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26 13:1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依据:“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用福尔马林溶液保鲜食品
B.在猪饲料中加入瘦肉精
C.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
D.制作面包时,加入少量小苏打
2.生活中处处皆学问,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可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B.用甲醛浸泡海鲜,可让海鲜长时间地保存下来而不会腐烂
C.为了保持肉制品鲜美,可在香肠中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NaNO2)
D.吃松花蛋时,为了消除蛋中所含的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
3.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亚硝酸钠作调味剂
B.用甲醛溶液浸泡鱼虾防腐
C.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D.把霉变大米淘洗干净后继续食用
4.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下列物质中的(  )
A.糖水 B.盐水 C.肥皂水 D.蛋清
5.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枯井或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B.燃着的酒精灯不慎被打翻,可用水进行扑灭
C.室外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及时逃离现场
D.误服碳酸钡等重金属盐时,立即服用豆浆、牛奶等缓解中毒症状,并及时送医
6.“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不易发生危险的是(  )
A.用胆矾(CuSO4 5H2O)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B.在煤气中加入有臭味的化学物质,如硫醚
C.用工业酒精配制白酒饮用
D.霉变的大米蒸熟后即可食用
7.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A.氮气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8.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
B.长期吸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
C.吸烟有害健康,但“二手烟”对人体无害
D.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
9.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B.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废气排放
C.不吸烟,不沾染毒品
D.霉变大米煮熟后可以食用
10.“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在海产品中加适量的甲醛溶液浸泡
C.在果汁中加入少量的“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好
D.霉变的大米、花生,即使经过蒸煮也不能食用
11.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订餐派送、制作方式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
A.制作时可添加大量添加剂,使得更美味
B.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防腐剂
D.大量使用塑料餐盒和购物袋派送
12.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向某香肠切面滴加碘酒,若不变蓝,则该香肠中没有掺入淀粉
B.用洗涤剂洗去餐具表面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C.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物理变化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肥皂水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甲醛(CH2O)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有剧毒且能致癌。用含有甲醛的材料装修房子,人进入后会闻到特殊气味,这主要与甲醛分子   有密切关系。因此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这是由于活性炭具有   的结构。
14.化学与健康息息相关。
(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使我们更健康。
①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
A.青菜 B.馒头 C.牛肉
②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   元素;
(2)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填序号)
A.食用霉变的食品 B.食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 C.常喝牛奶或豆浆
15.2014年4月某果蔬批发市场检出来自某地的“甲醇白菜”(喷洒甲醛溶液保鲜的大白菜)。甲醛(HCHO)有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引起蛋白质变性。
(1)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这些属于甲醛的    性质。
(2)为防止新家具甲醇释放量超标,可在家具中放些    到达除甲醇的目地。
(3)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根据以上信息,食用白菜前应减少可能由甲醛带来的危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16.被霉菌污染的粮食会产生黄曲霉素(C17H12O6).人类的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作用下会发生突变,继而诱发癌症.
(1)黄曲霉素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
(2)化学物质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丰富人们的生活,但若使用不当,也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填序号).
a.用甲醛浸泡海鲜产品
b.用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
c.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
17.吸烟是不良嗜好,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图是吸烟者吸烟时产生的部分有害物质,试回答:
(1)你知道吸烟能诱发或易得哪些疾病(答一种即可)
   ;
(2)吸烟时,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引起中毒的原因
   
   ;
(3)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谈谈你对此看法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8.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但某些地区确实出现过农药残留超标事件,让一些人“谈药色变”。怎样科学地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呢?
有些农药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会加快。通过在沸水中焯或使用蒸、炒等烹饪手段可以去除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
部分农药在空气中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一些易于保存的农产品,如胡萝卜、南瓜、土豆等,可以在室外存放一定时间来减少农药残留量。有科研人员监测了番茄中三唑酮(C14H16ClN3O2)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的分解规律,如图1。
去皮可以有效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但部分果蔬不容易去皮,如生菜、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重要方式。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可利用洗菜机或加入洗涤盐等方式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有人研究了利用不同方法去除黄瓜中嘧菌酯农药残留的效果,如图2所示。
可见,减少农药残留的关键是认识物质的性质。基于农药的不同性质,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去除。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沸水中焯蔬菜可以去除    的残留,这是利用了氨基甲酸酯类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三唑酮C14H16ClN3O2由    种元素组成。
(3)依据图1,影响番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因素有温度和    。
(4)为了最大量地去除黄瓜中的嘧菌酯,在清洗黄瓜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
(5)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为了防止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
B.采摘瓜果后,建议清洗干净再食用
C.削去果皮,也能减少农药残留
D.利用农药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残留量
19.公共场所严禁吸烟,否则重罚.
(1)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焦油、尼古丁和   等.
(2)不吸烟有时候也会受到“二手烟”的毒害,请你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原因:   .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鲁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依据:“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用福尔马林溶液保鲜食品
B.在猪饲料中加入瘦肉精
C.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
D.制作面包时,加入少量小苏打
【分析】A.根据福尔马林中甲醛有毒进行分析;
B.根据廋肉精对人体有害进行分析;
C.根据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以及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福尔马林中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降低了食品的质量,而且对人体有害,故A错误;
B.廋肉精对人体有害,不能在猪饲料中加入瘦肉精,故B错误;
C.工业酒精含有甲醇有毒物质,用它勾兑酒精,饮用少量可能导致失明,大量饮用会致人死亡,故C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无毒且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受热膨胀使面松软多孔,使面包变得松软和香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2.生活中处处皆学问,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可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B.用甲醛浸泡海鲜,可让海鲜长时间地保存下来而不会腐烂
C.为了保持肉制品鲜美,可在香肠中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NaNO2)
D.吃松花蛋时,为了消除蛋中所含的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
【分析】A、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有毒;
B、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
C、根据添加剂的使用方法考虑;
D、根据酸碱中和原理考虑。
【解答】解:A、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有毒,不能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故A错;
B、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故B错;
C、为了保持肉制品鲜美,可在香肠中加入适量的亚硝酸钠(NaNO2),故C错;
D、吃松花蛋时,为了消除蛋中所含的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食醋与碱性物质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亚硝酸钠作调味剂
B.用甲醛溶液浸泡鱼虾防腐
C.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D.把霉变大米淘洗干净后继续食用
【分析】A、根据亚硝酸钠有毒性分析;
B、根据甲醛有毒性分析;
C、根据常见得补钙剂回答本题;
D、根据生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分析。
【解答】解:A、亚硝酸钠有毒性,不能用于食品加工,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故A错;
B、甲醛有毒性,不能用于海产品加工,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故B错;
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碳酸钙与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被人体吸收,故C正确;
D、霉变大米中含有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把霉变大米淘洗干净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熟悉常见物质的毒性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4.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下列物质中的(  )
A.糖水 B.盐水 C.肥皂水 D.蛋清
【分析】根据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可溶性的重金属盐,能电离出重金属离子,它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服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品,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有解毒作用。
A、糖水中不含有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盐水中含有氯化钠,不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肥皂水呈碱性,不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中毒现象,了解中毒的原理才能正确的找到解毒的方法,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5.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枯井或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B.燃着的酒精灯不慎被打翻,可用水进行扑灭
C.室外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及时逃离现场
D.误服碳酸钡等重金属盐时,立即服用豆浆、牛奶等缓解中毒症状,并及时送医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以及解毒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久未开启的枯井或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二氧化碳不能帮助呼吸,利用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进行灯火实验,故正确;
B.酒精能与水互溶,不慎碰到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故错误;
C.室外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及时逃离现场,故正确;
D.服碳酸钡等含重金属离子的盐后,立即服用豆浆、牛奶或鸡蛋清缓解造成的中毒,并及时送医,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不易发生危险的是(  )
A.用胆矾(CuSO4 5H2O)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B.在煤气中加入有臭味的化学物质,如硫醚
C.用工业酒精配制白酒饮用
D.霉变的大米蒸熟后即可食用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胆矾中含有铜离子,含有铜离子的盐属于重金属有毒物质,煤气泄漏易造成危害,加入硫醚能易于及早发现,工业酒精中含有有毒的甲醇,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物质.
【解答】解:A、胆矾中含有铜离子,含有铜离子的盐属于重金属有毒物质,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易引起重金属中毒,故A错误;
B、煤气本身无色无味,泄漏不易察觉,在煤气中加入有臭味的化学物质,易于及早发现煤气泄漏,故B正确;
C、工业酒精中含有有毒的甲醇,配制的白酒易造成人体伤害,故C错误;
D、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物质,霉变的大米蒸熟后其中有毒的物质仍然存在,不可食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A.氮气 B.氢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考虑。
【解答】解: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的毒性,难度不大。
8.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
B.长期吸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
C.吸烟有害健康,但“二手烟”对人体无害
D.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
【分析】根据烟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故正确;
B.长期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故正确;
C.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错误;
D.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吸烟危害健康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根据烟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来分析解答。
9.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B.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废气排放
C.不吸烟,不沾染毒品
D.霉变大米煮熟后可以食用
【分析】根据化学与人体健康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有利于人体健康,说法正确;
B、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废气排放,能保护环境,从而有利于人体健康,说法正确;
C、不吸烟,不沾染毒品,有利于人体健康,说法正确;
D、霉变大米煮熟后不可以食用,含有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在海产品中加适量的甲醛溶液浸泡
C.在果汁中加入少量的“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好
D.霉变的大米、花生,即使经过蒸煮也不能食用
【分析】A、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分析;
B、根据甲醛能和蛋白质发生分解,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并能诱发癌变,不能浸泡海产品保鲜进行分析;
C、根据“塑化剂”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分析;
D、根据霉变的花生、大米会产生黄曲霉素,该物质有致癌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亚硝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它虽可保持肉类鲜美,应适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添加过量亚硝酸钠会危害人体健康,故A错误;
B、甲醛能和蛋白质发生分解,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并能诱发癌变,不能浸泡海产品保鲜,故B错误;
C、“塑化剂”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故C错误;
D、霉变的花生、大米会产生黄曲霉素,该物质有致癌性,所以霉变的大米、花生,即使经过蒸煮也不能食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人体健康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订餐派送、制作方式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
A.制作时可添加大量添加剂,使得更美味
B.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防腐剂
D.大量使用塑料餐盒和购物袋派送
【分析】A、根据大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应该合理使用进行分析;
B、根据食物应该合理搭配,才能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进行分析;
C、根据大量的使用防腐剂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应该适量使用进行分析;
D、根据大量使用塑料餐盒和购物袋会造成白色污染进行分析。
【解答】解:A、大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应该合理使用,故A错误;
B、食物应该合理搭配,才能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故B正确;
C、大量的使用防腐剂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应该适量使用,故C错误;
D、大量使用塑料餐盒和购物袋会造成白色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12.利用化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向某香肠切面滴加碘酒,若不变蓝,则该香肠中没有掺入淀粉
B.用洗涤剂洗去餐具表面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C.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是物理变化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肥皂水
【分析】A.根据淀粉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B.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C.鸡蛋清溶液属于蛋白质溶液,加入少量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会发生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D.根据重金属盐中毒的解毒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向某香肠切面滴加碘酒,若不变蓝,则该香肠中没有掺入淀粉,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所以用洗涤剂洗去餐具表面的油污,是乳化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析出沉淀,说明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性变小,此过程叫做蛋白质的“盐析”为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鸡蛋清、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而且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同学们能够细心解答。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甲醛(CH2O)是一种 有机物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有剧毒且能致癌。用含有甲醛的材料装修房子,人进入后会闻到特殊气味,这主要与甲醛分子 在不断地运动 有密切关系。因此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这是由于活性炭具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活性炭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甲醛(CH2O)是一种有机物,有剧毒且能致癌。用含有甲醛的材料装修房子,人进入后会闻到特殊气味,这主要与甲醛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有密切关系。因此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这是由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故答案为:有机物;在不断地运动;吸附;疏松多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知识覆盖面比较广,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14.化学与健康息息相关。
(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使我们更健康。
①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C (填序号)
A.青菜 B.馒头 C.牛肉
②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 钙 元素;
(2)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B (填序号)
A.食用霉变的食品 B.食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 C.常喝牛奶或豆浆
【分析】(1)①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霉变食品和甲醛的毒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A、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B、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故填:C。
②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青少年预防佝偻病,应适量补钙;
故填:钙。
(2)食用霉变的食品不正确,因为霉变的食品中有对人体有害的黄曲霉毒素;甲醛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因此不能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牛奶或豆浆中富含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常喝牛奶或豆浆有利健康;
故填:A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基础性比较强。食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应该好好把握。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15.2014年4月某果蔬批发市场检出来自某地的“甲醇白菜”(喷洒甲醛溶液保鲜的大白菜)。甲醛(HCHO)有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引起蛋白质变性。
(1)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这些属于甲醛的  物理 性质。
(2)为防止新家具甲醇释放量超标,可在家具中放些  活性炭 到达除甲醇的目地。
(3)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根据以上信息,食用白菜前应减少可能由甲醛带来的危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用水多次冲洗 。
【分析】(1)根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考虑;(2)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来处理;(3)只要能减少甲醛的含量即可。
【解答】解:(1)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属于物质的气味、状态和溶解性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因为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所以可用活性炭来除掉甲醛;
(3)只要能减少甲醛的含量即可:用水多次冲洗(或食用时加入醋,使醋与甲醛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1)物理;(2)活性炭;(3)用水多次冲洗。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提出合理的建议,只要能减少甲醛的含量就行。
16.被霉菌污染的粮食会产生黄曲霉素(C17H12O6).人类的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作用下会发生突变,继而诱发癌症.
(1)黄曲霉素属于 有机物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17:1:8 .
(2)化学物质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丰富人们的生活,但若使用不当,也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C (填序号).
a.用甲醛浸泡海鲜产品
b.用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
c.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
【分析】(1)根据黄曲霉素的组成,有机物的定义回答前二者;根据化学式计算后一空;
(2)a、根据蛋白质能变性的性质判断.
b、根据霉变花生会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的情况判断.
c、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发酵原理判断.
d、根据亚硝酸钠的毒性判断.
【解答】解:(1)由黄曲霉素的化学式:C17H12O6看,它属于有机物;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7):(1×12):(16×6)=17:1:8.
(2)a.中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所以错误.
b.中霉变的花生产生了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食用,所以错误.
c.中碳酸氢钠能和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喧软,所以正确.
d.中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1)有机物;17:1:8;(2)c.
【点评】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既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中考热门考点.
17.吸烟是不良嗜好,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图是吸烟者吸烟时产生的部分有害物质,试回答:
(1)你知道吸烟能诱发或易得哪些疾病(答一种即可)
 冠心病(肺气肿或肺癌,答一种即可) ;
(2)吸烟时,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引起中毒的原因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 
 使血红蛋白失去与氧气结合的能力,造成体内缺氧,窒息死亡 ;
(3)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谈谈你对此看法 公共场所吸烟危害他人健康,污染环境,引发火灾,因此赞同 .
【分析】吸烟有害健康,因为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解答】解:(1)由于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吸烟能诱发或易得冠心病、肺气肿或肺癌;
(2)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使血红蛋白失去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引起人体内缺氧,对心脏病人的危害尤为严重;
(3)在公共场所吸烟,则不仅有害自己的健康,也有害于他人的健康,造成他人被动吸烟和环境污染,甚至引起火灾.
故答案为:
(1)冠心病;(2)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使血红蛋白失去与氧气结合的能力,造成体内缺氧,窒息死亡;(3)公共场所吸烟危害他人健康,污染环境,引发火灾,因此赞同.
【点评】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因此在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8.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但某些地区确实出现过农药残留超标事件,让一些人“谈药色变”。怎样科学地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呢?
有些农药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会加快。通过在沸水中焯或使用蒸、炒等烹饪手段可以去除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
部分农药在空气中能够缓慢地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一些易于保存的农产品,如胡萝卜、南瓜、土豆等,可以在室外存放一定时间来减少农药残留量。有科研人员监测了番茄中三唑酮(C14H16ClN3O2)在温室大棚内和室外的分解规律,如图1。
去皮可以有效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但部分果蔬不容易去皮,如生菜、草莓、樱桃等,因此清洗成为了消费者去除农药残留的重要方式。由于大多数农药难溶于水,可利用洗菜机或加入洗涤盐等方式提高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有人研究了利用不同方法去除黄瓜中嘧菌酯农药残留的效果,如图2所示。
可见,减少农药残留的关键是认识物质的性质。基于农药的不同性质,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去除。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沸水中焯蔬菜可以去除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的残留,这是利用了氨基甲酸酯类的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三唑酮C14H16ClN3O2由  5 种元素组成。
(3)依据图1,影响番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因素有温度和  时间 。
(4)为了最大量地去除黄瓜中的嘧菌酯,在清洗黄瓜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加入奶粉 。
(5)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BCD 。
A.为了防止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必须全面禁止使用农药
B.采摘瓜果后,建议清洗干净再食用
C.削去果皮,也能减少农药残留
D.利用农药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残留量
【分析】(1)根据有些农药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会加快,以及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3)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
(4)根据题干中的材料进行分析;
(5)根据题干信息以及农药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1)有些农药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会加快,在沸水中焯蔬菜可以去除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在化学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2)由化学式可知,三唑酮(C14H16ClN3O2)由碳、氢、氯、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3)依据图1可知,影响番茄中三唑酮残留量的因素有温度和时间;
(4)由图2可知,为了最大量地去除黄瓜中的嘧菌酯,在清洗黄瓜时,应采用的方法是向水中加入奶粉;
(5)A、农药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不能全面禁止使用农药,选项说法错误;
B、采摘瓜果后,建议清洗干净再食用,防止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选项说法正确;
C、削去果皮,也能减少农药残留,选项说法正确;
D、利用农药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残留量,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D。
故答案为:(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学;
(2)5;
(3)时间;
(4)加入奶粉;
(5)BCD。
【点评】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农药的作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来分析解答即可。
19.公共场所严禁吸烟,否则重罚.
(1)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焦油、尼古丁和 一氧化碳 等.
(2)不吸烟有时候也会受到“二手烟”的毒害,请你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原因: 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
【分析】(1)根据香烟烟气的成分和性质回答.
(1)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析解答.
【解答】解:(1)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物质,如尼古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焦油等,其中尼古丁有毒,使人产生依赖性;一氧化碳有毒,其毒性体现在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一旦结合很难分离,血红蛋白就不能再运输氧气了,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焦油粘附在肺部.
故答案为:一氧化碳;
(2)造成非吸烟者吸食“二手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
故答案为: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香烟燃烧时的生成物及其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