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
标题
感悟鲁迅的孤独与悲悯
作者姓名
张健
所属单位
临沂第二十四中学
联系地址
临沂第二十四中学高一语文组
联系电话
13515492396
电子邮箱
Zhangjian526123@163.com
邮政编码
276034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内6课时+课外6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生命的价值不会仅仅体现在喧嚣和热闹的“零上温度”,那如昙花一现般的辉煌与光彩大多会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推移慢慢消褪,而体现在生命之中梗梗屹然的却是那隐藏却力量无穷的“零下温度”,那是隐忍、孤独、痛苦、酸辛与悲悯,而勇擎中国文学之大纛的文学斗士鲁迅先生便是生命“零下一度”力量的集中体现者。
本单元将依托《祝福》一文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
专题一,走进孤独与悲悯的鲁迅。指导学生在通晓鲁迅整体人生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感悟鲁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悯,对鲁迅的价值进行辨证思考,小组讨论,展示各组对鲁迅的掌握。
专题二,鲁迅与中外孤独与悲悯人物的对话。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鲁迅的精神理想追求和鲁迅小说人物家族的孤独特点,形成鉴赏与批判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古今中外其他人物形象,丰富“零下一度”的群体像。
专题三,以小组形式展开“我心中的鲁迅”为主题的读书探讨活动,丰富鲁迅这一人物形象。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自己人生中的孤独与悲悯感受。
2.了解鲁迅先生的人生轨迹和主要创作内容。
3.“知人论世”“知人论文”,结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分析鲁迅先生情感与创作的嬗变,深刻了解鲁迅先生的悲悯与孤独。
4.批判辨证地评价人生历程的孤独与悲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网络平台、通过综合阅读,强化整合、加强处理信息的能力。
2.掌握“知人论世”评价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生孤独与悲悯的精神力量。
3. 在研究鲁迅小说人物的悲悯与孤独刻画技巧过程中,掌握文学评论的一般方法。
4.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提高团队合作的自觉意识。
2.感受鲁迅先生的巨大精神魅力和深沉的民族使命感。
3.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发现并探究孤独、悲悯意识的美学价值。
4.感悟人生“零下”却依旧辉煌的人生历程的特殊意义,养成乐观、豁达、坚毅的人格品质。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入领会作品内涵,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你认同“孤独与悲悯成就了鲁迅的伟大人格”这一观点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2.鲁迅的孤独与悲悯对他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3.你如何评价人生历程中的诸多孤独与悲悯?
4.平凡却伟大的鲁迅对你产生了那些影响?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进孤独与悲悯的鲁迅。
专题2:鲁迅与中外孤独与悲悯人物的对话。
专题3:以小组形式展开“我心中的鲁迅”为主题的读书探讨活动。
专题一
走进孤独与悲悯的鲁迅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人必有孤独与悲悯,本课将从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孤独经历开始,逐渐联系到鲁迅先生的孤独、痛苦与悲悯的情怀,并引导学生将感受最深的一次孤独,用文字表达出来,小组间进行交流、展示、同感,并结合《祝福》的学习,体会鲁迅的情感,感悟鲁迅的人生追求。
本专题学习成果(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成果)
1.回忆并文字表述自己的一次孤独感受(150字左右);充分认识人生孤独、痛苦与悲悯的必然。
2.结合自己了解的鲁迅先生,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写一篇《我心中的鲁迅》的感受文章。
本专题问题设计
孤独与悲悯是怎样成就鲁迅的伟大人格的?
1、你怎样理解人生的孤独与悲悯?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2、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孤独与悲悯感受描写出来吗?
3、人为什么总会这种体验?你认为孤独与悲悯的内容有哪些?
4、通过了解鲁迅的生平,谈一谈鲁迅的经历给了他怎样的孤独、悲悯的体验。
5、《祝福》表达了鲁迅怎样的孤独与悲悯的情感?
6、你如何评价鲁迅的人生价值?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语文必修教材:《祝福》及其他初高中所选鲁迅作品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鲁迅研究文章与专著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自由交流:你怎样理解人生的孤独与悲悯?你有过人生的这种感受吗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2.讨论:人为什么总会有生命的孤独与悲悯体验?你认为孤独与悲悯的内容有哪些?
3.试着用书面文字描写一段印象深刻的自己的孤独体验,要求情感真实,有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
4.小组推荐:小组讨论,推荐一篇佳文,全班内阅读展示。
5.讨论:人感受孤独与悲悯的原因和类型。
第二课时
1.研读《祝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2)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也是被极端冷酷的人“杀”死的,你认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3)小说中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谈谈它们各自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其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语言品味:
(1)文中的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2)通过重点语句的探究、品味,说说鲁迅语言的特点
3. 评价鲁迅
(1)你如何评价鲁迅先生的“批判”与“悲悯”?
(2)鲁迅为什么对那时的中国现状感到绝望?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的原因又是什么?
(3)你如何评价鲁迅的人生价值?鲁迅的经历对于我们有何启发?
4.根据你对鲁迅的认识,给鲁迅写一份300字左右的小传。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2.书面语描写生动、真实;对于人生的孤独现象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3.能够从文章的语言品味中提炼作家的情感信息;能够从鲁迅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借鉴。
4.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
专题二
鲁迅与中外孤独与悲悯人物的对话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阅读鲁迅小说集《呐喊》和《彷徨》,重点关注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故乡》、《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小说,对鲁迅小说中涉及的所有人物进行分类。然后分小组学习研究一类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孤独、痛苦与悲悯,力求在充分全面占有小说材料的情况下透彻分析人物。最后,请撰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文章。
联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的孤独与悲悯的作家及作家笔下的人物,感受这种孤独与悲悯的价值。
本专题学习成果(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成果)
撰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文章:通过了解鲁迅的生平,谈一谈鲁迅的经历给了他怎样的孤独、悲悯的体验。
通过多媒体发表一篇对孤独与悲悯的美学意义的认识的文章。要求既要认识到现实生活孤独痛苦与悲悯的人生体验,又要认识到孤独与悲悯在文学艺术中具有的真实的震撼心灵的效果。
本专题问题设计
鲁迅的孤独、痛苦经历及悲悯情怀对他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你如何评价人生历程中的这种感受?
1.你认为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可以分成哪几类?
2.这些人物的情感经历有共同点吗?
3.鲁迅的作品跟自己的人生体验有关联吗?谈谈你的看法。
4.鲁迅作品的孤独、悲悯与批判意识在《祝福》中是怎么体现的?
5.孤独与悲悯意识在文学艺术中为什么能够震撼读者?
6.如何看待人生的各种孤独与悲悯的经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绍兴鲁迅纪念馆网站:http://www.luxunhome.com/
常规资源
《故乡》、《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的其他作品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他
古今中外名著中的孤独与悲悯的作家及作品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鲁迅小说集《呐喊》和《彷徨》,重点关注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故乡》、《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小说,对鲁迅小说中涉及的所有人物进行分类。然后分小组学习研究一类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孤独、痛苦与悲悯,力求在充分全面占有小说材料的情况下透彻分析人物。最后,请撰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文章。
联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的孤独与悲悯的作家及作家笔下的人物,感受这种孤独与悲悯的价值。
1.个人展示:你印象最深刻的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是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人物的特点。
2.人物分类:鲁迅小说中底层平民、觉醒的知识分子、落魄的知识分子、顽固的绅士等人物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谈谈这些人物的特点。
3.分小组讨论对这些人物的认识及评价。
(1)细致而全面地展示这些人物的特点。
(2)选择一两个典型人物细致分析,得出小组的一致观点,谈谈从这些人物身上所传达出的孤独与悲悯情怀
(3)小组研讨:小说人物的孤独与鲁迅本人的孤独与悲悯有何关联?
(4)规律探究:鲁迅小说人物的孤独成因及这类“群体像”的总特点。
第二课时
集中讨论:鲁迅的人生经历对鲁迅创作小说的影响。
1.你认为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可以分成哪几类?
2.这些人物的情感经历有共同点吗?
3.鲁迅的作品跟自己的人生体验有关联吗?谈谈你的看法。
4.鲁迅作品的孤独、悲悯与批判意识在《祝福》中是怎么体现的?
5.孤独与悲悯意识在文学艺术中为什么能够震撼读者?
6.如何看待人生的各种孤独与悲悯的经历?
指导学生撰写评论文章:孤独与悲悯的情怀对鲁迅小说的影响。
第三课时
思考与汇总:
(1)回顾所学作品中涉及到的孤独与悲悯的作家、作品人物,
(2)体验这些作品中的情感意识,
(3)谈论这些作品中的孤独与悲悯的人文价值。
归纳研讨:
(1)为什么孤独、痛苦与悲悯会成为文学作品表现的主要情感体验?
(2)你会这种人生体验感动吗?并说说原因。
(3)我们应当以怎样的心态看待人生的各种孤独与悲悯?
3.撰写博文:孤独与悲悯成就人生的美丽。
教学评价
1.能比较全面而细致的阅读鲁迅的文学作品,
2.能发挥小组合作优势,达到资源共享,
3.能立足文本,根据实际情况展示自己的人生体验,
4.能掌握文学批评的写作特点,尝试创作,
5.能够依据充分的事实资料有条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专题三
以小组形式展开“我心中的鲁迅”为主题的读书探讨活动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号召在学校范围内展开“我心中的鲁迅“的主题展览活动。《紫藤》文学社将承担“我心中的鲁迅”具体组织活动。 要求真实客观地评价鲁迅并反映他的小说创作成就。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班级、年级展示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回顾关于鲁迅和鲁迅小说的研究成果,精心选择、撰写主题的宣传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力求做到文质兼美。举行全班至全校研究成果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小结。
本专题学习成果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成果)
运用多种手段,组织好“我心中的鲁迅”主题展示活动。要求达到两方面的效果:
1.内容上,侧重对鲁迅生平、创作、人生价值、社会引导等方面的内容,文质兼美,方便阅读吸收。
2.形式上,图文并茂,色彩和谐,画面有质感,带给同学们美的享受。
本专题问题设计
如何让人们认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鲁迅?
1.你心中的鲁迅是怎样的形象?
2.他的文学创作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3.怎样在内容上达到周到、细致、完整、深刻的主题。
4.怎样在形式上图文并茂,色彩和谐,画面有质感,带给同学们美的享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多媒体设计范例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教室
其 他
多媒体整合使用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紫藤》文学社发起号召,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全方位、多角度、周到并深刻地展现一位伟大文学家的形象。并重申两条原则:
(1).内容上,侧重对鲁迅生平、创作、人生价值、社会引导等方面的内容,文质兼美,方便阅读吸收。
(2).形式上,图文并茂,色彩和谐,画面有质感,带给同学们美的享受。
2.全班分小组制作,从生平、作品、影响力地诸方面组织素材。
3.小范围内交流展示,推出精品,交流讨论。
4.师生共同完成单元总结。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分析研究。
2.文字内容力求准确、优美、有内涵、有品位。
3.形式上图文并茂、色彩和谐、搭配完整,整体布局有一定创意。
4.能有较强的合作能力、独立制作能力和集体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