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是诞生 同步巩固(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是诞生 同步巩固(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26 10:53: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是诞生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美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发生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曾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个整体。”该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B
【详解】
从“巴黎决议”和“民族觉醒”等关键词中我们能欧看出这件事情与巴黎和会有关,是一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运动是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我国爆发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项正确;戊戌变法发生在“巴黎决议”之前,排除A项;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爆发于“巴黎决议”无关,排除CD项。
2.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1926年)》中写到,“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表找过国民党,他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表明
A.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客观发展的要求
B.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
C.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组织条件
D.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国民党脱离群众,领导人甚至拒绝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表明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B项正确;国民党在组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说明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客观发展的要求,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组织条件,C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共产党尚未建立,D项错误。
3.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C.致力开辟民主革命新道路 D.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
【答案】B
【详解】
依据材料“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可知,材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A错误;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并未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C错误;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已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1922年中共二大上就已经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D错误。
4.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山东是“邹鲁之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 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
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国民外交协会宣言》强调青岛、山东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反映出部分文化精英希望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A项正确;孔孟和民主思想无关,排除B;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激进民主主义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并不希望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C项错误;借文化圣地争取列强让步与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不符,D项错误。
5.下表是1919年《申报》涉及爱国主义的广告数量统计,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月份 1 2 3 4 5 6
爱国广告数量 30 31 43 37 432 450
占每月总数百分比 0.59 0.39 0.46 0.4 4.27 4.2
月份 7 8 9 10 11 12
爱国广告数量 423 199 180 174 75 73
占每月总数百分比 4 1.8 1.8 1.67 0.75 0.8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
C.报纸引导消费观念 D.政治运动激发民族意识高涨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1919年《申报》涉及爱国主义的广告数量统计”可知,1919年《申报》涉及爱国主义的广告数据统计最大是时期是5月、6月、7月,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源于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故D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发生于19世纪末,故A错误;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出现于1912-1919年,故B错误;题中《申报》涉及爱国主义的广告数据统计反映了当时人们社会观念的变化,不是消费观念的变化,故C错误。
6.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再次改组国民党。下表为国民党改组前后中央党部组成机构统计,据此可知国民党一大
1919年 总务部、党务部、军事部、财务部、宣传部(1920年增)、广州办事处
1924年 宣传部、青年部、工人部、农民部、妇女部、军事部、海外部
A.认识到了发动民众的重要性 B.与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党内合作
C.建立起严密的组织领导机构 D.将领导工农运动作为工作重心
【答案】A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改组后的国民党增加了“青年部、工人部、农民部、妇女部等部门”,说明的是国民党一大认识到了发动民众的重要性,A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B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
7.“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同时,我又暗自想象和会的闭幕盛典,为中国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直空荡无人,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法国外交界,甚至整个世界为之愣然。”时任与会代表的顾维钧谈到的这次“中国的缺席”
A.背景是美苏操纵会议 B.起因是不公正的外交礼仪
C.本质是弱国抗议强权 D.结果是订立了《九国公约》
【答案】C
【详解】
从材料“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同时,我又暗自想象和会的闭幕盛典,为中国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直空荡无人,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法国外交界,甚至整个世界为之愣然。”可以看出,其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抗议,与据理力争,本质上是弱国抗议强权的表现,C正确;当时没有苏联这个国家,排除A;B项不是起因,排除B;D项不是巴黎和会的结果,排除D。
8.中共“一大”代表的李达曾说:“1921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1921年中共( )
A.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B.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答案】B
【详解】
根据“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可得出,其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故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故A项错误;中共1921年成立,但到了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从“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来看,当时已经明确了革命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
9.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图中所示即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高涨,A项正确;武昌起义并没有得到各地农民运动的广泛响应,B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在湘赣交界地区,与图中所示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势不符,C项错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如图所示得到迅猛发展,D项错误。故选A。
10.口号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某同学翻阅史料时发现了如下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该口号最有可能出现于
A.甲午战争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故B正确;甲午战争时期、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不符合史实,故ACD错误。
11.如图为中国近代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政治漫画。该漫画旨在
A.怒批亲日卖国贼的罪恶行径 B.揭露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
C.强调五四运动是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D.表明学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
【答案】B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山东的主权,将其转交给日本,因此揭露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是工人阶级,D排除。故选B。
12.如图报纸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武汉革命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
B.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C.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D.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答案】C
【详解】
根据报刊标题“宁汉接触”“汪精卫缉共党首要”等信息可知,这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宁汉合流标志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C正确;A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当时两党依然在合作,排除;题干时间与抗战时间不符,排除B;国民党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是在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排除D。
13.“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以这次“合作”为基础的革命运动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D.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答案】B
【详解】
据材料“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可知,因为当时我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与国民党合作,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正确;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A不符题意;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C不符题意;抗日战争时期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但此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并壮大,此次合作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D不符题意。
14.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它)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它”指的是
A.国民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全民族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因此C正确;国民大革命的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反动统治,A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与材料无关,B排除;一二.九运动是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的运动,D排除。故选C。
15.高一某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答案】A
【详解】
根据“1919年”、“北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故选A;中共诞生是1921年,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排除BCD。
16.位于浙江嘉兴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举办“红船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为解说词选取主题,最合适的是
A.党的诞生,开天辟地 B.打倒列强,消灭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团结合作,共御外辱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一大最后是在嘉兴游湖上的一艘红色游船上完成的,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A符合题意;打倒列强、星星之火和共御外侮都是在中共一大召开以后,排除BCD。
17.“红船精神”主要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的“孕育”,是在哪一次重要的历史会议上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红船精神”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1921年中共一大上,故A项正确;BCD项与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18.《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记载:“湖南长沙战役胜利后,各业工人组成近万人的运输队随军前进。湖北汉阳兵工厂工人罢工,拒为吴佩孚制造枪械。江西安源煤矿工人组织向导队、运输队、破坏队等,使北伐军迅速占领萍乡。福建永定人民破坏交通,割断电线,武装袭击溃逃之敌。”根据上述材料,对北伐战争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在湖南江西的军事行动 B.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
C.人民群众的支援是胜利进军的重要保障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C
【详解】
材料“各业工人组成近万人的运输队随军前进”“湖北汉阳兵工厂工人罢工”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北伐战争的支持,C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B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排除;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产物,D排除。故选C。
19.“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这副对联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以下信息与之不对称的是(  )
A.是店主为扩大生意而作的宣传广告
B.是爱国民众讽刺个别商店没有参与反帝斗争
C.反映了上海工人罢工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D.说明五四运动中民众爱国意识逐渐觉醒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可知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应该是五四运动,店主们罢市的不是为了扩大生意而宣传,故A正确,与题意相符;B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0.1923年2月4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两万多名工人举行大罢工,很快,12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全线瘫痪。同年2月7日,吴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对工人进行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由此认识到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工人运动对经济具有破坏性
C.工人阶级不具备革命领导力 D.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妥协性
【答案】A
【详解】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大罢工,结果被封建军阀血腥镇压,血的教训使中共认识到中国的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只有团结广大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故选A;B项不是共产党从罢工失败中得出的深刻认识,排除B;共产党主张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且材料强调的是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排除C;从材料中不能得出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排除D。
【点睛】
21.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答案】A
【详解】
根据“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得出,中共三大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认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要调整策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A正确;B项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要统一认识,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要联合开展国民革命,而不是扩大阶级基础,排除D。
22.1919年6月,北洋政府内务部致信陆军部:“陕省近日邮件中发现一种印刷品署名士兵领知,系真理社刊行,其中词意不外提倡共产及无政府主义。”这表明
A.北洋政府放松了思想控制 B.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
C.新思潮已被士兵广泛接受 D.五四运动开始向士兵扩展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北洋政府内务部把发现了的一种署名为士兵须知并且提倡共产及无政府主义的期刊上报陆军部。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期刊向士兵扩展,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北洋政府上报一种期刊给陆军部,这体现了北洋政府重视当时社会上的思想,没有放松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提到有一种印刷品上面署名士兵须知,无法体现“新思潮已被士兵广泛接受”,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五四运动开始向士兵扩展”,故D项错误。
23.1922年1月,共产党人主办的《先驱》发刊词指出,“单有反抗的创造的精神,若不知道中国客观的实际情形,还是无用的”。这说明,当时共产党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C.认识到革命应与国情相联系 D.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答案】C
【详解】
材料“单有反抗的创造的精神,若不知道中国客观的实际情形,还是无用的”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人认识到革命要与国情相结合,否则是无用的,故选C;1922年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尚未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尚未确立,故排除A;材料只反映了当时共产党人关于革命与国情相结合的认识,并没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故排除B;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系统阐明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故排除D。
24.1927年4月,农民协会会员在湖南、湖北、江西分别发展到518万人、20万人和5万人,农村政治和社会秩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有力地巩固了北伐战争成果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新道路 D.导致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促进了农民运动高涨,而材料中“农民协会会员”的增加反映了农民成立组织维护北伐战争成果,故选B;国民大革命打败了吴佩孚、孙传芳军阀,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A不符合题意,排除;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新道路,排除C;秋收起义后中共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排除D。
【点睛】
25.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  )
A.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
【答案】C
【详解】
由“1919年3月”“两个月后”可知,材料中讲演报告内容的变化是受到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说明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爱国意识的增强,并没有涉及民主意识,排除A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民族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很明显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
26.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指出,“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而敌人是指“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既是与“人民”相对立的群体,也是“民族”的敌人。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中共结合国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认识的深化 D.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了革命的对象
【答案】B
【详解】
中共认识到“人民”包括“资产阶级”,而敌人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说明中国已经认识到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映出中共结合国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故答案为B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既有民族矛盾也有阶级矛盾,排除A项;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排除C项;1927年国民政府统治下出现官僚资本主义,排除D项。
27.下表是1919年《申报》涉及爱国主义的广告数量统计,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
C.报纸引导消费观念 D.政治运动激发民族意识高涨
【答案】D
【详解】
从材料来看,1919年《申报》涉及爱国主义的广告统计数据最大的时期是5月、6月和7月,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五四运动激发的民族意识,故选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短暂春天是1912-1919,可排除A和B;《申报》涉及爱国主义的广告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当时社会观念的变化,并非消费观念,排除C项。
2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为国为民,在与时俱进中寻求民族自决之路。从民族自决角度看,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体现的共同价值追求是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反帝反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重建国家,实现民族完全独立 D.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中共一大纲领提出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二大纲领提出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可知两次会议共同追求是重建独立民族国家,故选C项;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中共一大的内容,不是两个纲领的共同的追求,排除A项;二大修改奋斗目标为建立民主共和国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国共合作是中共三大的内容,排除D项。
29.1923年12月,北京大学进行民意测验,其中一题为“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测验结果显示,59%的人认为俄国是中国之友,13%的人认为美国是中国之友。这表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为大部分中国人所认同
B.美国因“大萧条”加紧对华经济掠夺
C.苏俄新经济政策显示了巨大的吸引力
D.反帝的民族主义成为中国思想新趋势
【答案】D
【详解】
根据“测验结果显示,59%的人认为俄国是中国之友,13%的人认为美国是中国之友”可以看出,此时俄国已经不再是帝国主义国家了,而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是帝国主义。因此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故D项正确;59%的人认为俄国是中国之友,只是说明俄国和中国都面临帝国主义的威胁,不代表认同其革命道路,排除A;B项是从1929年开始,排除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才刚开始不久,排除C。
30.有学者认为:“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那十余年,更是一个年年翻新,几乎可以说一年一个样的激变时代。其间我们熟悉的‘五四’‘五卅’和北伐,都曾被亲历者视为历史转折的里程碑,这样的历史足够惊心动魄,却也让当事人无所适从。……当然,在不断的转折中,也有一个总的趋势。”下列各项,体现了“总的趋势”的是
A.无产阶级逐步掌握革命领导权 B.反革命势力走向衰落
C.越来越多的人从言说走向行动 D.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
【答案】C
【详解】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国人在思想解放的同时,更加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五四运动则是将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心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五卅”、北伐战争则是革命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所以,C项正确;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与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均在1927年以后,AD两项排除;反革命势力虽然遭受打击,但并没有走向衰落,B项排除。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失败标志:_________年,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
【答案】1927 四一二 七一五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
32.国共合作
背景 中共(必要性) ________
国民党(可能性) ________
共产国际(外力) ________
实现 ________
【答案】中共认识到要团结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统一国共合作 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和国民党面临着当时的状况,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三、判断题
33.孙中山从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决心同它进行合作。
【答案】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孙中山从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决心同它进行合作。这便是国共第一次合作。
34.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答案】正确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着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故本题正确。
四、简答题
35.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改变了自辛亥革命以来资产阶级政党林立却无一能真正担负起领导人民革命的状况。②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中国革命引向社会主义方向,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时期。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领导阶级的变化、民主革命纲领的变化、革命方向的变化、中国革命力量源泉的变化等方面。
36.想一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它们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
【答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工人运动中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敌人力量的强大,力量弱小的工人阶级单枪匹马难以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而当时的国民党长期从事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是中共民主革命的同盟军;根据共产国际的建议,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此种方式有利于我党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革命分子,扩大组织,壮大革命基础。
【详解】
关于国共合作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此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活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促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关于国共合作的方式,重点在于分析当时国共双方的实力对比及其各自的目的。
37.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历史传统,在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侵略的斗争,为取得民族独立做出了突出贡献。据此回答:
(1)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就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什么?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的突出功绩及其失败的根源各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进行艰苦的探索。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功说明了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在近代国共两党曾进行了两次合作。两次合作的基本任务各是什么?第一次合作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答案】(1)纲领:《天朝天亩制度》;方案:《资政新篇》
(2)功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根源: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说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变化:由武装夺取城市转变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4)基本任务:第一次——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第二次——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影响:推动了全国性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详解】
(1)文件,结合所学知识从《天朝天亩制度》的方面回答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方案,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近代中国第一个就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资政新篇》。
(2)功绩,结合所学知识从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等方面回答辛亥革命的突出功绩。根源,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资产阶级局限性回答其失败的根源。说明,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道路等方面回答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到农村的过程回答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功说明了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任务,结合所学知识从反帝反封、抗日等方面回答两次合作的基本任务各是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运动回答第一次合作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天,是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学生界用一种直接行动,反抗强权世界,与劳动界的五月一日,有同一意味”。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二 各种宣传社会主义的新刊物和各种由青年人组成的社团纷纷涌现。据统计,“1920年全国各地新出版刊物猛增至400多种”,“1920年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从1919年到1922年先后有30多种马列经典著作译成中文”。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觅踪》
材料三 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如俞秀松“改名换服”,到厚生铁工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并帮助陈独秀组织机器工会。
(1)材料一中的“这一天”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怎样的社会现象?
(3)这一历史事件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3)中国共产党诞生。
【详解】
(1)事件:根据材料“这一天,是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学生界用一种直接行动,反抗强权世界,与劳动界的五月一日,有同一意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由青年学生为先锋队的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所以材料一中的“这一天”指的是五四运动。
导火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学生们群情激愤,由此爆发五四运动。因此,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据材料“各种宣传社会主义的新刊物和各种由青年人组成的社团纷纷涌现”、“从1919年到1922年先后有30多种马列经典著作译成中文”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据材料“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可知,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故五四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竞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1912-1919年,北洋政府的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五四运动前,民主科学推动着人们思想不断更新。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震撼,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1919年5月外交交涉的失败直接推动了五四风雷的到来。…五四送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孔雀《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2)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详解】
(1)近代列强对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
(2)原因:根据“北洋政府的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得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根据“民主科学推动着人们思想不断更新。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震撼,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得出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的影响;根据“1919年5月外交交涉的失败直接推动了五四风雷的到来”得出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觉醒”理论为解读近代中国文化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帶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聿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断出发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
(1)鸦片战争后初期中国产生了哪些“先觉者”?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带来的严重后果,说出“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的重大事件。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被毛泽东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信奉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5月李大创把《新青年》六卷五号编样为《马克思研究》专刊,此外,还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李步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并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理由。
【答案】(1)先觉者: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后果:《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事件:戊戌变法运动。
(2)条件: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理由: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详解】
(1)先觉者:根据所学可知,“先觉者”指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开始向西方学习;后果: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事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人的救亡图存的意识觉醒了,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2)条件:根据“一批以救国教民为已任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信奉马克思主义者”得出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根据“到五四运动前后,……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根据所学,分析得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理由:根据所学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可从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睛】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新青年》的同人中,曾经有一个共识,就是二十年内只谈文化,不谈政治。这个主张是胡适提出来的,凸显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色彩,而不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
——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真正体现了人民革命的胜利。吴玉章描述他参加五四运动的感受说,“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局面,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汤奇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
材料三 代表们正是依据这页纸,字斟句酌,拟定党的纲领。这份党纲每一条字数都不长,但力透纸背。党纲每通过一条,船舱里便会响起一阵掌声。会议首先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党纲开宗明义第一条即是“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张黎明《中共一大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推动“思想启蒙”的史实及当时“思想启蒙”的旗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人民革命胜利”的直接成果。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积极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中的“船”所在的城市。结合所学,简述“会议”明确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答案】(1)史实: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倡导白话文。
旗帜:民主与科学。
(2)直接成果:释放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积极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城市:浙江嘉兴。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详解】
(1)史实:根据所学可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倡导白话文。旗帜:“思想启蒙”的旗帜即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
(2)直接成果:根据所学可知,“人民革命胜利”即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表现是释放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积极作用: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共产党建立奠定思想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共产党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开始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城市是浙江嘉兴南湖。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点睛】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取代清朝,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军阀统治下,民众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其间,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国家命运的根据,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エ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
——摘编自张海鹏主編《近代中国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エ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转折点”的主要表现,概括这一转折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伐战争迅猛推进”的重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1)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十月革命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表现: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社会各阶层的拥护。意义: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原因:①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②群众基础广泛。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详解】
(1)背景:根据“在军阀统治下,民众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得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可知十月革命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根据“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表现:根据“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社会各阶层的拥护。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原因:根据“エ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因主要是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广泛。重大成果则是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
——《阿Q正传》
材料三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文献出自近代中国哪一次运动和描述的理想社会目标。
(2)从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有什么局限性。
(3)据材料三,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政治背景。
【答案】(1)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目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绝对平均主义)
(2)局限性: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封建任务,胜利的果实被封建余孽窃取了;未能改变双半社会的性质。
(3)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政治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
【详解】
(1)运动:根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出自于太平天国运动。目标:根据材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可知,材料描绘的理想社会目标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绝对平均主义)
(2)局限性:根据材料“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封建任务,胜利果实被封建余孽窃取;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3)基本特点:根据材料“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从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概括。政治背景:结合五四运动的国内外背景,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等方面进行分析。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答案】(1)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2)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详解】
(1)据材料一“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结合所学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相关知识,回答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所学知识,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并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故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可表述为: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2)实质任务:据材料二“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可知,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主要因素:据材料一“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以及材料二“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可概括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
(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可得出,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爱国阶层主动抗争;根据材料一“……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可得出,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是十月革命的推动及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可得出,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是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诉、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一、第三个方案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回答为什么说“第三个救国救民方案与第一、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说说“孙中山方案”的指导思想及其实践上的最大贡献。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的作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创造了有利的阶级基础,再加上在此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影响,中国民众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对西方列强的普遍失望与拒斥心理,服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张海鹏主编)
(2)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走向实践后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的影响。
【答案】(1)事件:第一方案:洋务运动;第三方案:义和团运动
原因:前两方案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而第三方案却盲目排外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最大贡献: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
(2)有利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民众对西方文明的失望;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鼓动。
影响:成立中国共产党形成毛泽东思想
【详解】
(1)事件:根据材料“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诉、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可判断出时候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可归纳出义和团运动。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两方案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而第三方案却盲目排外。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贡献:辛亥革命最大的贡献是结束封建君主专制。
(2)条件: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的作为”可归纳出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根据材料“再加上在此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影响”可归纳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十月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中国民众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对西方列强的普遍失望与拒斥心理”可归纳出中国民众对西方文明的失望;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可归纳出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鼓动。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影响体现为成立中国共产党和形成毛泽东思想。
47.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有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教民道路,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中华民国初年混乱不堪的糟糕实践,实际上宣告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破产。救国救民需要新的思想武器,先进的知识分子把目光转向了俄国。……五四运动发生于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世界革命格局的新形势下,发生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新情况下,这就使中国革命的属性内涵、斗争特征、发展趋向都发生新的变化。……五四时期各种宣传新思想的刊物达1000余种,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先进性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仁人志土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实践活动。
(2)据材料二分析五四运动的特点,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
【答案】(1)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开展维新变法;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宣扬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者学习与传播马克思主义。
(2)运动范围广;参与阶层多;斗争方式多样;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共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详解】
(1)根据“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中华民国初年混乱不堪的糟糕实践,实际上宣告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破产……”可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的递进过程进行概括,具体如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开展维新变法;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宣扬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者学习与传播马克思主义。
(2)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可从范围、阶级、方式等角度概括。性质: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3)根据“五四时期各种宣传新思想的刊物达1000余种,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先进性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可得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共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简要说明图3、图4与图5、图6的史料类型与史料价值。
(2)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根据所学知识,就图3、图4代表的历史事件与图5、图6代表历史事件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提炼一个主题,并用唯物史观进行解释。(要求:提炼的主题鲜明,写出内在逻辑,表述成文。)
【答案】(1)图3与图4是历史事件的照片,属于文献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图5属于历史事件的遗迹,属于实物史料,也属于第一手史料;图3、图4、图5可直接作为历史证据使用。图6中的红船属于历史文物的复制,属于实物史料,但不是第一手史料,不可以作为直接的历史证据使用,可以作为历史事件的展示介绍使用,有利于直观感受历史。
(2)示例:
主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必然
解释: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地主阶级无力挽救民族命运。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发动了一系列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政权最终落到了北洋军阀手中,北洋军阀的混战和列强入侵加剧,民族危机不断。这表明资产阶级没有能够完成历史使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出入中国;1 91 9年,五四运动爆发,T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指导思想和阶级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就在这些历史背景下成立,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正确的方向,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详解】
(1)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片信息可得出图3与图4是历史事件的照片,属于文献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结合所学可以看出,图5属于历史事件的遗迹,属于实物史料,也属于第一手史料;图3、图4、图5可直接作为历史证据使用。图6中的红船属于历史文物的复制,属于实物史料,但不是第一手史料,不可以作为直接的历史证据使用,可以作为历史事件的展示介绍使用,有利于直观感受历史。
(2)根据图片信息可得出,图3 与图4 分别反映的是民族危机、辛亥革命,因此可从这两个内容入手进行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必然。具体论述时结合中共诞生的时代背景及产生的影响进行概括。
4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这表明,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摘编自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一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革命”的主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
【答案】(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涉及的空间和社会阶层迅速扩大。
(2)主要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3)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可得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根据材料一“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是:北京大学等学校的学生揭开运动序幕;青年学生运动涉及的空间和社会阶层迅速扩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打击及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民族革命”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可以从政治上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理由是:由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在军事方面能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依据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5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动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舒言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血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志致,社会遂逢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由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1920年1月29日《致海外国民党同志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北洋政府最担心的是什么
(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学生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4)材料三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的原因分析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答案】(1)希望工商各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斗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担心三罢斗争联合危及北洋政府的统治
(3)材料二反对学生运动,材料三支持、赞扬学生爱国运动
(4)不完全正确。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展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加入,推动了斗争的发展。由于时代和经济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详解】
(1)根据“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可得出希望工商各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斗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根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担心三罢斗争联合危及北洋政府的统治。
(3)根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可得出材料二反对学生运动;根据“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可得出材料三支持、赞扬学生爱国运动
(4)根据材料信息可得出其认识不完全正确。根据“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舒言论,一致同倡。”可得出孙中山认为五四运动只是一次学生运动,而没有看到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展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的加入,推动了斗争的发展。因此由于时代和经济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1)据材料一,分析上海城市在1895年前后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上海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材料三 据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当时,上海城市中人口才200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
——邢建榕《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上海城市阶级结构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社会政治带来的影响。
【答案】(1)变化:从纯粹商业城市转变为现代工商业城市;人口数量激增。
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大量输出资本;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表现: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轻工业为主。
原因:抵制日货运动。
(3)特点: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影响:为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详解】
(1)变化:根据材料“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可归纳出变化是从纯粹商业城市转变为现代工商业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原因:结合材料所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有甲午战争后列强大量输出资本;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表现:从材料中的企业数量来看,可归纳出企业数量增加;从材料中的企业规模来看,可归纳出规模扩大;从材料中的工业结构来看,可归纳出轻工业为主。原因:根据材料“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可归纳出原因是抵制日货运动。
(3)特点:根据材料“上海城市中人口才200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可归纳出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主要体现为为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是诞生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美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发生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曾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个整体。”该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1926年)》中写到,“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表找过国民党,他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表明
A.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客观发展的要求
B.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
C.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组织条件
D.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
3.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C.致力开辟民主革命新道路 D.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
4.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山东是“邹鲁之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 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
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
5.下表是1919年《申报》涉及爱国主义的广告数量统计,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月份 1 2 3 4 5 6
爱国广告数量 30 31 43 37 432 450
占每月总数百分比 0.59 0.39 0.46 0.4 4.27 4.2
月份 7 8 9 10 11 12
爱国广告数量 423 199 180 174 75 73
占每月总数百分比 4 1.8 1.8 1.67 0.75 0.8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
C.报纸引导消费观念 D.政治运动激发民族意识高涨
6.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再次改组国民党。下表为国民党改组前后中央党部组成机构统计,据此可知国民党一大
1919年 总务部、党务部、军事部、财务部、宣传部(1920年增)、广州办事处
1924年 宣传部、青年部、工人部、农民部、妇女部、军事部、海外部
A.认识到了发动民众的重要性 B.与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党内合作
C.建立起严密的组织领导机构 D.将领导工农运动作为工作重心
7.“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同时,我又暗自想象和会的闭幕盛典,为中国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直空荡无人,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法国外交界,甚至整个世界为之愣然。”时任与会代表的顾维钧谈到的这次“中国的缺席”
A.背景是美苏操纵会议 B.起因是不公正的外交礼仪
C.本质是弱国抗议强权 D.结果是订立了《九国公约》
8.中共“一大”代表的李达曾说:“1921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1921年中共( )
A.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B.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9.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0.口号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某同学翻阅史料时发现了如下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该口号最有可能出现于
A.甲午战争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1.如图为中国近代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政治漫画。该漫画旨在
A.怒批亲日卖国贼的罪恶行径 B.揭露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
C.强调五四运动是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D.表明学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
12.如图报纸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武汉革命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
B.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C.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D.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13.“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以这次“合作”为基础的革命运动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D.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14.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它)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它”指的是
A.国民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5.高一某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16.位于浙江嘉兴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举办“红船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为解说词选取主题,最合适的是
A.党的诞生,开天辟地 B.打倒列强,消灭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团结合作,共御外辱
17.“红船精神”主要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的“孕育”,是在哪一次重要的历史会议上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8.《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记载:“湖南长沙战役胜利后,各业工人组成近万人的运输队随军前进。湖北汉阳兵工厂工人罢工,拒为吴佩孚制造枪械。江西安源煤矿工人组织向导队、运输队、破坏队等,使北伐军迅速占领萍乡。福建永定人民破坏交通,割断电线,武装袭击溃逃之敌。”根据上述材料,对北伐战争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在湖南江西的军事行动 B.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
C.人民群众的支援是胜利进军的重要保障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19.“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这副对联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以下信息与之不对称的是(  )
A.是店主为扩大生意而作的宣传广告
B.是爱国民众讽刺个别商店没有参与反帝斗争
C.反映了上海工人罢工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D.说明五四运动中民众爱国意识逐渐觉醒
20.1923年2月4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两万多名工人举行大罢工,很快,12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全线瘫痪。同年2月7日,吴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对工人进行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由此认识到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工人运动对经济具有破坏性
C.工人阶级不具备革命领导力 D.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妥协性
21.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22.1919年6月,北洋政府内务部致信陆军部:“陕省近日邮件中发现一种印刷品署名士兵领知,系真理社刊行,其中词意不外提倡共产及无政府主义。”这表明
A.北洋政府放松了思想控制 B.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
C.新思潮已被士兵广泛接受 D.五四运动开始向士兵扩展
23.1922年1月,共产党人主办的《先驱》发刊词指出,“单有反抗的创造的精神,若不知道中国客观的实际情形,还是无用的”。这说明,当时共产党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C.认识到革命应与国情相联系 D.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24.1927年4月,农民协会会员在湖南、湖北、江西分别发展到518万人、20万人和5万人,农村政治和社会秩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有力地巩固了北伐战争成果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新道路 D.导致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25.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  )
A.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
26.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指出,“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而敌人是指“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既是与“人民”相对立的群体,也是“民族”的敌人。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中共结合国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认识的深化 D.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了革命的对象
27.下表是1919年《申报》涉及爱国主义的广告数量统计,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
C.报纸引导消费观念 D.政治运动激发民族意识高涨
2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为国为民,在与时俱进中寻求民族自决之路。从民族自决角度看,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体现的共同价值追求是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反帝反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重建国家,实现民族完全独立 D.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9.1923年12月,北京大学进行民意测验,其中一题为“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测验结果显示,59%的人认为俄国是中国之友,13%的人认为美国是中国之友。这表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为大部分中国人所认同
B.美国因“大萧条”加紧对华经济掠夺
C.苏俄新经济政策显示了巨大的吸引力
D.反帝的民族主义成为中国思想新趋势
30.有学者认为:“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那十余年,更是一个年年翻新,几乎可以说一年一个样的激变时代。其间我们熟悉的‘五四’‘五卅’和北伐,都曾被亲历者视为历史转折的里程碑,这样的历史足够惊心动魄,却也让当事人无所适从。……当然,在不断的转折中,也有一个总的趋势。”下列各项,体现了“总的趋势”的是
A.无产阶级逐步掌握革命领导权 B.反革命势力走向衰落
C.越来越多的人从言说走向行动 D.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31.失败标志:_________年,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
32.国共合作
背景 中共(必要性) ________
国民党(可能性) ________
共产国际(外力) ________
实现 ________
三、判断题
33.孙中山从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决心同它进行合作。
34.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四、简答题
35.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36.想一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它们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
37.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历史传统,在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侵略的斗争,为取得民族独立做出了突出贡献。据此回答:
(1)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就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什么?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的突出功绩及其失败的根源各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进行艰苦的探索。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功说明了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在近代国共两党曾进行了两次合作。两次合作的基本任务各是什么?第一次合作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天,是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学生界用一种直接行动,反抗强权世界,与劳动界的五月一日,有同一意味”。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二 各种宣传社会主义的新刊物和各种由青年人组成的社团纷纷涌现。据统计,“1920年全国各地新出版刊物猛增至400多种”,“1920年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从1919年到1922年先后有30多种马列经典著作译成中文”。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觅踪》
材料三 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如俞秀松“改名换服”,到厚生铁工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并帮助陈独秀组织机器工会。
(1)材料一中的“这一天”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怎样的社会现象?
(3)这一历史事件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竞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1912-1919年,北洋政府的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五四运动前,民主科学推动着人们思想不断更新。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震撼,也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1919年5月外交交涉的失败直接推动了五四风雷的到来。…五四送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孔雀《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觉醒”理论为解读近代中国文化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帶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聿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断出发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
(1)鸦片战争后初期中国产生了哪些“先觉者”?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带来的严重后果,说出“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的重大事件。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被毛泽东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信奉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5月李大创把《新青年》六卷五号编样为《马克思研究》专刊,此外,还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李步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并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理由。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新青年》的同人中,曾经有一个共识,就是二十年内只谈文化,不谈政治。这个主张是胡适提出来的,凸显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色彩,而不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
——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真正体现了人民革命的胜利。吴玉章描述他参加五四运动的感受说,“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局面,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汤奇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
材料三 代表们正是依据这页纸,字斟句酌,拟定党的纲领。这份党纲每一条字数都不长,但力透纸背。党纲每通过一条,船舱里便会响起一阵掌声。会议首先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党纲开宗明义第一条即是“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张黎明《中共一大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推动“思想启蒙”的史实及当时“思想启蒙”的旗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人民革命胜利”的直接成果。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积极作用。
(3)指出材料三中的“船”所在的城市。结合所学,简述“会议”明确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取代清朝,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军阀统治下,民众毫无民主权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其间,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国家命运的根据,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エ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
——摘编自张海鹏主編《近代中国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エ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转折点”的主要表现,概括这一转折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伐战争迅猛推进”的重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重大成果。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
——《阿Q正传》
材料三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文献出自近代中国哪一次运动和描述的理想社会目标。
(2)从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有什么局限性。
(3)据材料三,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政治背景。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诉、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一、第三个方案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回答为什么说“第三个救国救民方案与第一、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说说“孙中山方案”的指导思想及其实践上的最大贡献。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的作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创造了有利的阶级基础,再加上在此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影响,中国民众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对西方列强的普遍失望与拒斥心理,服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张海鹏主编)
(2)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走向实践后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的影响。
47.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有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教民道路,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中华民国初年混乱不堪的糟糕实践,实际上宣告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破产。救国救民需要新的思想武器,先进的知识分子把目光转向了俄国。……五四运动发生于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世界革命格局的新形势下,发生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新情况下,这就使中国革命的属性内涵、斗争特征、发展趋向都发生新的变化。……五四时期各种宣传新思想的刊物达1000余种,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先进性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仁人志土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实践活动。
(2)据材料二分析五四运动的特点,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简要说明图3、图4与图5、图6的史料类型与史料价值。
(2)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根据所学知识,就图3、图4代表的历史事件与图5、图6代表历史事件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提炼一个主题,并用唯物史观进行解释。(要求:提炼的主题鲜明,写出内在逻辑,表述成文。)
4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不少市民闻讯而来,或围观或加入。各地学生也都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各地商、工各界多有参加声援者。这表明,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摘编自汪朝光著《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在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时间最长,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趴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一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五四运动多有“声援者”表现出的显著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革命”的主要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方面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的。
5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动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舒言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血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志致,社会遂逢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由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1920年1月29日《致海外国民党同志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北洋政府最担心的是什么
(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学生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4)材料三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的原因分析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1)据材料一,分析上海城市在1895年前后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上海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材料三 据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当时,上海城市中人口才200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
——邢建榕《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上海城市阶级结构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社会政治带来的影响。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同课章节目录