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说课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说课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6 11:5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1.草 原
说课流程
一、说教材 五、说教学方法
二、说学情 六、说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 七、说板书设计
四、说教学重难点
《草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山川湖海,旨在唤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先生,他回忆了自己第一次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的情景,向我们展示了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和自然美,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1.说教材
2.说学情
我们常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六年级的学生对写景抒情类的文章并不陌生,但对于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土人情却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3.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
3、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5、说教学方法
一节课的灵魂在于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使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圈点勾画法,这几种方法都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锻炼出自学能力。
6.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6.说教学过程
(二)整体感知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 让学生自行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并适时讲解生字词。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最后,引入赛读: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哪组读得更有感情。
6.说教学过程
(三)深入研读
1.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这样句子, “四面都有小....轻轻流入云际。”并且体会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草原的生机,并且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2.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 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
6.说教学过程
(三)深入研读
让学生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引导学生由景色入情,体会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引导学生思考,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3.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6.说教学过程
(三)深入研读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
6.说教学过程
(四)延伸作业
搜集有关草原的文章,通过阅读,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草原,这样不仅能够巩固课上所学,同时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从所学的内容想开去,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草 原
风光美 羊群 小丘
人情美 热情 团结
难舍难分
7.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结束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