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屈原《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 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为月亮驾车的女神。
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戴望舒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多愁善感,有诗一样的思想意境,爱幻想,意志薄弱, 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雨巷》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叶圣陶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只有22岁。
其诗深得中国古典诗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早期诗风:孤独、抑郁、消沉、含蓄。
后期诗风:乐观、坚定、明朗、沉挚。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雨巷》 ——
“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将西方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讲究营造美妙意境二者完美融为一体。
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或者‘稀释’。”诗中讲述了 一个怎样的故事……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人物:“我”(雨巷先生)、丁香姑娘背景: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它可象征作者的追求之路也可是阴沉黑暗的社会现实。
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这条狭窄阴暗的追求之路上徘徊不前,“我”在期待什么?《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当时诗人只有22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包括戴望舒),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诗中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写作背景篱墙:颓圮
为全诗更多添了几分黯淡无奈与感伤。 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意象。丁香外形单薄细弱,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丁香结象征固结不解的愁绪李商隐《代赠》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璟《浣溪纱》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珣《河传》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美丽 高洁 愁怨 凄美 哀婉丁香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哀怨、彷徨、默默、
彳亍、冷漠、凄清、惆怅、静默、凄婉、迷茫象征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丁香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仍然怀着对理想的追求和憧憬
虽然理想渺茫难以实现,但诗人留有着这美好事物给人暂时的安慰,还有永久的怀恋与无限的惆怅。诗人继续追寻着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表面上是说姑娘,实际上是在说诗人自己。他因为理想难以实现,心情是冷漠,凄清又惆怅的。
雨巷先生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我”是个怎样的形象?是个怀着高洁理想的,有美好追求的青年形象,但因对理想的不可把握,交织着希望与失望,追求与幻灭,内心又是充满孤独、迷茫、无限惆怅.雨巷先生 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又带着淡淡忧愁的姑娘,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又希望自已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散了她……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一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表现了理想幻灭后空虚和伤感的心境。
诗人把美好生活摩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般美,又像梦一般远去,犹如理想美好却朦胧,不可把握。《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本诗主题: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艺术特色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艺术特色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2、优美的音乐旋律。
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如同一曲悠远迷朦的小提琴曲……艺术特色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③叠词的运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艺术特色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④复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秋天的梦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因牧女之美而引起对往昔的回忆,但又没有讲透,正是在这种不可名状的愁绪中,诗境显得更加绵长耐人寻味狱中题壁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戴望舒因主持《星座》副刊“对抗皇军”被捕入狱,《星座》也被迫停刊。在狱中,这位昔日“雨巷诗人”威武不屈,写出《狱中题壁》和《我用残损的手掌》等战斗诗篇,寄托了一位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
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我用残损的手掌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
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我用残损的手掌》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 “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