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类割据的状态,然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继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短暂统一,长期分裂,多个政权并列,政局纷乱复杂。
梳理一下本单元政权分立的历史,将政权名称填入下列示意图中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南朝
北朝
西晋短暂统一全国,37年
前秦,北魏先后统一过黄河流域
南方相对安定,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北方战乱冲突,民族出现大交融。
北方民族大融合
南方经济大发展
南北经济发展
科技
文化
繁荣
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科技 文化 农学 书法
数学
天文 历法 绘画
机械 制造 雕塑
地理学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曹魏:刘徽 割圆术
南朝:祖冲之《大明历》
南朝:祖冲之 1、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2、《缀术》
南朝:祖冲之
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
北魏:魏碑
东晋:王羲之——书圣 代表作:《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西晋:设置书博士
曹魏:1、锺繇:独创楷书,代表作《宣示表》2、胡昭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有一位北方人,他热衷于农作物,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你知道他是谁吗?生活在哪个朝代?
有一位数学家,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圆周率正确计算方法,被科学家称“割圆术”你知道他是谁吗?生活在哪个时代?
我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誉为:“书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生活在什么时代?
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有兴趣,最突出的是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你知道他是谁吗?生活在哪个朝代?
考考你?
(对号入座)
贾思勰 北朝
刘徽 魏国
王羲之 东晋
祖冲之 南朝
A
B
C
D
一、农业: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时代:
任北魏高阳郡太守;
经营过农牧业生产。
主要成就:
北朝
《齐民要术》
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简历:
《齐民要术》
平民百姓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1、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2、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3、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内容:
谋生方法
材料研读:《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顺应天时,裁量地理,根基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放纵情欲违背大道,就会劳动而没有收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其精髓即在于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集约经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要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先生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这一书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阅,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日本非常重视此书。
影响:1、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2、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贾思勰主张济世救民,关心百姓疾苦,重视农业。曾经做过高阳郡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许多地方。他每到一处,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并虚心向一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农请教, 从而积累了许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他不但吸收书本中的精华,同时还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积极向群众学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而获得了大量确切的第一手资料。他非常重视吸收前人的经验。在《齐民要术》中, 他引用的古书有一百五六十种。历经从534—544年约10年的努力完成《齐民要术》。
相关链接
以民为本;注重实践;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及前人的成果
二、科学家祖冲之
时代:
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南朝(公元429-500年)
主要成就:
1、数学:
(1)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2)《缀术》
2、天文历法:
《大明历》
3、机械制造:
曹魏:刘徽创造的“割圆术”
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
正多边形的周长就无限接近圆的周长。
“割之弥细,
所失弥少,割
之又割,以至
于不可割,则
与圆合体而无
所失矣。”
实践体验
天文历法
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对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了50秒。
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510年《大明历》正式颁行。
月球上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
以祖冲之命名的小行星
祖冲之小时候背《论语》两个月竟然只背了十多行,气得父亲直打骂。但父亲也发现当小冲之和他一起在书房推测星象时,思维十分活跃,还翻遍家里所有天文历书。当时研究天文很有成就的官员何承天问:“ 小兄弟,天文这东西研究起来很辛苦,又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你为什么要钻研它?”祖冲之大声回答道:“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楚天地的奥密。” 为了求圆周率,他学习并创新前人的 “割圆术”,运用的是古老又繁琐的算筹(那时还没有算盘)。推算圆的内接正3072边形时,圆周率的值才3.1416,一直算到正24576边形面积时,才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值。
相关链接
勤于动手、动脑;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地理:郦道元和《水经注》
内容: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和历史古迹等。
地位: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郦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
四、书法艺术的发展
(一)汉字字体的演变历程:
甲骨文
金文
篆书(大、小篆)
隶书
草书、楷书、行书
1、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提供了物质条件。
2、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精神条件
背景:
钟繇(曹魏书法名家)
楷书《宣示表》
2、西晋:
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钟繇、胡昭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
1、曹魏时期:钟繇和胡昭
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并济,点画之间,多有异趣。代表作:《宣示表》
3、东晋:王羲之“书圣”
书法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游龙”
代表作:《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4、北魏:魏碑
王羲之自幼好书法,经常一边思考,一边在自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画着,日子久了,甚至连衣服都划破了。
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砚台。据说,久而久之,池水都变成黑色了。
《王羲之传》: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作《兰亭集序》,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司马迁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魏碑(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东晋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五、绘画
顾恺之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才绝、画绝、痴绝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
2、山水画开始形成。
《女史箴图》
“女史”是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zī )。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后来顾恺之就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
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洛神赋图》
以曹植《洛神赋》为脚本,绘曹植于洛水遇美丽的仙女洛神的浪漫故事,运笔细劲古朴,色彩艳丽厚重,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山石、树木和人物的配置比例都反映了魏晋画风。
《江南春》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杜牧
四 百 八 十 寺
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寺院林立。
六、石窟雕刻
背景: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 在一些地方辟山削崖,开凿许多石窟。
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特点: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
中国三大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存有主要洞窟45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龙门山与香山上。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朝代 僧尼 佛寺
南 朝 宋 3.6万 1900多所
齐 3.2万 2000多所
梁 8.2万 2800多所
陈 3.2万 1200多所
北 朝 北魏中 7.7万 6400多所
北魏末 200万 3万多所
北齐 200万 3万多所
北周 近100万 1万多所
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僧尼人数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
1、社会动荡不安。为了摆脱现实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
2、统治者也大力扶持,佛教盛行起来。
南朝思想家范缜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魏晋南北朝时期
科技
文化
贾思勰《齐民要术》
祖冲之 圆周率
《大明历》
指南针、水碓磨、千里船
王羲之《兰亭集序》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农学:
数学:
天文历法:
机械制造:
书法:
绘画:
石窟雕刻:
刘徽“割圆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