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专辑专为2022年上海新高考语文研发。
思路设计:采用“讲练测模式”。
讲解部分共8讲,每讲包含高考知识讲解和真题专练,题目选自2022年高三各区一模,历年高考真题,名校测试等。
专练部分按照上海新高考考纲顺序,精选2021年名校真题20篇,难度为中等及以上。
测试部分,仿真上海新高考试卷,供大家进行整体模拟测试。
二模仿真模拟卷二(教师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按要求填空。
①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毛泽东《______·长沙》)
②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③姜夔的《扬州慢》中最贴近《黍离》诗意,表达昔盛今衰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是记者采访一位老艺术家的提问语,其中语体最得当的一项是( )
A.您怎么看待您五十多年的艺术成就?
B.您被聘为百花奖评委是不是很激动?
C.您这次获得终生成就奖是不是很愉快?
D.您对饰演的作品中哪个角色最满意?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对禅宗艺术家来说,为什么摒弃青绿山水而崇尚无色的水墨绘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绘画、书法乃至雕塑、建筑都体现为一种线的艺术,而且是以庄禅为内在精神背景,是自然恬淡的审美趣味在意象方面的一种落实。
①被认为是由色界向无色界寻求解脱的一种形式
②这在艺术哲学上的依据也是有着禅学“色即是空”“一即多”的辩证意味
③所以中国山水画以水墨为正宗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忠贤真的能有效控制所谓“阉党”吗?
①论及晚明政局,我们通常熟悉的一种叙事是东林党与“阉党”的对立斗争。但是,“阉党”一词实际上是清代修明史之后才提出的。而在明代,无论东林党还是东林党的敌人,都不曾发明“阉党”这个概念。更常见的说法是“魏党”、“逆党”、“附逆”等等。
②相比起来,“阉党”一词显然更具道德上的贬损意味,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遮盖了这个群体的本质面目。甚至很多人犯了将“阉党”等同于太监势力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
③在晚明党争中,宦官们和文官们各自都不是铁板一块。党争敌我的分野界限也从来不是按照文官、太监职业区别来划定的。东林党会结交光宗最亲信的太监王安,东林党的反对者们,同样也会结交熹宗最亲信的太监魏忠贤。
④万历中期,东林党在与时任首辅沈一贯及其“浙党”的对抗中登上政治舞台,此后二十多年中,与“齐党”、“楚党”、“浙党”等众多党派相攻,各有胜负,相持不下。光宗驾崩后,正因为其亲信宦官王安与东林党交好,天启初年,东林得以凭借拥立新君之功,大肆清洗、追讨、迫害万历年间的政敌,可以说,启祯年间,将党争推向第一个高点,并首先发难者是东林党人。
⑤天启四年,魏忠贤在拉拢东林党失败后,与其决裂,东林党的反对者们趁机投靠于魏忠贤门下,希冀借助内廷宦官的势力向东林党报仇,反攻倒算。魏忠贤实际是网罗了一批与东林党有私仇旧怨的文官,组成了一个反东林的临时联盟。而这就注定了“阉党”并非铁板一块,甚至所谓“阉党”不一定非常认同魏忠贤的所作所为。
⑥魏忠贤的野蛮做法,导致了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他变相成全了东林党的美名,使东林党在人们的印象中,从参与党争的朋党之一,变成了不畏权宦英勇殉节的忠臣形象。万历年间,东林党不止一次在与齐楚浙等党相争中失势,但最多罢官免职而已。而自魏忠贤随意杀人之后,东林党才获得了普遍的同情。以至当时舆论、后人的关注点皆放在了对东林党人遭受残忍迫害的事实,但却忽略了东林党人在这场党争中应负的责任。明代政治总体是一种道德政治,自有其运行逻辑,如果连表面文章都不屑于做,除了将对手送上道德高地让人敬仰,还能有什么效用呢?
⑦另一方面的影响是,“阉党”内部由此迅速分化,其中一部分与魏忠贤决裂,并成为崇祯初年最早攻击清算魏忠贤者。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说魏忠贤是从“阉党”内部被清算攻倒的,也不过为。
⑧概之,“阉党”不等于宦官,而是以因反对东林党而一度投靠魏忠贤的文官为主。部分“阉党”文官与魏忠贤之间有着无法弥合的分歧,这使得“阉党”在失去共同的敌人东林党之后,内部彼此相攻、发生分裂。臆想中的魏忠贤统一号令、平息党争的景象,是不存在的。正如部分“阉党”所忧虑的那样,魏忠贤的行为反而助东林党取得了道德上的优势。而魏忠贤连“自己人”的支持都不能保持长久,得势时就遭遇“阉党”高官集体反水,死后遭到东林党和反东林人士的一致讨伐,可见魏忠贤其人的政治手段,实属拙劣至极。
3.第③段中“铁板”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4.和“阉党”一词的命名规则不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语出《庄子》) B.弈秋(语出《孟子》)
C.乐毅(语出《史记》) D.优孟(语出《史记》)
5.对文章中“东林党”发展和作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也是明朝党派势力的一员,互相争斗,各有胜负,相持不下。
B.曾凭借拥立新君之功,大肆清洗、追讨、迫害自己的政敌。
C.取得道德优势之后,团结斗争,促成了“倒魏”运动的最终胜利。
D.虽有遭受残忍迫害之实,但也应对明代的党争之祸负有责任。
6.能依据文意做出的推断是()
A.魏忠贤作为“阉党”之首,代表宦官集团利益,曾残酷迫害东林党人。
B.魏忠贤的凶残野蛮行径,是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人治祸患的必然结果。
C.魏忠贤对所谓“阉党”的影响力,放大神话后,掩盖了派别内部纷争。
D.魏忠贤和“阉党”的内部斗争,变相促成了东林党人的政治“洗白”。
7.根据全文的论证逻辑,下列材料安排在文章的何处位置较为妥当,请试作分析。
交结魏忠贤得以入阁的大学士魏广微上疏,明确反对对东林党杨涟等人动用严刑。“涟等在今日,诚为有罪之人,在前日实为卿寺之佐。纵使赃私果真,亦当转付法司,据律论罪,岂可严刑?……勿论伤好生之仁,抑且违祖宗之制,将朝政日乱,与古之帝王大不相侔。”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凡尔赛”奶奶
沈芸
①某天早上,一个电话把我的发呆打断了,来电给了我一个号码,要我跟美国纽约的程太太联系,她在找我。
②我想到了,是我爷爷的外甥女、五姑姑袁玲华,姑父程树滋先生是华尔街的老银行家。我们在2010年上海分手后再没联系过。电话接通了,姑姑悲伤地说:“树滋九月份过了……”她自己在医院里过了生不如死的几个月,现在总算是把以前的保姆周阿姨找了回来,回到了新泽西养老院的家。她很想念我,怀念在上海一起去虹口看我们家老房子的时光。
③后来姑姑在电话里又跟我说,她想吃冬笋,油焖笋的味道,她只能在脑子里想想了。她还惦记着我从嘉兴给她带的肉粽子,“那真是美味极了,回味无穷,我一直都记着呢……”她说着嗲糯的尖团音,碎碎念。
④姑姑是一个在纽约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的人,七十年一贯制,这应该是相当奢侈的习惯了,其成本已经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她吃不惯西餐,像生菜沙拉、土豆泥和牛排一类,她连看也不要看。她住的养老院很高级,每天提供两顿饭,她只喝其中的鸡汤。周阿姨说,你姑姑会自己烧菜,她很节省,用冬笋头熬骨头汤,前面的嫩尖烧油焖笋。听着这些,我一下子感觉自己烧笋时扔掉的老头,太浪费了,有些暴殄天物。
⑤她喜欢的冬笋和肉粽子这两样,可不是说轻而易举能带进美国的。我想来想去,想到了我们的朋友,在上海的张先生,他有家人在法拉盛,托他弟弟在中国城买,然后寄到新泽西。果然,张先生一听说95岁的老太太要帮忙的事情,非常热情,我解释说姑姑的儿女已经是华裔“美国人”了,不太懂得买中国的食品,张先生表示一百个理解。后面的事情一切顺利,姑姑在春节前收到了,大悦!她亲热地说,我让她感觉到了亲人的温暖。我心里也非常喜悦帮她在农历年前完成了心愿,对于我们来说,共同感受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年味。
⑥这以后,我几乎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得到姑姑的消息,譬如她想吃炒豆芽菜和番茄炒蛋,可是要等她儿子两周来一次去中国超市把豆芽菜买回来;她去烫头发,顺便到法拉盛吃了上海点心馄饨和小笼包,回来的路上,她一直在埋怨小笼包不好吃;感恩节去儿子家聚餐,她要提前把衣服搭配好,脸上的妆化好,还要戴上墨镜和披肩,她说,“这是风度!”周阿姨陪着她,早早就等着车子来接了,“你姑姑很讲礼数的!”
⑦从我7岁第一次见到五姑姑起,我们俩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么亲密过。我跟姑父倒是聊过天儿,他跟我讲了好多话,他曾在“苦干剧团”帮忙做过财务,是黄佐临、丹尼夫妇的好朋友,“文华”的老板吴性栽很信任他,委托他在好莱坞发行《假凤虚凰》和费穆的电影,但是很不成功。姑父最得意的手笔是他在改革开放后在中美两国银行界之间牵线搭桥,为此,他们夫妇被邀请参加老布什总统的就职晚宴。姑姑给我看过她一身丝绒旗袍,盛装出席的照片,骄傲地说:“我的福气好,先生身居高位,我做程太太是加分的。”
⑧过了一段时间,周阿姨来说,姑姑经常出现幻觉,自言自语——对着空气说话,口气像是跟先生在对话。她先生用过的东西,她都不能看到,看到了就会哭哭啼啼。还没等我把这个信息消化掉,姑姑就正式通知我,她要跟周阿姨一起回中国养老了,叶落归根!
⑨姑姑终于在2019年的5月底落地上海虹桥机场,发给我的图片,一点看不出车马劳顿的疲倦,反而红光满面,眉开眼笑。“我是决定了要在这个时间回来的,我要吃上今年的杨梅,想了好多年。”她清脆的声音这次是从上海传来的——姑姑迅速把她美国的家产分给子孙,只带了日常用的衣物和两部轮椅,安排做体检,办理护照机票,登上飞机头等舱,一路睡着就到了上海。
⑩我陪着姑姑去了一趟她外婆的德清老家,她要去寻根问祖。路途中,她不禁想到了她的先生,“树滋的祖籍是安徽,家里在镇江开钱庄,1946年以后,树滋去了美国念书。我找了人算命,帮我算算我跟我的这个男朋友能不能成功,算命先生说,走得越远越好,结果……这么远啊!”
她在1948年离开了中国,2019年回来了,这两个时间节点的选择,足够代表她一生的传奇。
姑姑的归来,让我的内心很幸福。在她的身上,我再一次触摸到了我爷爷他们老辈人的脉搏,感受到我们家族强大的基因在继续流淌,元气尚存,没有断片儿就是胜利!
(节选自《文汇笔会》2021年2月19日)
8.第④段中,“奢侈”和“节省”之间是否冲突?请分析理由。
9.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表达效果。
10.全文多次写到“姑父”, 请分析其作用。
11.结合全文,评析文中“姑姑”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
元.徐再思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
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
(注)西山:又名洞庭山,位于吴江县(今苏州市)境内的太湖中。
12.下列对本作品体裁的称呼,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 B.曲子词 C.散曲 D.北曲
13.下列对本作品景物描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由高而下,色彩分明,每句构成一幅图景。
B.鸥鹭、牛羊句由静而动,以鸟雀归巢衬牛羊归牧。
C.万顷句从两岸写到水面,由远而近,色调由冷而暖。
D.水晶宫句描摹出夕阳投射出水面的动态,由实而虚。
14.对画线句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的不同意境作赏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
稼说送张琥 苏轼
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①,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③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②,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②得:此指中进士。
15.第①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
16.第②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17.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B.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吧!
C.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
D.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吧!
18.(小题4)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
19.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②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①,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③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④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⑤始与豫同守郡者,苏州况钟、常州莫愚、吉水陈本深,并皦皦著名绩,豫尤以恺悌②称。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乙
松江太守赵豫居官慈惠。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遂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乘一时之忿,经宿气平,或众为劝解,因而获息者甚多。比之钩钜③致人而自名英察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节选自《坚瓠续集卷之四》)
(注)①灶丁:旧称煮盐工。②恺悌:和乐平易。③钩钜:辗转推问,究得情实。
2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简廷臣九人为知府(_____)(2)专务益军(_____)
2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勾及姻戚同姓(_____)
A.勾结 B.摄取 C.招引 D.征调
(2)留一履以识遗爱(_____)
A.爱护 B.喜好 C.恩惠 D.吝惜
22.把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23.用“/”为第①段画直线部分断句。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24.根据第②段文意,概括松江百姓上书请求赵豫留任的原因。
25.甲、乙两文都记录了赵豫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请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的差异。
三、材料作文
26.作文。
这是一个越来越喜欢“搞笑表达”的时代,人们觉得用搞笑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往往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专辑专为2022年上海新高考语文研发。
思路设计:采用“讲练测模式”。
讲解部分共8讲,每讲包含高考知识讲解和真题专练,题目选自2022年高三各区一模,历年高考真题,名校测试等。
专练部分按照上海新高考考纲顺序,精选2021年名校真题20篇,难度为中等及以上。
测试部分,仿真上海新高考试卷,供大家进行整体模拟测试。
二模仿真模拟卷二(教师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按要求填空。
①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毛泽东《______·长沙》)
②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③姜夔的《扬州慢》中最贴近《黍离》诗意,表达昔盛今衰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答案】挥斥方遒 沁园春 黄沙百战穿金甲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详解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遒”“沁”“荠”。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是记者采访一位老艺术家的提问语,其中语体最得当的一项是( )
A.您怎么看待您五十多年的艺术成就?
B.您被聘为百花奖评委是不是很激动?
C.您这次获得终生成就奖是不是很愉快?
D.您对饰演的作品中哪个角色最满意?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对禅宗艺术家来说,为什么摒弃青绿山水而崇尚无色的水墨绘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绘画、书法乃至雕塑、建筑都体现为一种线的艺术,而且是以庄禅为内在精神背景,是自然恬淡的审美趣味在意象方面的一种落实。
①被认为是由色界向无色界寻求解脱的一种形式
②这在艺术哲学上的依据也是有着禅学“色即是空”“一即多”的辩证意味
③所以中国山水画以水墨为正宗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标准答案】
(1)D
(2)A
【精准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采访的对象是一位老艺术家,所提的问题包括其为人和艺术成就,问题要具体,有深度,要让被采访者有话可说。
A.“您怎么看待您五十多年的艺术成就”,所提的问题过于笼统,范围太宽泛,让人不知从何谈起,
B. 既然是老艺术家,那么应该表现得稳重,提问中“激动”的表述不符合老艺术家的身份。
C.提问中“愉快”式问题设计没有深度,且与老艺术家大气的品性不吻合。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首先确定首句,四个选项以①或②作为开始,将①作为首句时,结合上句中青山绿水与无色的水墨画相结合,即为“色界”与“无色界”的辩证,符合句意,故排除C、D。
然后看后文。后文说“不仅绘画……”,③“所以中国山水画以水墨为正宗”中“山水画”与后文“绘画”衔接,所以③放在最后;同时③“所以”表明与前面内容是因果关系,这就排除B。
故选A。
二、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忠贤真的能有效控制所谓“阉党”吗?
①论及晚明政局,我们通常熟悉的一种叙事是东林党与“阉党”的对立斗争。但是,“阉党”一词实际上是清代修明史之后才提出的。而在明代,无论东林党还是东林党的敌人,都不曾发明“阉党”这个概念。更常见的说法是“魏党”、“逆党”、“附逆”等等。
②相比起来,“阉党”一词显然更具道德上的贬损意味,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遮盖了这个群体的本质面目。甚至很多人犯了将“阉党”等同于太监势力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
③在晚明党争中,宦官们和文官们各自都不是铁板一块。党争敌我的分野界限也从来不是按照文官、太监职业区别来划定的。东林党会结交光宗最亲信的太监王安,东林党的反对者们,同样也会结交熹宗最亲信的太监魏忠贤。
④万历中期,东林党在与时任首辅沈一贯及其“浙党”的对抗中登上政治舞台,此后二十多年中,与“齐党”、“楚党”、“浙党”等众多党派相攻,各有胜负,相持不下。光宗驾崩后,正因为其亲信宦官王安与东林党交好,天启初年,东林得以凭借拥立新君之功,大肆清洗、追讨、迫害万历年间的政敌,可以说,启祯年间,将党争推向第一个高点,并首先发难者是东林党人。
⑤天启四年,魏忠贤在拉拢东林党失败后,与其决裂,东林党的反对者们趁机投靠于魏忠贤门下,希冀借助内廷宦官的势力向东林党报仇,反攻倒算。魏忠贤实际是网罗了一批与东林党有私仇旧怨的文官,组成了一个反东林的临时联盟。而这就注定了“阉党”并非铁板一块,甚至所谓“阉党”不一定非常认同魏忠贤的所作所为。
⑥魏忠贤的野蛮做法,导致了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他变相成全了东林党的美名,使东林党在人们的印象中,从参与党争的朋党之一,变成了不畏权宦英勇殉节的忠臣形象。万历年间,东林党不止一次在与齐楚浙等党相争中失势,但最多罢官免职而已。而自魏忠贤随意杀人之后,东林党才获得了普遍的同情。以至当时舆论、后人的关注点皆放在了对东林党人遭受残忍迫害的事实,但却忽略了东林党人在这场党争中应负的责任。明代政治总体是一种道德政治,自有其运行逻辑,如果连表面文章都不屑于做,除了将对手送上道德高地让人敬仰,还能有什么效用呢?
⑦另一方面的影响是,“阉党”内部由此迅速分化,其中一部分与魏忠贤决裂,并成为崇祯初年最早攻击清算魏忠贤者。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说魏忠贤是从“阉党”内部被清算攻倒的,也不过为。
⑧概之,“阉党”不等于宦官,而是以因反对东林党而一度投靠魏忠贤的文官为主。部分“阉党”文官与魏忠贤之间有着无法弥合的分歧,这使得“阉党”在失去共同的敌人东林党之后,内部彼此相攻、发生分裂。臆想中的魏忠贤统一号令、平息党争的景象,是不存在的。正如部分“阉党”所忧虑的那样,魏忠贤的行为反而助东林党取得了道德上的优势。而魏忠贤连“自己人”的支持都不能保持长久,得势时就遭遇“阉党”高官集体反水,死后遭到东林党和反东林人士的一致讨伐,可见魏忠贤其人的政治手段,实属拙劣至极。
3.第③段中“铁板”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4.和“阉党”一词的命名规则不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语出《庄子》) B.弈秋(语出《孟子》)
C.乐毅(语出《史记》) D.优孟(语出《史记》)
5.对文章中“东林党”发展和作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也是明朝党派势力的一员,互相争斗,各有胜负,相持不下。
B.曾凭借拥立新君之功,大肆清洗、追讨、迫害自己的政敌。
C.取得道德优势之后,团结斗争,促成了“倒魏”运动的最终胜利。
D.虽有遭受残忍迫害之实,但也应对明代的党争之祸负有责任。
6.能依据文意做出的推断是()
A.魏忠贤作为“阉党”之首,代表宦官集团利益,曾残酷迫害东林党人。
B.魏忠贤的凶残野蛮行径,是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人治祸患的必然结果。
C.魏忠贤对所谓“阉党”的影响力,放大神话后,掩盖了派别内部纷争。
D.魏忠贤和“阉党”的内部斗争,变相促成了东林党人的政治“洗白”。
7.根据全文的论证逻辑,下列材料安排在文章的何处位置较为妥当,请试作分析。
交结魏忠贤得以入阁的大学士魏广微上疏,明确反对对东林党杨涟等人动用严刑。“涟等在今日,诚为有罪之人,在前日实为卿寺之佐。纵使赃私果真,亦当转付法司,据律论罪,岂可严刑?……勿论伤好生之仁,抑且违祖宗之制,将朝政日乱,与古之帝王大不相侔。”
【标准答案】
3.同盟军
4.C
5.C
6.A
7.第5段之后
【详解详析】
3.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2)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根据第三段内容“在晚明党争中,宦官们和文官们各自都不是铁板一块。党争敌我的分野界限也从来不是按照文官、太监职业区别来划定的。东林党会结交光宗最亲信的太监王安,东林党的反对者们,同样也会结交熹宗最亲信的太监魏忠贤”,可知“铁板”在这儿指团结在一起,即同盟军的意思。
4.此题考查古人命名规律的能力。古人在选取名字时在结合自己生辰的基础之上尽量从字的义、形、音等多方面考虑,试图通过名字来提供自己的志趣、追求、希望、抱负、排行等多方面的信息,从而给人视觉、听觉和意念上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们能领悟到命名者的深刻含意。
A项,庖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B项,弈秋,“弈”在古代是专指围棋的意思,名秋。
C项,乐毅,乐氏,名毅,字永霸。
D项,优孟,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B项,“团结斗争,促成了‘倒魏’运动的最终胜利”不准确,原文“得势时就遭遇‘阉党’高官集体反水,死后遭到东林党和反东林人士的一致讨伐”,可知是“团结斗争”不准确,魏忠贤的最终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得势时就遭遇‘阉党’高官集体反水”“东林党和反东林人士的一致讨伐”,可见魏忠贤倒台不只是东林党一党的事,还有魏忠贤自己的团队的反水和反东林人士的共同配合。
故选C。
6.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文意推断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文章第六段“而自魏忠贤随意杀人之后,东林党才获得了普遍的同情”,而东林党是魏忠贤的对手,所以可以推断出“曾残酷迫害东林党人”。
“魏忠贤的凶残野蛮行径,是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不准确,原文是:“阉党”不等于宦官,而是以因反对东林党而一度投靠魏忠贤的文官为主。和皇权无关。
“掩盖了派别内部纷争”不准确,原文是“而魏忠贤连‘自己人’的支持都不能保持长久,得势时就遭遇‘阉党’高官集体反水”,可见“掩盖”一说无从谈起。
“变相促成了东林党人的政治‘洗白’”的不是“魏忠贤和‘阉党’的内部斗争”而是魏忠贤对东林党人动用严酷的刑罚。
故选A。
7.本题考查把握语句的连贯性的能力。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加在第五段之后,第四段“而这就注定了‘阉党’并非铁板一块,甚至所谓‘阉党’不一定非常认同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后面应该有例子,选文“交结魏忠贤得以入阁的大学士魏广微上疏,明确反对对东林党杨涟等人动用严刑”正好印证“所谓‘阉党’不一定非常认同魏忠贤的所作所为”。
【名师点拨】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凡尔赛”奶奶
沈芸
①某天早上,一个电话把我的发呆打断了,来电给了我一个号码,要我跟美国纽约的程太太联系,她在找我。
②我想到了,是我爷爷的外甥女、五姑姑袁玲华,姑父程树滋先生是华尔街的老银行家。我们在2010年上海分手后再没联系过。电话接通了,姑姑悲伤地说:“树滋九月份过了……”她自己在医院里过了生不如死的几个月,现在总算是把以前的保姆周阿姨找了回来,回到了新泽西养老院的家。她很想念我,怀念在上海一起去虹口看我们家老房子的时光。
③后来姑姑在电话里又跟我说,她想吃冬笋,油焖笋的味道,她只能在脑子里想想了。她还惦记着我从嘉兴给她带的肉粽子,“那真是美味极了,回味无穷,我一直都记着呢……”她说着嗲糯的尖团音,碎碎念。
④姑姑是一个在纽约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的人,七十年一贯制,这应该是相当奢侈的习惯了,其成本已经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她吃不惯西餐,像生菜沙拉、土豆泥和牛排一类,她连看也不要看。她住的养老院很高级,每天提供两顿饭,她只喝其中的鸡汤。周阿姨说,你姑姑会自己烧菜,她很节省,用冬笋头熬骨头汤,前面的嫩尖烧油焖笋。听着这些,我一下子感觉自己烧笋时扔掉的老头,太浪费了,有些暴殄天物。
⑤她喜欢的冬笋和肉粽子这两样,可不是说轻而易举能带进美国的。我想来想去,想到了我们的朋友,在上海的张先生,他有家人在法拉盛,托他弟弟在中国城买,然后寄到新泽西。果然,张先生一听说95岁的老太太要帮忙的事情,非常热情,我解释说姑姑的儿女已经是华裔“美国人”了,不太懂得买中国的食品,张先生表示一百个理解。后面的事情一切顺利,姑姑在春节前收到了,大悦!她亲热地说,我让她感觉到了亲人的温暖。我心里也非常喜悦帮她在农历年前完成了心愿,对于我们来说,共同感受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年味。
⑥这以后,我几乎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得到姑姑的消息,譬如她想吃炒豆芽菜和番茄炒蛋,可是要等她儿子两周来一次去中国超市把豆芽菜买回来;她去烫头发,顺便到法拉盛吃了上海点心馄饨和小笼包,回来的路上,她一直在埋怨小笼包不好吃;感恩节去儿子家聚餐,她要提前把衣服搭配好,脸上的妆化好,还要戴上墨镜和披肩,她说,“这是风度!”周阿姨陪着她,早早就等着车子来接了,“你姑姑很讲礼数的!”
⑦从我7岁第一次见到五姑姑起,我们俩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么亲密过。我跟姑父倒是聊过天儿,他跟我讲了好多话,他曾在“苦干剧团”帮忙做过财务,是黄佐临、丹尼夫妇的好朋友,“文华”的老板吴性栽很信任他,委托他在好莱坞发行《假凤虚凰》和费穆的电影,但是很不成功。姑父最得意的手笔是他在改革开放后在中美两国银行界之间牵线搭桥,为此,他们夫妇被邀请参加老布什总统的就职晚宴。姑姑给我看过她一身丝绒旗袍,盛装出席的照片,骄傲地说:“我的福气好,先生身居高位,我做程太太是加分的。”
⑧过了一段时间,周阿姨来说,姑姑经常出现幻觉,自言自语——对着空气说话,口气像是跟先生在对话。她先生用过的东西,她都不能看到,看到了就会哭哭啼啼。还没等我把这个信息消化掉,姑姑就正式通知我,她要跟周阿姨一起回中国养老了,叶落归根!
⑨姑姑终于在2019年的5月底落地上海虹桥机场,发给我的图片,一点看不出车马劳顿的疲倦,反而红光满面,眉开眼笑。“我是决定了要在这个时间回来的,我要吃上今年的杨梅,想了好多年。”她清脆的声音这次是从上海传来的——姑姑迅速把她美国的家产分给子孙,只带了日常用的衣物和两部轮椅,安排做体检,办理护照机票,登上飞机头等舱,一路睡着就到了上海。
⑩我陪着姑姑去了一趟她外婆的德清老家,她要去寻根问祖。路途中,她不禁想到了她的先生,“树滋的祖籍是安徽,家里在镇江开钱庄,1946年以后,树滋去了美国念书。我找了人算命,帮我算算我跟我的这个男朋友能不能成功,算命先生说,走得越远越好,结果……这么远啊!”
她在1948年离开了中国,2019年回来了,这两个时间节点的选择,足够代表她一生的传奇。
姑姑的归来,让我的内心很幸福。在她的身上,我再一次触摸到了我爷爷他们老辈人的脉搏,感受到我们家族强大的基因在继续流淌,元气尚存,没有断片儿就是胜利!
(节选自《文汇笔会》2021年2月19日)
8.第④段中,“奢侈”和“节省”之间是否冲突?请分析理由。
9.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表达效果。
10.全文多次写到“姑父”, 请分析其作用。
11.结合全文,评析文中“姑姑”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标准答案】
8.示例:不冲突。“奢侈”是指生活在纽约却长久地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的艰难、不易,“节省”则是指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有限的食材,突显的仍旧是保持习惯的艰难和不易;而尽管如此艰难,年事已高的姑姑仍旧没有选择妥协,体现出姑姑的故乡情结;同时也为下文拜托张先生弄食材、重返上海做铺垫。
9.示例:本段综合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主要记叙了我和姑姑之间的通话内容,主要提及姑姑吃到称心如意的中国菜的艰难,以及对于精致生活的坚持,体现了姑姑对坚持精致生活的自豪。后文主要借助周阿姨的语言描写侧面烘托姑姑的形象,周阿姨的话还原了姑姑对于风度的执着追求,其对姑姑讲求礼数的肯定。本段从多方面表现了姑姑的内在修养,使姑姑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感,表达了作者对姑姑内在修养的赞美。
10.示例: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姑父”:第一次交代姑姑和我恢复联系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姑姑回国做铺垫;第二次回忆了姑父的生平作为,提及他的贡献,突显姑父对故乡的热爱,丰富了姑姑的形象;并与文章结尾“触摸到老辈人的脉搏”照应。第三次交代姑姑离开故乡久居美国的原因,含蓄地表现了姑姑对姑父的思念以及远离故土的怅惘之情,体现了姑姑对故乡的依恋。三次提及,表现了夫妻感情深厚,交代了姑姑的家庭背景,丰富了姑姑的形象,使读者对姑姑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1.示例:本文主要通过写身居国外的姑姑,七十年一贯地保持上海人的生活习惯、追求优雅风度,不仅表现了姑姑的优雅、坚韧,还表现了她对故土和丈夫怀有深深眷恋之情。现代生活中,人们的节奏越来越快,慢慢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甚至轻易地就抛弃了自身的文化基因。因此,姑姑的形象有助于启发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某些表面上的坚持,其内里实际体现的是一个人精神上的追求。
【精准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先看“奢侈”,原文表述是“姑姑是一个在纽约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的人,七十年一贯制,这应该是相当奢侈的习惯了,其成本已经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根据“其成本已经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可见,“奢侈”是相对于“生活在纽约却长久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而言的,不仅花费金钱,更主要的是保持这个习惯很难。因此“奢侈”是指生活在纽约却长久地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的艰难、不易。
再看“节省”,原文是“她很节省,用冬笋头熬骨头汤,前面的嫩尖烧油焖笋”,一颗笋舍不得浪费,笋尖做什么,笋头做什么,可见“节省”则是指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有限的食材,突显的仍旧是保持习惯的艰难和不易。
而姑姑在纽约生活了大半辈子,却依旧吃不惯美国的饭,“她吃不惯西餐,像生菜沙拉、土豆泥和牛排一类,她连看也不要看”,而依然保持上海人的生活习惯,这体现了姑姑的故乡情结;同时也为下文写“我想来想去,想到了我们的朋友,在上海的张先生,他有家人在法拉盛,托他弟弟在中国城买,然后寄到新泽西”,拜托张先生弄食材、重返上海做铺垫。
9.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从这段文字来看,综合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记叙的内容是“她想吃炒豆芽菜和番茄炒蛋,可是要等她儿子两周来一次去中国超市把豆芽菜买回来……脸上的妆化好,还要戴上墨镜和披肩”,这是记叙,写姑姑和“我”之间通话的内容,主要提及姑姑吃到称心如意的中国菜的艰难,以及对于精致生活的坚持,体现了姑姑对坚持精致生活的自豪。
描写的内容是“她说,‘这是风度!’周阿姨陪着她,早早就等着车子来接了,‘你姑姑很讲礼数的!’”,这是描写,既有姑姑的语言描写,也有周阿姨的语言描写,主要借助周阿姨的语言描写侧面烘托姑姑的形象,周阿姨的话还原了姑姑对于风度的执着追求,其对姑姑讲求礼数的肯定。
从效果上看,记叙和描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姑姑的内在修养,使姑姑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感,表达了作者对姑姑内在修养的赞美。
1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文中关于“姑父”的描写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文章开头“电话接通了,姑姑悲伤地说:‘树滋九月份过了……’”,由姑姑打电话说姑父过世,由此我们再次有了联系,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姑姑回国做铺垫;
第二次是在第七段,“我跟姑父倒是聊过天儿,他跟我讲了好多话……姑父最得意的手笔是他在改革开放后在中美两国银行界之间牵线搭桥,为此,他们夫妇被邀请参加老布什总统的就职晚宴”,通过这段描写,“我”回忆了姑父的生平作为,提及他的贡献,突显姑父对故乡的热爱;同时通过姑姑的评价“我的福气好,先生身居高位,我做程太太是加分的”,也丰富了姑姑的形象;并与文章结尾“触摸到老辈人的脉搏”照应。
第三次是第十段,“她不禁想到了她的先生,‘树滋的祖籍是安徽……算命先生说,走得越远越好,结果……这么远啊!’”,交代姑姑离开故乡久居美国的原因;九十多岁回到祖国的姑姑想到了已过世的姑父,想到当年他们的恋情,含蓄地表现了姑姑对姑父的思念;“这么远啊”远离故土的怅惘之情,体现了姑姑对故乡的依恋。
写姑父其实也是写姑姑,三次提及,表现了夫妻感情深厚,交代了姑姑的家庭背景,丰富了姑姑的形象,使读者对姑姑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及探究写作意图的能力。
先看姑姑的形象。她是旅居美国的上海人,“姑姑是一个在纽约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的人,七十年一贯制,这应该是相当奢侈的习惯了”,七十年一贯地保持上海人的生活习惯。儿子接她吃饭,“她要提前把衣服搭配好,脸上的妆化好,还要戴上墨镜和披肩,她说,‘这是风度!’”,姑姑追求优雅风度。她对丈夫和祖国怀有深情,她年轻时跟着姑父来到美国,他们一起生活了一辈子,姑父过世后“她自己在医院里过了生不如死的几个月”,甚至“经常出现幻觉,自言自语——对着空气说话,口气像是跟先生在对话。她先生用过的东西,她都不能看到,看到了就会哭哭啼啼”;她吃不惯美国的饭,要吃“油焖笋”“肉粽子”,九十多岁还是坚持回到祖国养老,体现了对国家的感情。
再看姑姑形象的意义。姑姑之所以保持上海人的生活习惯,吃中国菜,九十多岁还要回国,这些外在表现反映的是她内在的精神追求。姑姑的形象是当今社会中某些人的一面镜子,有些人不在意自己的国家,不在意文化基因,轻易抛弃掉自己的根,跟姑姑形成了鲜明对比。姑姑的形象有助于启发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
元.徐再思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
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
(注)西山:又名洞庭山,位于吴江县(今苏州市)境内的太湖中。
12.下列对本作品体裁的称呼,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 B.曲子词 C.散曲 D.北曲
13.下列对本作品景物描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由高而下,色彩分明,每句构成一幅图景。
B.鸥鹭、牛羊句由静而动,以鸟雀归巢衬牛羊归牧。
C.万顷句从两岸写到水面,由远而近,色调由冷而暖。
D.水晶宫句描摹出夕阳投射出水面的动态,由实而虚。
14.对画线句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的不同意境作赏析。
【标准答案】
12.B
13.A
14.《秋思》中“老树”“昏鸦”是漂泊“天涯”之人眼中的意象,在落日黄昏的背景中营造了萧瑟、凄冷的意境,将“断肠人”孤寂悲苦的情思形象化;本曲画线句描绘了在暮霭背景中,夕阳在树影间移动,为树梢上的乌鸦勾勒出明亮的轮廓,乌鸦安栖树梢,营造出恬静优美的意境。
【详解详析】
1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词常识的识记能力。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本题的题目是[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由以上分析可知,本作品属于“曲子词”。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曲的前四句一联三字句,一联为四字句,每字一景,从天上写到地下,层次分明。暮云渐收,残阳斜挂。余晖与枫叶相映,火红中透出碧紫;水边的芦花在晚风中轻摇,似仙鹤起舞。晚霞如火,残阳似血;枫叶与芦花相映,红白分明。这四句,取物之颜色红白相映,对比强烈,用意甚为深远。
A项,分析正确。
B项,“鸥鹭、牛羊句由静而动”分析错误,并没有写它们的“动”。
C项,“由远而近”分析错误,前面的“两岸芦花”已经写了水边,现在放眼湖面,写色彩变幻的粼粼波光,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图。这里的描写是“由近到远”。
D项,“由实而虚”分析错误,“水晶宫”这一意象的引入更添许多朦胧的美感。想象自然贴切,生动形象。没有实写,都是虚写。
故选A。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本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马致远《秋思》中“老树”“昏鸦”是漂泊“天涯”之人眼中的意象,在落日黄昏的背景中营造了萧瑟、凄冷的意境,将“断肠人”孤寂悲苦的情思形象化。本曲划线诗句,这三句是作者用大手笔的细心点缀,淡淡的暮霭,老树的光影,背负夕阳的昏鸦,光与影的结合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此处的“老树”“乌鸦”是诗化后的意象,它们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不同,不是孤寂、迟暮的象征,没有凄凉萧瑟之感,而是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温暖、和谐。
【名师点拨】
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比较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同异。情感比较题首先要读懂相关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情感的异同。回答时,要先回答相同点,再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答出不同点。
诗词赏析:
这是徐再思《吴江八景》组曲中的最后一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宁静的山水,点缀的是枫叶、芦花、鸥鹭、牛羊、老树、昏鸦。这一切,都因为夕阳晚霞,被罩上了一层浓艳的色彩。万顷波光是冷浸红霞,夕阳的光辉在老树上流转,树上的昏鸦,背带着落日余晖,此时此景,确实是令人陶醉的。在描绘西山夕照的图景时,作者挥洒自如,既有酣畅淋漓的泼墨,又有精巧细致的点缀刻画。整支曲人在画外,处处写景,但由于描摹得生动传神,总能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走入作者所构建的美丽山水之中。
这支小令宛如一幅恬淡的风情画,写得空灵平淡,仿佛不带任何主观色彩。曲的前四句一联三字句,一联为四字句,每字一景,从天上写到地下,层次分明。暮云渐收,残阳斜挂。余晖与枫叶相映,火红中透出碧紫;水边的芦花在晚风中轻摇,似仙鹤起舞。晚霞如火,残阳似血;枫叶与芦花相映,红白分明。这四句,取物之颜色红白相映,对比强烈,用意甚为深远。
接下来第五、六两句写了白色的鸥鹭与黄色的牛、白色的羊。这两句中一个“栖”字,一个“下”字写出了鸟雀之还巢,牛羊之归牧,天地间在描绘中逐渐归于平静。夜色将临,万籁渐寂,山村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富于色彩。一幅山村风俗画粗略出现。
第七、八两句写眼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霞光映入水中如浸入龙宫般奇妙仙幻。这两句巧妙对画面做了总体化的色调处理,增强了其迷离扑朔的意境。前面的“两岸芦花”已经写了水边,现在放眼湖面,写色彩变幻的粼粼波光,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图。“水晶宫”这一意象的引入更添许多朦胧的美感。五光十色,变换飘摇的奇妙霞光,或许会透过水面,洒进龙宫中去。若是那样,水晶宫也会因了霞光而变得更加辉煌,更温暖。想象自然贴切,生动形象。“冷”字犹巧,因传说中的水晶宫是寒冷的;“浸”字更妙,写出了霞光射进水晶宫的动势。
结尾三句“鼎足对”可以说是完成画作的细部刻画。“凝烟暮景”,画出了淡淡的、飘忽的暮霭,化用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意而更加凝练;“转晖老树”,画出了夕阳的光影在树间移动,使老树逆光处色彩也随着变幻;“背影昏鸦”,点缀出老鸦背着夕阳,强烈的晚霞为它勾勒出明晰的轮廓,甚至在两翅间镀上明亮的金色。总之,这三句是作者用大手笔的细心点缀,淡淡的暮霭,老树的光影,背负夕阳的昏鸦,光与影的结合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纵观全曲,既注意大笔写意又侧重细部描绘,力求神貌兼备;色彩运用大胆,强烈,自如,夺人眼目;虽不着感彩却使人悟出热烈与向往之情,赋予客观景物以新意。曲中流露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此处的“老树”“乌鸦”是诗化后的意象,它们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不同,不是孤寂、迟暮的象征,没有凄凉萧瑟之感,而是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温暖、和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
稼说送张琥 苏轼
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①,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③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②,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②得:此指中进士。
15.第①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
16.第②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17.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B.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吧!
C.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
D.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吧!
18.(小题4)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
19.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
【标准答案】
15.(2分)更休
16.(2分)写出古人专注于培养自己学识才能时的状态
17.C
18.(3分)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种树郭橐驼传》以种树的道理来类比治理百姓的道理,本文用耕种的道理来类比治学、培养才能的道理。(写作手法还有对比等。写作手法、对《种树郭橐驼传》的分析、对本文的分析各1分。)
19.(3分)作者认为人才须经长期修养,成熟之后,才可以到社会上施展才能;修养不足,却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难成大材,难为大用,所以作者认为是“不幸”的。(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
【精准分析】
这是一篇赠序,属古代散文系列。从高考的角度看,考查古代散文往往会涉及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与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
这篇文章主要是理解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感情。
15.本题考查作品的思路、结构。从思路上来看,本文是类比开头,而类比之中又有对比。从农作方法上来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比较,一是是否轮休,一是耕种时间。与“寸寸而取之”相对的是“更休”,即轮休,这是保持地力的一种很好的办法。
16.本题考查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从思路上来看,本段的中心句是“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核心是“自养而不敢轻用”。句号后,即从“弱者”开始,就是介绍具体如何“自养”,并如何“不敢轻用以待其成”的。中间这句“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即是用一句比喻形容“自养而不敢轻用”的状态。“闵闵焉”,勉力的样子;这个句子可以译为“那种勉力的样子,就好像盼望婴儿快快长大”。这个比喻揭示了“自养”状态的谨慎、倾尽心力,作者写这一句的目的就是通过比喻突出“自养”(“培养自己学识才能”)状态时专注、倾尽心力的态度。
1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从上下文的语气上来看,“其”是副词用法,表示祈使语气。《伶官传序》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其”就是这个用法。 “去”,意译为“摆脱”;“务”,“致力于”的意思。“务”作“致力、从事”用,很常见,今人还有“务工、务农”等说法。
18.本题考查作品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通过与课文做比较的形式来分析写作手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方式,体现了对教材的重视。从鉴赏的角度来说,属于比较鉴赏。
从答题的要求来看,要求写出两者的“明显的相似之处”,然后是各自对此手法的运用。《种树郭橐驼传》的课后练习里明确其写作手法是“类比和对比”,本文正好也有这两种。《种树郭橐驼传》结尾:传其事以为官戒。所以,类比的是“官理”,即治理百姓的道理。本文从第二段开始讲的都是如何“自养”,所以,类比的道理是“治学、培养才能的道理”。
需要辨别的是,不要混淆“类比”与“比喻”:比喻是不同类事物之间求相似点,类比是同类事物之间求共同点。两者有根本的不同。
19.本题考查对作品主旨的理解。
从文章的思路看,第一段运用类比、对比揭示出“早得”(“敛之常不待其熟”)、“晚得”(“敛之常及其熟”)的不同结果,一是“岂能复有美稼哉”,一是“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第二段,主要介绍“古之人”是如何“自养”的。从作者的介绍来看,就好比“富人之稼”。而第三段介绍自己“不幸而早得”,可见第二段与第三段也是构成对比。这样,早中功名的不幸就可以通过庄稼的类比,以及与“古之人”“自养”的对比,推断出来。即:作者认为人才须经长期修养,成熟之后,才可以到社会上施展才能;修养不足,却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难成大材,难为大用,所以作者认为是“不幸”的。
【参考译文】
您曾经观察过富人种的庄稼吗?他的田又多又好,他的粮食充足而有余。田多而且好,就可以轮换着耕种,田地得以保持地力。粮食充足而有余,就能够不错过播种时节,等到成熟了才收割。所以富人的粮食就好,颗粒饱满,秕谷很少,能够长时间存放而不腐烂。现在我一家十几口,却总共只有一百多亩地,每一寸土地都拿来利用,日日夜夜期盼着收获,辛勤耕作,一茬接一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庄稼像鱼鳞一般密集,因此土地养分就被用尽了。耕种常常跟不上季节,收割又往往来不及等到庄稼成熟,这样怎么还会有好庄稼呢?
古代的人,他们的才干并没有什么超过现代人的地方。他们平日里注意自身修养并且不敢贸然行事,等候着思想才华完全成熟,那种忧虑的样子,就好像盼望婴儿快快长大。对孱弱者精心哺育,使他坚强健壮起来;对才智缺乏者注意教养,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三十岁以后才出来做官,五十岁以后再求加官封爵。在长时期的屈身之中得到伸展,在准备充足之后再发挥作用;就像水流淌于充溢之后,箭发射于拉满弓一样。这就是古代的人能够超过现代人,如今的君子不如古人的原因啊!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幸能早早地及第,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及第,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推举我了。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广博地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您回去时,路过京城打听一下,有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人,是我弟弟,请您将这些话也转告他。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②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①,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③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④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⑤始与豫同守郡者,苏州况钟、常州莫愚、吉水陈本深,并皦皦著名绩,豫尤以恺悌②称。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乙
松江太守赵豫居官慈惠。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遂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乘一时之忿,经宿气平,或众为劝解,因而获息者甚多。比之钩钜③致人而自名英察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节选自《坚瓠续集卷之四》)
(注)①灶丁:旧称煮盐工。②恺悌:和乐平易。③钩钜:辗转推问,究得情实。
2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简廷臣九人为知府(_____)(2)专务益军(_____)
2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勾及姻戚同姓(_____)
A.勾结 B.摄取 C.招引 D.征调
(2)留一履以识遗爱(_____)
A.爱护 B.喜好 C.恩惠 D.吝惜
22.把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23.用“/”为第①段画直线部分断句。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24.根据第②段文意,概括松江百姓上书请求赵豫留任的原因。
25.甲、乙两文都记录了赵豫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请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的差异。
【标准答案】
20. 选择 从事,致力于
21. D C
22.当时卫军放纵专横,赵豫逮捕其中特别横暴的人,用棍杖打完后再把他们发配到边关,众军于是安定顺从。他一心一意安抚人民,帮助百姓休养生息。
23.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24.赵豫关注民情,敢于上奏章为民直言,帮助百姓摆脱酷吏的压迫、减少重租,获得休养生息。
25.甲文中赵豫“患民俗多讼”“好言谕之”,以和乐平易的方式改善民风,意在引导人们关注地方治理中施教易俗的重要性;乙文中赵豫居官慈惠,以民为重,作者意在通过对比赞美赵豫的仁爱为民,批判那些为求政绩和英名而不恤民力的酷吏。
【详解详析】
2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再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现象,理解时,根据语境推断。
(1)句子意思是“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简”选择,选拔;
(2)句子意思是“专门致力于扩充军队”,“务”从事,致力于。
2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解答时,要依据平时积累结合上下句和句子结构特点来分析。
(1)句子意思是“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联系前面的“专务益军”看,与“牵连”表意有关的是“征调”。故选D。
(2)句子意思是“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练习句子结构看,“爱”应该是名词,选“恩惠”的意思更合适。故选C。
2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难点字多根据字形和语境推断,平时训练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关键词句的理解:“恣横”,放纵专横;“执”,逮捕;“尤者”特别横暴的人;“杖”,名词作动词,用棍杖打;“配”,发配;“遂”,于是;“帖然”安定顺从的样子;“拊循”,安抚;“休息”,休养生息。
2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断句完毕,再回读一遍审查。句中“良家子谨厚者”是定语后置句,意思应该是“谨厚的良家子”,该词组是名词性词组,做“择”的宾语,与“为吏”一起构成动词词组,表达完整语意,“为吏”后应停顿;“训以礼法”,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形式,单独表意;“均徭节费”是由动宾词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减吏员十之五”是又一动词词组,表明采取的另一措施。要求用“/”为第①段画直线部分断句,故断句应为: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24.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段落大意,找到问题对应的有效信息区间,再结合具体问题做分析。要概括松江百姓上书请求赵豫留任的原因,从情理上讲,需要找赵豫深得民心的做法。根据第②段文意,原因在“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的表述中,一是赵豫敢于上奏章为民直言,使百姓都获得休养生息,二是减去“十之二三”的重租,他做到了关注民情,帮助百姓摆脱酷吏的压迫。
2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通过阅读两则材料,把握内容要点,从人物言行和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作者写作意图。题干提示“甲、乙两文都记录了赵豫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要求“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的差异”,分析时主要围绕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来看,在甲文中,赵豫是以和乐平易的方式改善民风:“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患民俗多讼”表现对民风的关注,“好言”表现他的平易,“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意在引导人们关注地方治理中施教易俗的重要性。乙文,“太守赵豫居官慈惠”这是正面交代。“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这个做法以及“因而获息者甚多”的结果和甲文相近。不同的是,乙文最后一句用反问句形式,把“钩钜致人而自名英察者”拿来与赵豫进行对比,批判那些为求政绩和英名而不恤民力的酷吏的同时,突出了赵豫的仁爱为民。
【名师点拨】
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参考译文:
甲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
等到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致力于扩充军队,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当赵豫刚到松江府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众人对此一笑,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等过了一夜起诉者忿怒渐平,有的被劝阻,多停止不再来起诉了。
起初与赵豫一同守郡的人,苏州况钟、常州莫愚、吉水陈本深,都光明磊落有良好的政绩,赵豫更是因和乐平易著称。
乙
松江太守赵豫在官任职慈爱仁惠。每每看见诉讼的人,如果不是紧急的事情,就告诉他们说曰“第二天来”。起初大家都笑他,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不知诉讼的人乘着一时的愤怒,经一夜气平,有时众人对他们劝解,因而事情得到平息的非常多。比之辗转推问,究得情实使人来而自名智慧过人明察的,他们的存在何异于天地!
三、材料作文
26.作文。
这是一个越来越喜欢“搞笑表达”的时代,人们觉得用搞笑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往往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标准答案】例文:
搞笑表达,快乐生活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不良情绪得不到良好的排解和释放,搞笑作为最好的舒压方式,不仅可以提供快乐源泉,还可以提升个人的影响力和自信感。这是一个越来越喜欢“搞笑表达”的时代,人们觉得用搞笑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往往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幽默感?
反向思维(反转),大家习惯的思维方式是按照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正向运转的。运用反向思维就会让大家因为错位展现的角度不同而忍俊不禁。例如:“我这个人不相信星座。因为,我认为人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水瓶座的人都这么想。”看过这个案例后,你也不妨按照这个基本模式来搭建起一个新的反转幽默出来。
在公众演讲中,幽默的话题如何巧妙引出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很多人都会在演讲中讲述自己的过往,而央视知名主持人全美脱口秀冠军获得者曾在白宫表演过脱口秀的黄西,是这么讲述自己的——
很多人说中国孩子是骂大的。在家里,家长总是爱说:“你怎么笨得像猪一样!”因为长期被骂,导致很多孩子都有自卑心理。但我不一样,我爸从小到大一直夸我,但我还是很自卑。他是这样夸的:“黄西,你真行!全班45名同学,你考43,你真行!”在学校,老师总爱说:“你们是我教过的所有学生里面最差的一届!”我听了好几遍后受不了了,说:“其实上一届比我们这一届还差!”老师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说:“因为我留级了!”
生活中我们或许不会搞笑,却喜欢看脱口秀节目,还希望自己的身边多一些搞笑的人,也是因为在他们身边我们能够获得快乐感。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愿意为周围的人带来欢声笑语,而不是寄希望于让别人给自己带来快乐,这个世界的幸福指数一定会提升一大截。在孤独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娱自乐,在众人面前我们要相信自己是一枚有趣的灵魂,即使在尴尬的场面里我们也能用幽默从容应对。卓别林曾说:“真诚地去笑吧,你将能够去除痛苦,并与痛苦嬉戏。”
疫情当头,很多人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希望幽默感能够帮我们扫除心头的阴霾,因为幽默风趣诙谐就是面对人生不完美最好的办法。与其羡慕别人有趣,不如自己也来训练幽默感,做个搞笑自己快乐大家的人吧。
【详解详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这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材料内容是“这是一个越来越喜欢‘搞笑表达’的时代,人们觉得用搞笑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往往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可见所给材料为引语性质,有明显的关键词,从这个角度看又具有话题性质。材料中突出了“搞笑”这个词语,写作时尽量别换成“幽默”“风趣”“诙谐”等近义词,行文过程中可以替换,但题目、开头结尾中一定要扣到“搞笑”或者“搞笑表达”。本题写作时适合事例论证,因为搞笑的效果大家都清楚,也知道什么叫搞笑摆事实,多举一些事例,越经典越有效果,所谓经典就是一说大家都熟知或者能达成共同的认识,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比如在外交场合的搞笑,是最典型的寓庄于谐,轻松一笑间传递严肃的观点,效果确实比板起面孔来得妙。周恩来、毛泽东等领导人都有类似的没谈。与人相处出现矛盾或者调解别人的矛盾,有些话不好意思或者不合适明着说,可以通过搞笑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言外之意、潜台词帮助自己实现表达的目的。要求“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立意】
(1)努力做一个搞笑的人,笑一笑十年少;
(2)搞笑需要一种智慧;
(3)与其板着面孔严肃说教,不如轻松搞笑有效果;
(4)搞笑也能助力成功。
【素材】
(1)到了工作单位,领导有时候也会让你感觉毫无价值,甚至很紧张。有一次领导对我说:“公司有你没你都一样。”我说:“当然不一样,你每个月得多付我一份工资。”还有一次我说:“老板,我想出去创业。”他说:“我很替你担心啊。”我说:“谢谢老板。反正不成功再回来呗。”他说:“我担心的就是这个。”黄西讲述了自己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的经历,都不是直接从自己开始,而是从一种普遍的、大众化的话题入手,比如“很多人都说中国孩子是骂大的”、老师说“你们是最差的一届”、“领导让你感觉毫无价值”,这都是听众非常熟悉的话题。
(2)只是太多的人还是下意识的认为幽默感是一种天赋,所以对搞笑的人先天带有一种主观崇拜感和仰慕。但真正的事实是:很多的搞笑其实都是有意识提前设计好的行为。有一项研究数据中表明:“顶尖的商务演讲人都在使用搞笑技巧。他们处理笑话的方式和脱口秀演员其实是相同的,只是他们本人并没有意识到。”有幽默感的人更能体察受众。无论是在商务沟通、谈判还是在内容输出、产品设计上,幽默感所意味着的自省和体察他人的敏锐洞察,都是稀缺的工作能力。所以搞笑并不是一种“老天赏饭吃”的天赋,更需配合强大的知识储备、无数次的节奏感练习,才能轻松地谈笑自如。
(3)话题引入后,黄西以个人经历的丰富细节来营造笑点,比如爸爸说的“你真行”,通过细节来抖包袱。从宽泛的话题到个人经历,再到具体细节,由宽而窄地带领听众进入笑话。即使我们一辈子都不会登上脱口秀的舞台,这门课依然可以助力我们职场的成长,提升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质量,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自如一些,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