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专辑专为2022年上海新高考语文研发。
思路设计:采用“讲练测模式”。
讲解部分共8讲,每讲包含高考知识讲解和真题专练,题目选自2022年高三各区一模,历年高考真题,名校测试等。
专练部分按照上海新高考考纲顺序,精选2021年名校真题20篇,难度为中等及以上。
测试部分,仿真上海新高考试卷,供大家进行整体模拟测试。
二模仿真模拟卷三(教师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朱弦已为佳人绝,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2)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君子超过一般人的才德,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学习。
(3)姜夔《扬州慢》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春望》诗中“城春草木深”的笔法相似。
【标准答案】青眼聊因美酒横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详解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聊”“生”“善”“荠”。
2.按题目要求选择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为迎接国庆节的到来,我县最大的康乐家园社区活动室里,一些书法爱好者正在舞文弄墨,进行着书法比赛。
B.亚洲投资银行的顺利成立和运营,将惠及亚投行各国,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C.现在的生活水平虽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还是需要瞻前顾后,从细处打算;还是要节俭,不可铺张浪费。
D.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⑤①②③⑥
【标准答案】
(1)A
(2)C
【精准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A.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是贬义词,这里指书法爱好者正在写字,使用错误。
B.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语境强调“亚洲投资银行的顺利成立和运营”的意义很明显,无需再说。
C.瞻前顾后: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语境强调谨慎周全考虑,使用正确。
D.不孚众望:孚:信服。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语境说“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可见他的行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正确。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排序能力。
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应先确定②句和④句哪一个放在第一位。分析横线前的句子可知“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与④句中的“这三者”相搭配,所以④句应放在第一位,故排除A、B两项。
再分析C、D两项,确定①句和⑤句的位置即可。分析文段可知,①句中的“它们”与④句中的“这三者”相接,所以①句应放在第二位。据此分析可知,应选C。
故选C。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库门与契约精神
张新
①作为上海曾经主流民居的石库门,□□于19世纪下半叶的租界,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大街小巷。由于石库门几乎与上海城市建设与上海市民社会□□同步,它的样态、功能自然适应着市民的生存方式,□□下上海文化精神的诸多风貌,尤其是对市民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契约精神。
②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而以市场经济与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契约精神则是随着西风东渐而来的异质文明。石库门在接纳“移民”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从“移民”到市民的潜移默化的转化,赋予朴素的传统守信理念以“现代性”的升华。
③石库门具有现代市场经济运作下的“商品”特性。石库门里的房客、房东之间是以有形的“租赁”和无形的群体“契约”形式组成共同体。不管房客以前的身份与背景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当下的身份都是承租人。租金多,可以租稍好点的前楼、前客堂;租金少,租无窗的后楼、后客堂,或者带有“老虎窗”的“三层阁”;而文人们则青睐于租金适中,又处于相对安静、独立位置的“亭子间”。石库门沿街大多开有夫妻老婆店,规模虽小,却也参与到上海商品交易的大循环中。商品流通中遵循的契约精神又通过夫妻老婆店传递到石库门的人际关系中。
④所谓“七十二家房客”的石库门格局是一种夸张与戏剧化的表述,但石库门人家多却是事实。和关起大门是一家的传统乡镇院落不同,石库门的房客来自于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且大都无血缘关系,是上海市民社会结构的缩影。契约精神是使社会基本结构保持稳定的黏合剂,否则石库门内就没有一刻安宁。虽然石库门里也常有利益摩擦,但大家大体遵守相处之道的底线。个人产权明晰,利益边际清楚。如公用水表如何按常住人口、小孩,非长住的家庭搭伙者等情况进行费用计算,都有自发的约定规则。
⑤除了诚信,交易主体的公开、透明也是契约精神的基础。一个开放、透明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而石库门居室之间封闭性差所造成的房客少有私密性的不利条件,在“樊约共同体”的空间里,反而被动性地成为契约精神所需要的开放性、透明性的有利质素。
⑥石库门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是“裸露”的。石库门屋与屋之间通常用木板分割;做饭集中在公共灶头间;晾衣晒被不是在晒台、天井、窗外,就是在弄堂里、马路边。是山珍海味还是或菜泡饭,是丝绸裘皮还是破衣烂衫,无疑是家底的大曝光。石库门的“弄堂”很窄,前窗贴后窗,加之“弄堂”又是交通与社区交流、活动场所,沿街的夫妻老婆店,还是一个信息交流中心。所以在这里,人人都是透明的。上海市民社会共同遵循的公开、透明理念和底线规则在隐隐地起着规范与调节作用。大家心知肚明,知道遵守底线则双赢,于是养成了上海人所谓“勿管闲事”即尊重隐私底线的意识。契约的前提是守信,而守信要求契约各方公平对等的信息公开。
⑦上海民居是一个稳定的橄榄型结构。它主要包含三个板块:石库门处于橄榄型民居结构的中段。其上端是洋房、公寓和新式里弄,下端是简易房和棚户区。石库门本身又有层次的细微差别,伴随着人员流动与境况上升、下沉,石库门一直在进行“吐故纳新”的大循环:电视剧《上海一家人》里的女主角可是沿着棚户区、石库门、洋房一路乔迁的。朝着相反路线的也不乏其人。而石库门始终成为市民稳定的“蓄水池”。石库门的这种包容性、流动性、开放性,在纵横两个维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业与阶层的固化,在不断碰撞与对话中加速了社会信息的传播以及思维与文化精神的认同,对孕育成熟稳定的上海市民社会起到促进作用。
⑧上海人其实很简单,虽然也难免有种种陋习,一如石库门红砖、灰墙上的水渍污痕和墙根探出的杂草蔓枝,但石库门里的人际关系却被“奥卡姆剩刀”“无情地剔除所有累赘”,而留下值得珍惜的契约精神。
(有删改)
3.第①段四个空缺处应该填入的词语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A.孕育、滥觞、刻烙、蔚兴 B.滥觞、蔚兴、孕育、刻烙
C.滥觞、孕育、蔚兴、刻烙 D.蔚兴、滥觞、孕育、刻烙
4.第②段中的“转化”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5.下列不能体现文中“契约精神”的一项是( )。
A.租客依据交易公平性进行商品化租赁。
B.按自发的个人规则进行共同生活模式。
C.遵守个人产权明晰、利益边际等底线。
D.养成了“勿管闲事”,尊重个人隐私。
6.对第⑦⑧段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橄榄型结构”之所以“稳定”是因为上海民居内的人员流动情况是少见的。
B.“吐故纳新”以比拟手法生动描绘了民居内市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生活历程。
C.“蓄水池”运用比喻来说明石库门能够长期而稳定地使各色人物成为“市民”。
D.“无情地剔除所有累赘”强调无形的“奥卡姆剃刀”消除了上海市民的陋习。
7.推断第④段中“传统乡镇院落”居住模式的特点。
8.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种物质的形式,比如石库门这种居住方式,会影响人们的精神和社会的风俗,请另外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并加以阐述。
【标准答案】
3.B
4.身份转变的背后是理念从传统守信观念转向认同现代契约精神。
5.B
6.C
7.较为封闭;人员来源较为单一,主要由宗族内的成员构成;以血缘维系的家族式结构;人与人之间有较为森严的等级秩序。
8.胡同的内向性建筑结构及其中居民的生活方式,影响并促成了北京市民容易满足、安分守己等文化特性,印证了本文的观点,即一种物质的形式,比如石库门这种居住方式,会影响人们的精神和社会风俗的形成。
【详解详析】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滥觞: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很浅,只能浮起酒杯。后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
刻烙:原指用红热刑具给犯人用刑,现在表示留下了无法抹灭的记号,无法忘记。
蔚兴:形容植物茂盛兴起,也指事物的兴起。
第一空,阐释的是石库门的起源,故应选择“滥觞”;
第二空,阐释的是石库门的兴起,故应选择“蔚兴”;
第三空,阐释的是石库门与上海城市建设、上海市民社会同步酝酿,故应选择“孕育”;
第四空,阐释的是石库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上海文化精神的诸多风貌,故应选择“刻烙”。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由“石库门在接纳‘移民’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从‘移民’到市民的潜移默化的转化,赋予朴素的传统守信理念以‘现代性‘的升华”分析可知,转化的表层义是身份由“移民”到“市民”,深层义指的是理念从传统守信观念转向认同现代契约精神。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B.“按自发的个人规则进行共同生活模式”错误。“按自发的个人规则进行共同生活模式”遵循的是朴素的传统守信理念,不能体现“契约精神”。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橄榄型结构’之所以‘稳定’是因为上海民居内的人员流动情况是少见的”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从原文“上海民居是一个稳定的橄榄型结构。它主要包含三个板块:石库门处于橄榄型民居结构的中段……”来看,文中并没有介绍橄榄型结构稳定的原因;“上海民居内的人员流动情况是少见的”错误,由原文“石库门本身又有层次的细微差别,伴随着人员流动与境况上升、下沉,石库门一直在进行‘吐故纳新’的大循环”可知,上海民居内的人员流动并不少见。
B.“从贫穷走向富裕的生活历程”错误。“吐故纳新”是上海民居内的人员流动形象化的说法。
D.“强调无形的‘奥卡姆剃刀’消除了上海市民的陋习”错误。从原文“上海人其实很简单,虽然也难免有种种陋习”来看,陋习很难消除,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推断以及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文章第四段,是以中国传统的乡镇院落的居住模式与石库门的居住模式进行对比介绍,故在乡镇院落的居住模式主要依据石库门的居住模式进行推断。
由“和关起大门是一家的传统乡镇院落不同,石库门的房客来自于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且大都无血缘关系,是上海市民社会结构的缩影”分析可知,传统乡镇院落较为封闭,人员来源较为单一,主要由宗族内的成员构成,以血缘维系的家族式结构;
由“契约精神是使社会基本结构保持稳定的黏合剂,否则石库门内就没有一刻安宁。虽然石库门里也常有利益摩擦,但大家大体遵守相处之道的底线”分析可知,人与人之间有较为森严的等级秩序。
8.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并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题干要求另外举出一个例子来证明本文的观点“一种物质的形式,比如石库门这种居住方式,会影响人们的精神和社会的风俗”。
作答本题,需要明确本文的观点,然后结合考生的个人阅历解读这一观点。
上海的石库门习俗,是在上海人独特的居住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上海地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上海市民文化心理与价值观念的具体反映。石库门建筑是早期上海市民建筑的主要居住形式。具体而言,上海的石库门习俗主要包括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石库门生活习俗形态,如居住方式、邻里关系、世俗俚语等;石库门商贸习俗形态,如弄堂摊贩、弄堂叫卖等;石库门娱乐习俗形态,如弄堂戏曲、弄堂曲艺、弄堂游戏等。考生在对上海的石库门居住方式与人们的精神和社会的风俗的关系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列子进行分析即可,如北京的胡同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北京市民容易满足、安分守己等文化特性,或者是酒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与其对应的居住方式关系的分析,都可以用来验证本文的观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奥利弗①犯下要求再添点儿粥那一大不敬的亵渎神灵的罪行之后,整整一个星期他一直被明智、仁慈的董事会下令独自禁闭在一间黑暗的小屋子里。可麻烦的是奧利弗年纪还太轻,还是个孩子。他只知道整天哭泣;当可怕的黑夜来临时,他张开他的小手捂在眼前以挡住黑暗,蜷在一个墙角里,希望睡一觉。他常会无端一哆嗦惊醒过来,于是他不停地一寸一寸地往墙角里挤。他仿佛感到在这包围着他的黑暗和孤寂中,只有那又冷又硬的墙面才能给他一点儿温暖。
②不要以为,在这单独禁闭期间,奧利弗完全被剥夺了有益的锻炼和愉快的社交。那会儿天气清冷,他每天早晨,当着班博先生的面,在一个水泵的龙头下进行沐浴仪式,为防止他着凉,班博先生会不停地用手杖在他身上敲打,以使一种针刺般的感觉布满他的全身。至于社交,每隔一天他会被带到大厅里去,在众目睽睽之下鞭打一顿以作为对大家的警戒。
③一天早晨,一位扫烟筒的甘菲尔德先生,由于房东催得越来越紧,在脑子里正反复盘算着想个什么法儿,能交付欠下的一笔租金,碰巧从大街上走过。甘菲尔德先生左算右算无论如何也凑不出他实际所需的足足五镑之数。他绞尽脑汁,而在走过习艺所②的时候,他无意中看到了门上的布告③。
④甘菲尔德先生停了下来。
⑤因为他当时想得到的恰好正是五个英镑;至于附在五镑钱上的累赘,那个孩子,甘菲尔德先生深知习艺所的伙食情况,料定他的身体必是瘦小干枯,正好可以用他进烟囱里干活儿。因此他磕磕巴巴开口对那位白坎肩先生讲话了。
⑥“这里讲的,先生,就是教区想让他跟人去做学徒的孩子。”甘菲尔德先生说。
⑦“是的,伙计,”穿白坎肩的先生说,不屑地一笑。
⑧“要是教区愿意让他在烟囱清扫业中学习一个正当的、愉快的行当,”甘菲尔德先生说,“我正需要一个学徒,我准备要他。”
⑨“进来吧。”穿白坎肩先生说。
⑩“这可是一桩累人又肮脏的活,过去也有孩子在烟囱里给闷死的。”董事会另一位先生听闻此事后说。
“那是因为他们为了让孩子下来,先把稻草浇上水,然后放在烟囱底下烧,”甘菲尔德先生说,“那样烧出来的就全是烟,没有一点儿火苗:可烟对于轰孩子下烟囱完全没有一点儿用,因为烟只会让他睡着,那可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小男孩一般都非常顽固,又非常懒,什么东西也不如一把烧得很旺的明火更能让他们三步两步出溜下来的。这也很人道,先生们,因为用火烧他的脚也能迫使他用力挣脱身子。”
董事会自己聚在一起商议了几分钟,成员林姆金斯先生开口说:
“我们己考虑了你的申请,我们不能同意。”
“完全不同意。”穿白坎肩的先生说。
“决不同意。”另一位董事也附和着。
由于甘菲尔德先生正顶着已经弄死了三四个孩子的坏名声,他因而不禁想到,也许一时鬼使神差,董事会的人想到了这件事,于是节外生枝影响了他们的谈判。这可完全不符合他们一般办事的风格,他一边疑惑,一边揉着手中的帽子,慢慢离开桌子朝门边走去。
“那么说,先生们,您几位是不同意让我领走那孩子了?”甘菲尔德先生站在门边说。
“不同意,”林姆金斯先生回答说,“至少,由于这是一个肮脏的行业,我们认为你不应该得到那么多钱。”
甘菲尔德先生的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他三步两步又回到桌子边说:
“你们愿意出多少,先生们?行了,对一个穷苦的人别太苛刻了。你们愿意出多少?”
“照我说,三镑十先令就已经够多了。”林姆金斯先生说。
“十先令都应该抹去。”穿白坎肩的先生说。
“得了!”甘菲尔德先生说,“先生们,四英镑怎么样。就是四英镑吧,你们会从此彻底永远也见不到他了。行了!”
“三镑十先令。”林姆金斯坚定地重复着说。
“行了!我给来个两头劈,先生们,”甘菲尔德先生纠缠着说,“三镑十五先令。”
“一分钱也不能再多”是林姆金斯先生的坚定回答。
“先生们,你们对我可真是太狠心了。”甘菲尔德说着,开始有些犹豫了。
“得了,得了!简直是胡说!”穿白坎肩的先生说,“把他领走吧,傻瓜蛋!他正是你所需要的那种男孩儿。他时不时需要有根棍子敲打敲打;那对他有好处;他的饭食不需要花费很多钱,因为他自出生以来从没吃过一顿饱饭。哈!哈!哈!”
甘菲尔德先生机警地扫视了一眼围在桌边的那些脸,发现全都含着微笑,他自己也慢慢拿出了一张笑脸,交易已谈妥了。
(节选自《雾都孤儿》第三章,有删改)
(注):①奥利弗·忒斯特:小说《雾都孤儿》主人公,生于习艺所的一名孤儿,母亲在习艺所生下他后便去世,根据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济贫法》,习艺所对奥利弗有抚养与教育的责任。②习艺所:英国议会规定的政府对贫民进行救济的唯一机构。初衷是使贫民成才以自救。但其通过压榨剥削来吓退众多申请救济名额的穷人,谋求利益。③布告内容:任何一个男人或女人,不论从事任何职业、行当,或买卖,如需要找个学徒工,便可以得到奥利弗,另外还可以得到五镑钱。
9.赏析首段划线句对奥利弗的描写。
10.选文的语言十分具有讽刺意味,以第②段为例进行分析。
11.结尾部分详写了甘菲尔德先生与董事会成员讨价还价这一情节,请分析其作用。
12.在前工业化时期的英国,童工是正常现象,教育无足轻重,国家在贫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无所作为。请你结合课本《大卫·科波菲尔》所选片段与本选文的具体内容,以儿童权益保护者乔治的身份,用100-150字的篇幅,向英国政府递交一份“请愿书”,表达你的诉求并阐述理由。
【标准答案】
9.(1)画线句通过神态、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被董事会关在一间黑屋子中的小奥利弗的无助和恐惧,表达了对他的同情;(2)也表现了习艺所对一个孩子的身心的摧残,揭露了他们的罪恶。
10.第②段大量运用反讽的手法,揭露了习艺所对奥利弗的摧残。比如“有益的锻炼”愉快的社交”“为防止他着凉”等,大量反语的运用加强了讽刺的力量,揭露了习艺所中人性的丑恶,更批判了当时英国对于贫民的所谓救济制度。
11.(1)从情节上看,这段描写交代了奥利弗的去处,也让我们预见到等待他的是怎样的“未来”;(2)从人物塑造上看,这段描写刻画了甘菲尔德的厚颜无耻,更讽刺了习艺所的各位先生们的虚伪和贪婪;(3)从主题上看,这段描写鞭挞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揭露和讽刺了政府所谓的救济措施。
12.我叫乔治,是一名儿童权益保护者。我的朋友大卫十岁就成了一名学徒;而奥利弗被以三镑十五先令的价格卖给甘菲尔德去扫烟囱。此类现象在我们英国十分普遍。各位先生,如果贫民子女无法得到更好的教育,不仅会形成新的安全隐患,更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因此我请求政府,着手治理雇佣童工的现象,加强对贫民子女的教育。
【精准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文学作品常常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或者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画线句描写可怜的奥利弗因为要求多添加一点粥被董事会独自禁闭在一间黑暗的小屋子里。此段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刻画奥利弗的形象。“只知道整天哭泣”“常会无端一哆嗦惊醒过来”,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他的无助和恐惧;“希望睡一觉”,通过写奥利弗的心理,表现他的害怕和想要逃避;“张开他的小手捂在眼前以挡住黑暗”“蜷在一个墙角里” “不停地一寸一寸地往墙角里挤”,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了他害怕对黑暗的恐惧,也表现了他弱小和无助。画线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习艺所对一个孩子的身心的摧残,揭露了他们的罪恶,也表达了对小奥利弗的同情。
10.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题干要求以第②段为例赏析文章的讽刺艺术。
第②段大量运用反语,揭露了习艺所对奥利弗的摧残。在寒冷的天气里通过水泵用冷水冲奥利弗,叫做“有益的锻炼”“进行沐浴仪式”;用手杖打奥利弗,美其名曰“为防止他着凉”“以使一种针刺般的感觉布满他的全身”;当着众人的面鞭打奥利弗,叫做“愉快的社交”。通过这些反讽的艺术手法,狄更斯有效地向读者传达了他的写作意图,批判了英国当时的法律,尤其是新济贫法,以及济贫院中人性的丑恶。
1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从情节上看,这是节选情节的高潮和结尾部分,交代了奥利弗的暂时的“归宿”,习艺所的各位先生们最后以三镑十五先令的价格让甘菲尔德带走奥利弗,让他去扫烟囱,通过文中的描写“甘菲尔德先生正顶着已经弄死了三四个孩子的坏名声”,以及他们用火烧、用烟熏等办法来对待孩子,我们可以预见到奥利弗的残酷未来;
从人物塑造上看,这段讨价还价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习艺所的先生们以及甘菲尔德的卑劣形象。甘菲尔德并非真心想要让奥利弗当学徒,而是因为他交不起五英镑的租金,正好看到习艺所布告上写着“任何一个男人或女人,不论从事任何职业、行当,或买卖,如需要找个学徒工,便可以得到奥利弗,另外还可以得到五镑钱”,因此想要得到这五英镑的钱来交房租,而通过他的描写,“甘菲尔德先生的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他三步两步又回到桌子边说:‘你们愿意出多少,先生们?行了,对一个穷苦的人别太苛刻了。你们愿意出多少?’”“‘得了!’甘菲尔德先生说,‘先生们,四英镑怎么样。就是四英镑吧,你们会从此彻底永远也见不到他了。行了!’”“‘行了!我给来个两头劈,先生们,’甘菲尔德先生纠缠着说,‘三镑十五先令。’”这些描写刻画了他厚颜无耻;而习艺所的那些先生们更是虚伪而贪婪,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开始他们貌似是嫌扫烟囱的活儿脏,实际上却是想要借此压低价格,“‘这可是一桩累人又肮脏的活,过去也有孩子在烟囱里给闷死的。’董事会另一位先生听闻此事后说”,“董事会自己聚在一起商议了几分钟,成员林姆金斯先生开口说:‘我们己考虑了你的申请,我们不能同意。’‘完全不同意。’穿白坎肩的先生说。‘决不同意。’另一位董事也附和着”,但看到甘菲尔德要走,他们立刻说“至少,由于这是一个肮脏的行业,我们认为你不应该得到那么多钱”,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他们甚至连十先令都不放过,“十先令都应该抹去”。通过这段描写,刻画了他们丑陋的灵魂和对金钱的贪婪占有。
这段讨价还价的描写,让读者感到这不是在谈论一个孩子的去处,而是像买卖货物一样冰冷无情,这样的结尾鞭挞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揭露和讽刺了政府所谓的救济措施。
12.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及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仔细审读题目。题干给出了英国童工现象及贫民子女教育问题,这是背景;
要求“结合课本《大卫·科波菲尔》所选片段与本选文的具体内容”,考生需要明确《大卫·科波菲尔》选段中关于大卫去做童工的部分就是需要涉及的内容,而本文内容则是奥利弗被以三镑十五先令的价格卖给甘菲尔德去扫烟囱;
“以儿童权益保护者乔治的身份”,这个在“请愿书”中应当提到;
“表达你的诉求并阐述理由”,这里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诉求,二是理由;诉求应当是要求政府治理雇佣童工的现象,加强对贫民子女的教育;理由则需要考生自己去写,如从反面分析,如果不对贫民子女加强教育,那么就无法让他们摆脱代际贫困,贫困人口数量可能会更加庞大,这对于国家发展和治理都有不利影响等;
“100-150字的篇幅”,注意字数限制。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_________·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3.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
14.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不思量,自难忘”以退为进,真挚深刻地表现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
B.“纵使”句设想相逢情景,以自己的沧桑困顿进一步渲染对亡妻的眷恋。
C.“相顾无言”句以夸张手法摹写梦中之境,以千行之泪,凸显无限欢欣。
D.结尾三句从对面着笔,设想亡妻月夜凄凉心境,以寓自己深切悼念之情。
15.赏析“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中“忽”字的妙处。
【标准答案】
13.江城子
14.C
15.“忽”写出了梦中还乡的快捷,突出了梦境恍惚迷离的特点,与上阕 “十年”“千里”漫长的时间及阔远的空间相照应,表现了作者梦中还乡的喜悦心情(或表现了作者似喜实悲的心情)。
【详解详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唐著词(唐著词是唐代的酒令,晚唐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经过文人的加工,就成为一首小令的词调)曲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又有36字七句五平韵、37字七句五平韵等。至北宋苏轼始变为双调,由此发展成熟、格式定型并得到推广。双调《江城子》是在单调的基础上,在结尾处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作七言一句,又依原曲重增一片。双调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本词是课内篇目,学生可根据识记背诵内容确定其词牌名称。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凸显无限欢欣”理解有误,词的下片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先从“忽”的意思上来理解,这个词语用来表明时间之短,有忽然之意。整句“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再从整首词的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上片开篇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因此一个“忽”字与上阕 “十年”“千里”漫长的时间及阔远的空间相照应,突出词人入梦之快,也突出了梦境恍惚迷离的特点,能让读者一下子感受到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正是因为怀念,才在梦中迫不及待地回到故乡,在梦中回到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与现实的残酷对比,从而表现了作者似喜实悲的心情。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题闲情小品序
(明)华淑
①夫闲,清福也,上帝之所吝惜, 世俗之所避也。一吝焉而一避焉,所以能闲者绝少。仕宦能闲,可扑长安马头前数斛红尘;平等人闲,亦可了却樱桃篮内几番好梦盖面上寒暄,胸中冰炭。忙时有之,闲则无也;忙人有之,闲则无也。昔苏子瞻晚年遇异人呼之曰:“学士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夫待得梦醒时,已忙却一生矣。名墦利垄,可悲也夫!
②余今年栖友人山居,泉茗为朋,景况不恶。晨推窗,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以至山扉昼扃,而剥啄①每多闲侣;帖括②困人,而几案几多闲编;绣佛长斋,禅心释谛,而念多闲想,语多闲辞。闲中自计,尝欲挣闲地数武,构闲屋一椽,颜曰“十闲堂”,度此闲身。而卒以病废,亦以好闲不能致也。
③长夏草庐,随兴抽捡,得古人佳言韵事,复随意摘录,适意而止,聊以伴我闲日,命曰《闲情》。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然而庄语足以警世,旷语足以空世,寓言足以玩世,淡言足以醒世。而世无有醒者,必曰此闲书不宜读而已。人之避闲也,如是哉!然而吾自成其非经、非史、非子、非集之闲书而已。
(注)①剥啄——象声词,这里指敲门声。②帖括——科举考试文体之名。
16.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以 B.而 C.则 D.盖
17.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仕宦之人忙而难闲,追名逐利,沾染满身红尘。
B.平等人为生计奔波,小本买卖,寄托发财好梦。
C.世俗之人追名逐利,面上热情,胸中各不相容。
D.苏子瞻晚年方梦醒,忙却一生,名利俱成坟墓。
18.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喜欢清闲而清闲是难得到的。
B.喜欢清闲而十闲堂没能建成。
C.喜欢清闲而做不到真正清闲。
D.喜欢清闲而没必要建十闲堂。
19.简析第③段中两处加点词语“自成”的表达效果。
20.有学者评价本文“情文兼胜”,请结合文章内容和形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标准答案】
16.B
17.D
18.A
19.第一个“自成”,强调了《闲情》这本书的内容与众不同,有一种编成“闲书”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第二个“自成”,强调了世人“避闲”的不可理喻,包含了一种坚定的信念。
20.本文开篇议论,表达了对名利俱是虚无的体悟,有振聋发聩的效果;通过描写栖宿友人山居的景况,表达对清闲脱俗生活的热爱,与世俗之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文末叙述自己在闲居中编纂《闲情》一书的目的在于警醒世人,流露出对世人忙于追名逐利不能自视和反省的无奈。语言凝练晓畅,整散结合的句式增强了文章的音律和节奏;铺陈的手法描写栖息友人山居的景况,有一种超然世外的闲逸。
【详解详析】
16.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然后结合句子内容及句子成分结构,分析所填词的词性及大意;再根据平时积累的虚词的知识,与选项中所给词语进行分析比对,作出判断即可。本题要求选择“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
句意是:它是老天爷轻易舍不得给人的,也是世俗人都躲避的东西。“上帝之所吝惜”“世俗之所避也”陈述对象都是“闲”,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第①段方框处因填连词且表并列关系。“盖”用在句首,多作副词,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则”作连词,常表示承接,相当于“就”;表假设,相当于“若”、“如果”;表转折,相当于“却”;表并列时,多用在对举句中,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以”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文中是连接两个并列关系的句子,所以应选“而”。
故选B。
17.
本考查学生归纳文段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理解文言文语段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理解准确、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并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比对,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出“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项,“苏子瞻晚年方梦醒”说法有误。原文语句是“昔苏子瞻晚年遇异人呼之曰:‘学士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大意是:从前,苏轼晚年遇到异人,喊他对他说:“大学士昔日的富贵,只不过一场春梦罢了”,所以这里不是说的苏轼醒悟了。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并理解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然后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要求选择“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翻译第②段划线句时注意:“好”,喜欢;“致”,求取、获得。结合前文语境作者想建闲屋一栋,用来安度闲身,却最终因为生病没有实现。所以此句大意是:也因此证明喜欢清闲但却很难获得。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分析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词语所在语段,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然后分析词语的表现手法(贬词褒用、运用修辞等),或所写对象的特点;最后结合内容,体会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第③段第一个“自成”的语境,是写作者于长长夏日的草庐生涯中,随意翻阅,从书中获得一些古人的好言语及有趣的事,又随意摘录,随意而止,用来打发清闲时光,为这些摘录的东西取名《闲情》。此书并不是经、史、子、集,自成一种闲书。此处“自成”是说《闲情》一书有独有的内容、风格,字间洋溢着作者的成就感和自豪的心情。第③段第二个“自成”的语境,是写现实中的人没有清醒的,肯定会说这种闲书是读不得的。人的避“闲”行为就是这样啊!然而,作者还是弄出了这非经、非史、非子、非集的闲书。此处“自成”,结合“然而”一词分析,是说自己与“避闲”的世人志趣不同,自己坚持自己的人生志趣,用“自成”传达出一种坚定。
20.
本题考查赏析评价文章的风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题干所给评价的含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手法等,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评价的特点的;最后整理概括,组织语言作答。
题干中的“情文兼胜”指文章所表现的情感态度、遣词用句、所用手法都很美妙。从内容主旨来看,本文分三段,开篇紧扣“闲”字,以议论表明自己的人生体悟和志趣。开门见山、简洁干脆;然后“今年栖友人山居”的清闲生活;最后写编纂《闲情小品》以警示世人的追名逐利之心。此文写作者想建“十闲堂”,风清月朗,闲趣萦绕,寂寂度此闲身。其向往闲散的愿望不可谓不真切了。闲居之余,偏要编纂《闲情小品》,作者以为小品“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试图以此“警世”“空世”“玩世”“醒世”,可谓沙里淘金,用心良苦。所以无论是作者的内心追求,还是写作目的,都足见此文情志之美。从遣词用句来看,“夫闲,清福也”“名墦利垄,可悲也夫”等,可以看出其用语精炼;“忙时有之,闲则无也;忙人有之,闲则无也”“红雨乱飞,闲花笑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等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音韵流畅,错落有致。从手法来看,第二自然段描述“今年栖友人山居”的情景,采用铺陈的手法,一气呵成,突出其超然、洒脱的心境。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名师点拨】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闲,是一种清福,它是老天爷轻易舍不得给人的,也是世俗人都躲避的东西。一方舍不得给而另一方又不想要,所以能闲下来的人绝对极少。达官贵人有权有钱的人能闲吗?虽然可以拍去身上在官场的车前马后沾惹的许多灰尘(但你没有权势了);平常老百姓能闲?也可了却整天守着小摊位尽做挣钱的梦(但你没钱吃饭了)。所以人们都是面上热情,胸中各不相容。忙的时间总有,闲的时间则没有;忙人总有,闲人则没有。从前,苏轼晚年遇到异人,喊他对他说:“大学士昔日的富贵,只不过一场春梦罢了。”确实等到梦醒时,已经白忙碌一生了。名和利只不过是坟墓而已,可悲呀!
我今年在朋友那里的山中居住,一直与泉水沏的茶做朋友,过的还算不错。早晨推开窗户:花瓣像红雨乱飞,那是闲花在笑;绿树像音乐有声,那是闲鸟在啼;烟云随风消逝,那是闲云在游荡;水草清晰可数,那是闲池平静;风柔帘不动,林空月相印,那是闲庭安静。以至于山屋的柴门白天关闭,而敲门的多为闲僧侣;科考复习材料困扰人,而这里的几案上都是与那无关的闲书;在佛像前持斋念佛,而心中多是闲想,嘴上念的多是闲辞。在这闲居期间私下计划,曾想弄一块闲地,建闲屋一栋,题名“十闲堂”,用来安度闲身。而最终因为生病没有实现,也证明好闲得不到的。
长长夏日的草庐生涯中,随意翻阅,从书中获得一些古人的好言语及有趣的事,又随意摘录,随意而止,用来伴我打发闲时光,为这些摘录的东西取名《闲情》。并非经、史、子、集,自成一种闲书罢了。然而,庄重的文字足以警示世人,虚幻的文字足以让人看空世界,寓言足以玩弄世界,平淡的文字足以提醒世人。而现实中的人没有清醒的,肯定会说这种闲书是读不得的。人的避“闲”行为就是这样啊!然而,我还是弄出了这非经、非史、非子、非集的闲书罢了。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勉传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⑥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⑦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善鼓琴,好属诗,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其大官,礼贤下士,以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卒于幕,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于筵次,陈膳执酹,辞色懂恻,论者美之。
(节选自《旧唐书·李勉传》)
21.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_______)
②时人多其正直(_______)
22.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
A.凭借 B.帮助 C.供给 D.天资
②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 )
A.求取 B.触犯 C.关连 D.干练
23.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投之江中/今日之事何如
B.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
C.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D.乃除太常少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4.把第③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
2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⑦段的作用。
26.本文表现了李勉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标准答案】
21. 使,让 赞美
22.①B ②D
23.C
24.“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诬陷中伤的话而杀无罪的人呢!”于是停止执行诏令,同时拘禁王啐,迅速上报奏章给肃宗。王啐于是获得宽宥,然而李勉却竟然受到执政者的非难。
25.(补叙)交代了李勉富有文学艺术方面特长与巧思,以及礼贤下士重情重义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26.善良仁厚、恪守正道;知人善任、刚正不阿;果敢勇猛;廉洁自律;正直敢谏。
【精准分析】
21.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的意思是:李勉因为他的旧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勉干练,让他代任南郑县令。其中“俾”是“使,让”的意思。
(2)“时人多其正直”的意思是:首恶尚未灭绝,受玷污为这官的人居天下之半。其中“多”是“赞美”的意思。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①“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中“资”用在宾语“凶逆”前,作动词,排除A、D项。根据整个句子的语意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等于是驱赶天下人去资助凶人奸逆了。“资”译为“帮助,资助”,更合适。
故选B。
②“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句中“勉”“王啐”是人名,“以”是“因为”的意思,“故吏”,原来的官吏。可推知“勤干”是形容词作谓语,“干”是“干练”,其他选项是动词,不合语境。
故选D。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介词,表被动,被;
A.“之”:代词,它,它们;助词,的。
B.“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
C.“为”:介词,译为“被”。
D.“乃”:副词,于是;副词,竟。
故选C。
2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该题得分点:方:正;藉:依靠;牧宰:地方官;谮言:诬陷中伤的话;表:上表;宥:宽宥;闻:使……闻;为……所:表被动,被;非:动词,非难。
2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
作用类习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
本段是文末,第六段作为人物传记,已经交代完整,“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故此段为补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从内容角度看,据“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介绍性格,
据“善鼓琴,好属诗,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分析,交代了李勉富有文学艺术方面特长与巧思。
“其大官,礼贤下士,以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卒于幕,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于筵次,陈膳执酹”介绍他礼贤下士,重情重义的性格特征。
2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第二段“勉乃哀之”,可见善良,有同情心;第三段“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可知有知人之能;第三段“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可见刚毅,直言敢谏,勇敢;第四段“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可见刚强不屈;第五段“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第七段“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可知不贪财物,为官清正廉洁。
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原文,抓住原文中与人物相关的事迹来归纳。
第二段,据“勉乃哀之”分析,可见其善良,有同情心。
第三段,据“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分析,可见他的刚毅,直言敢谏。第三段“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可见他有知人之能;第四段,“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可见刚强不屈;
第五段,“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可知他不贪财,为官清正、廉洁。
参考译文:
李勉,字玄卿,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
至德初年,随肃宗到灵武,拜官监察御史。当时关东献上俘虏百余名,诏书命一并处以斩首。有一个囚犯仰天长叹。李勉过去问他,他回答说:“我被威胁不得不在那里任官,不是反叛者。”李勉于是哀怜他,上奏言说:“首恶尚未灭绝,受玷污为这官的人居天下之半。他们都想洗心归化。如果将他们杀尽,就等于是驱赶天下人去资助凶人奸逆了。”肃宗急命驰马前往宽释,于是每天都有归化者前来。
李勉因为他的旧吏前密县县尉王啐勤勉干练,让他代任南郑县令。不久有诏书命将王啐处死。李勉询问原因,才知是被权贵们诬陷。李勉对众将吏说:“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诬陷中伤的话而杀无罪的人呢!”于是停止执行诏令,同时拘禁王啐,迅速上报奏章给肃宗。王啐于是获得宽宥,然而李勉却竟然受到执政者的非难,催促入朝担任大理少卿。谒见肃宗时,李勉当面陈述王啐无罪,说他处理政事很有条理,是个尽力的官吏。肃宗嘉许他的恪守正道,于是授官太常少卿。王啐后来、因有推究演绎的才能,拜官大理评事、龙门县令,最终享有能吏的名声。当时人称赞李勉有知人之明。
肃宗将重用李勉,适逢李辅国受宠任,他想让李勉降低礼节面见自己。李勉不为他屈服,结果被李辅国排抑。
大历四年,授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广州盗贼首领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依据山洞为乱。前后数年,攻陷十余州。李勉到任,派遣大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翻合力征讨,全都斩杀,五岭平定。在这前后西域泛海而来的船舶一年才四五艘,由于李勉性情廉洁,有船舶来全都不检查,因此到他在任的后几年,一年来船四十余艘。在任数年,没有增加车服与用具。到离任返京,在石门停船,将家人贮藏的南货犀角象牙等财物尽数搜出,投进江中。
一日,德宗对李勉说:“众人都说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状吗 ”李勉回答:“天下都知道卢杞奸邪,唯独陛下不知道,这正是他的奸邪之处。”当时人称赞他的正直,然而从此被德宗疏远。屡次上表辞去职位,于是停罢知政事,加官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李勉性情坦率素淡、喜好古风、崇尚奇异,为政清廉简易,是宗室大臣的表率。善于鼓琴、爱好写诗,精通音律,能自己制琴,又有巧思。他在做大官时,以礼接待贤士,任用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直到他们死于幕府,三年之内,每当宴饮时,一定在宴席上虚设二人座位,摆上膳食洒酒祭奠,言辞容色凄怆忧伤,舆论赞美此事。
三、材料作文
27.根据要求作文。
“善良”,《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网络上对该词则另有解释:(1)懦弱,愚昧;(2)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
人们对“善良”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标准答案】以善良立足
善良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善良是我们心中的褒义词,代表着人性的道德,是人们渴望着他人也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愿景的集合。我们理应以善良立足于这个社会与世界。然而,现今网络社会阅历对善良一词的含义出现了分歧。网络上对该词另有“懦弱,愚昧”与“以无需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的释义。“善良”一词之意改变至此,定有其中的原因。首先从善良到懦弱与愚昧,我想其中存在的是个体的原因。当善良成为个体对外界不愿了解的懒惰的粉饰之物,当个体无暇沉静下来思考,而只是一味地做“好好先生”,欲以善良调息一切纷争与争论,这样的善良成了人们加以掩饰自己的“外套”和“口罩”,这样的“善良”还能否作为我们立足的要素,助我们在这其实不够善良的世界注入新的“善良”之力呢?只怕是不能。此时的善良早已谈不上是“善良”。以懦弱与愚昧称之似乎更为妥当。
同时,善良的另一网络释义“什么愿望”中透露出来的则是社会层面的功利意味儿。我想,“以无需出力为条件”为前提的善良含义的提出无法脱离功利意识的侵染。这样的善良,区别于例如托尔斯泰为解放劳动者,甚至损害自身利益而改革庄园的善良。区别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唤醒国民艰苦卓绝奋斗拯救国民之魂的善良。更区别于儒道核心“为往圣先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下百姓能拥有更美丽未来愿景的善良。带着欲求回报心思的善良无法称之为善良。切莫让功利心理钻了空子,只将善良当做挡箭牌为自己谋利。因此,倘若能摈弃个人层面上对“好”“善”的盲从,对懒惰的粉饰,又能脱离出被功利浸没的追求,这时善良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善良”。
善良,是人类本心最美好的愿望,不只关乎自身,更关顾他人,我们于是以善良在这个世界立足,欲用能轻易感染他人、流淌至他人心灵的善良,助更多的人以善良立足。
应谨记,善良是通过自身考量通往的方向,是无关于回报与结果的祈祷。善良,体现的不仅是其表面所表达的“和善,心地好”的含义,更是生而为人心中人性的载体。
最后,让我们以真正的善良立足,感化并帮助更多的人以真正的善良立足吧。
【详解详析】
本题考查的是写作的能力。给的是一则材料作文题。解答此类题目,主题要明确,不要脱离材料,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入手,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关于“善良”的理解,《汉语大词典》和网络上的解释不同。写作时要辩证来看,既要知道“善良”作为“和善,心地好”有好的一面,也要知道有的时候“善良”就是懦弱,愚昧,是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而自身付出善良还有想求得回报,这不是真正的“善良”。从而引发对“善良”的思考。除了考查基本的写作表达能力之外,还间接考量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阅读与积累。
参考立意:
1. 善良,和善,心地好,没有心机。人要以善为本。
2. 我们选择善良,做善良的事,不是为了回报,只是因为那是对的。
3. 假如你的善良没有原则的话,那就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4. 善良也需要武装,要做一个有锋芒的善良之人。
5. 辩证看“善良”。
6. 善良需理智。
可用素材:
(一)名言警句类:
1.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马克吐温
2.善良的心就是太阳。——雨果
3.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托尔斯泰
4.善心为众福在后,良行范己必在前。不管去到那里和做任何事,都不能迷失自我的善良。——方海权
5.买七份报纸的善良姑娘
(二)人物事例类:
1.蔡特金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德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她为国际妇女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还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创始人。
很小的时候,蔡特金就表现出了她对弱者的同情心和爱心。有一次,小蔡特金和父亲一块儿逛街,见到了一个小报童,这位小报童穿得又脏又烂,十分可怜。这个时候,小蔡特金顿时产生了同情之心,便把平时积攒下来和零花钱拿了出来,一下子向小报童买了七份报纸。
蔡特金的父亲十分好奇,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于是就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一份不就够了吗?”小蔡特金以为爸爸批评她乱花钱,难过得低下了头。爸爸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便对女儿说:“孩子,别误会,我当然知道你为什么买这样多,但是你给他七份的钱,拿一份不就可以了吗?其他的可以让他去卖嘛!”小蔡特金顿时恍然大悟,连忙取出了一份报纸,把剩下的都还给了报童。
2.心地善良的甘地。印度圣雄甘地有一次乘火车,上车时由于过于拥挤,他的一只鞋子掉到了铁轨旁,此时火车已经开动,鞋子无法再捡回来。于是甘地急忙把穿在脚上的另一只鞋子也脱下来扔到第一只的旁边。一位乘客不解地问甘地为什么这样做,甘地笑着说:“这样一来,看到铁轨旁的鞋子的穷人就能得到一双鞋子。”
层次结构:本文以“以善良立足”为题,由材料出发,先是照应题目,明确了“我们理应以善良立足于这个社会与世界”的观点。然后借材料所给的“善良”的网络意义,引出对善良出现不同理解的原因,进而分析了立足善良而应该注意的问题,让读者对“善良”有了辩证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观点。结尾照应开头,呼吁号召结尾。全文结构完整,论述全面,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专辑专为2022年上海新高考语文研发。
思路设计:采用“讲练测模式”。
讲解部分共8讲,每讲包含高考知识讲解和真题专练,题目选自2022年高三各区一模,历年高考真题,名校测试等。
专练部分按照上海新高考考纲顺序,精选2021年名校真题20篇,难度为中等及以上。
测试部分,仿真上海新高考试卷,供大家进行整体模拟测试。
二模仿真模拟卷三(教师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朱弦已为佳人绝,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2)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君子超过一般人的才德,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学习。
(3)姜夔《扬州慢》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春望》诗中“城春草木深”的笔法相似。
2.按题目要求选择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为迎接国庆节的到来,我县最大的康乐家园社区活动室里,一些书法爱好者正在舞文弄墨,进行着书法比赛。
B.亚洲投资银行的顺利成立和运营,将惠及亚投行各国,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C.现在的生活水平虽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还是需要瞻前顾后,从细处打算;还是要节俭,不可铺张浪费。
D.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⑤①②③⑥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库门与契约精神
张新
①作为上海曾经主流民居的石库门,□□于19世纪下半叶的租界,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大街小巷。由于石库门几乎与上海城市建设与上海市民社会□□同步,它的样态、功能自然适应着市民的生存方式,□□下上海文化精神的诸多风貌,尤其是对市民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契约精神。
②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而以市场经济与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契约精神则是随着西风东渐而来的异质文明。石库门在接纳“移民”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从“移民”到市民的潜移默化的转化,赋予朴素的传统守信理念以“现代性”的升华。
③石库门具有现代市场经济运作下的“商品”特性。石库门里的房客、房东之间是以有形的“租赁”和无形的群体“契约”形式组成共同体。不管房客以前的身份与背景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当下的身份都是承租人。租金多,可以租稍好点的前楼、前客堂;租金少,租无窗的后楼、后客堂,或者带有“老虎窗”的“三层阁”;而文人们则青睐于租金适中,又处于相对安静、独立位置的“亭子间”。石库门沿街大多开有夫妻老婆店,规模虽小,却也参与到上海商品交易的大循环中。商品流通中遵循的契约精神又通过夫妻老婆店传递到石库门的人际关系中。
④所谓“七十二家房客”的石库门格局是一种夸张与戏剧化的表述,但石库门人家多却是事实。和关起大门是一家的传统乡镇院落不同,石库门的房客来自于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且大都无血缘关系,是上海市民社会结构的缩影。契约精神是使社会基本结构保持稳定的黏合剂,否则石库门内就没有一刻安宁。虽然石库门里也常有利益摩擦,但大家大体遵守相处之道的底线。个人产权明晰,利益边际清楚。如公用水表如何按常住人口、小孩,非长住的家庭搭伙者等情况进行费用计算,都有自发的约定规则。
⑤除了诚信,交易主体的公开、透明也是契约精神的基础。一个开放、透明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而石库门居室之间封闭性差所造成的房客少有私密性的不利条件,在“樊约共同体”的空间里,反而被动性地成为契约精神所需要的开放性、透明性的有利质素。
⑥石库门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是“裸露”的。石库门屋与屋之间通常用木板分割;做饭集中在公共灶头间;晾衣晒被不是在晒台、天井、窗外,就是在弄堂里、马路边。是山珍海味还是或菜泡饭,是丝绸裘皮还是破衣烂衫,无疑是家底的大曝光。石库门的“弄堂”很窄,前窗贴后窗,加之“弄堂”又是交通与社区交流、活动场所,沿街的夫妻老婆店,还是一个信息交流中心。所以在这里,人人都是透明的。上海市民社会共同遵循的公开、透明理念和底线规则在隐隐地起着规范与调节作用。大家心知肚明,知道遵守底线则双赢,于是养成了上海人所谓“勿管闲事”即尊重隐私底线的意识。契约的前提是守信,而守信要求契约各方公平对等的信息公开。
⑦上海民居是一个稳定的橄榄型结构。它主要包含三个板块:石库门处于橄榄型民居结构的中段。其上端是洋房、公寓和新式里弄,下端是简易房和棚户区。石库门本身又有层次的细微差别,伴随着人员流动与境况上升、下沉,石库门一直在进行“吐故纳新”的大循环:电视剧《上海一家人》里的女主角可是沿着棚户区、石库门、洋房一路乔迁的。朝着相反路线的也不乏其人。而石库门始终成为市民稳定的“蓄水池”。石库门的这种包容性、流动性、开放性,在纵横两个维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业与阶层的固化,在不断碰撞与对话中加速了社会信息的传播以及思维与文化精神的认同,对孕育成熟稳定的上海市民社会起到促进作用。
⑧上海人其实很简单,虽然也难免有种种陋习,一如石库门红砖、灰墙上的水渍污痕和墙根探出的杂草蔓枝,但石库门里的人际关系却被“奥卡姆剩刀”“无情地剔除所有累赘”,而留下值得珍惜的契约精神。
(有删改)
3.第①段四个空缺处应该填入的词语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A.孕育、滥觞、刻烙、蔚兴 B.滥觞、蔚兴、孕育、刻烙
C.滥觞、孕育、蔚兴、刻烙 D.蔚兴、滥觞、孕育、刻烙
4.第②段中的“转化”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5.下列不能体现文中“契约精神”的一项是( )。
A.租客依据交易公平性进行商品化租赁。
B.按自发的个人规则进行共同生活模式。
C.遵守个人产权明晰、利益边际等底线。
D.养成了“勿管闲事”,尊重个人隐私。
6.对第⑦⑧段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橄榄型结构”之所以“稳定”是因为上海民居内的人员流动情况是少见的。
B.“吐故纳新”以比拟手法生动描绘了民居内市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生活历程。
C.“蓄水池”运用比喻来说明石库门能够长期而稳定地使各色人物成为“市民”。
D.“无情地剔除所有累赘”强调无形的“奥卡姆剃刀”消除了上海市民的陋习。
7.推断第④段中“传统乡镇院落”居住模式的特点。
8.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种物质的形式,比如石库门这种居住方式,会影响人们的精神和社会的风俗,请另外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并加以阐述。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奥利弗①犯下要求再添点儿粥那一大不敬的亵渎神灵的罪行之后,整整一个星期他一直被明智、仁慈的董事会下令独自禁闭在一间黑暗的小屋子里。可麻烦的是奧利弗年纪还太轻,还是个孩子。他只知道整天哭泣;当可怕的黑夜来临时,他张开他的小手捂在眼前以挡住黑暗,蜷在一个墙角里,希望睡一觉。他常会无端一哆嗦惊醒过来,于是他不停地一寸一寸地往墙角里挤。他仿佛感到在这包围着他的黑暗和孤寂中,只有那又冷又硬的墙面才能给他一点儿温暖。
②不要以为,在这单独禁闭期间,奧利弗完全被剥夺了有益的锻炼和愉快的社交。那会儿天气清冷,他每天早晨,当着班博先生的面,在一个水泵的龙头下进行沐浴仪式,为防止他着凉,班博先生会不停地用手杖在他身上敲打,以使一种针刺般的感觉布满他的全身。至于社交,每隔一天他会被带到大厅里去,在众目睽睽之下鞭打一顿以作为对大家的警戒。
③一天早晨,一位扫烟筒的甘菲尔德先生,由于房东催得越来越紧,在脑子里正反复盘算着想个什么法儿,能交付欠下的一笔租金,碰巧从大街上走过。甘菲尔德先生左算右算无论如何也凑不出他实际所需的足足五镑之数。他绞尽脑汁,而在走过习艺所②的时候,他无意中看到了门上的布告③。
④甘菲尔德先生停了下来。
⑤因为他当时想得到的恰好正是五个英镑;至于附在五镑钱上的累赘,那个孩子,甘菲尔德先生深知习艺所的伙食情况,料定他的身体必是瘦小干枯,正好可以用他进烟囱里干活儿。因此他磕磕巴巴开口对那位白坎肩先生讲话了。
⑥“这里讲的,先生,就是教区想让他跟人去做学徒的孩子。”甘菲尔德先生说。
⑦“是的,伙计,”穿白坎肩的先生说,不屑地一笑。
⑧“要是教区愿意让他在烟囱清扫业中学习一个正当的、愉快的行当,”甘菲尔德先生说,“我正需要一个学徒,我准备要他。”
⑨“进来吧。”穿白坎肩先生说。
⑩“这可是一桩累人又肮脏的活,过去也有孩子在烟囱里给闷死的。”董事会另一位先生听闻此事后说。
“那是因为他们为了让孩子下来,先把稻草浇上水,然后放在烟囱底下烧,”甘菲尔德先生说,“那样烧出来的就全是烟,没有一点儿火苗:可烟对于轰孩子下烟囱完全没有一点儿用,因为烟只会让他睡着,那可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小男孩一般都非常顽固,又非常懒,什么东西也不如一把烧得很旺的明火更能让他们三步两步出溜下来的。这也很人道,先生们,因为用火烧他的脚也能迫使他用力挣脱身子。”
董事会自己聚在一起商议了几分钟,成员林姆金斯先生开口说:
“我们己考虑了你的申请,我们不能同意。”
“完全不同意。”穿白坎肩的先生说。
“决不同意。”另一位董事也附和着。
由于甘菲尔德先生正顶着已经弄死了三四个孩子的坏名声,他因而不禁想到,也许一时鬼使神差,董事会的人想到了这件事,于是节外生枝影响了他们的谈判。这可完全不符合他们一般办事的风格,他一边疑惑,一边揉着手中的帽子,慢慢离开桌子朝门边走去。
“那么说,先生们,您几位是不同意让我领走那孩子了?”甘菲尔德先生站在门边说。
“不同意,”林姆金斯先生回答说,“至少,由于这是一个肮脏的行业,我们认为你不应该得到那么多钱。”
甘菲尔德先生的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他三步两步又回到桌子边说:
“你们愿意出多少,先生们?行了,对一个穷苦的人别太苛刻了。你们愿意出多少?”
“照我说,三镑十先令就已经够多了。”林姆金斯先生说。
“十先令都应该抹去。”穿白坎肩的先生说。
“得了!”甘菲尔德先生说,“先生们,四英镑怎么样。就是四英镑吧,你们会从此彻底永远也见不到他了。行了!”
“三镑十先令。”林姆金斯坚定地重复着说。
“行了!我给来个两头劈,先生们,”甘菲尔德先生纠缠着说,“三镑十五先令。”
“一分钱也不能再多”是林姆金斯先生的坚定回答。
“先生们,你们对我可真是太狠心了。”甘菲尔德说着,开始有些犹豫了。
“得了,得了!简直是胡说!”穿白坎肩的先生说,“把他领走吧,傻瓜蛋!他正是你所需要的那种男孩儿。他时不时需要有根棍子敲打敲打;那对他有好处;他的饭食不需要花费很多钱,因为他自出生以来从没吃过一顿饱饭。哈!哈!哈!”
甘菲尔德先生机警地扫视了一眼围在桌边的那些脸,发现全都含着微笑,他自己也慢慢拿出了一张笑脸,交易已谈妥了。
(节选自《雾都孤儿》第三章,有删改)
(注):①奥利弗·忒斯特:小说《雾都孤儿》主人公,生于习艺所的一名孤儿,母亲在习艺所生下他后便去世,根据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济贫法》,习艺所对奥利弗有抚养与教育的责任。②习艺所:英国议会规定的政府对贫民进行救济的唯一机构。初衷是使贫民成才以自救。但其通过压榨剥削来吓退众多申请救济名额的穷人,谋求利益。③布告内容:任何一个男人或女人,不论从事任何职业、行当,或买卖,如需要找个学徒工,便可以得到奥利弗,另外还可以得到五镑钱。
9.赏析首段划线句对奥利弗的描写。
10.选文的语言十分具有讽刺意味,以第②段为例进行分析。
11.结尾部分详写了甘菲尔德先生与董事会成员讨价还价这一情节,请分析其作用。
12.在前工业化时期的英国,童工是正常现象,教育无足轻重,国家在贫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无所作为。请你结合课本《大卫·科波菲尔》所选片段与本选文的具体内容,以儿童权益保护者乔治的身份,用100-150字的篇幅,向英国政府递交一份“请愿书”,表达你的诉求并阐述理由。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_________·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3.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
14.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不思量,自难忘”以退为进,真挚深刻地表现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
B.“纵使”句设想相逢情景,以自己的沧桑困顿进一步渲染对亡妻的眷恋。
C.“相顾无言”句以夸张手法摹写梦中之境,以千行之泪,凸显无限欢欣。
D.结尾三句从对面着笔,设想亡妻月夜凄凉心境,以寓自己深切悼念之情。
15.赏析“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中“忽”字的妙处。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题闲情小品序
(明)华淑
①夫闲,清福也,上帝之所吝惜, 世俗之所避也。一吝焉而一避焉,所以能闲者绝少。仕宦能闲,可扑长安马头前数斛红尘;平等人闲,亦可了却樱桃篮内几番好梦盖面上寒暄,胸中冰炭。忙时有之,闲则无也;忙人有之,闲则无也。昔苏子瞻晚年遇异人呼之曰:“学士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夫待得梦醒时,已忙却一生矣。名墦利垄,可悲也夫!
②余今年栖友人山居,泉茗为朋,景况不恶。晨推窗,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以至山扉昼扃,而剥啄①每多闲侣;帖括②困人,而几案几多闲编;绣佛长斋,禅心释谛,而念多闲想,语多闲辞。闲中自计,尝欲挣闲地数武,构闲屋一椽,颜曰“十闲堂”,度此闲身。而卒以病废,亦以好闲不能致也。
③长夏草庐,随兴抽捡,得古人佳言韵事,复随意摘录,适意而止,聊以伴我闲日,命曰《闲情》。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然而庄语足以警世,旷语足以空世,寓言足以玩世,淡言足以醒世。而世无有醒者,必曰此闲书不宜读而已。人之避闲也,如是哉!然而吾自成其非经、非史、非子、非集之闲书而已。
(注)①剥啄——象声词,这里指敲门声。②帖括——科举考试文体之名。
16.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以 B.而 C.则 D.盖
17.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仕宦之人忙而难闲,追名逐利,沾染满身红尘。
B.平等人为生计奔波,小本买卖,寄托发财好梦。
C.世俗之人追名逐利,面上热情,胸中各不相容。
D.苏子瞻晚年方梦醒,忙却一生,名利俱成坟墓。
18.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喜欢清闲而清闲是难得到的。
B.喜欢清闲而十闲堂没能建成。
C.喜欢清闲而做不到真正清闲。
D.喜欢清闲而没必要建十闲堂。
19.简析第③段中两处加点词语“自成”的表达效果。
20.有学者评价本文“情文兼胜”,请结合文章内容和形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勉传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⑥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⑦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善鼓琴,好属诗,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其大官,礼贤下士,以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卒于幕,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于筵次,陈膳执酹,辞色懂恻,论者美之。
(节选自《旧唐书·李勉传》)
21.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_______)
②时人多其正直(_______)
22.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
A.凭借 B.帮助 C.供给 D.天资
②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 )
A.求取 B.触犯 C.关连 D.干练
23.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投之江中/今日之事何如
B.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
C.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D.乃除太常少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4.把第③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
2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⑦段的作用。
26.本文表现了李勉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三、材料作文
27.根据要求作文。
“善良”,《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网络上对该词则另有解释:(1)懦弱,愚昧;(2)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
人们对“善良”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