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教学对象
七年级
年
课时
1课时(40min)
教案设计者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接受一门新的学科,对生物学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全面,因此就要加强他们对生物学的认识和理解,引起学生们对生物学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生物学知识。在本节课之前学习了怎样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如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该内容就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在前一章中认识生物,学习了生物的特征和以及怎样调查周边的生物,为本节课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过要求学生在对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活动时候,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需要教师在这节课上为学生详细的讲解怎样进行探究活动才是科学的以及引导学生要擅于观察身边的现象。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生态因素分类,并为后续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内容奠定基础。
学生对于生物的认识,有些是合理的、科学的认知,但也会包括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在讲解本节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设置情景,暴露学生可能的前科学概念,并帮助学生转变前科学概念。
学生可能具有的前科学概念:“阳光、温度、水分这些都是生物”。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而这一章是“了解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也是生物圈的成员,应该了解这个家,爱护这个家。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算用身边的一些常见的例子如熊猫生活在森林里,鱼儿生活在水里,由这些例子引出环境、生态因素的概念,学生学习这些概念的基础上,给出生态因素的分类。通过这些分类就逐一介绍这些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首先介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介绍这部分的时候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活动得出某种结论,从而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其次在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介绍这部分的时候就举一些我们身边常见的例子来说明。最后在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课前让学生进行有关生物的小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也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经历体验,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陌生。
课堂开始,让学生说说上一节课调查的周边生物的成果回报,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成就感,建立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信心。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你喜欢探究活动吗?知道怎样进行进行探究活动才是科学的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既能够使学生保持兴趣,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前科学概念,并完成概念的转变。
四、落实课程标准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存在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向学生提供某些生物的区域分布资料,讨论温度、水分、空气、光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捕捉鼠妇(或蚯蚓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鼠妇(或蚯蚓等)的生活环境。在学校生物园或附近的小池塘、农田等环境中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能力目标:
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爱护动物、植物和保护环境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
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准备: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准备: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以及演示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师: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与老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师:我听见有同学说,有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不错说的都很好,那你们有谁知道生物与环境是什么样的关系吗?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板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师: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后一段时间就会死亡:热带植物适于生长在温暖的地方,移栽到寒冷的地方后,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它们也不能存活。生物的生存会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我们分别来看看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是怎样影响生物生活的,首先学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回答问题
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回答来引入今天的课题
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
师:非生物因素怎样影响生物生活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吧。这是我们上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同学们对实验感兴趣吗?
师:老师听见许多同学都说喜欢实验,那什么是探究实验呢?看到书上的14页那方框里就很详细的描述了探究实验,下面我就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阅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看了这一段,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概括这一段讲了什么。
师:这位同学概括的很好,主要讲了怎样进行探究以及探究的几个步骤(板书:探究的步骤),下面我们就看看书上的这个探究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中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面大家就仔细阅读书上的15页和16页的内容。
师:好了,同学们看了15页和16页的内容有没有什么地方没看懂的或者是有疑问的,这位举手的同学请说一下你的疑问是什么。
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什么是对照实验,有没有同学帮他解答一下什么是对照实验。
师:这位女同学说对照实验就是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释的很好,看到15页的那方框里,把什么是对照实验勾画下来。现在大家都理解了什么是对照实验了。还有其他同学有疑问没有。
思考问题
阅读书本上的内容
回答
看书
思考问题
引起学生对问题有兴趣
回到书本上
通过回答检查同学们是否认真看书
先通过看书让学生对探究实验有一定的了解
激发学生上课提问
学生对看书的仔细程度
讲解对照实验
师:又有一位同学提出,我们做的实验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我们确定的变量引起的?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看来这位同学是认真思考了的。所以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就要采用对照实验,这样就能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还有其他疑问吗?
师:这位男同学又提出我们实验的时候为什么要采用十只鼠妇而不是用一只鼠妇,很好这个问题问的,我们采用一只是不是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采用十只是不是就可以减少误差,当然采用更多也好,但是会增加实验的难度。老师要表扬这些提问的同学他们是真的动了脑筋思考问题的。同学们要向他们学习上课要多发言。下面老师要布置一个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关于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就来展示每一个小组设计的实验,然后再评一评那个小组设计的好。
师:好了,大家停止讨论,课后在讨论关于设计实验的问题,下面我们继续上课,刚刚我们说是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下面就来看看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那什么又是生物因素呢?
师:很好,生物因素就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现在只需了解关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后面我们会深入学习
师: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环境、生态因素等,重点就是怎样进行一个探究实验。首先我们要提出问题接着作出假设然后再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后与大家交流和讨论。下来大家把课后练习完成,下课。
认真听讲
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思考问题
提高学生积极发言
让学生对探究实验有更深的理解
对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有一定的认识
师: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知识,我们学习了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两大类,是那两大类呢?
师:很好,一类是生物因素,一类是非生物因素,然后我们讲了本节课的重点怎样进行一个探究实验。首先我们要提出问题接着作出假设然后再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后与大家交流和讨论。这就是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点,大家把书翻到18页看到练习题中的1题和4题。请这位同学说说第1题。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除了书上说的那几种非生物因素外,还有土壤,例如土壤对植物的影响。请那位男同学回答一下第4题。
师:这位同学举的例是颈子长的长颈鹿和颈子短的长颈鹿,这个例子举的好,也就说明了动物之间也是有竞争关系的。好了,本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回忆知识,总结这节课的学习的内容
思考练习题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对本节课学习的总结,加强学生的知识
通过练习题加强巩固
九、板书设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选择材料
探究 制定计划 方法步骤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