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读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术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
A.辛亥革命彻底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20世纪20年代初,汉口的对外贸易出现了新的特点。输入品主要限于中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如煤油、用电设备等。那些中国能生产的且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品越来越多地被拒之们外。这表明
A.国产商品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 B.民族资本主义已进入到黄金时期
C.民族工业在一战中获得发展机遇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受到一定遏制
3.下表是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单位:两),表中数据变化表明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35 53.6 一 --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 -- 1568858 29.6
1919 64292239 66.3 368 0.001 3375809 63.7
A.20世纪初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优势地位
B.德国、法国对华出口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C.北洋政府有效抵御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D.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4.《剑桥中国史》曾评述说,(辛亥)革命后的10年内,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城市经济和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在当时的世界堪称“经济奇迹”,但它却在20世纪20年代戛然而止。影响这一“经济奇迹”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A.抵制日货运动的兴颓 B.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
C.国内轻重工业的比例 D.列强经济侵略的强度
5.民国初年,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穆藕初,针对原棉不足、棉质退化的问题,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发起组织中华植棉改良社,强调“专以研究棉产为范围……庶将东亚棉产成为商战健将”。穆藕初的系列举措旨在
A.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 B.振兴实业挽回利权
C.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D.抵制外国棉花输入
6.晚清上海衙门百姓跪官,民国初期躬身问候,1922年孙中山与宋庆龄接见美国记者希尔双方亲切握手。上述中国近代以来礼节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 B.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7.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穿着中式的蓝抱黑褂,新娘身着粉色旗袍,头披西式白纱,手捧鲜花,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中西融合潮流受到欢迎 B.恋爱自由成为社会主流
C.青年偏爱西方生活方式 D.政府控制民众日常生活
8.1917年10月《工人夜校招生广告》提道:“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才能写得几个字?算几笔数呢?……这个夜校专为列位工人设的。……教的是写信算帐(账)。都是列位时刻要的。”由此推断,工人夜校客观上
A.有利于提高工人阶层素质 B.扩大了文学革命的影响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主导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9.北洋政府建立后,袁世凯要求修订各项经济法规,即使是前清制定,若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应即遵照适用。对于各项工矿实业,一切商办公司,“务须加以保护”‘设法维持”,农林、工商两部亟应修订法律以利实业发达。这表明当时
A.实业救国思潮助推经济发展
B.经济改革助长了复辟帝制图谋
C.法规的制定规范了市场秩序
D.政府力图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
10.1916年的《维持国货歌》: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担负自然少。材料中所反映的群众斗争产生的影响是
A.稳定了社会金融秩序 B.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阻断列强的经济侵略 D.促进社会性质的转型
11.下图展示的是1915年在上海出版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第1页刊载的文章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该刊物
①宣传西方文化②寄希望于青年③倡导文学革命④针砭中国旧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据此,陈独秀等人将
A.宣传“实业救国” B.主张国家至上
C.开民智、造新人 D.建立民主共和
13.下表是1894—1920年中国私人资本的增长示意图。在1913—1920年间,促使中国私人资本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年份 私人资本总额
1894 87592
1913 246941
1920 390677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一战使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C.清政府奖励实业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14.1900年,美英等国棉纺织公司指责华人企业大生纱厂同日本人合作,导致大生纱厂的棉纺织品销量大幅下降。作为反击,大生纱厂将英美棉纺织企业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进行宣传,并宣称“中国人请用中国纱”,很快扩大了市场,这反映了
A.抵制洋货成为社会共识 B.民族企业发展畸形
C.爱国思潮影响商业竞争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15.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衣服,实为不成 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一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一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 穿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上海
A.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新旧观念存在冲突
C.西方服饰普遍流行 D.政府鼓励服饰西化
16.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当议》中称“欧洲中古时,各叫有便语…其后意大利有但丁诸文豪,始以其国俚语著作。诸国踵兴,国语亦代起”。胡适意在使文艺复兴
A.宣传文艺复兴 B.提倡白话文 C.弘扬传统文化 D.反对旧道德
17.下表是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据此推断( )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85 53.6 --- ---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 ---- 1568853 29.6
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优势地位 B.德国经济实力下降最为明显
C.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 D.法国对华出口转向资本输出
18.1906~1922年间,周学熙先后创办了15家企业,资本总额超过4000万元,一举形成了近代著名的周氏实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国内政局的相対稳定
19.某老师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落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地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影响“忽如一夜春风来”时期的因素是
A.帝国主义加剧侵略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丝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0.1920年春,长沙女青年李欣淑为反抗包办婚姻而毅然出走,她还登报声明:“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地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道前进!”这反映了
A.婚姻自由成为社会风尚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国民革命运动成就突出
21.民国初年,日常用品、饮食材料,事无大小巨细皆崇尚西式,西式酒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1914年《大公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借灶神的口吻称,民国共和,改用阳历,以后供奉本神之酒,“规定为香槟、勃兰地、惠司克三种”。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萎缩局面 B.追求西式生活成为国民共识
C.传统祭祀文化已经发生改变 D.报刊舆论对民国现实的不满
22.1914年3月至5月,北洋政府颁布《矿业条例》《矿业条例施行细则》《矿业注册条例》等法规,对金、银、铜、煤、铁等重要矿产的开采规定,不论是否拥有地面的所有权,以先呈请矿业权者优先。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
A.改变了我国轻重工业比例结构 B.有利于中国矿业发展的近代化
C.缓解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 D.标志着近代矿业法律体系形成
23.1919年初,《时事新报》刊登沈泊尘的漫画(如图),批评傅斯年“狂妄”“不虚心”“不认错”,其表现为对“古今人一切著作概以不通目之,意自豪也”,“又常出其所著之新文艺以炫人”。并揭示其之所以有此表现,因其“思想之根据乃为外国偶像”。据此可知,沈泊尘认为
A.必须树立外国偶像权威 B.当前文学革命势在必行
C.需重估中西文化的价值 D.应发扬传统的固有文化
24.《新青年》杂志第一期第一号封面人物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陈独秀撰文指出,中国国民“不能食力者,必食他人之食,不思创业者,自绝生利之途”,造成“民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
A.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 B.培养拼搏进取的新国民精神
C.走振兴工业的实业救国道路 D.组织工人阶级建立工人政党
25.如图是1916—1922年华商纱厂与外国在华纱厂统计示意图。据此图可推知当时中国
A.外国在华纱厂生产能力有所下降 B.实业救国思想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民族工业在一战后整体发展迅速 D.列强进一步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26.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下表中年代Ⅰ、Ⅱ再现的经济现象最有可能是
中国进口商品数量 (单位: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单位:亿元) 中国新设工厂数 (单位:家)
英国 德国
年代I 9609 2800 1.66 79
年代Ⅱ 4900 0 0.15 132
A.洋务运动时期近代工业的兴建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27.读1867—1935年中国机制棉纱进口量变化曲线图(单位:海关担。据《中国旧海关史料》整理)。依据此图分析,20世纪以来,中国机制棉纱量增长停滞并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抵制外货已逐渐深入人心 B.政府对棉纺织业较为重视
C.西方经济侵略模式的变化 D.近代民族棉纺织业的发展
28.1915年3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说:“袁世凯的情形变得不容乐观。广东爆发反叛,都督对中央政府的效忠正开始变得愈来愈有中立的色彩。至于其他省份,表面上虽仍表示效忠政府,实际上,就算没有秘密地表现出敌意,也至少维持中立的立场,以图斡旋于各方之间。”这一报道
A.揭示了国内政治力量趋向重组 B.为北洋政府的国政治理进行辩护
C.反映出当时中国内部存在隐患 D.与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成果有关
29.据学者统计,北洋政府主管经济部门的47人中,留学欧美日本的有23人,受过国内新式教育的有6人;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反映了北洋政府时期
A.推崇实业救国思想 B.注重加强近代化建设
C.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致力于唤醒民族意识
30.19世纪末,《无锡白话报》刊发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文章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普及白话的重要意义;1904年,革命家秋瑾在《演讲的好处》一文中提到,“开化人的知识,非演讲不可”“不要钱,听的人必多”。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
A.高度认可维新思想 B.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C.目光投向平民阶层 D.思想倾向马克思主义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历史空间
请将下列图片反映的史事与其发生地相匹配(填写数字)
三、判断题
3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以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
33.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逐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民国时期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数
年份 1913 1920 1925 1929 1933
工厂数 279 808 1457 2532 3450
A.正确
B.错误
四、简答题
34.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多村,受到很大冲击。 洋沙、洋布的进口(单位:千两)
年份 洋沙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41 1959
1887 12590 24457
1892 22059 30554
材料二 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B点、C点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民族企业与明朝“机房”相比,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4)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列举两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事件。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70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其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首开了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近代中国的证券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交易规则,成交的价格往往视外商证券行情而定,投机现象明显。
——据《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等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以中华平民教育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金陵大学等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和学术团体,为实现所谓“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到农村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他们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农民“愚”“穷”“弱”“私”,是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引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或崩溃。因此,只需要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进行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
——摘编自郑大华《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的历史背景,简要评价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完美个体的追求,通常就是“多才多艺”的个体。布克哈特这样描述道:“当这种对于最高的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坚强有力、丰富多彩并已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人文主义者强调发展个人的完整能力,并通过文学艺术等手段呈现完整的人的个性。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的泰斗费奇诺……强调人要达到超越性的境界就必须从个体的感官感应入手。从自然中见精神,从精神中升华个体的感性自然。
——摘编自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按照胡适的观点,“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郁达夫亦指出:“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思潮。即这种“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现”的思想表征。
——摘编自高力克《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个体精神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人主义的历史意义。
3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工业资本的一半。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8年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及其表现。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某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部分)
——摘编自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一则国产欧式女鞋的宣传广告
注释:图中的女鞋广告语为 先生早起出讲堂,第一注意学生装。 你们全身所服用,是否国货抑外洋。 一生敬谨答教师,专用国货已多时。 学生所穿的靴鞋,买于陈嘉庚公司。 (陈嘉庚是民国时期著名民族资本家) 先生闻言大欢喜,更望诸生都如此。 诸生一一齐点头,爱国须用国货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广告所倡导的消费观念并分析其影响。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这一过程,终近代百年尚未完结。虽然如此,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经济上的新旧代谢是在变了形的社会形态下实现的。从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不是中国社会,而是西方列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奉大总统令:鄂江起义以来,战争倥偬,凡百生业,咸受影响,商众贸易尤遭损失……本总统蹙悯之。幸今者东南底定,民国肇基,商务为实业要政之一,亟应恢复,善后各事,尤宜审慎,须立永远之计,毋为权宜之策。
——《实业部通告汉口商民建筑市场文》
材料三
材料四:
时间 国别 向中国出口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约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约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后“经济上的新陈代谢”的表现
(2)阅读材料二、三、四,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你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这一过程,终近代百年尚未完结。虽然如此,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经济上的新旧代谢是在变了形的社会形态下实现的。从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不是中国社会,而是西方列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这8年相当于过去的全部投资的总额。其中,纺织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 998.4万元……面粉业新设厂91家;投资额 472.3万元,烟草业新设厂12家;投资额为601.9万元。
——《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 奉大总统令:鄂江起义以来,战争倥偬,凡百生业,咸受影响,商众贸易尤遭损失……本总统蹙悯之。幸今者东南底定,民国肇基,商务为实业要政之一,亟应恢复,善后各事,尤宜审慎,须立永远之计,毋为权宜之策。
——《实业部通告汉口商民建筑市场文》
材料四:
材料五:
时间 国别 向中国出口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约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约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后“经济上的新陈代谢”的表现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什么现象
(3)阅读材料三、四、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4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以下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在 1892~1941 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1892 年 张弼士投资 300 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先河。
1896 年 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
1912 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7 年 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宝贵手迹。
1934 年 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接管时期。
1941 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请回答:
(1)在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里,张裕酿酒公司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2)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阶级时期,张裕酿酒公司发展的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4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材料二 李鸿章于 1865 年在上海开办第一个近代军火工厂——江南制造总局。
1872 年,李鸿章奏请清政府拨直隶练饷局制钱二十万串作为股本,委派从事沙船业的富商朱其昂、朱其绍兄弟在上海设局召集商贾。当年计招四十七万六千多两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1882 年,在上海杨树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机器棉纺织工厂,上海机器织布局。1880 年,李鸿章奏准拨给官款,由郑观应主持,官督商办,并请准享有专利十年。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三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 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开始的原因。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什么深远影响?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二 历史不会忘记,100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当时留日中国学生等为骨干组建中国同盟会,毅然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希望。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到的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此设置分权目的。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了建立光明的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哪些影响?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单位:锭)
企业类型 外商 华商
每厂平均纱锭数 51 664 23 686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 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简表(单位:家)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江苏(含上海) 155 直隶(含天津) 455 陕西 3
浙江 42 山东 31 甘肃 1
福建 20 奉天(辽宁) 19 广西 1
广东 33 湖北 19 其他各省 3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由材料可知1914~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弱点,并分析造成这些弱点的原因。
47.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农民耕作图》和《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
材料二: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畅销,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材料四: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五:抗战期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民族资本主义又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时代,战火连连,日本帝国主义的吞并……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1)读材料一回答:上图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
(2)材料二反映了松太地区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4)自2008年来全球遭遇百年罕见的经济危机,各国政府都在苦苦寻找出路。中国在这次风暴中的坚挺表现令国人倍感自信和骄傲。聆听历史,有所感悟:在你看来,秦二爷的理想能不能实现?说明理由。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4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85 53.6 — —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 — 1568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4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材料二 他(上面图2)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材料三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37年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历史进入解放战争时期。
回答:
(1)图中A.D两点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标志着什么?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2是哪一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各个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个现象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松太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的原因。他们破产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有何客观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F1可能是哪些因素?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如果你是民国时期一位商人,想投资创办企业,以实现“实业救国”的抱负,那么哪段时间对你投资最有利?为什么?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中国的最终命运如何?据此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5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下列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柴火花。
——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课本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商标,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
(3)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
(4)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年份
货值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年份
出口量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
时间 阶段特征
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世纪末世纪初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年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的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
年年 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年 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打击,日益萎缩
年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世纪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世纪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遭受空前打击”“陷入绝境”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六、论述题
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海开埠前,仅为一个規模不大的中等城市,从人口数量上看上海开埠时城市人有20余万,到1895年増至50万左右。1895年后,上海エ业快速发展,并带来的资源的聚集,从而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市政公用事业,如交通(大规模水上运输的开辟、铁路的修建、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的形成)、通讯(包括电活,传真、电报等)与其他一些市政公用事业(t如自来水、电、自来火等)的发展,它们共同促进了上海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与水平的提高。到20世纪初期,上海人口达100多万,成为拥有广大经济腹地的交通中心、制造中心和金融中心城市。
——摘编自黎仕明《试论近代以来中国域市化与工业化之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前期的上海域市发展提出一个点,并送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学者著述颇丰,叙述角度各有不同,如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夏明方《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马红霞《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这些著述反映了作者时于洋务运动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前期某一思想文化事件,自拟一个著述名称,并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要求:题目得当,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5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表
行业 1912年 1920年 平均增长(%)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509564 1598074 12.1
华商纱厂布机数(台) 2616 6675 11.0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日产能力(包) 66470 203950 17.4
华商厂“产量(万包) 1966 8316 19.8
缫丝业 上海、广东、无锡丝车数(台) 80140 112654 0.04
厂丝出口量(担) 59175 77855 0.03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38 1680 36.7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361 746 10.9
电力业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12013 29602 11.9
水泥业 启新厂产量(吨) 59405 109741 8.0
机械采矿业 华商矿产量(吨) 416558 3279757 29.4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5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
——据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读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术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
A.辛亥革命彻底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答案】B
【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有利的国际环境,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故选B项;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但不是彻底肃清,故排除A项;中国自然经济彻底瓦解说法过于绝对,当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排除C项;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与题干中1912—1921年的时间段矛盾,故排除D项。
2.20世纪20年代初,汉口的对外贸易出现了新的特点。输入品主要限于中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如煤油、用电设备等。那些中国能生产的且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品越来越多地被拒之们外。这表明
A.国产商品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 B.民族资本主义已进入到黄金时期
C.民族工业在一战中获得发展机遇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受到一定遏制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输入品主要限于中国不能生产的产品”“那些中国能生产的且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品越来越多地被拒之们外”可知,材料中对外贸易的特点有利于保护本民族产业,使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受到一定的抵制,所以D正确;材料内容涉及进口,无法反映“国产商品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所以A错误;20世纪20年代初已经不是黄金时期,所以B错误;根据材料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可知,此时一战已结束,所以C错误。
3.下表是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单位:两),表中数据变化表明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35 53.6 一 --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 -- 1568858 29.6
1919 64292239 66.3 368 0.001 3375809 63.7
A.20世纪初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优势地位
B.德国、法国对华出口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C.北洋政府有效抵御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D.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D
【详解】
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1918年即一战期间,英德等欧洲国家的输华货物总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表明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项正确;三国对华商品输出情况不能说明20世纪初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优势地位,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德法两国对华出口以“资本输出”为主,B项错误;英法德输华货物总值变化不能说明北洋政府有效抵御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C项错误。
4.《剑桥中国史》曾评述说,(辛亥)革命后的10年内,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城市经济和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在当时的世界堪称“经济奇迹”,但它却在20世纪20年代戛然而止。影响这一“经济奇迹”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A.抵制日货运动的兴颓 B.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
C.国内轻重工业的比例 D.列强经济侵略的强度
【答案】D
【详解】
由材料信息“(辛亥)革命后的10年内,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城市经济和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在当时的世界堪称‘经济奇迹’”可知,这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这一“经济奇迹”兴衰的主要因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即列强经济侵略的强度,故D正确;抵制日货运动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误;国内轻重工业的比例不是原因,故C错误。
5.民国初年,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穆藕初,针对原棉不足、棉质退化的问题,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发起组织中华植棉改良社,强调“专以研究棉产为范围……庶将东亚棉产成为商战健将”。穆藕初的系列举措旨在
A.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 B.振兴实业挽回利权
C.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D.抵制外国棉花输入
【答案】B
【详解】
材料“发起组织中华植棉改良社,强调‘专以研究棉产为范围……庶将东亚棉产成为商战健将’”体现的是穆藕初的商战思想,即振兴实业挽回利权,B正确;ACD均与材料“庶将东亚棉产成为商战健将”无关,排除。故选B。
6.晚清上海衙门百姓跪官,民国初期躬身问候,1922年孙中山与宋庆龄接见美国记者希尔双方亲切握手。上述中国近代以来礼节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 B.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晚清上海衙门百姓跪官,民国初期躬身问候,1922年孙中山与宋庆龄接见美国记者希尔双方亲切握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因此题干所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所以D符合题意;本题材料体现的是“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不满足要求,所以A不符合题意;本题材料体现的是“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西学在中国的发展”不满足要求,所以B不符合题意;本题材料体现的是“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满足要求,所以C不符合题意。
7.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穿着中式的蓝抱黑褂,新娘身着粉色旗袍,头披西式白纱,手捧鲜花,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中西融合潮流受到欢迎 B.恋爱自由成为社会主流
C.青年偏爱西方生活方式 D.政府控制民众日常生活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喜字纱灯”、“蓝抱黑褂”是中国婚俗,“乐队演奏钢琴曲”、“头披西式白纱,手捧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这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与恋爱自由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青年偏爱西方生活方式”,故C项错误;材料只强调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这不能说明政府控制民众日常生活,故D项错误。
8.1917年10月《工人夜校招生广告》提道:“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才能写得几个字?算几笔数呢?……这个夜校专为列位工人设的。……教的是写信算帐(账)。都是列位时刻要的。”由此推断,工人夜校客观上
A.有利于提高工人阶层素质 B.扩大了文学革命的影响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主导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些城市中出现的组织工人学习写信、算账的工人夜校,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工人阶层的素质,A项正确;工人夜校及其传授写信算账等活动,不能扩大知识分子进行的文学革命的影响,B项错误;《工人夜校招生广告》中并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不能说明其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项错误;20世纪初的工人夜校影响有限,未能主导中国教育的发展,D项错误。
9.北洋政府建立后,袁世凯要求修订各项经济法规,即使是前清制定,若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应即遵照适用。对于各项工矿实业,一切商办公司,“务须加以保护”‘设法维持”,农林、工商两部亟应修订法律以利实业发达。这表明当时
A.实业救国思潮助推经济发展
B.经济改革助长了复辟帝制图谋
C.法规的制定规范了市场秩序
D.政府力图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
【答案】D
【详解】
北洋政府修订各项经济法规,以便使“农林、工商两部亟应修订法律以利实业发达”表明,政府力图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实业救国思潮的信息,故排除A项;材料是在肯定北洋政府的实业政策,不能说经济改革助长了复辟帝制图谋,故排除B项;从材料的经济法规的内容,不能得出“规范了市场秩序”的效果,故排除C项。
【点睛】
10.1916年的《维持国货歌》: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担负自然少。材料中所反映的群众斗争产生的影响是
A.稳定了社会金融秩序 B.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阻断列强的经济侵略 D.促进社会性质的转型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1916年”、“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国货好,国货好,漏卮既塞国富强,吾人担负自然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爱国群众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这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B正确;材料中的群众斗争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稳定了社会金融秩序”无关,所以A错误;“阻断列强的经济侵略”说法绝对,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所以C错误;“促进社会性质的转型”不是材料中群众斗争所产生的影响,所以D错误。
11.下图展示的是1915年在上海出版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第1页刊载的文章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该刊物
①宣传西方文化②寄希望于青年③倡导文学革命④针砭中国旧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
从材料中可得出,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但是文章目录中并没有涉及到倡导文学革命的信息,故③错误。而“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体现了宣传西方文化;“青年论”体现了寄希望于青年;新旧问题等体现了针砭中国旧俗,故B正确,排除ACD。
12.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据此,陈独秀等人将
A.宣传“实业救国” B.主张国家至上
C.开民智、造新人 D.建立民主共和
【答案】C
【详解】
材料“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强调的是思想解放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C正确;材料与“实业救国”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国家至上思想,B排除;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故选C。
13.下表是1894—1920年中国私人资本的增长示意图。在1913—1920年间,促使中国私人资本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年份 私人资本总额
1894 87592
1913 246941
1920 390677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一战使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C.清政府奖励实业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答案】B
【详解】
材料反映了1894-1920年,中国私人资本快速增长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1920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所以此时期私人资本快速增长,故选B;1895年洋务运动宣告破产、1912年清政府灭亡,二者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于193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
14.1900年,美英等国棉纺织公司指责华人企业大生纱厂同日本人合作,导致大生纱厂的棉纺织品销量大幅下降。作为反击,大生纱厂将英美棉纺织企业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进行宣传,并宣称“中国人请用中国纱”,很快扩大了市场,这反映了
A.抵制洋货成为社会共识 B.民族企业发展畸形
C.爱国思潮影响商业竞争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答案】C
【详解】
由材料可知,大生纱厂为反击英美棉纺织企业,将它们与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进行宣传,号召“中国人请用中国纱”,体现了大生纱厂利用爱国思潮进行商业竞争的手段,故选C项;材料突出体现大生纱厂利用爱国思潮进行商业竞争,无法体现抵制洋货成为社会共识,故排除A项;发展畸形是民族企业的一大特征,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早于1900年,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15.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衣服,实为不成 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一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一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 穿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上海
A.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新旧观念存在冲突
C.西方服饰普遍流行 D.政府鼓励服饰西化
【答案】B
【详解】
材料中上海市的议员认为妇女穿的西式衣服不成体统,不堪寓目,体现了新旧观念在服饰上观念上的冲突,故选B项;材料只体现出上海议员对西式服装的不认同,并没有体现出社会道德沦丧的问题,故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上海,不能体现西方服饰“普遍"盛行,故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出一部分人对西式服装的不认同,没有体现出民国政府鼓励服饰西化,故排除D项。
16.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当议》中称“欧洲中古时,各叫有便语…其后意大利有但丁诸文豪,始以其国俚语著作。诸国踵兴,国语亦代起”。胡适意在使文艺复兴
A.宣传文艺复兴 B.提倡白话文 C.弘扬传统文化 D.反对旧道德
【答案】B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胡适认为西方诸国兴起在于俚语创作,结合其主张可知其提倡白话文,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17.下表是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据此推断( )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85 53.6 --- ---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 ---- 1568853 29.6
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优势地位 B.德国经济实力下降最为明显
C.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 D.法国对华出口转向资本输出
【答案】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C正确;材料与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无关,A排除;从对华商品输出来看是无法得出各国的经济实力衰退情况的,B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
18.1906~1922年间,周学熙先后创办了15家企业,资本总额超过4000万元,一举形成了近代著名的周氏实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国内政局的相対稳定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民初,周氏实业集团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主要得益于清末新政和民国政府的鼓励,即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A项正确;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是客观条件,并非20世纪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与1912年清政府灭亡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C项错误;20世纪初国内政局是动荡的,并非相对稳定,D项错误。
19.某老师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落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地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影响“忽如一夜春风来”时期的因素是
A.帝国主义加剧侵略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丝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这一时期列强忙于一战,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这一时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
20.1920年春,长沙女青年李欣淑为反抗包办婚姻而毅然出走,她还登报声明:“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地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道前进!”这反映了
A.婚姻自由成为社会风尚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国民革命运动成就突出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女主人公反对包办婚姻,与封建思想作斗争,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民主自由理念推动了人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仅从材料个例不能说明婚姻自由成为社会普遍风尚,排除A项;材料并体现政治共和理念,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
21.民国初年,日常用品、饮食材料,事无大小巨细皆崇尚西式,西式酒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1914年《大公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借灶神的口吻称,民国共和,改用阳历,以后供奉本神之酒,“规定为香槟、勃兰地、惠司克三种”。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萎缩局面 B.追求西式生活成为国民共识
C.传统祭祀文化已经发生改变 D.报刊舆论对民国现实的不满
【答案】D
【详解】
1914年《大公报》刊登文章,讽刺西式酒品充斥中国市场和崇洋风俗,反映出当时报刊舆论对民国现实的不满,D项正确;1914年正值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A项错误;追求西式生活成为国民共识与材料中《大公报》刊登的文章及其口吻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当时传统祭祀文化已经发生了改变,C项错误。
22.1914年3月至5月,北洋政府颁布《矿业条例》《矿业条例施行细则》《矿业注册条例》等法规,对金、银、铜、煤、铁等重要矿产的开采规定,不论是否拥有地面的所有权,以先呈请矿业权者优先。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
A.改变了我国轻重工业比例结构 B.有利于中国矿业发展的近代化
C.缓解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 D.标志着近代矿业法律体系形成
【答案】B
【详解】
材料关键信息是1914年,可知是民国时期,内容涉及矿业法律法规的颁布,可见政府十分重视矿业的发展,并从立法方面规范矿业事务。从具体内容看,“不论是否拥有地面的所有权,以先呈请矿业权者优先”放宽了对民间资本开矿的限制,这有利于民间资本在矿业方面的发展。两者综合B项符合题意;A项轻重工业比例结构是指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数量上的表现,材料不涉及,排除;C项工业布局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和各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与安排,工业布局包括工业的总体布局、重大项目的地区分布、地点分布和厂址选择,也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的空间联系,以及工业区域、工业枢纽、工业中心之间的各种经济技术上的空间联系,材料不涉及这一概念,排除;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各种部门法组成的体系,近代矿业法律体系形成应该包括相关的矿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材料内容上看,三部法律文献不能标志法律体系形成,排除D项。
23.1919年初,《时事新报》刊登沈泊尘的漫画(如图),批评傅斯年“狂妄”“不虚心”“不认错”,其表现为对“古今人一切著作概以不通目之,意自豪也”,“又常出其所著之新文艺以炫人”。并揭示其之所以有此表现,因其“思想之根据乃为外国偶像”。据此可知,沈泊尘认为
A.必须树立外国偶像权威 B.当前文学革命势在必行
C.需重估中西文化的价值 D.应发扬传统的固有文化
【答案】C
【详解】
漫画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欧战叫醒了一些人的迷梦,人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过于尊崇外国偶像也不利于思想解放,本质上与固守封建传统文化无异,主张重新估定中西文化的价值,故选C项;A、D项均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24.《新青年》杂志第一期第一号封面人物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陈独秀撰文指出,中国国民“不能食力者,必食他人之食,不思创业者,自绝生利之途”,造成“民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
A.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 B.培养拼搏进取的新国民精神
C.走振兴工业的实业救国道路 D.组织工人阶级建立工人政党
【答案】B
【详解】
材料“民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体现的是陈独秀强调思想解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判断出陈独秀主张培养拼搏进取的新国民精神,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
25.如图是1916—1922年华商纱厂与外国在华纱厂统计示意图。据此图可推知当时中国
A.外国在华纱厂生产能力有所下降 B.实业救国思想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民族工业在一战后整体发展迅速 D.列强进一步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B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1916—1922年华商纱厂数量增加显著,这主要和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一战的影响、政府政策支持等有关,B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且日商是增加的状态,排除;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走向萧条,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26.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下表中年代Ⅰ、Ⅱ再现的经济现象最有可能是
中国进口商品数量 (单位: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单位:亿元) 中国新设工厂数 (单位:家)
英国 德国
年代I 9609 2800 1.66 79
年代Ⅱ 4900 0 0.15 132
A.洋务运动时期近代工业的兴建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答案】D
【详解】
由图表可知,英国对中国的进口商品数减半,德国对中国进口商品数为零,以及中国新设工厂数的增加,这体现了一战后列强对中国放松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选D项;洋务运动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德两国输入中国商品数量不可能锐减,排除A、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与英德两国输入中国商品数量锐减不符,排除C项。
【点睛】
27.读1867—1935年中国机制棉纱进口量变化曲线图(单位:海关担。据《中国旧海关史料》整理)。依据此图分析,20世纪以来,中国机制棉纱量增长停滞并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抵制外货已逐渐深入人心 B.政府对棉纺织业较为重视
C.西方经济侵略模式的变化 D.近代民族棉纺织业的发展
【答案】D
【详解】
材料信息显示,1867—1935年,中国的机制棉纱进口量变化剧烈:19世纪以来,机制棉纱进口量呈现出加速增长之势;进入20世纪后,这一增长陷人停滞;1915年后,机制棉纱进口量迅速下降;到20世纪30年代,机制棉纱进口量已低于19世纪中叶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中国近代大机器棉纺织业的发展,中国的棉纱进口量逐渐减少,故D项正确;抵制外货往往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时候深入人心,并非“逐渐深人人心”,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西方对华的商品输出或者是资本输出与棉纺织品输入的多少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故C项错误。
28.1915年3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说:“袁世凯的情形变得不容乐观。广东爆发反叛,都督对中央政府的效忠正开始变得愈来愈有中立的色彩。至于其他省份,表面上虽仍表示效忠政府,实际上,就算没有秘密地表现出敌意,也至少维持中立的立场,以图斡旋于各方之间。”这一报道
A.揭示了国内政治力量趋向重组 B.为北洋政府的国政治理进行辩护
C.反映出当时中国内部存在隐患 D.与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成果有关
【答案】A
【详解】
材料“至于其他省份,表面上虽仍表示效忠政府,实际上,就算没有秘密地表现出敌意”体现的是在袁世凯统治之下,地方政府同中央的关系是貌合神离,说明的是国内政治力量趋向重组,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北洋政府统治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未涉及北洋政府的国政治理,B项错误;英国媒体都已看到中国内部袁世凯政权不稳的状况,说明已经不是隐患,问题已经明显存在,C项错误;根据所学,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成果发生在1912年,与题干中报道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29.据学者统计,北洋政府主管经济部门的47人中,留学欧美日本的有23人,受过国内新式教育的有6人;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反映了北洋政府时期
A.推崇实业救国思想 B.注重加强近代化建设
C.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致力于唤醒民族意识
【答案】B
【详解】
材料“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体现的是北洋政府致力于中国工业化建设,对实业进行支持,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
30.19世纪末,《无锡白话报》刊发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文章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普及白话的重要意义;1904年,革命家秋瑾在《演讲的好处》一文中提到,“开化人的知识,非演讲不可”“不要钱,听的人必多”。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
A.高度认可维新思想 B.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C.目光投向平民阶层 D.思想倾向马克思主义
【答案】C
【详解】
材料“开化人的知识,非演讲不可”“不要钱,听的人必多”强调的是对普通民众思想解放的重要性,说明的是当时目光投向平民阶层,C正确;材料未涉及对维新思想的认可,A排除;B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D排除。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历史空间
请将下列图片反映的史事与其发生地相匹配(填写数字)
【答案】A⑤B④C②D①E③。
【详解】
根据所学,五四运动发生于北京,是D;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是C;武昌起义在湖北E;《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是B;井冈山会师在江西,是A。
三、判断题
3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以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
【答案】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即陈独秀,批判孔子创立的儒学,指出其已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冲破封建儒学禁锢,动摇其绝对权威的地位,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即资产阶级民主,所以这一说法正确。
33.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逐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民国时期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数
年份 1913 1920 1925 1929 1933
工厂数 279 808 1457 2532 3450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
1913年到1927年中国政府是北洋军阀政府,1927年后到1933年中国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材料反映的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不是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原因,故本题说法错误。
四、简答题
34.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案】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凯独裁,反对袁世凯复辟。影响: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影响:“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文化方面:发起新文化运动。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详解】
解答时要以题干所给的时间限制“1912-1916年”组织答案内容,以题干所给的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去组织答案。结合所学可知,政治方面反封建的主要表现是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经济方面主要是发展民族工业,思想方面主要是新文化运动;这些努力的影响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五、材料分析题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多村,受到很大冲击。 洋沙、洋布的进口(单位:千两)
年份 洋沙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41 1959
1887 12590 24457
1892 22059 30554
材料二 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B点、C点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民族企业与明朝“机房”相比,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4)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列举两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事件。
【答案】(1)新变化:①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或逐渐解体。
影响:①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②洋务企业的创办;③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2)发展原因:B点: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民国的建立扫了一些封建阻碍;③民国政府采取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④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点: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②广大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行动;③币制改革,稳定经济的发展。
(3)不同:①“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②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
(4)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
【详解】
(1)新变化:根据“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增加了4倍多。”得出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根据“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多村,受到很大冲击。”得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或逐渐解体。影响: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要有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洋务企业的创办;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2)发展原因:B点:根据所学回答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即可,主要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扫了一些封建阻碍;民国政府采取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点:根据所学可得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广大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行动;币制改革,稳定经济的发展等。
(3)不同:根据所学可得出“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
(4)根据所学可得出有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等。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70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其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首开了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近代中国的证券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交易规则,成交的价格往往视外商证券行情而定,投机现象明显。
——据《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等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以中华平民教育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金陵大学等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和学术团体,为实现所谓“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到农村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他们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农民“愚”“穷”“弱”“私”,是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引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或崩溃。因此,只需要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进行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
——摘编自郑大华《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的历史背景,简要评价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答案】(1)背景:明清时期证券市场萌芽;西方证券交易机制传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清政府政策调整。评价: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有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借鉴西方经济运行机制,为后来资本市场发展奠定基础;证券市场体制不健全,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
(2)背景:民族危机;农村落后;西方文化冲击;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特点:民间自发组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以救亡为主要目的;以改良为主要手段。
【详解】
(1)背景:根据“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得出明清时期证券市场萌芽;根据“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其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得出西方证券交易机制传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根据“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首开了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并结合所学得出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清政府政策调整。评价:根据“近代中国的证券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交易规则,成交的价格往往视外商证券行情而定,投机现象明显”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有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借鉴西方经济运行机制,为后来资本市场发展奠定基础;证券市场体制不健全,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
(2)背景:根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并结合所学得出民族危机;农村落后;西方文化冲击;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特点:根据“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以中华平民教育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金陵大学等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和学术团体,为实现所谓‘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到农村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得出民间自发组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以救亡为主要目的;以改良为主要手段。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完美个体的追求,通常就是“多才多艺”的个体。布克哈特这样描述道:“当这种对于最高的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坚强有力、丰富多彩并已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人文主义者强调发展个人的完整能力,并通过文学艺术等手段呈现完整的人的个性。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的泰斗费奇诺……强调人要达到超越性的境界就必须从个体的感官感应入手。从自然中见精神,从精神中升华个体的感性自然。
——摘编自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按照胡适的观点,“民国六七年北.京大学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无论形式上如何五花八门,意义上只是思想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郁达夫亦指出:“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思潮。即这种“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现”的思想表征。
——摘编自高力克《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个体精神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人主义的历史意义。
【答案】(1)特点:注重个人多才多艺的能力发展;注重以文学艺术形式来展现个性;注重人的感性认知。
作用:促进了意大利文学艺术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创新与创造热情;推动了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
(2)宣言了民主和科学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和个性解放。
【详解】
(1)特点:根据“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完美个体的追求,通常就是“多才多艺”的个体”得出注重个人多才多艺的能力发展;根据“人文主义者强调发展个人的完整能力,并通过文学艺术等手段呈现完整的人的个性”得出注重以文学艺术形式来展现个性;注重人的感性认知。作用:根据文艺复兴的影响可概括得出促进了意大利文学艺术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创新与创造热情;推动了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宣言了民主和科学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和个性解放等方面概括。
3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工业资本的一半。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8年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及其表现。
【答案】(1)原因: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③实业救国等思潮的推动。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表现: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等思潮的推动等方面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使其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领导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国内因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表现是: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某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部分)
——摘编自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一则国产欧式女鞋的宣传广告
注释:图中的女鞋广告语为 先生早起出讲堂,第一注意学生装。 你们全身所服用,是否国货抑外洋。 一生敬谨答教师,专用国货已多时。 学生所穿的靴鞋,买于陈嘉庚公司。 (陈嘉庚是民国时期著名民族资本家) 先生闻言大欢喜,更望诸生都如此。 诸生一一齐点头,爱国须用国货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广告所倡导的消费观念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趋势:1661—1724年呈下降趋势。原因:耕地面积逐渐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推广种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趋势:1724—1820年呈上升趋势。原因:人口快速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缩小;商品经济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
(2)消费观念: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影响:激发民族意识,推动爱国运动发展;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详解】
(1)趋势:根据材料一中提供的数据可知,1661—1724年该地区物价呈下降趋势。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人口和耕地数量的变化可知,这一时期,耕地面积逐渐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即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的种植得到推广,粮食产量增多,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等,导致米价等物价呈现下降趋势。趋势: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数据可知,1724—1820年我国物价呈上升趋势。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显示的数据变化可知,这一时期人口快速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缩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时期物价上涨的因素还包括,商品经济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
(2)消费观念:根据材料二中“专用国货已多时”“爱国须用国货起”可知,该广告倡导的消费观念为,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思想观念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提倡国货的广告,有利于激发民族意识,推动爱国运动发展,使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这一过程,终近代百年尚未完结。虽然如此,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经济上的新旧代谢是在变了形的社会形态下实现的。从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不是中国社会,而是西方列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奉大总统令:鄂江起义以来,战争倥偬,凡百生业,咸受影响,商众贸易尤遭损失……本总统蹙悯之。幸今者东南底定,民国肇基,商务为实业要政之一,亟应恢复,善后各事,尤宜审慎,须立永远之计,毋为权宜之策。
——《实业部通告汉口商民建筑市场文》
材料三
材料四:
时间 国别 向中国出口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约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约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后“经济上的新陈代谢”的表现
(2)阅读材料二、三、四,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案】(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兴起,开启近代化进程;民族工业诞生。
(2)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推行奖励实业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详解】
(1)根据所学可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兴起,开启近代化进程、民族工业诞生等方面理解。
(2)原因:本问主要回答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根据“本总统蹙悯之。幸今者东南底定,民国肇基,商务为实业要政之一,亟应恢复,善后各事,尤宜审慎,须立永远之计,毋为权宜之策”可得出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推行奖励实业的政“策;根据“本店不进日货”可得出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从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你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答案】(1)明代“机房”是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化生产。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信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曲折性;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两次发展高潮。
(3)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与张謇等有识之士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20世纪20年代中期衰落的原因: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国内政治动荡。
【详解】
(1)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机房”是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化生产。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信息:通过观察图中曲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两次发展高潮,总体上呈现曲折性。
(3)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国际环境等多个角度分析可知,一战期间张謇企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张謇等有识之士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一战后资本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国内政局的动荡等。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这一过程,终近代百年尚未完结。虽然如此,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经济上的新旧代谢是在变了形的社会形态下实现的。从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不是中国社会,而是西方列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这8年相当于过去的全部投资的总额。其中,纺织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 998.4万元……面粉业新设厂91家;投资额 472.3万元,烟草业新设厂12家;投资额为601.9万元。
——《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 奉大总统令:鄂江起义以来,战争倥偬,凡百生业,咸受影响,商众贸易尤遭损失……本总统蹙悯之。幸今者东南底定,民国肇基,商务为实业要政之一,亟应恢复,善后各事,尤宜审慎,须立永远之计,毋为权宜之策。
——《实业部通告汉口商民建筑市场文》
材料四:
材料五:
时间 国别 向中国出口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约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约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后“经济上的新陈代谢”的表现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什么现象
(3)阅读材料三、四、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案】(1)表现: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2)现象:“短暂的春天”
(3)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推行奖励实业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详解】
(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根据“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可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根据“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后经济上新陈代谢的表现还包括,洋务企业的创办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2)现象:根据材料二中“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这8年相当于过去的全部投资的总额”等信息可知,民国初年,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原因:根据材料三中“民国肇基,商务为实业要政之一,亟应恢复,善后各事,尤宜审慎,须立永远之计”,结合其出处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推行奖励实业的政策;根据材料四中“本店不进日货”的招牌可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根据材料五中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向中国出口减少比例的统计可知,“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原因还包括,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4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以下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在 1892~1941 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1892 年 张弼士投资 300 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先河。
1896 年 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
1912 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7 年 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宝贵手迹。
1934 年 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接管时期。
1941 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请回答:
(1)在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里,张裕酿酒公司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2)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阶级时期,张裕酿酒公司发展的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答案】(1)条件:辛亥革命扫除障碍;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2)状况:发展艰难。原因: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主义对其经济上的压榨,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接管,使张裕酿酒公司发展艰难。
【详解】
(1)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主要有辛亥革命扫除障碍;反帝爱国运动推动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2)状况:根据“1941 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可得出发展艰难。原因:结合所学进行概括即可,主要有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主义对其经济上的压榨,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接管,使张裕酿酒公司发展艰难。
4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材料二 李鸿章于 1865 年在上海开办第一个近代军火工厂——江南制造总局。
1872 年,李鸿章奏请清政府拨直隶练饷局制钱二十万串作为股本,委派从事沙船业的富商朱其昂、朱其绍兄弟在上海设局召集商贾。当年计招四十七万六千多两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1882 年,在上海杨树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机器棉纺织工厂,上海机器织布局。1880 年,李鸿章奏准拨给官款,由郑观应主持,官督商办,并请准享有专利十年。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三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 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开始的原因。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什么深远影响?
【答案】(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②外资、洋务、民资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工业(经济)基础较好。③报刊发行和阅报风气的形成,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使得上海人思想观念变化,社会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西方国家侵略的同时,先进技术和西方思想文化也随之涌入,对上海近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他们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进一步实行民主政治,由此,新文化运动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详解】
(1)原因:根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得出鸦片战争后,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根据“李鸿章于 1865 年在上海开办第一个近代军火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杨树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机器棉纺织工厂,上海机器织布局。”得出外资、洋务、民资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工业(经济)基础较好。根据“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得出报刊发行和阅报风气的形成,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使得上海人思想观念变化,社会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根据“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 乘洋轿,点洋灯”得出西方国家侵略的同时,先进技术和西方思想文化也随之涌入,对上海近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根据所学回答短暂春天所产生的影响即可,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概括。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中共的成立等。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二 历史不会忘记,100多年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当时留日中国学生等为骨干组建中国同盟会,毅然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希望。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到的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此设置分权目的。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了建立光明的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哪些影响?
【答案】(1)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贡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促进政治近代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经济近代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变了社会的风俗习惯,促进了思想的近代化。
(3)两先生指民主与科学。运动:新文化运动。
影响:促进青年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详解】
(1)根据“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并结合所学得出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根据“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希望”并结合所学可知贡献主要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促进政治近代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经济近代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变了社会的风俗习惯,促进了思想的近代化。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是指民主与科学。为了建立光明的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主要是促进青年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单位:锭)
企业类型 外商 华商
每厂平均纱锭数 51 664 23 686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 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简表(单位:家)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江苏(含上海) 155 直隶(含天津) 455 陕西 3
浙江 42 山东 31 甘肃 1
福建 20 奉天(辽宁) 19 广西 1
广东 33 湖北 19 其他各省 3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由材料可知1914~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弱点,并分析造成这些弱点的原因。
【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2)弱点:规模小;重工业落后;布局不合理,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
原因: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4—1919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春秋,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包括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等。
(2)综合材料和所学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弱点主要表现为规模小;在需要大量资金的重工业上投入不足,导致落后;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布局不合理。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47.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农民耕作图》和《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
材料二: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畅销,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材料四: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五:抗战期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民族资本主义又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时代,战火连连,日本帝国主义的吞并……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1)读材料一回答:上图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
(2)材料二反映了松太地区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4)自2008年来全球遭遇百年罕见的经济危机,各国政府都在苦苦寻找出路。中国在这次风暴中的坚挺表现令国人倍感自信和骄傲。聆听历史,有所感悟:在你看来,秦二爷的理想能不能实现?说明理由。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答案】(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商品的冲击,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3)兴办实业。1916年红火的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4)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会充分发展起来。出路: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农民耕作图》和《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可知中国传统经济特征是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关于变化,根据材料二“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可知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外国商品的冲击,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等方面思考作答。
(3)关于热潮,根据材料三“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可知是兴办实业。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二“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国建立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放松经济侵略等方面分析作答。
(4)结合设问要求可知秦二爷的理想不能实现。关于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性质、民族独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思考作答;关于根本出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才能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点睛】
4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85 53.6 — —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 — 1568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答案】(1)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2)趋势: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
原因: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详解】
(1)影响:根据材料“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从客观影响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在经济结构上使得中国发生了变化,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2)趋势: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原因: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4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材料二 他(上面图2)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材料三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37年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历史进入解放战争时期。
回答:
(1)图中A.D两点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标志着什么?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图2是哪一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各个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答案】(1)A点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D点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消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2)张謇。善于利用状元身份;注重专利;经营得法;垦牧公司保证了原料;轮船公司保证了运输;等等。
(3)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萎缩并陷入绝境
【详解】
(1)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A点在1860—1870年间,此时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时期;D点在1956年,这一年三大改造完成,所以D点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消失。C点在1914年前后,此时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原因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二中的人物是张謇。根据“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出善于利用状元身份;注重专利;经营得法;根据“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得出垦牧公司保证了原料;轮船公司保证了运输;等等。
(3)综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主要是,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萎缩并陷入绝境。
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个现象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松太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的原因。他们破产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有何客观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F1可能是哪些因素?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如果你是民国时期一位商人,想投资创办企业,以实现“实业救国”的抱负,那么哪段时间对你投资最有利?为什么?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中国的最终命运如何?据此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新现象:资本主义萌芽本质特征:雇佣关系。
(2)原因:外国商品的冲击。联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3)因素:我国的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4)时间:一战期间或1912—1919年间。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
(5)命运:陷入困境。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详解】
(1)新现象:根据“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可知新现象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
(2)原因根据“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得出是外国商品的冲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们的破产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3)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F1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因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阻碍因素是我国的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以及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战前后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所以要实现“实业救国”投资最有利的时间是一战期间或1912—1919年间。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等。
(5)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中国的最终命运是陷入困境。由此获得的启示是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5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下列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柴火花。
——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课本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商标,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
(3)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
(4)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答案】(1)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精神或实业救国思想。
(2)“黄金时代”指“一战”期间。
(3)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重新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中国民族工业很快由暂时繁荣转入萧条困境。
(4)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即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而民族经济的繁荣是维护民族独立的物质保证。
【详解】
(1)根据“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并结合所学可知背景主要是民族危机加深;动力则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精神或实业救国思想。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一战”期间。
(3)结合所学内容,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重新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中国民族工业很快由暂时繁荣转入萧条困境。所以“黄金时代”转瞬即逝。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根本出路是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即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而民族经济的繁荣是维护民族独立的物质保证。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年份
货值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年份
出口量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
时间 阶段特征
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世纪末世纪初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年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的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
年年 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年 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打击,日益萎缩
年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世纪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世纪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遭受空前打击”“陷入绝境”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答案】(1)现象:①英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开始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市场.②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
影响:①外国商品的涌入,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②农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③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共同原因: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挤压(本单元解读里面);③战乱频繁、政局动荡;④缺乏必要的资本、技术、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或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或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缺陷.);⑤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阻碍等。
(3)影响:日军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破坏打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认识: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详解】
(1)现象:从“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一览表”可以看出英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开始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市场。根据“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得出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影响:根据所学可从促进小农经济解体、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卷入世界市场等方面概括。
(2)共同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在这三个阶段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性质的影响、政局动荡、先天不足等方面。
(3)影响:根据“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 70% , 1937 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可得出日军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破坏打断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认识:根据所学可得出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六、论述题
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海开埠前,仅为一个規模不大的中等城市,从人口数量上看上海开埠时城市人有20余万,到1895年増至50万左右。1895年后,上海エ业快速发展,并带来的资源的聚集,从而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市政公用事业,如交通(大规模水上运输的开辟、铁路的修建、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的形成)、通讯(包括电活,传真、电报等)与其他一些市政公用事业(t如自来水、电、自来火等)的发展,它们共同促进了上海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与水平的提高。到20世纪初期,上海人口达100多万,成为拥有广大经济腹地的交通中心、制造中心和金融中心城市。
——摘编自黎仕明《试论近代以来中国域市化与工业化之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前期的上海域市发展提出一个点,并送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近代化进程推动了上海城市化的发展。
鸦片战争之前,上海是位于长江流域的一个普通中等城市,人口仅有20余万;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上海的对外开放促进了上海的快速发展,上海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和对外港口。由于沿海沿江的便利条件,上海受到外来影响较深,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洋务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上海民族工业的发展,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近代交通通讯事业迅速发展。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的标志性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的开放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标志。上海也发展成为交通中心、制造中心和金融中心城市。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仅为一个規模不大的中等城市,从人口数量上看上海开埠时城市人有20余万,到1895年増至50万左右”“带来的资源的聚集,从而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市政公用事业……它们共同促进了上海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与水平的提高”等信息可知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上海城市化的发展。结合鸦片战争前上海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商埠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等方面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5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学者著述颇丰,叙述角度各有不同,如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夏明方《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马红霞《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这些著述反映了作者时于洋务运动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前期某一思想文化事件,自拟一个著述名称,并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要求:题目得当,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名称《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思想解放》说明:新文化运动源于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不能得到巩固,是因为大多数国民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时代发展要求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为活动的主要阵地,主张“德先生”和“赛先生”,宣传新文学;同时,反对旧道德与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详解】
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拟出著述名称:《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思想解放》。结合所学,可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对进行分析说明。其他题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即可。
【点睛】
5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表
行业 1912年 1920年 平均增长(%)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509564 1598074 12.1
华商纱厂布机数(台) 2616 6675 11.0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日产能力(包) 66470 203950 17.4
华商厂“产量(万包) 1966 8316 19.8
缫丝业 上海、广东、无锡丝车数(台) 80140 112654 0.04
厂丝出口量(担) 59175 77855 0.03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38 1680 36.7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361 746 10.9
电力业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12013 29602 11.9
水泥业 启新厂产量(吨) 59405 109741 8.0
机械采矿业 华商矿产量(吨) 416558 3279757 29.4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观点:一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阐述:在1912-1920年间,一战占据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业中华商纱厂的纱锭数从1912年的509,564枚陡涨至l920年的1598074枚,平均增长率达到12.1%。在机制面粉业中,华商厂的产量从1912年的l966万包陡涨至1920年的8316万包。这样巨大的发展与一战有密切的关系。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生产能力下降,对华商品输入量明显下降,经济侵略减轻。中国民族工业与外国工业品的竞争减少,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国内,市场环境有较大的改善,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战争的需要,各交战国对诸多后勤物资(如粮食、被服等)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列强国内生产能力不足以支撑战争的需求,必然需要从中国等其他国家大量进口上述物资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这样,中国价格低廉的面粉、棉纺织品等商品在国际上的需求增加了,市场扩大了,这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总结:可见,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贬速的发展离不开一战提供的巨大的契机。
【详解】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其主要涉及的是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因此可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如一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论述时主要结合所学,分析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即可。其它阶段言之有理亦可。
5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
——据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答案】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解释。
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或:出现短暂的春天;进入黄金时期),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的发展状况;尤其是轻工业的发展更为突出;重工业相对缓慢。
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政府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轻工业发展快因为投资少见效快;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使产业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详解】
变化:根据表格中所列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规模和行业三个角度分析,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的发展状况;尤其是轻工业的发展更为突出;重工业相对缓慢。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方面看,这一时期中华民国建立扫除政府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从社会思潮来看,这一时期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从国际环境看,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国内社会基础看,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另一方面,轻工业发展快因为投资少见效快;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使产业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