这天天气很好。老人决定到更远的大海深处捕鱼。黎明时,他已在钓丝上装上沙丁鱼,放到适当深处,让小船随海水漂流。
老鹰在上空打着旋,老人把钓丝插到一英里深的海里。突然,浮在水面上的绿色竿子急遽地没到水里,他知道,这是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钓尖和钩把子上的沙丁鱼。老人灵巧地握着钓丝,感到下面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午时分,大鱼终于上钩了,老人用双手拼命收着钓丝,但依然不能提上一英寸,渔船和人都在慢慢漂流。太阳落山了,大鱼依然未浮出水面。老人想:我拿它没有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
太阳又升起来了,鱼依然向北游。老人疲惫不堪,左手在抽筋,他吃些生鱼以增强力量。鱼终于跳出海面,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哩。老人放出更多的钓丝,紧紧拽住,手已皮开肉绽,涌出鲜血。第三天,大鱼开始打转,最后银花花的肚皮终于翻出水面,老人使尽平生的力气把它杀死,并将它绑在船边。那家伙足有1 500磅,或许更重。
死鱼的血腥味引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鲨鱼攻击,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渔叉扎,用刀、短棍、舵柄等与鲨鱼拼死搏斗。他深信:“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的肉,仅仅留下一副大鱼骨架。
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小港,回到他的小茅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的时候,马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路边的小茅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在一旁守护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3.文学常识——冰山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这种创作理论就是所谓的“冰山理论”,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构成“冰山理论”的四大要素: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4.名家评点
(1)由于他精湛的小说艺术——这在其《老人与海》中有充分表现——同时还由于他对当代文体的影响。——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语
(2)《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
(3)《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
(4)《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服老人的勇气,佩服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佩服海明威。——当代作家王小波
1.读准字音
附 积累卡片
词语 读音
背鳍 qí
系紧 jì
嘎吱 ɡā zhī
船舷 xián
一簇簇 cù
黏液 nián
咬啮 niè
参差不齐 cēn cī
桅杆 wéi
2.解释词语
词语 释义
豁然 形容开阔或通达。
肆意妄为 不顾一切地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吞噬(shì) 吞食;并吞。
游弋(yì) (舰艇等)巡逻;泛指在水中游动。
摩挲(mó suō) 用手抚摩。
残骸(hái) 人或动物的尸骨,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