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牛顿第二定律计算题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牛顿第二定律计算题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2 06:5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题练习
一、计算题 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将工件(可视为质点)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经过时间工件到达传送带的右端,已知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求: (1)工件在水平传送带上滑动时的加速度的大小; (2)传送带的长度; (3)工件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 2.如图,一辆质量的足够长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的小滑块放在平板车的左端,先将小车锁定不动,对滑块施加的水平推力,使滑块从静止开始滑动,推力F作用时间后撤去,此时滑块速度,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取。 (1)求滑块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求滑块在平板车上滑行的总时间t; (3)若将小车解锁,用同样的推力F作用相同时间后撤去,求当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3.如图甲所示,质量m=1kg的物块在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t=0.5s时撤去拉力,利用速度传感器得到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v-t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 (1)2s内物块的位移大小x和通过的路程L; (2)拉力F的大小; (3)斜面对物块的滑动摩擦力Ff的大小。 4.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右端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已知A的质量,B的质量,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若开始,木板B受到的水平恒力作用,时撤去F. (1)木板B受F作用时,A、B的加速度大小、各为多少? (2)从开始,到A、B都最终停止运动,求A、B运动的总时间分别是多少? (3)若要求A始终都在B上运动,B的长度至少是多大? 5.如图所示,将一物块和有一定厚度的长木板叠放于水平桌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细线与物块水平相连。现在用轻绳与长木板连接,用手向右水平拉轻绳,使长木板在桌面上匀速滑动。已知物块质量m=1kg,长木板质量M=2kg,物块与长木板、长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75,重力加速度g=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试求: (1)物块与长木板分离前,弹簧弹力的大小T; (2)物块与长木板分离前,轻绳对长木板拉力F的大小; (3)物块刚好与长木板分离时,物块的瞬时加速度a。 6.如图所示,浅色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37°,从A到B长度为L=16m,传送带以速度v0=10m/s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A端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m=0.5kg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已知sin37°=0.6,cos37°=0.8,取g=10m/s2,求: (1)煤块从A运动到B的速度v; (2)煤块从A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上留下划痕的长度。 7.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压在雪地上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一个暂时的“气垫”,从而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而当滑雪板相对雪地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触时间超过某一值就会陷下去,使得它们间的摩擦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4m/s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突变为,如图所示,一滑雪者从倾角,坡长的雪坡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地。不计空气阻力,取,,。求: (1)滑雪者从开始下滑到动摩擦因数第一次发生突变所经历的时间; (2)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 8.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的质量为M=4kg,长度为L=1m;木板的右端停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的质量为m=1kg,其尺寸远远小于木板长度,它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为使木板能从滑块下抽出来,作用在木板右端的水平恒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2)若其他条件不变,在F=28N的水平恒力持续作用下,需多长时间能将木板从滑块下抽出。
9.如图所示,在北京冬奥会上,质量为50kg的滑雪运动员,在倾角为30°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100m到达坡底,用时10s,求: (1)运动员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运动员下滑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 10.游乐场滑索项目的简化模型如图所示,索道AB段光滑,AB段长3.6m,与水平夹角30°,与AB段平滑连接的BC段粗糙,长5m,滑块与BC段的动摩擦因数为0.2.质量为60kg的滑块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B点进入水平减速区,在C点与缓冲墙发生碰撞,反弹后在距墙1m的D点停下。设g取1。求: (1)滑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2)滑块从B到C运动的时间; (3)滑块在C点与缓冲墙发生碰撞前、后速度大小各是多少。
11.如图甲,质量的物体置于倾角的足够长且固定的斜面上,时刻,对物体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时刻撤去力F,物体运动的部分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上滑的最远距离x; (2)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 (3)求物体返回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可用根号表示)
12.某高山滑雪赛道分为斜面与水平面两部分,其中斜面部分倾角为,斜面与水平面间可视为光滑连接,斜面滑雪赛道长。某滑雪爱好者连滑雪板总质量为(可视为质点)从赛道顶端静止开始沿直线下滑,滑雪者与赛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假定滑雪者与斜面及水平赛道间动摩擦因数相同,滑雪者通过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速度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求: (1)滑雪者在斜面赛道上受到的合外力大小; (2)滑雪者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 (3)滑雪者在水平滑雪赛道上运动的长度。 13.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供旅客上下飞机,一般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人可沿该斜面滑行到地面上来,示意图如图所示。某气囊构成的斜面倾角θ=37°,斜面AC的长x1=4.0m,CD段为与斜面平滑连接的水平地面。一个质量m=60kg的人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人与气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不计空气阻力,取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人从斜坡上滑下时的加速度大小a1; (2)人滑到斜坡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 (3)人离开C点后还要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x2。 14.如图(a),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木板A,在A上放置物块B,A和B的质量均为m=1kg。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t=0时刻起,对A施加沿水平方向的力,A和B由静止开始运动。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B相对于A的速度用vBA=vB-vA表示,其中vA和vB分别为A和B相对水平面的速度。在0~2s时间内,对速度vB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运动过程中B始终未脱离A,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0~2s时间内,B相对水平面的位移; (2)t=2s时刻,A相对水平面的速度。 15.如图所示,一木块沿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自由下滑。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1)求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2)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木块加速度的大小。 16.可爱的企鹅喜欢在冰面上游玩,如图所示,有一企鹅在倾角为的斜面上,靠脚爪抓冰面,先以加速度a=0.5m/s2,从冰面底部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向上匀加速“奔跑”,t=8s时,突然卧倒,以肚皮贴着冰面向前滑行,最后退滑到出发点,完成一次游戏(企鹅在滑动过程中姿势保持不变)。若企鹅肚皮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已知 ,.求: (1)企鹅向上匀加速“奔跑”的位移大小及8s末的速度; (2)从静止开始10s内企鹅的位移和路程。 17.如图甲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θ,用一水平外力F推着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沿斜面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根据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求: (1) 物体的质量m; (2)若斜面足够长,且撤去推力时物体的速度是沿斜面向上12m/s ,求撤去推力后第3s内物体的位移; 18.如图甲所示,A、B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A、m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加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地面光滑,则A、B间的弹力为多大? (2)若两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A、B间的弹力为多大? (3)如图乙所示,若把两木块放在固定斜面上,两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在方向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加速,A、B间的弹力为多大?   19.如图所示,厚度不计的薄板A长l=5m,质量M=5kg,放在水平地面上。在A上距右端x=3m处放一物体B(大小不计),其质量m=2kg,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原来系统静止。现在板的右端施加一大小恒定的水平向右的力F=26N,将A从B下抽出。g=10m/s2,求: (1)A从B下抽出前A、B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2)B运动多长时间离开A; (3)B离开A时的速度的大小。
20.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不变的速度v=10m/s向右运动,将工件(可视为质点)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工件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2s,速度达到v;再经过时间t′=4s,工件到达传送带的右端,g取10m/s2,求: (1)工件在水平传送带上滑动时的加速度的大小; (2)工件与水平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传送带的长度。
参考答案 1.(1)5m/s2;(2)50m;(3)10m 【解析】 解:(1)对工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a=μmg 解得 a=5m/s2 (2)工件加速阶段 v=at1 t1=2s x1=10m 工件匀速阶段 x2=v(t-t1) x2=40m x=x1+x2 x=50m (3)加速阶段,对传送带 x传=vt1 x=x传-x1 x=10m 2.(1);(2);(3) 【解析】 (1)由运动学公式得 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上联立解得 (2)设撤去F后运动时间为,加速度大小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又 由上联立解得 (3)假设滑块与小车不相对滑动,则对滑块 对整体 由上联立解得 由于 假设成立。所以滑块和平板车先一起加速,后匀速,则 解得 3.(1)0.5m,1.5m;(2)8N;(3)1.5N 【解析】 (1)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在2s内,由题图乙可知,物块上滑的最大距离为 x1=×2×1m=1m 物块下滑的距离为 x2=×1×1m=0.5m 所以,2s内物块的位移大小为 x=x1-x2=0.5m 路程为 L=x1+x2=1.5m (2)0~0.5s,物块沿斜面加速上滑,受力分析如图 0.5~1s,物块沿斜面减速上滑,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题图乙知,两个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a1=4m/s2,a2=4m/s2 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为Ff,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在0~0.5s内 F-Ff-mgsinθ=ma1 在0.5~1s内 Ff+mgsinθ=ma2 联立解得 F=8N (3)由题图乙可知,在1~2s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a3=1m/s2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sinθ-Ff=ma3 解得 Ff=1.5N 4.(1),;(2)8.4s ,8.4s;(3)5.6m 【解析】 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A 解得A的加速度 对B 代入数据得B的加速度 (2)时,A、B的速度分别为、,则有 F撤去后,在B速度大于A速度的过程中,A的加速度不变,B的加速度设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得 代入数据得 设经过时间,A、B速度相等 代入数据得 此后它们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对A、B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故A、B运动的总时间相等,则有 (3)A、B相对运动时间内,A始终做匀加速运动,发生位移为 B先加速后减速,发生位移为 B位移之差 故要求A始终都在B上运动,B的长度至少是5.6m。 5.(1)7.5N;(2)30N;(3)12.5m/s2,方向为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斜向左下方 【解析】 (1)物块与长木板分离前,弹簧弹力大小为 (2)物块与长木板分离前,长木板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大小为 轻绳对长木板拉力大小为 (3)物块刚好与长木板分离时,弹力不发生突变,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a=12.5m/s2 设a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有 解得 即a的方向为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斜向左下方。 6.(1)12m/s;(2)5m 【解析】 解:(1)煤块刚开始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 解得 a=10m/s2 煤块从A到与传送带共速所用时间为 煤块从A到与传送带共速所通过的位移为 共速后,煤块的加速度为,则有 解得 a′=2m/s2 煤块达到传送带速度后到达B点的时间为 代入数据解得 t2=1s 煤块从A到B的速度 v=v0+a′t2 故 v=12m/s (2)煤块从A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上留下划痕的长度 7.(1)1s;(2)16m/s 【解析】 (1)设滑雪者质量为m,滑雪者在斜坡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至速度期间,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故由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为 (2)则根据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有 代入数据解得 8.(1)大于20N;(2)1s 【解析】 解:(1)小滑块m发生相对滑动时的临界加速度 a1=μg=0.4×10m/s2=4m/s2 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的最小值 Fmin=(M+m)a1=5×4N=20N 则 F>20N (2)设小滑块m在M上滑动的时间为t,当恒力F=28N,木板的加速度 小滑块在时间t内运动位移 木板的位移 根据 s2-s1=L 代入数据解得 t=1s 答:(1)为使木板能从滑块下抽出来,作用在木板右端的水平恒力F的大小应大于20N; (2)若其他条件不变,在F=28N的水平恒力持续作用下,需1s时间能将木板从滑块下抽出。 9.(1);(2)150N 【解析】 (1)根据可得运动员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运动员下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10.(1);(2);(3)碰前;碰后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运动学公式 解得 (2)由牛顿第二定律 由运动学公式 (另一解舍) (3)由位移和速度的公式 解得碰前 解得碰后 11.(1)24m;(2)6N;(3) 【解析】 (1)上滑的最远距离 (2)设撤去F后物体继续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由图像知 由牛顿第二定律,内 代入数据解得 (3)因,物体此后将沿斜面加速下滑,由牛顿运动定律有 返回过程中,由运动学规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返回出发点的速度 12.(1);(2);(3)180m 【解析】 (1)对滑雪者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解得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并且 可得 (3)在水平地面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又 可得 13.(1) ;(2); (3) 【解析】 (1)人从斜坡上滑下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2)由运动学公式有 代入数据解得 (3)设人在地面上滑行的加速度为a2,同理有 由运动学公式有 代入数据解得 14.(1)3.5m;(2)0 【解析】 (1)由图(b)可知,在0~2s内,B与A存在相对速度,故可知此时B受到A给其的滑动摩擦力,B的加速度大小为 在0~1.5s内,vBA小于0,此时B相对于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在1.5~2s内,vBA大于0,此时B相对于水平面做匀减速运动,可得在0~1.5s内,B的位移为 在1.5s时B的速度为 在1.5~2s内,B的位移为 0~2s时间内,B相对水平面的位移为 (2)由(1)可得在2s时B的速度为 由图(b)可知,2s时 则 15.(1)6 m/s2;(2)2 m/s2 【解析】 (1)物体下滑过程中,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力产生了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如果若木块与斜面间存在摩擦,对物体受力分析 mgsin θ-μFN=ma2 FN=mgcos θ a2=2 m/s2 16.(1)16m,;(2)12.5m,方向向上, 【解析】 (1)企鹅向上加速的位移大小 解得 8s末的速度 (2)向上匀减速滑行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设经过时间t1企鹅已停,由 解得 匀减速到最高点的位移为 之后企鹅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企鹅受力分析有 解得 企鹅沿斜面向下的时间 发生位移为 所以10s内位移为 方向向上,路程为 17.(1)2kg;(2)位移大小3m,方向沿斜面向下 【解析】 (1)当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当外力为20N时,加速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代入数据解得 (2) 撤去推力后加速度大小为 解得 撤去推力后速度为零的时间 撤去推力后第3s内物体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为 位移大小3m,方向沿斜面向下 18.(1);(2);(3) 【解析】 (1)若地面光滑,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有 F=(mA+mB)a 然后隔离出B为研究对象,有 FN=mBa 联立解得 FN=F (2)若动摩擦因数均为μ,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有 F-μ(mA+mB)g=(mA+mB)a1 然后隔离出B为研究对象,有 FN′-μmBg=mBa1 联立解得 FN′=F (3)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设斜面的倾角为θ, F-(mA+mB)gsinθ-μ(mA+mB)gcosθ=(mA+mB)a2 以B为研究对象 FN″-mBgsinθ-μmBgcosθ=mBa2 联立解得 FN″=F 19.(1)aA=2m/s2,aB=1m/s2;(2)2s;(3)2m/s 【解析】 (1)对于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μ1mg=maB 解得 aB=1m/s2 对于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μ1mg-μ2(m+M)g=MaA 解得 aA=2m/s2 (2)设经时间t抽出,则 xA=aAt2 xB=aBt2 Δx=xA-xB=l-x 解得 t=2s (3) B离开A时的速度的大小 vB=aBt=2m/s 20.(1)5m/s2;(2)0.5;(3)50m 【解析】 (1)工件的加速度 a==5m/s2 (2)设工件的质量为m,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 所以动摩擦因数 μ==0.5 (3)工件加速运动距离 x1=t 工件匀速运动距离 x2=vt′ 工件从左端到达右端通过的距离 x=x1+x2 联立解得 x=50m 此即为传送带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